我国就业工作的情况,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情况论文,我国论文,工作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非常高兴参加由中华职业教育社举办的“温暖工程”工作经验交流会。在党的十五大刚刚结束就召开这次会议,可以说是贯彻、落实十五大精神的具体行动。请允许我代表劳动部对会议的召开表示热烈地祝贺。
大会让我介绍一下全国的就业情况,下面我讲四个问题。
一、我国就业工作的情况
1.我国就业工作的基本情况
中央非常关心就业问题。因为我国人口多,随着国家经济体制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出现了一批失业、待业、下岗职工。如果这批人的安置、分流工作解决不好,就会造成社会不稳定,国有企业的改革也难以进行下去。
谈我国当前的就业情况,要先介绍一下国际上通行的两种统计方法。一种叫登记失业率,是指对有求职愿望的职工到劳动部门登记后的统计。这种统计方法是比较准确的统计,我国具体称为城镇登记失业率。另一种叫抽样失业率,是指通过抽样方法对城镇居民进行调查得出的统计数字,不管有没有求职愿望,都在统计之列。现在我们所说的3 %的失业率,指得是城镇登记失业率。
1996年我国城镇的从业人员为1.79亿,其中职工总数为1.485亿, 从业人数比1995年增加3.2%,职工总数比1995年减少48万, 就业人数下降0.3%。国有企业职工总数为1.095亿,比1995年减少30万。这是当前我国总的就业情况。
1996年城镇失业人数为552.8万(登记失业人数),失业率为3%,失业人数比1995年增加了6.4%,失业率增加0.1个百分点。
1996年企业下岗职工总数为841万。1997 年估计这部分人将增加到1000多万。这是我们再就业工程的重点对象。
预计1997年全国城镇共有1370万人需要安置就业,但是同期安排就业的能力仅有780万,差距很大。1997年年底从业人数将达到1.85亿, 年末失业人数将达到590万。失业、待业人数呈上升趋势, 就业压力越来越大。
当前,城镇的职工再就业工作,从中央到地方都在积极、努力地抓。但政策体系、资金保障、组织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工作才刚刚开始,尚在起步阶段,还没有形成统一有效的工作机制。不久,国务院将出台再就业工作方面的文件,对再就业工作加以规范。
2.就业工作关注的对象
主要有四类:
一是,新增劳动力。自然增长率在千分之一点几,每年增加1100万到1300万,进入劳动力市场的约为700万。
二是,农村剩余劳动力。由于农业政策对头,农业发展势头平稳,生产水平不断提高。因而产生了一批农村剩余劳动力,这部分人现有1.37亿。
三是,城镇企业的富余劳动力。其中包括已下岗和尚在岗位上的富余人员,总数约有2200万人。
四是,城镇登记的失业人员。 约有550 万人, 到今年年底将达到590万。
上述四类累计1.7亿多,这是个不得了的数字。
3.就业工作的主要目的
总的指导思想是建立起适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就业体系和一套合理有效、运作灵活的就业机制。要注重劳动力资源的开发利用,要发挥全社会的积极性,千方百计地增加就业岗位。把促进就业摆在关系全局的战略高度,兼顾经济增长和就业安置。坚持标本兼治和城乡统筹,大力加强职业教育和技能开发,积极培育劳动力市场,实行国家政策引导、扶持,社会提供帮助和服务,鼓励和推动劳动者靠自己的努力实现就业。要集中力量化解企业富余人员和农村剩余劳动力这两个突出矛盾,维护社会的稳定。
关于就业体系的内容主要包括:
法律体系。目前我国只有《劳动法》及部分配套规定,正在起草《促进就业法》,要完善就业服务的法律还要作很多工作。
服务体系。指劳动力市场,包括职业介绍所,劳动服务站和劳服企业等。
信息体系。劳动部门目前已建立起华北、华东、华南三个网络。逐步建立起覆盖全国的信息网络。
培训体系。指技工学校、培训中心以及正在推广的培训基地和集团等。
保障体系。指失业保险和筹措有关资金、基金。
监督体系。指保障合法用工、职工权益、劳动仲裁、执法检查等。
4.“九五”就业工作的主要任务
(1)新增的4000万劳动力“九五”期间要安置下去。
(2)4000万农村剩余劳动力要转移到非农岗位上去。
(3)要把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
二、关于再就业问题
再就业对象是上述就业对象中的两种,主要指失业职工和企业富余职工。当前要特别关注国有企业富余职工的再就业问题,为配合“抓大放小”搞活国有企业改革服务。这部分人的总数约在1500万左右,需要通过再就业工程尽快实现分流安置。
1.再就业工程的基本情况
90年代以来,随着改革的深入,失业职工逐年增多,1993年失业人数103万,1994年196万,1995年为261万,1996年达到331万多。失业周期也从平均4个月增加到6个月。再就业工程是根据企业失业人员增多,失业周期延长的情况于1994年提出来的,首先在青岛、成都等地试点。1997年1月,国家经贸委召开了企业兼并破产再就业工作会, 把再就业工程大大向前推进了一步。
1996年共组织500万失业和下岗职工参加再就业工程,其中300万人接受了职业指导,74万人参加了转岗培训,339万人享受了失业救济, 组织100万人开展生产自救,通过政策引导和就业服务使245万人实现了再就业。
2.再就业工程的任务
综合运用政策扶持和各种就业服务手段,充分发挥政府、企业、劳动者三方面的积极性,实行企业安置和个人自谋职业,社会帮助安置相结合,为失业职工和企业富余职工提供重点服务和帮助,促使他们尽快实现再就业。重点是失业6 个月以上的失业职工和特困企业的下岗职工。
3.再就业工程的主要作法
通过职业指导为失业职工和企业富余职工介绍职业信息和求职方法,开展转业训练,提高其再就业能力;提供求职面谈和工作试用,促进双向选择;兴办劳服企业,组织开展生产自救,通过多种组织形式和政策指导,鼓励失业职工和企业富余职工组织起来就业和自谋职业。
4.实施再就业工程的基本思路
(1)再就业工作一定要和经济发展这个中心任务相结合, 为企业改革服务。
(2)必须发动社会,大家都来参与再就业工程, 关键是领导重视,政策落实,发动群众,推广先进。
(3)必须城乡统筹,标本兼治。
(4)努力创造就业岗位,同时要下大力气抓好就业观念转变。 抓好职业培训,提高职工素质,增强竞争就业的意识和能力。
(5)把就业工作与企业发展和国民经济发展结合起来。
(6)尽快建立起再就业基金。
(7)完善法制,以法来促进就业与再就业工作的开展。
5.推动再就业工程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再就业工程以城市为重点。
(2)建立起以政府主要领导挂帅的由劳动、计划、财政、经贸、 工商、税务、国有资产管理、教育、妇联、共青团等部门参加的综合性、有权威的领导机构。
(3)总结和交流各地配套法规的制定情况, 关键抓好已有法规与政策的落实。
(4)因地制宜,分类指导,促进发展多种经济,创造就业岗位。
(5)宣传奖励再就业工作的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 转变择业与用工观念。
(6)规范职业介绍的各种活动,取缔非法中介机构,加强服务。
(7)千方百计推动建立再就业基金,同时要管好基金、 用好基金。
(8)坚持培训为就业服务的原则, 推广职业培训基地建设和集团建设的经验,把劳动预备制由试点推向全国。
(9)搞好解困与再就业的结合,促进社会保险制度的建立。
(10)切实搞好调查研究,掌握实际情况,开动脑筋,有创造性的搞好再就业工作。
6.1997年再就业工作的重点
(1)和国家经贸委合作,把国有企业兼并、 破产和职工再就业作为攻坚重点。推广上海以建立再就业服务中心为龙头的再就业服务体系。要在111个城市建立起再就业服务中心,配合国有企业的深化改革。
(2)推动困难企业职工再就业工作, 把解困与再就业结合在一起,做到标本兼治,维护社会稳定。
(3)调查研究,总结经验,准备召开全国再就业工作会议。
三、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安置问题
我国现有农村剩余劳动力1.37亿。安置这些劳动力主要采取以下两种作法。
1.开展开发性就业,落实就近、就地转移安置就业的原则。其中主要依靠农业深度开发;发展小城镇,促进农村第三产业发展;发展乡镇企业。
2.做到流动有序化。根据已建立起来的劳动就业信息网络,加强劳动力输入和输出地的信息联通,把劳动服务站延伸到乡镇企业。组织农村剩余劳动力合理、有序地实现异地就业。
同时要注重加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培训工作,以便能顺利向非农产业转移。
四、关于社会力量参与再就业工程的问题
首先我们欢迎。过去我们一直希望社会都能关注解决再就业问题。十五大对此也提出了要求,江泽民同志的报告指出:党和政府要采取积极措施,依靠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关心和安排好下岗职工的生活,搞好职业培训,拓宽就业门路,推进再就业工程。
社会力量可从以下方面发挥作用,提出来仅供参考。
1.直接参与就业岗位的创造。可以通过办企业或别的事业,增加就业岗位,容纳下岗人员。如果按劳服企业来办,还有优惠政策。民主党派有相当多搞经济、搞建设的人才,可以搞集体企业、个体企业,也可以办商场、养殖场等各种各样的经济实体。
2.参与筹措再就业基金,这是特别需要的。如果有渠道、有能力,要广集资,用来办实体,搞好各项再就业的服务工作。
3.继续搞好培训工作,而且面要扩大,扩大到凡是需要培训的方面,都可以参与,包括农村、社区等。培训工作的思路是鼓励社会办。我国的培训正在走集团化的路子,就是把企业、技校、培训中心和其他方面联合在一起,实力强了,投资还少,效益好。特别是现在实行了劳动预备役制度,把上不了大学、上不了高中的人全部兜过来,使劳动力进入劳动市场推迟一些。关键是提高他们的素质和就业能力。培训是职教社的优势,你们要继续努力,抓出特色。
4.欢迎大家参与政策的制定,包括立法。希望你们指出再就业工作中发现的问题,特别是对应该怎么办,提出意见供我们在制定制度、政策时参考。
5.希望加大宣传力度。通过你们的渠道,扩大对再就业工程的宣传,使大家认识到再就业工程对于促进我国的经济发展,特别是促进当前国有企业的转制的作用。
另外,你们需要劳动部门怎么支持,希望提出具体意见。如办学中遇到困难,需要我们解决什么,可以提出来。
(本文为作者在中华职业教育社召开的“‘温暖工程’工作经验交流会”上的讲话,题目为编者所加)
标签:社会企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