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22医院
【摘 要】目的:探讨在颅内血肿术后患者的引流护理。方法:我院颅内血肿术后患者,均分为实验组、参照组。参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开展脑室引流护理方式。结果:实验组的运动功能评分、并发症率都优于参照组(P<0.05)。结论:将脑室引流护理应用于颅内血肿术后患者能够改善临床疗效,降低并发症率,推荐临床使用。
【关键词】微创清除术;脑室引流护理;颅内血肿
颅内血肿属于临床脑血管疾病,是脑部血管突然破裂而引起脑组织损伤的疾病,需要及时进行手术治疗,防止进一步发展成为脑水肿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微创清除术后脑室引流是一种有效的降低颅内压的方式,可以将积血淤血快速排出脑外,同时能够对引流的速度进行控制,有利于预防其他继发性的并发症。有研究显示[1],脑室引流护理在颅内血肿中应用效果好,我院将研究情况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选择我院40例颅内血肿患者,合并高血压10例、糖尿病12例,心脏病15例。实验组20例,男10例,女10例,年龄为57~77岁,平均年龄(65.6±4.2)岁。参照组20例,男11例,女9例,年龄为59~78岁,平均年龄(66.3±4.0)岁。患者同意参与研究。两组一般资料,在年龄、性别等方面,差异无统计价值(P>0.05)。
1.2 护理方法
参照组进行常规的基础护理。
研究组同时予以脑室引流护理,具体如下:
1.2.1加强无菌操作,预防脑部感染
脑室引流具有很高的操作风险,容易造成颅内的感染并发症,所以为了防止病情加重,一定要做好无菌操作,特别要重视感染的预防护理。为了避免交叉感染,每个病人都要专门安置隔离房,完成微创手术后,立刻采取最严格的无菌条件,在引流袋的接头处进行严格消毒灭菌,使用无菌纱布进行包裹,定时更换引流袋[2]。引流过程中要加强严密监测,记录引流液体的容量。为了防止感染,引流袋更换时要将引流管夹闭,防止脑脊液回流至脑室内。禁止违反规定随意拆卸引流管,预防脑脊液渗漏。
1.2.2合理控制引流袋高度
护士要重视对引流袋的高度调节,因为引流的高度直接影响到引流的畅通性,如果高度过高则排流速度缓慢,颅内压不能有效降低。如果引流袋的高度过低,那么引流速度就会过快,导致颅内压迅速降低,从而引起脑室出血等继发性危害。为了合理控制引流袋高度确保引流速度恰当,一般情况下在侧脑室平面的上方10厘米处设置引流管的开口,如果患者的体位发生变化,要对引流袋的高度进行重新调节,确保颅内压始终维持在1.96~2.45 kPa范围内。
1.2.3控制脑脊液引流量
脑脊液的引流量并不是越快越多越好,所以一定要加强引流量控制,特别是一些伴随病发症状的病人,更要重视引流量的控制。例如脑积水的病人如果引流的速度过快,就会导致脑室突然塌陷,从而引起硬膜外血肿的并发症[3]。如果患者合并有颅内感染,可以适当提高引流量,但是为了防止发生水电解质的紊乱,要注意补充营养液。
1.2.4细致观察引流物
通常情况下,健康的脑积液是无色透明的,肉眼观察不到沉淀物。微创清除术后患者的脑脊液中可观察到血性,继而成为橙黄色。护士若观察到患者的脑积液中有大量的血液或者颜色发生异常加深,同时伴随有血压明显波动,可能发生了脑室出血,立刻通知医生开展急诊手术。一般术后引流时间为7天以内,时间过长会提高颅内感染的风险,此时脑脊液呈现浑浊状态,可观察到絮状沉淀。
1.2.5保持引流管通畅
引流管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护士要确保引流管畅通,避免发生阻塞。护士的动作一定要缓慢轻柔,做好引流管的固定和夹闭,防止护理动作对引流管产生牵拉,注意观察是否存在脱落以及气体进入的问题[4]。如果引流管发生堵塞,需要对管口进行严格消毒,并且利用无菌注射器将注射物轻轻抽出,注意不要使用生理盐水对引流管进行冲洗,防止阻塞物被冲洗到脑室的循环系统中引起循环阻碍。
1.2.6拔管时的护理
引流结束后要合理拔管,一般情况下在拔管前1天就要将引流袋的高度抬高并,且将其夹闭,目的是检测脑脊液是否正常循环,是否存在颅内压升高的问题。护士要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如果患者表现出呕吐头痛的症状,要高度怀疑为颅内压升高,需要其实通知医生将引流管重新开放。在拔管前一定要将引流管关闭,否则液体会进入到脑室中引起感染,完成拔完后要检查引流管是否扭曲,切口是否存在脑积液渗漏。
1.3评价方法
通过Fugl-Meye评分(FMA)评价患者的运动功能。分别在患者入院当天以及护理3个月后进行一次评价,评分越高运动功能越强。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9.0统计学工具统计分析实验所得到的数据,把计数资料进行X2检验后发现P<0.05,表明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运动功能评分对比
护理前,参照组评分为15.7±5.9,护理后参照组评分为51.7±5.8;护理前,实验组评分为15.8±6.5,护理后实验组评分为76.5±7.1。
护理前,两组 FMA评分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护理3个月后,两组 FMA评分和护理前相比都有所提高(P <0.05),实验组优于参照组,两组有显著统计学差异(t=8.67,P <0.01)。
2.2两组并发症情况
实验组并发症率显著低于参考组,见表1所示。
表1 分析患者的并发症率
3讨论
颅内血肿是一种常见的急性中枢神经系统病症,主要可以通过微创的手术进行治疗。在手术后通常要进行脑室引流,能够有效降低颅内压,是临床上常见的治疗方式。脑室引流可以灵活的调节引流的速度,从而避免颅内压异常导致继发性的脑部损伤[5]。在脑室的引流过程中,一定要加强引流护理,这对术后的恢复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次研究中,通过引流管护理起到了预防感染、有效引流、避免并发症的作用。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前,两组 FMA评分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护理3个月后,两组 FMA评分和护理前相比都有所提高(P <0.05),实验组优于参照组,两组有显著统计学差异(t=8.67,P <0.01)。研究组护理后的运动功能、并发症率显著优于参照组,P<0.05。综上所述,脑室引流护理颅内血肿术后的实施效果显著,适于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安丽.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后的护理干预[J].当代医学,2017,07(30):98~99
[2]李银梅.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在脑出血病人中的应用及护理[J].护理研究,2016,29(21):2674~2675
[3]程付芳.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围手术期护理[J].中国医药指南,2017,10(20):257~258
[4]侯庭宏.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在治疗脑出血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7,12(1):83~84
[5]A Zhang.Clinical Value Analysis of Rehabilitation Nursing in Stroke Hemiplegic Limb Function Recovery[J]Chinese&Foreign Medical Research,2018,2(3):124-125.
论文作者:李琴琴,颜幼玲,谢容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19年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3/15
标签:脑室论文; 血肿论文; 颅内论文; 实验组论文; 患者论文; 术后论文; 并发症论文; 《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19年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