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担任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已有十余年了,在总结自己十余年的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经验的基础上,经过不断的学习新课程教学实践和研究,初步在小学信息技术新课程的教学模式、教学设计、教学评价等方面获得了一些方法。开展信息技术教学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但也给我们带课的老师带来了很多的教学困惑。
关键词:一年级 信息技术 困惑 解决办法
一、一年级信息技术教学遇到的困惑
到现在为止,还没有正式的小学一年级起点的信息技术课本。只有在少数几个省市有自行编制的试用本,开设这个课比较重要是要看学校的硬件条件,电脑的配置量等。我校在硬件方面完全有条件去开设,只是在教材选择上没有好的教材,选用三年级的教材,给一年级的小朋友上,有一定的难度。学生好些字都不认识,怎么看得懂书呢。由于生源的不同,有些学生能熟练认识英文字母,而大部分的学生一点也不认识。而且语文课上正好在教学aoe,两种字母搞在一起,学生也很难去认识。更别说去用电脑打字了。如果是拼音的,在键盘上根本找不到,只有找到相应的英文字母才打得出。英语老师只管教英语,语文教师只管教拼音。可是这两个怎么联系起来呢?还有,比如找到“开始__程序__附件__画图”,不管你讲了多少遍,做了多少次,过了几天学生肯定找不到。为什么呢?因为他根本不认识这些字,他怎么记得牢呢?所以对于一年级的教学难易程度的把握比较难。
二、解决办法
1.难题一的解决办法
一年级学生对于美术、色彩很敏感的,因此我的教学重点就定在了给学生从教授“画图”程序开始,并且夹杂一些小技巧的教授。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比如说,桌面的更换、屏幕保护程序的设置,这种操作技能教授以后同学们都会回家给家里人展示她们的技能,这样一来学生就会感到小有成就,学习起来更有激情,这样定下来以后,我首先试了一节课,让她们看看我的电脑绘画作品,我发现孩子们看到我的电脑绘画作品时眼睛都直了,不停地叫好,我再告诉她们经过我们的学习她们也能达到这样的效果,她们就别提有多兴奋了,一直嚷嚷着让我赶快教他们,看到这样的结果,我知道我的选择是对的,一学期下来,同学们掌握了画图的每一项工具,并且能独立完成电脑绘画作品,并且可以自如地更换电脑桌面和屏幕保护程序,运用写字板可以输入各种图形,这一学期同学们都保持着很热情的学习态度,轻松自如地掌握着每一个操作,一点一滴的慢慢进步着,我也慢慢地把教过的课程记录下来,对于学生容易接受的和教学效果好的内容,梳理编写形成新的自编教材,上课、反思、整理一点一滴的记录着所有内容,本着以兴趣为基本的原则,坚持易学易懂易掌握的特点,尽量避免一年级学生学习时遇到的实际困难,不断摸索不断改进,系统合理的安排课时为以后上好一年级的信息技术课打下坚实的基础。
2.难题二的解决办法
一年级学生我把抓常规管理放在了首位,(1)从站队到上课到走出微机教室,我制定了严格的上机流程,让学生的行动每一分钟都在我的掌控之中,这样他们就没有可乘之机了。(2)制定口号,为了能让学生尽快的安静下来,我制定一些口号来约束他们的行为,调节他们上课时的注意力。如:站队时我喊“昂着头,挺着胸”学生喊“我们都是小士兵”;上课时我说“坐姿”生“端正”,我说“准备”生“好了”等等, 教师和学生一唱一和,既简单,又很有节奏感。使师生之间的距离缩短了,学生的凝聚力提高了,他们也就主动地参与到教师的教学过程中,这样的口号喊起来,班级纪律好了,课堂教学效果自然也明显提高。这样让好的风气蔓延在整个班级里,从而提高全体学生自我约束的能力,这样一来同学们的自控能力都提高了,避免动手就动嘴的坏毛病。
3.难题三的解决办法
(1)运用“任务驱动”贯穿课堂。在教学方法上,知识和技能的传授应以“任务驱动”为主,注重学生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过程可以从完成某一“任务”着手,让学生在“做中学”,在用中提高,在“任务驱动”中,任务的提出非常重要。任务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大任务,即“创造性”任务,这种任务如绘制一幅美丽的花园、设计并制作一条围巾等等。这种任务往往带有一定的综合性,可以通过学生亲自动手实践,解决一个实际问题,在应用中把所学的知识转化为相应的技能。另一种任务是小任务,即“试一试”。如 “试一试,怎样能把花园里的花儿变多一些?运用复制功能,”这种任务一般是结合信息技术学习内容而设置的一些探索性的问题和尝试性的任务,让学生在探索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会某些知识点和操作技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索精神。
(2)情境导入,激发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好的情境导入能够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例如在讲授画图中的复制,移动操作时,我精心设计了我们去郊游的环节,通过揭示课题,把学生带到一个郊外花园的实际场景中,然后出示我用画图制作的花园景象,给出他们任务一“帮孤独的小花,找一些朋友”用什么方法,引到讲授复制、移动操作,出示任务二,运用前面所学工具给花园再增添一些新的元素,如树、风筝等等,引到巩固练习所学内容,这样设计,激发他们创作的兴趣,使学生从一开课到自由绘画都被老师紧紧吸引着,对一些操作技能存在着好奇心,激起了学生不小的求知欲,整个教授过程显得自然流畅。大大提高了课堂的活跃性,激发了学习动力,使教与学双方都感到愉快。
论文作者:白延玲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5年6月总第210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7/9
标签:学生论文; 信息技术论文; 画图论文; 解决办法论文; 同学们论文; 兴趣论文; 困惑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5年6月总第210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