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BIM在推广和应用过程中存在的困难与解决对策论文_张月明

关于BIM在推广和应用过程中存在的困难与解决对策论文_张月明

张月明

天津峰成建筑装饰工程有限公司 天津 300182

摘要:在现阶段的发展过程中,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逐渐出现了建筑信息模型(BIM),而我国的建筑行业也正处于关键的转型期,BIM的出现给我国现阶段的建筑行业带来了新的技术改革,通过各种事实案例,我们能够明显的发现BIM对于现阶段的建筑行业来说有着重要的创造价值,所以在现阶段的发展中,如果还有建筑企业没有采用BIM,应该积极的接受以及使用BIM。本文主要分析了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BIM项目的各种案例,对BIM在发展中所面临的各种推广以及应用困难进行探究,并根据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从而能够有效的帮助刚刚接触BIM的建筑企业能够更好的接受以及应用BIM技术,进而增加企业的投入产出比,除此以外,本文还能够给没有接触以及使用过BIM的建筑企业提供一定的参考,从而帮助企业更好地了解BIM,本文在最后对BIM行业提出了一定的建议。

关键词:BIM;竞争力;效益;策略

一、BIM在现阶段国内的应用情况

在我国现阶段发展过程中,建筑领域在建筑信息模型(BIM)的应用以及推广过程中还存在着一定的不足,比如说:相关技术人员较为缺乏、政府部门所制定的相关标准以及政策法规还不够健全以及完善、我国内部的软件设施不够成熟以及发展不平衡等。但是我国的建筑企业以及政府已经开始重视建筑信息模型(BIM)的发展,并逐渐开始发力,2015年我国住建部就提出了“企业主导,需求牵引;行业服务,创新驱动;政策引导,示范推动”这一基本发展原则,并在此基础上制定了一系列的目标,比如说:到2020年末,申报绿色建筑的公共建筑、绿色生态示范小区以及以国有资金投资为主的大中型建筑等,这些新立项目无论是在考察设计、施工、完工还是在后期的运营维护中,对于BIM的应用比率一定要在90%以上;到2020年末一级房屋建筑工程、建筑行业甲级勘察和设计单位以及特级等施工企业应该熟练的掌握并在此基础上实现将BIM与企业的相关信息技术以及管理系统相结合。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中建三局集团有限公司联合体施工的中国尊-北京第一高楼(在施)、上海建工(集团)总公司开发建设的上海中心大厦-中国第一高楼是我国在现阶段发展中较为典型的BIM应用实例,当然伴随着BIM的完善以及推广,我国其他大中型企业也会在自身发展中逐渐地使用BIM技术。

二、BIM 技术的应用在企业项目管理中的有利之处

在现阶段的发展中,如果将BIM技术与现有的其他项目管理相比较,我们能够发现BIM技术在企业的项目管理中有着诸多的优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在现阶段发展过程中,企业如果使用BIM技术的话,就能够有效的将信息不能有序流通以及不能共享等问题进行解决。在当前的发展中,项目在全周期的建设过程中,包括工程建设管理在内的设计、规划、实际施工以及后期维护等各个阶段中所包含的不同环节、专业知识等几乎都涉及到了计算机软件的应用。虽然这样,但是在现阶段的发展中,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对于这方面的应用并没有一个统一的规范标准,除此以外,也没有统一的模型设计,不同软件以及系统之间的数据都是独立的,这也就导致各个软件以及部门之间不能够有效的进行信息互享,同时也不能进行有序流通,导致该行业的各个部门成为一座座信息孤岛。但是BIM 技术的有效应用为建筑行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完善的信息数据共享平台,有效的解决了这些问题,这也是BIM技术在现阶段项目管理中最具优势的一项功能。

②BIM技术在建筑各行业的应用还能够为企业进行成本控制以及分析提供一定的数据以及相关的分析效果,从而有效的提升企业的决策效率以及质量。一个建筑项目从设计开始就伴随着必要的成本,所以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成本管控在建筑企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性,各个企业的管理者也十分重视这方面的问题。相关信息的共享能够为工作人员提供完善的数据信息以及分析计算功能,从而及时有效的分析出相关的成本结果,所以BIM技术也成为建筑行业在现阶段发展中有力的分析工具,有效的保障了决策者决策的效率以及质量。

三、BIM 在建筑行业推广和应用中存在的不足以及相应的对策

(1)在现阶段发展过程中,BIM技术的相关软件市场还存在着一些不足,市场机制等不完善、相关的标准以及制度不规范,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BIM技术的发展扩大以及相关信息的共享互通。我国在当前的发展中,BIM技术的软件市场仍旧处于一种“军阀混战”的阶段,我现阶段的BIM技术软件有国产的鸿业、广联达、PKPM以及鲁班等系列;国外的CATIA、autodesk、midas以及bentley等品牌。也正是因为品牌以及系列错综复杂,导致现阶段的各大软件厂商之间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比如说软件价格差距较大、相关信息数据互通较难等,举个例子来说,建筑的相关施工单位,在面对不同的项目时可能会使用不同商家或者同一商家不同版本的软件,这也就在极大程度上增加了企业在BIM技术方面的资金投入量。

对策方面:企业层面:建筑行业的相关企业一定要在日常的工作中做好软件选择、采购的相关工作,原则上以行业经常使用的BIM技术作为工作的第一选择,在进行软件选购的过程中,一定要综合考虑软件的相关功能、数据采集、交换能力、开发拓展能力、市场占有以及本地化程度等相关功能,除此以外,相关工作人员还要考虑软件的技术服务支持以及性价比。如果出现特殊需求,企业再去购买较为小众的BIM软件。

国家层面:国家一定要统一相关的标准,信息化是以标准化为基础的,所以只有统一了相关标准,信息化的互联互通才能够有一个标准的基础。不过值得高兴的是,住房城乡建设部在2016年12月2日发布第 1380 号公告,批准下发了《模型应用标准》,这也是我国现阶段的国家标准。《模型应用标准》提出了“P-BIM”概念,这个概念具有较大的创新性,这一概念的提出为我国发展BIM技术、开拓新的软件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考角度。除此以外,想要将BIM技术进行全面的推广,只有一个统一标准是远远不够的,所以相关政府部门还应该在后续的发展过程中出台一系列的配套政策,从而有效的规范以及引导BIM技术的发展以及推广。

(2)我国在现阶段的发展过程中,依旧是采用传统的管理模式,而在这种管理模式之下,BIM技术并不能得到革命性的优势,换句话说也就是传统项目的管理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BIM技术的发展以及推广。虽然BIM技术有着很多的优点,但是就目前的发展状况来看,BIM技术在我国仍旧存在着一定的“水土不服”。比如说在BIM技术的应用过程中,BIM技术在对项目进行施工的时候并不需要做太多的更改,在建设完工之后的运营维护阶段也不需要投入太多的成本,但是该技术在进行项目设计以及建模的时候所投入的成本以及时间较多。在我国目前的发展中,除非是质量终身负责的情况,其他情况下大多数的项目施工人员并不需要一直跟进建筑的建设过程,只需要保障所建设的项目在施工以及完工的时候不出现较大的安全事故,项目质量符合“合格”的要求,在此基础上越早完工、交付越好,所以我国大多数的项目施工单位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更加倾向于在项目施工的前期就形成一定的效果从而展示自身的工作效率,但是在施工的过程中则会不断地更改预先设计好的方案,建设后期对项目进行查补漏洞。现阶段很多建筑企业开始引入以及使用二维CAD,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项目的设计速度,所以如果还有建筑单位没有使用这项技术的话,就会被同行业的其他企业所代替,这也展现了变革的成功之处,在现阶段的发展中,我国有许多项目都可以使用软件模板以及套用图集,所以企业在前期的建设速度远远大于BIM建模技术。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BIM技术的使用能够在极大程度上提升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但是在项目的建设以及设计过程中没有太大的必要性,这也导致BIM技术发展速度较慢。

对策方面:这一问题是现阶段的客观问题之一,不过像万达等一些大型企业包括一些外资项目的建设方都从项目的生命周期开始考虑,要求施工方使用BIM技术,慢慢的BIM技术的优势会渐渐的显现出来。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而且由于建筑项目的形状变得不规则以及多样化,传统的二维图纸不能满足这些要求,但是BIM技术却能够很好地满足,所以建筑行业一定会认识到BIM技术的重要性。

(3)建筑行业的领导者还没用充分的认识到BIM技术的重要性,对其缺乏科学的认识,现阶段社会上一些机构对BIM技术进行了不恰当的宣传,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BIM技术发展缓慢,而且在我国现阶段的建筑行业中,仍旧采用传统的管理模式以及思维,有很多的企业决策者以及项目参与方都没有对BIM技术进行科学合理的认识。其中常见的认识主要有以下几个:(1)BIM技术就是一个3D模型,一个相对而言高级一点的CAD工具;(2)BIM技术是万能的,所以在实际的项目施工以及设计过程中,能够随便的对建设以及施工要求进行改动;(3)BIM技术的使用就是为了动画演示,主要是用来给其他的建筑参与者观看的,只是为了展现企业自身的技术实力等。这些观点以及想法都是对BIM的技术效果以及含量的低估、高估,而这都是十分忌讳的,因为高估会使得企业决策者做出不恰当的决策内容,而低估的话则会导致企业管理者不重视BIM技术的发展,如果最后没有达到预计的效果,那么企业一定会减少甚至停止对BIM技术的投资。也就是说这两种错误的认识都会使企业管理者放弃对BIM技术的投入。

对策方面:建筑行业的企业管理者一定要对BIM技术有着一个正确的认识,客观、充分的了解BIM技术的工作效果,有效的避免出现夸大或者低估BIM技术效果的现象发生,对此,希望建筑企业的相关领导者能够从基础做起,建设好自身的人才基地以及软硬件设施基地,根据自身发展的需求和市场状况做出合理有效的决策。对此,企业管理者可以使用“P-BIM”概念进行过渡性决策,从而有效的缓解过渡性决策阶段所出现的问题,从而促进建筑企业的长远发展。

四、结束语

通过以上内容我们可知:在现阶段的发展过程中,BIM技术的投入资金十分巨大,但是建筑行业使用BIM技术的趋势不可阻挡,所以相关企业一定要有策略的使用BIM技术。虽然我国现阶段的BIM技术并不是十分的成熟,而且关于BIM技术的相关标准也还在制定中,但它的发展速度十分迅速,所以企业应该主动把BIM技术应用到自身企业的发展过程中,从而有效的提升自身发展的效率,促进自身快速发展。除此以外,企业在使用BIM技术进行工作的过程中,一定要有效的控制成本并大力宣传,从而保障业主能够接受以及支持BIM技术的发展,有效的解决资金紧张问题。

参考文献

[1]GB/T51212-2016,建筑信息模型(BIM)应用统一标准.

[2]住建部印发《关于推进建筑信息模型应用的指导意见》.建质函[2015]159 号.

[3]黄强.中国 BIM 发展战略[J].建筑,2016,05.

[4]刘宏刚,张海华,甘一鸣,等.施工企业BIM应用策略研究[J].高速铁路技术,2016,7(4):1-7.

[5]罗能钧.“中国尊”项目BIM技术应用实践[J].建筑技艺,2014(2):42-44.

上接第306页

在实际的吊装安装过程中,由于受到外界的各种因素的影响,以及交通设备具体型号和性能的差异,这些都会给整体的吊装作业造成一定的误差,导致PC构件安装时各部件之间的缝隙不一致。吊装安装作业的误差过大,会增加后期的维护成本,需要增加额外的时间,会拖延整体项目的进度,产生大量的额外施工成本,对整体建筑的质量也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在吊装作业中,要按照预先设计的图纸,开展施工作业,保证吊装的精度符合设计标准合理,选用性能优良的吊装设备,以保证整体吊装过程的精度可控。

(一)精度控制

1.水平控制。在PC构件安装作业完成后,需要测量构件的位置是否水平,以确保构件与整体的楼层保持在同一水平面上,并用设备测量标高的高度。将构件里层的垫板调节好,保持水平状态,然后再调整整体构件的标高。整体构件在安装过程中,不能保证构件的水平度时,则需要用一定的压力设备强制垫板底部保持水平,采用千斤顶的方式来调整,或者直接在构件的底层垫板上进行调整。用千斤顶来支撑构件的底部钢板,对钢板的水平位置进行合理调节,同时也可以给垫板和构件之间的缝隙,填充一定的物质,保证整体构件趋于水平。最后用水平测试仪测量垫板的水平度,当垫板处于水平状态后,再将千斤顶取出来。

(二)垂直控制

给构件安装两个拉杆,以确保构件整体与吊装设备相衔接,通过对设备的微调,使吊装构件处于垂直状态。同时,在构件的底部安装两个小型的脚环,并将找脚环与整体的设备进行衔接固定[4]。

(三)平面控制

在完成构件的制造后,需要给构件安装弹出控制线。在后期的吊装安装时,吊装设备需要与控制线保持水平,若发生一定的偏差,则需要对构件的控制线进行小幅调整,进而让整体构件的位置趋于平整。

(四)楼梯精度控制

1.水平控制

吊装设备在将楼梯构件至于水平位置前,需要用水平测试仪测试楼梯的底板位置,检查其是否与楼层保持在同一水平面上。同时,需要将楼板的平面标高与吊装设备的标高进行对照,在用螺丝将楼层的底板安装于建筑内楼层上面,通过微调,将楼梯构件调整至水平。

2.平面控制

在楼梯PC构件制造完成后,运输至安装现场时,吊装设备通过构件四周的弹出控制线,来检查楼梯的水平度,并对控制线进行小幅调整,以确保整个楼梯构件符合安装设计的标准。

五、结束语

使用装配式建筑可以节省大量的成本,同时也提高建筑的施工进度,采用合理的安装技术可以保证整体建筑装配的作业的质量,以提升建筑的品质。在建筑的吊装过程中,积极应用自动化先进的设备,来完成吊装作业,以提高整体的吊装效率。

参考文献

[1]范玉,黄新,黄继战.新型装配式建筑PC构件模板设计及施工技术[J].施工技术,2018,47(4):44-46.

[2]李瑞国.基于PC构件的装配式建筑施工技研究[J].建筑技术开发,2017,44(1):56-57.

[3]高路恒,沙峰峰,黄国春.某26层装配式建筑梁柱节点安装固定支架设计及施工方法研究[J].施工技术,2017(s1):1121-1123.

[4]林斌.基于BIM技术的装配式建筑吊装的施工研究[J].四川建材,2018,44(12):159-160.

论文作者:张月明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0/16

标签:;  ;  ;  ;  ;  ;  ;  ;  

关于BIM在推广和应用过程中存在的困难与解决对策论文_张月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