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所谓保障房就是为了适应市场的需求,在原有供不应求或者购买者没有相当程度上的经济能力的条件下,政府迎合中低收入家庭的经济条件而建设的一系列的具有保障性质的住房。保障性住房不仅仅能够满足我国的房地产市场的现状,而且能够在宏观经济上对房价的过快增长进行一定程度上的调控。在保障房的建设过程中间要保证建筑的绿色设计,本文将对保障房的绿色建筑设计的内涵以及外延进行探讨。
关键词:绿色设计;保障性住房;人性化;高效;和谐
前言
保障性住房是国家为中低收入人群提供的住宅,包括经济适用房、廉租房、安置房、人才专项房等等。保障性住房在社会经济的发展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不仅可以为低收入人群提供舒适的住宅条件,同时也可以缓解城乡的总体住房压力。现阶段保障性住房的建设中依然存在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例如设计方案的不合理导致其功能得不到有效地发挥、资金不足导致安全质量和管理方面存在很多隐患等,这些问题如果不及时结合就会严重影响保障性住房的可持续发展。保障性住房的需求量增加的同时,绿色建筑理念也日益深入人心,将这两者有机统一起来,可以在充分保证保障房质量的前提下,节约资源能耗,提高保护环境的力度,实现建设绿色保障房的目标。以下就实际问题探讨了保障性住房绿色建筑的设计原则和方法。
一、绿色建筑与保障房关系
(1)保障房是推广绿色建筑的平台。近年来,伴随着城市建筑面积的迅速扩张和城市人口的井喷式增长,中央政府考虑保障房的大力建设将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当前住房压力,“十二五”规划期间的3600套保障房政策中50%以上的项目将由政府提供保障房建设。
(2)绿色建筑是保障房建设的保障。保障房大力被推进的另一方面是给我国的建筑节能工作带来众多的负面影响,每年建成的80%以上是高耗能建筑,增大了我国节能减排的能源负担。若能在现有房屋中倡导节能减排的绿色理念,建设绿色建筑将会成为住房建设的一大亮点。在以政府为主的保障房项目中实施绿色建筑将有力践行节能减排的口号。
(3)在当前建筑中推广绿色建筑成为典范。政府若能在倡导绿色建筑理念的基础上,对于保障房建筑贯彻实施绿色建筑的决心做出实践,让大部分中低收入困难家庭及其相关群体能以相对低廉的价格住上优质环保的住宅,这将会为众多的商品房建设作出表率,促进商品房的开发商能够积极主动地在商品房建设中贯彻绿色理念。房屋的建设在整个建筑中占绝大多数比例,保障房和商品房若能实施绿色建筑也就意味着整个建筑行业能源消耗的大幅度降低。资料显示,在“十二五”期间,即有计划将新建至少10亿平方米的绿色建筑,到2020年建筑面积的30%以上是绿色建筑。
二、绿色建筑在保障房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1、绿色建筑设计技术不成熟
主要表现为绿色建筑设计后所达到的节能效果与设想的还有一段距离,收效甚微;另一个主要表现是实施绿色建筑设计为建筑带来过高的成本,更加使得绿色建筑设计无法在目前真正推广起来。
2、民众绿色观念意识淡薄
地方政府保障房建设的相关负责人仅仅把绿色建筑理念留在口头,开发商则是在建筑中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大多数的购房者或租赁户考虑到的也只是住房的价格质量,若住房能够在后续的使用中节能对这批住户的吸引力并不太大。
3、配套法律监督制约措施不够完善
绿色保障房在房屋设计、操作施工、项目验收、组织评价上的评价标准更为严苛。但是并没有明确的法律法规出台来对绿色建筑的相关标准进行统一,仅停留在倡导阶段而没有法律法规的严格约束下为更多唯利是图的绿色建筑开发商滋生了逃避责任的温床。
三、保障房绿色建筑设计的要点
1、创新人性化设计
建筑的功能就是为居住者提供服务,在建设的过程中要考虑到居民的实际需要,能够对建筑的实际设计提出相关的要求。例如某处保障房居住是作为幼儿教育使用的,就要在楼梯的扶手处进行人性化的设计。具体措施就是在扶手处考虑到儿童的身高应该增添两道扶手,分别供成人和儿童使用。在对踏步进行设计时也应该考虑到实际的条件,参考相关的建筑参数进行设计。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总之在对保障房进行绿色建筑设计过程中间,要能够考虑到建筑的实际使用功能,使建筑更加的人性化满足人民的正常需求。
2、在保障房建筑设计中间要尽量做到节约能源
绿色建筑要实现节水目标,就需要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即将废水、雨水回用,将水环境系统由原来的“供给――排放”模式进行技术改进,增添必要的贮存和处理设施,形成“供给――排放――贮存――处理――回用”的水资源循环利用模式。小区建筑规划需要考虑自来水、污水、雨水,还有可能包括直饮水、市政再生水、地下水和地表水的引入、输送、排放和处理等。雨水的收集、利用、排放与绿色建筑规划密切相关。
要创造良好的通风对流环境,建立自然空气循环系统,要尽量保证每栋建筑物都有一定的迎风面。建筑背后的风影区约为建筑高度的3倍,这一数值要远远大于日照间距,如果仅仅考虑日照间距而将建筑摆在同一行,不错开,就会使后排建筑没有直接的迎风面,这样对后排建筑的通风非常不利。但如一味追求风影间距,又与节地的原则相矛盾,这是一对矛盾,在设计过程中要做合理的取舍。
可再生能源的合理利用,是建筑节能的重点,而太阳能是利用较为普遍的一种能源。主要是通过集热装置来吸收太阳能并由热媒将所吸收的热量送入储热装置并加以利用。它对太阳能的利用效率较高,可以供暖、供应热水,但存在阴雨天气集热效率严重下降等缺点。主要应用有太阳能热水器系统与太阳能热泵采暖系统。太阳能热水系统与建筑结构及节能结合,就是把太阳能热水系统产品作为建筑构件安装,使其与建筑有机结合。不仅是外观、形式的结合,更重要的是技术、质量的结合,这要求有相关的设计、安装、施工与验收标准与之相配套,从技术标准的高度解决太阳能热水系统与建筑结合问题。太阳能热泵采暖系统由于采用更为先进的技术,就能效果更为显著,例如利用双向式热泵技术,冬天向建筑供暖,投入1kWh的电力,可得到约4kWh的热能,夏天在向建筑提供冷能的同时提供卫生热水,投入1kWh的电力,可得到约7kWh的热能和冷能。热泵供热系统节能高达70%。
3、通过对绿色建筑设计能够打造和谐氛围
在对保障房进行绿色建筑设计的过程中间,要考虑到通过一些相关的基础设施的建造加强该区域的和谐氛围。可以在居住区域建设相关的娱乐休闲设施,来构造和谐气氛。对一些设计比较合理的小区常常在建筑区域建设一些相关的花园,公园以供居民休闲娱乐。
四、保障房的绿色建筑设计方法
1、场地选址与景观设计
绿色建筑设计的总是就是做到建筑与环境的和谐统一。在建设项目的场地选择后,对建筑的场地进行勘查和设计。这是做到环境和建设相统一的前提,具体的措施应该做到:第一保护建筑周边的生态环境,这是建筑与环境的前提。第二,加强对混凝土的使用面积,方式出现局部过热的现象。第三,按照相关的规定对建筑区域进行绿化布置。第四,在对原有生态的破坏上应该减少水土流失的可能,防止生态破坏的扩散。
2、建筑平面设计
建筑平面设计涉及到的平面参数比较复杂,在设计过程中间要考虑到建筑的采光问题。这就需要对建筑的高度、建筑之间的间距进行合理的布置以便生活在建筑内部的居民都能合理的采光。为了迎合绿色建筑中间的经济适用的理念,应该对楼层设计尽量设计高层,这样能够在最大程度上面加强居民的采光效率。
3、建筑节能设计
上文已经提到建筑行业是一个高耗能的行业,我国的能源大约四分之一都投入到建筑行业,并且所长的比例有上升的趋势。为了缓解我国的能源压力,建筑节能设计的发展势在必行。建筑的耗能量主要是通过墙体进行导热的过程,由于大部分墙体的组成材料都是钢筋混凝土结构,导热系数比较大,在对建筑的保温问题上并不能得到解决。为此在绿色建筑设计时,可以通过在墙体的表面粘贴苯板来实现对建筑的保温。
五、结语
虽然国家并未出台保障性住房的建设标准规范,但在各类绿色建筑评选中,针对小户型或保障性住房都设有单独奖项,其政策导向及鼓励不言而喻。正如专家所言:保障性住房更强调技术的性价比,而不是一味追求高端技术。因此,保障性住房应该成为性价比最高的一种住宅,这有待我们在保障性住房的绿色设计中继续去努力创新和挖掘潜力。
参考文献:
[1]张鹏,高波.我国住房政策的几个重要问题探讨[J].现代经济探讨,2013(18):14-18
[2]郭昊栩,邓孟仁.关于保障性意图的住居实现――从相对于普通商品房的差异化入手[J].南方建筑,2013(3):82-85
论文作者:洪丽波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25
标签:建筑论文; 住房论文; 建筑设计论文; 考虑到论文; 太阳能论文; 在对论文; 节能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