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农村文化建设浅谈论文

新时期农村文化建设浅谈论文

新时期农村文化建设浅谈

娜日苏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杭锦旗影剧院 017000)

我国地域辽阔,人口众多,不仅是个农业大国,更是一个农民大国,农村人口占绝大多数。农村文化水平的状况,不仅直接影响我国农业现代化的进程与发展,还影响着经济、政治、思想和精神文明的建设。在改革开放深化发展的今天,农民的生产生活状况如何,农民的文化心态有何变化,都关系着农村社会的稳定有序发展,了解和掌握农村的这些变化与现状,对于现阶段和今后农村文化建设的价值取向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

在先秦儒家的叙事里,男女之别往往等同于内外、公私与主从之别,主要体现于以下方面:一是生活空间上的隔离,二是社会活动领域上的区分,三是社会角色与道德教化上主从关系的确立。

一、农村社会结构和农民文化心态的变化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变化,随着市场经济全球一体化的推进,这种变化更为明显,社会阶层也随着社会结构的变化而日益复杂。单纯地用传统的生产资料所有制作为划分社会各阶层的标准显然已不符合实际情况。而较为客观科学的划分方法和划分标准是以组织资源、经济资源、文化资源的占有状况与使用为标准,在职业类别的基础上来划分社会阶层。因社会阶层对于人们不同层次的社会地位、经济地位、思想理念、文化观念、群体认同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个方法与标准基本上可以包括社会的绝大部分成员。组织资源包括行政组织资源和政治组织资源,主要指依据国家政权组织和党组织系统而拥有的支配社会资源的能力。人们对所拥有生产资料的种类数量及其使用权利和使用形式构成了社会的经济资源,人们的社会地位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经济资源的使用权利和形式。而文化资源是指人们对文化知识学习了解的拥有量和掌握运用的程度,诸如人们学历、文凭、各种资格技术证书与培训以及受教育的年限都是文化资源的具体内容。依据此标准和目前我国的社会现状,农民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阶层:一是农业劳动者阶层。这是广阔农村分布最广人数最多也是最为基础的广大农民群众。他们基本以土地为生产资料,以种植业、养殖业为主要生产方式,生活全部或大部分来源靠农业收入为主。二是农民工阶层,这是游离于工人和农业劳动者之间的阶层,主要包括在城市或乡镇企业打工和从事商业服务行业的农民群体。三是私营企业主和个体户阶层,这些人主要指从农民中分化出来,脱离了农业劳作生产方式和原有的生活方式,开办私营企业或从事专业个体户的那部分农民群众。社会的发展变化不仅使农民的结构发生了变化,也使他们的传统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在物质生活明显提高的同时受到了冲击,产生了转型变化。新的生活观、就业观、财富观和教育观成为农民社会文化观念变化的种种具体表现。在生活观念和消费观念上,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改善和提高,过去那种单调乏味的生活方式和传统的消费习惯已渐渐开始改变。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也不再是农民生活的模式,人们生活开始向多元化追求,消费开始从“以农为本”向多种需求转变。市场经济机制引入农村经济领域后,农民传统的观念在不断变化,在农闲季节到外面打工,搞副业等从事多种生产经营已成为普遍现象,在教育子女观念上,重文化学技术已成为共识。但现在的农村教育质量又使对子女的发展缺乏信心,构成了现实与期望的矛盾心理。在金钱观念上,过去农民以农为本,重农轻商,“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的训条束缚着对金钱的认识,改革开放和实行家庭承包责任制后,“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已成为新的金钱观的准则。我们应该看到,农村社会结构的变化和农民文化心态的嬗变,是农村改革发展的综合反映,这些变化使传统的社会框架和陈旧的意识观念得以改变和更新,它将有利于农村生产力的解放,有利于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最终将导致一种转型的社会新秩序的建立。但是我们也应看到在这种社会转型过程中,由于农民主体本身及其思想观念的转变而造成的农民文化心态的复杂性和心理的失衡,我们应该正确认识这些情况,在加强农村文化建设中,采取综合措施平衡农民心态,使农民对社会能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帮助他们减轻心理负担,促进在新形式下的文化心态平衡,确保农村社会良性运行。

二、农村文化建设的价值取向

农村文化建设代表了农村社会发展的趋势和方向,它融合了时代要求,展现时代风貌,蕴含了时代特征。它在不断转换原有较为落后的社会观念基础上更加注重知识经济思维内涵并日渐创新理念,是先进文化在农村社会文化建设的具体体现,为此,现阶段农村文化建设的价值取向应该从农村社会的现状出发,依据农村社会阶层结构和农民文化心态而制定实施。

四是征管效率。尽管在“国地税统一”的前提下,税务行政效率与税收利益分配不因税务征管之渠道不同产生差异。但是消费税的税目复杂,涉及各项产业,且有一定的地方特殊性。因此,消费税的征管离不开地方政府与税务机关的协作,地方政府对本地产业的认知程度和控制程度大于中央政府,能够对某项产业提出针对性措施,或者督促地方企业积极配合征管。因此,消费税的税制设计还应当考虑到稽征便利的原则,注重调动地方政府协助税收征管的积极性。

1.农村文化建设首先要与提高农民素质相辅相成,在解放农村劳动力和开发人力资源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学科技用科技在广大农村已蔚然成风。“要致富,靠技术”已在农民中成为共识。科学技术在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农村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农民致富奔小康中,将会越来越发挥作用。但我们应清醒认识到,如只重视发展科学技术,而淡漠或忽视社会科学的学习和应用,就会造成两者之间的失衡,不但影响农村的经济发展,而且也影响着农村社会的全面进步。

2.加强四级文化网络阵地,促进小康文化工程建设

随着经济的发展,广大农民的物质生活日益提高,与此同时,农民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也呈现出多样化和高要求。为此,应加强以旗(县)文化部门为龙头,乡文化站为枢纽,村文化室为辐射家庭文化户为基点的农村四级文化网。不应仅以量化指标看,而应从实际出发,根据农民的不同需求,根据农村社会结构和农民文化心态的变化,加强农村文化的多元多层架构,带动农民的积极性和兴趣,让农民主动投入到四级文化网络阵地,真正成为农村文化建设的主体和农村文化服务的受益者。

3.正确认识和协调科学技术与社会科学的关系

所有生产力中人是最积极最能动的因素,是生产力发展的决定性因素。通过农村文化建设,提高农民整体素质,是我们所面对的新的农业科技革命浪潮和农业现代化进程的迫切需要与任务,具体体现在:一是提高农民文化程度,全面提升整体素质。二是促进农民掌握应用农业新技术、新成果的能力。三是改变农民从业观念,拓展农民的从业范围。

在农村文化建设中,在以经济建设为主提高广大农民生活水平的前提下,强调科技对物质生活的改善,对社会的进步是应该的。但科学技术并非万能,它主要运用科学方法和技术手段解决物理的、化学的、生物的等自然方面的问题,它无法解决人类所面临的对于思想理念、伦理道德和人文关怀等社会方面的错综复杂的多方面、多角度、多层次的问题和需求。在社会转型,市场经济深入发展的今天,在农村社会新旧思想观念碰撞融合的情形下,我们更应关注人文科学的学习教育与应用,它不仅是实施文化与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战略的需要,也是构建和谐社会中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睦相处的关键所在。我们今天所说的生态文化、生态平衡、生态文明正式社会科学在人文方面的体现与运用。社会科学研究的方向正确与否,社会科学发展状况如何,对经济建设,对社会稳定与可持续发展都会产生巨大深远的影响。所以在农村文化建设中,既要重视科学技术的普及与掌握,也要注重社会科学的学习和教育,正如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一样,双管齐下,双手并重,保障和促进农村文化建设与农村社会发展的平衡协调。

4.加强地域文化的建设传承,利用地域优势发展文化产业

所谓区域文化,“指生活在特定区域的人群在从事物质生产、精神生产和社会生活中所形成的具有浓厚地域特色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人文心态、民族艺术、风俗习惯、道德规范等的总和。”这种区域文化就本质而言是具有个性特征的地域文化,它包含有特定区域的自然地理环境、社会人文环境、生活在区域间人们的经济生产方式和社会生活方式等多种因素。在农村文化建设的过程中,不仅要注重大众的普及性文化的传播,更要注重区域文化的建设与传承。中国文化自其发生起,即因环境多样性而呈现丰富的多元状态。加强农村区域文化建设,要秉承传承发展的脉络,就是要在本地历史发展过程中积淀的人文精神中融入时代因子,让代表社会发展趋势的文化为农村区域文化的创新发展注入活力,培养出一种即具深厚历史文化底蕴,又充分体现现代文明特征的地域性人文精神。为此,积极组织开展具有地域特色的群众性文化活动和传统节会活动,使之成为农村区域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和重要载体。对于农村区域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和文化生态环境建设方面,要深入发掘合理配置区域文化资源,在为农村区域文化开发利用提供良好的条件和必要的保障前提下,发挥地缘文化优势,诸如开展特色旅游等文化产业,使农村区域文化在传承中得到发展,在发展中得以更好传承,为农村文化建设增彩增色。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建设发展进程中,农村文化作为亚文化不仅是其中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适应时代发展需求,顺应文化发展自身规律,构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体系的重要环节。农村文化建设要按照我国文化建设的总体要求,以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为根本,彻底摆脱过去那种文化贫困与贫困文化的恶性循环,走文化扶贫之路。要加强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使农民成为文化建设的主人和受益者。要以培养“四有”新型农民为目标,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融入时代的因子,传承发展具有地域特色的农村文化。要综合本地实际,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本地的文化资源,大力发展地方性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在科学技术和社会科学的协调发展框架下正确认识和处理农村文化,让农村的经济发展和人文精神齐头并进,使农村社会稳步进入和谐、文明、富裕的小康社会。

从图7可知,不同的环境和退火温度下Ig都在同一个数量级,从1.3×10-4 A/cm2到3.4×10-4 A/cm2之间变化,其中,650 ℃退火条件下的Ig增加大约 2倍~3倍主要与Al掺杂的HfO2结构结晶对漏电的影响有关[21]。

标签:;  

新时期农村文化建设浅谈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