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体育教学改革存在的误区及其对策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教学改革论文,误区论文,对策研究论文,体育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 前言
学校体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德育、智育紧密结合,肩负着为社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人才的历史使命。
目前,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行和不断深入,许多体育教育界人士对体育教学模式、内容等研究如火如荼,硕果累累,不仅极大地活跃了学术思想,而且对体育教学改革的发展起了很大的影响,同时也出现了“快乐体育”、“终身体育”、“创意体育”等一些非常之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然而,据笔者参与各类教研活动和平时听课中发现,许多教师由于对当前实施素质教育前提下的体育教学目标不够明确、理论认识不到位、方法不优化,因此在改革实践中出现了一些误区。
2 存在误区
2.1 重快乐体育,轻健康第一
自从《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提出:“学校体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后,学校体育有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为体育教学改革和拓宽学校体育功能提供了政策和理论依据。体育教师似乎忘记了自己的职业本领——身体锻炼与运动操练的理论与方法。所以,学校体育要完全彻底排除竞技体育的论调格外响亮。在这种状况下,导致有相当一部分体育教师在教学指导思想上产生混乱,教学指导思想进入误区——将学校体育要贯彻健康第一,理解成体育教学要贯彻健康第一;贯彻健康第一,就应淡化或放弃体育课的“三基”教学。
2.2 重课的形式,轻课的实用性
体育课怎样创新?怎样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目前,作为体育课教学改革的一个重点,创新,顾名思义就是抛开旧的,创造新的。因此,许多体育教师在教学中从“新”字上下功夫,课的形式新、教学方法新、手段新等。但据在平时的听课中发现,也存在部分教师在体育教学改革过程中出现了重形轻实的情形。在很多示范课中,经常会发生与日常体育课教学严重脱节的现象。个别学校和教师为了体现教学中的新技术应用或是教学的新形式,把电视机搬到操场上,配合体育教师进行课堂教学。有的将职业技术训练设施、道具搬进课堂,且占用相当时间,使体育课演变成职业训练场。诸如此类现象的出现,恐怕又要回到“体育的本质是什么”这个问题上来。只有展现事物本质的东西才具有生命力,无论多么先进的技术和方法,都只能是体育课堂教学的辅助手段,而且其价值在于在现实条件下解决学生体育发展的实际问题,收到的实际效果。这种情况下,导致了体育教学的又一个误区-一味在“新”字上下功夫,而忽略了“实”。
2.3 重教师指导,轻学生能力培养
在体育教学中,仍有部分教师还没有充分认识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重要性,也没有认真发掘教学中能促进学生创造能力发展的有利因素。对开发学生的创造性只是停留在“赶时髦”、凭兴趣或照搬人家的基础上,还没有把发展学生的创造力作为体育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予以重视和研究。在教学目标设计上高喊“终身体育”和“培养学生创造能力”,但在实践中,却过分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忽视学生接受知识、技能的主体功能。体育教学是教师教与学生学共同参与的双边活动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然而,目前体育教学中大多数进行的是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处于被动从属地位的教学。“教者发令,学者强应,身顺而心违”,由此造成“多数学生厌烦体育课的现象”。新一种体育教学的误区也随之产生——这种“赶时髦”的现象,重教轻能,是不能够达到系统地发展学生能力和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目的。
3 对策研究
3.1 产生误区的原因
3.1.1 认识不足
(1)关于快乐体育
“快乐体育论把学校体育作为终生体育的一个阶段,把运动置于最终的目的,让人们从运动中体验快乐,并把它作为终生追求的目标”。留日博士毛振明对快乐体育的理解是“使学生根据自己的水平和能力进行自主的学习,充分理解运动和自己的关系,充分理解运动中内在的本质,体验体育中的乐趣,从而热爱运动,养成习惯以至终生”。
(2)关于终身体育
依终身教育的概念理解,终身体育就是人生各时期所接受的体育教育、所参加的体育活动及所坚持的体育锻炼的总和。
(3)关于创意体育
创意教学既然十分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以学生发展为本,重学生学力、能力的培养,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转变教育观念,提高认识,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改革陈旧的方法,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优化教育过程,在教学中必须强调学生主体地位,重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树立学生主体性教学思想,真正落实“教为主导,学为主体”,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3.1.2 不善于反思总结
只有不断在实践中进行反思总结,才能不断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没有实践的理论是空洞的理论,没有理论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只有在实践中进行反思,在反思中进行实践,才是学者型的教师。而我们的教师,特别是我们的体育教师,与其他教师相比更缺少反思与自我总结的精神。有人说:“体育教师四肢发达,头脑简单”,就是因此而流传的。只看到球场上矫健的身影英姿飒爽,很少看到静坐书房中台灯前做文章。因此,本人认为体育教师应当要做“文、武”两全的好教师。
3.2 对策研究
3.2.1 提高认识,明确目标
(1)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以促进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整体健康水平的提高为目标,构建了技能、情感、行为等领域并行推进的课程结构,融合了体育、生理、心理、卫生保健、环境、社会、安全、营养等诸多学科领域的有关知识,真正关注学生的健康意识、锻炼习惯和卫生习惯的养成,将增进学生健康贯穿于课程实施的全过程,确保“健康第一”思想落到实处,使学生健康成长。
(2)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无论是教学内容的选择还是教学方法的更新,都应十分关注学生的运动兴趣,只有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才能使学生自觉、积极进行体育锻炼。
(3)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主体地位。体育与健康课程关注的核心是满足学生的需要和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促进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的成长。从课程设计到评价的各个环节,始终把学生主动、全面的发展放在中心地位。
(4)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体育与健康课程充分注意到学生在身体条件、兴趣爱好和运动技能等方面的个体差异,根据这种差异性确定学习目标和评价方法,井提出相应的教学建议,从而保证绝大多数能完成课程学习目标,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学习和成功的乐趣,以满足自我发展的需要。
3.2.2 树立主体,优化过程
在提高认识、转变观念、明确目标的同时,必须在学生主体性教学思想指导下,优化体育课堂教学过程。
(1)优化教学内容,优选教学组织形式。
在遵循体育教学大纲的前提下,尽量把每一节课的教学搭配得合理、有趣或设编各种不同的方式方法,如游戏、组织竞赛等,克服单一运动技术教学,向运动技能迁移运用方面转变,让学生有新鲜感。
(2)以启发式教学为特征,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和相互配合。
要优化体育课堂教学,必须废除注入式教学,进行启发式教学,同时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在教学中真正处于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其主动积极性,不但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改变“问学生为什么推铅球?教师教也”的难看局面。
(3)高度重视现代化教学媒体研究开发和使用。
在最近的几十年中,西方发达国家不断把先进的科学技术引入教学领域,从照相、幻灯、录音、投影到摄像机,从电影、电视到计算机,这些现代教学多媒体的使用,把有声与无声、有像与无像、声像有机结合在一起,使抽象的概念外化、物化,减轻学生认知上的难度,并容易激发学生体育兴趣,但要注意不能只图花架子。
(4)改善课堂教学氛围。
学生是一个有生命、有好恶、有主观意识的人,在教学中如果时时处于被动、压抑状态,谈何主动和能动性?更谈不上创新精神。因此在体育教学中,尊重学生的人格与权利,与学生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形成健康、美好、愉快的气氛与情调,使学生在和谐、融洽、宽松的环境下学习锻炼,并不失时机地对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显现出来的审美意向和创造性,进行形成性的激励性评价,加以鼓励赞扬,使学生获得心理满足,激发学习的积极主动性。
(5)积极引进“美育”机制。
要优化体育教学,在体育教学中应适时进行美育,用体育中各种美的现象去激发学生体育动机,调动其主动积极性使其倾心投入。体育教学中引进美育,应注意以下几点:第一,教师示范动作和语言艺术美;第二,场地布置美;第三,教师仪表和教态美。
(6)多种教学模式的综合运用。
要优化体育课堂教学,应注意多种教学模式方法的综合运用和相互配合,因为各种教学模式都有其成功和不足之处,只有集各家所长,结合自己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创造一种有个性特色的教学方法,才能更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迅速进入角色,全身心投入学习活动中去,提高体育教学效果。
3.3 实事求是,尝试改革
在教学改革中,我们应该充分了解当地的经济及地理条件,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和传统体育项目以及师资、学生的实际情况等进行有效地改革。这样才有针对性,才能符合中国的国情和当地的特色,改革才能行之有效。
3.4 善于总结,提高自我
我们在改革的过程中,就应该注意总结和保留以往教学中的可取之处。因为教育本身就是人类社会的一种现象,它应该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体育课课堂教学既要打破传统,又要继承传统,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有所创新。即是主要打破传统教学中不利于使学生主动活泼发展的教学方法和模式,又要继承传统教学中优良的教学形式,并大胆改革探索创新,力求达到最优化的教学。如果说是为了改革而否定以往的一切,那么改革必将走上一条死路。
体育教师是学校体育工作的骨干力量,是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增强学生体质的组织者和指导者;是使学生掌握科学锻炼身体方法的授业者;是精神文明的教育者和传播者;是发现、培养和输送优秀体育人才的启蒙者。体育课上的好坏是衡量体育水平的重要指标,这是体育职责和要求。因此,体育教学改革,必须要发挥体育特色,根据教师的自身能力和特长,有针对性改革。如此,才能百花齐放,各有千秋。
以上是笔者对体育教学改革的一点想法,“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在改革的浪潮中,还需要全体体育同仁共同努力,相互探讨,以达到“行之有效”,“改之有果”的目的。
标签:体育功能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