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族文化在藏区双语学校德育中的开发利用
文/ 敏文忠 马月岚
摘 要: 党的十八大首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要求各地各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将德育落实在各科课堂教学之中、渗透在校园生活的各个环节、延伸到学生发展的方方面面。学校德育得到各级各类学校的普遍重视。甘南藏族自治州作为藏族聚居区,各双语类学校应该立足本地实际,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充分发掘藏族传统文化中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符合的优秀文化,积极探索藏区双语类中学德育教育的新方法、新途径。
关键词: 藏族传统文化 藏区双语学校 德育教育 开发利用
一、甘南藏区中学德育教育现状:
甘南藏族自治州(以下简称甘南藏区)地处甘肃南部,自然风光优美,藏族传统文化独特而个性鲜明,旅游业发展享誉国内外。但由于受自然环境和历史等影响,甘南社会经济、文化教育发展比较滞后。在国家“两基”攻坚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等重大战略的助力下,人口居住比较分散、教育资源急需优化整合趋势的寄宿制双语类学校纷纷创办起来。大部分农牧区孩子离开父母住进了学校。但随之也给学校管理带来了巨大挑战。特别是德育教育面临的问题更为突出。首先,家庭德育教育基础差。农牧区学生家长大多文化水平低,对外界信息了解不够,家庭德育教育基础差,学校需要下大力气补齐短板。其次,家长普遍的存在重智轻德的教育认识误区。这种观念导致家校在学生德育教育中形不成合力,学校面临的德育教育任务重。最后家庭德育教育内容单一。由于缺乏正确德育理论的指导,家庭德育缺乏系统性和针对性。更多的是关注感恩、友善、礼仪等方面的教育,而忽视了决定孩子未来人生格局的爱国主义、社会公德、集体主义、法制纪律、理想信念等涉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键内容。因此,如何补齐藏区双语类中学生在德育教育中的短板与不足,是广大藏区双语类学校,特别是思政课教师值得反思的课题。
PI3K/AKT/mTOR信号通路与多种癌症的发生有关,因而被认为是靶向性治疗的有效靶点,但是常常由于受体酪氨酸激酶(receptor tyrosine kinases,RTK)信号增强,或和其他促生长信号通路之间的交互作用,导致耐药性和不良预后的发生[19-21]。
二、藏族传统文化对甘南藏区中学生的影响:
藏族传统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一朵艳丽奇葩,其内容极为丰富,集中体现于藏族生活的方方面面;其重情淡财、知足常乐、施舍济贫,吃苦耐劳、勤劳勇敢、英勇善战,勤俭持家、热情大方、尊老爱幼、尊师重道、以善为本、扶弱抑强、助人为乐、遵纪守法、救护生灵、保护生态等价值观念,生动体现了与中华传统文化的价值观,为藏区群众提供了一套完整的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求紧密符合的行为准则。甘南藏区广大牧民群众十分珍爱自己民族的传统文化,很多牧民群众虽然不识字,但行为习惯深受本民族传统文化和伦理道德的影响。可以说,藏族传统文化熔铸于藏族群众的生命和灵魂之中。甘南双语类中学生从小就受到这些价值观的影响熏陶,有强烈的民族情感,在校学习和活动中更加易于掌握、乐于体验、理解其深刻内涵,同时,对双语类学校而言,立足学校德育实际,充分发掘藏族优秀传统文化,用好、用活藏族优秀传统文化德育资源,也更加有利于藏族学生和其他民族学生加强交流沟通,增进团结互信,更好宣传和弘扬藏族传统优秀文化、创建和谐校园、有效达成德育目标、为培育藏汉双语兼通的少数民族优秀人才奠基。
三、藏族传统文化在学校德育教育中的开发利用:
(一)藏族礼仪文化在学校德育中的利用:
受藏族重视礼仪、热情好客传统的影响。藏族中学生十分喜欢用本民族传统礼仪来表达对客人的尊敬和喜爱。例如藏族在婚丧嫁娶、迎来送往、求请致谢、致敬祝贺、朝佛膜拜等都离不开献哈达。献哈达表示纯洁、诚心、忠诚、感恩的意思,是藏民生活中普遍而又尊贵的礼节。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藏族这一传统礼仪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在教师节、毕业典礼、父亲节、母亲节等节日庆典活动中,我们可以组织学生通过进献哈达来表达对教师、父母长辈和帮助过自己的人表达感恩、感激之情。藏族传统文化中还有许多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符的礼仪文化:如讲究食不满口,嚼不出声,喝不作响,拣食不越盘;行路时,不抢在他人前面,相遇必先礼让;坐时不能抢主宾席,不能东倒西歪,不能随便伸腿;接待客人时,无论是行走还是言谈,总是让客人或长者为先,并使用敬语,以示尊敬和亲切,忌讳直呼其名;禁忌在别人后背吐唾沫、拍手掌;迎送客人要躬腰曲膝,面带笑容;接受礼品要双手去接等等,甘南藏区双语中学完全可以通过主题班会形式或者结合思政课讲解将这些礼仪教育落实德育教育中。
本数据集KMO=0.96 (KMO>0.5),Bartlett球形检验为显著:χ2=5106.17,p<0.001,说明适宜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
(二)藏族音乐舞蹈在学校德育中的开发利用;
由于对母语的特别垂青,藏族中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十分喜欢选择藏族作家的诗歌、散文、小说等文学作品。藏区双语学校可以根据学生在文学爱好方面的需求,选取经典文学作品,让学生通过阅读经典,诵读经典和书写经典作品读后感等形式,接受本民族文学艺术的熏染,以达到提升其文学素养,养成良好阅读习惯的德育目标。如被称为藏族史诗的《格萨尔王传》,将藏族古代神话、传说、谚语集一身,读来引人入胜,其抑强扶弱,除暴安良,拯救苍生的主题思想,彰显着满满的正能量。这部文学巨著还被民间以歌唱、说书、藏戏等形式灵活表现出来。记得感受最深的一次是学校才艺大赛中,有个班藏族同学将《格萨尔王传》选取的一段内容排编成藏戏,同学们热情高涨,表现的异常兴奋。所有道具的制作、剧目编排、人员组织、场景设计都是学生独立完成,节目演出后台下同学掌声雷动。此后,学生自发组建了一个藏戏社团。社团后来发展成为最受大家欢迎的社团。
(三)藏族文学在学校德育中的开发利用:
藏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由于受地理环境和饮食习惯的影响,藏族学生从小就是天生的歌者和舞者。藏歌特别是藏族民歌高亢嘹亮、音域宽广、节奏自由,对塑造歌者热情、坚韧、大度、积极向上的性格品质有很大帮助作用。藏族舞蹈或欢快烂漫、热情奔放,或柔美雄健、洒脱飘逸,在双语学校中,可以选取经典民歌和舞蹈。利用学校艺术节等形式,让学生尽情展示民族歌舞,展示个人才艺,在歌舞内容上,选取以歌颂共产党,唱响社会主新中国,赞美改革开放和家乡巨变、人民幸福生活为主题,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教育。藏族舞蹈锅庄舞是广受其他民族欢迎的集体舞蹈。目前,不少学校将其和课间操交替使用到课间活动,深受藏族中学生及其他民族学生的欢迎。既满足了学生的审美需求,也达到了锻炼身体的目的。作为集体舞蹈项目,锅庄舞还可用来进行集体表演竞赛,对学生进行集体主义教育。同时为培养藏族学生艺术素养,学校生还可针对藏族歌舞建立各种社团,让学生自愿参与社团活动、接受艺术熏陶。
(四)藏族书画艺术在学校德育中的开发利用:
藏族书法属硬笔书法,其书写规范大气,要求书写者宁心静气,严谨庄重,用心书写。藏族绘画中最杰出的代表艺术唐卡在2006 年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唐卡艺术刻划精细,色彩艳丽,造型生动。在藏区一个能绘唐卡的人,是深受群众欢迎和敬佩的。藏族书画艺术对培养和塑造学生艺术修为,锤炼学生沉稳大气,细心坚韧的品质作用不可忽视。双语类中学生可根据学生年龄及兴趣特点,开设藏文书法社团和唐卡兴趣小组,条件成熟的可开办唐卡特长生,向高校培养唐卡专业学生。学生优秀唐卡作品可以留校作纪念,对学校来说也是一笔难得的精神财富。
(五)藏族谚语在学校德育中的开发利用
藏族谚语来源于藏族人民生产生活实践,语言简洁明快、常常用贴切的比喻手法和形象修饰来表达深刻道理。读来朗朗上口且意思通俗易懂。如劳动是幸福的右手,节约是幸福的左手;坐比兔儿直,走比猫儿轻;要贤达常学文化,要骑马常喂草料;把最想说的话说给父亲听,把最好的食物送给母亲吃;诺言已许下,佛来不改口;兄弟要仁爱,邻居要和睦等等。双语学校可将其纳入校园文化建设内容,将这些富有哲理和教育意义的谚语用藏汉两种语言,以书法形式张贴悬挂在楼道内。对同学们能起到耳渲目染的教育作用。
例2 将铝粉放入烧碱溶液中充分反应,放出氢气,若在反应过程中有0.5mol电子发生转移,则参加反应的水为( )。
总之,藏族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而高尚的思想文化内涵,藏区双语类学校完全可以立足实际,根据藏族学生需求和兴趣,充分挖掘藏族传统文化精髓,使其在学校德育教育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关东升.中国民族文化大观(藏门珞卷)[M].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4.
[2]肖怀远.积极地科学地创造性地继承和弘扬优秀民族传统文化—〈 西藏传统养生体育文化〉 代序[J].中国藏学,2001,(05).
[3]罗国杰.伦理学教程[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4]丁玲辉.藏族传统文化伦理道德思想在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的意义[J].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02).
(作者单位: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合作市高级中学)
标签:藏族传统文化论文; 藏区双语学校论文; 德育教育论文; 开发利用论文; 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合作市高级中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