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红艳
(黑龙江省尚志市人民医院 黑龙江尚志 150600)
【摘要】目的:对尿液检查进行一系列的分析与探讨。方法:选取2013年3~6月间我院进行尿液检查的3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进行回顾与分析。结果:21例患者均为蛋白尿,尿液检查沉渣镜检为多细胞7例,少细胞10例,特殊类型5例,分别确诊为肾小球增殖病变12例,非增殖性肾小球病变6例,肾小管病变3例。结论:尿液检查在诊断肾病中指示肾病类型的准确率相对较高,为肾病的进一步确诊提供简便可靠的依据,对无症状尿液检查提高可靠的依据,也可运用于检查体检中对肾脏疾病的筛查。
【关键词】尿液检查;讨论;分析
【中图分类号】R4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5)08-0072-02
尿液分析又称尿液检查,是根据临床需要,通过实验室手段对尿中的某些成分进行的检查。是临床实验室最常用的检查项目之一。随着检验仪器的自动化,检查项目的增多,以“尿常规”一词简单地概括尿液检验已不合时宜[1]。通过尿液检查,可指导临床医师解决泌尿系统疾病的筛查与鉴别,其它系统疾病的辅助诊断与观察,安全用药的监护,中毒与职业病的防护,健康体检等问题。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3年3~6月间我院对31例患者进行了尿液检查,其中男性患者19例,女性患者12例,年龄最小的32岁,最大的69岁,平均年龄45±2岁。
1.2 方法
对患者的新鲜尿标本进行常规处理,均取10ml,1500转/min转速离心5min,丢弃上清液,剩下的沉渣混匀取200μl与载玻片上,用长宽均为18min的盖玻片制片,置于分辨率高的显微镜下观察区分细胞和结晶与管型等。
2.检验
2.1 尿液酸度测定
肾脏是调节酸碱平衡的重要器官,肾小管通过分泌H+,形成可滴定酸和NH4+随尿排出,使尿液呈酸性,同时重吸收HCO3-以维持体内酸碱平衡[2]。尿液的酸碱性取决于尿中酸性磷酸盐和碱性磷酸盐的相对含量,受饮食、运动、药物和疾病种类影响较大。测定尿液酸度可间接反映肾小管的功能。测定方法及评价常用的方法有指示剂法、试纸法和pH计法。随机尿pH最大范围在4.6~8.0之间,多数尿在5.5~6.5左右。试纸要避光、干燥保存,防止被其它化学物质污染。每月用弱酸或弱碱测试一次。按说明书操作,在规定时间内判断结果。标本应及时测定,长期放置会因细菌生长分解尿素产生氨,使pH偏高。或因丧失挥发性酸而影响测定的准确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尿液pH本身还可作为其它检查项目的质控指标,若pH<3或>9均会影响其它检测结果,如蛋白、比重等。应按规定进行调整。
2.2 尿液蛋白质定性检查
血浆流经肾小球时,仅有少量小分子量蛋白质通过肾小球滤过膜,中、大分子量的蛋白质不能滤过。原尿中的蛋白质绝大部分又被肾小管重吸收,因此尿中只含有极微量的蛋白质,用常规化学定性的方法不能测出。常用定性方法有磺基水杨酸法,加热乙酸法,干化学试带法。加热可使蛋白质变性凝固,加酸可使蛋白质接近等电点,促使蛋白质沉淀,还可溶解碱性盐类结晶[3]。本法是最为经典也最为准确的方法。敏感度为150mg/L。虽然操作较繁琐,但因结果准确,用作蛋白质定性的确证实验。磺基水杨酸为生物碱试剂,在酸性环境下,磺酸根阴离子与蛋白质氨基酸阳离子结合为不溶性蛋白盐沉淀。本法操作简便、快速,敏感度高,但与清蛋白、球蛋白、本周蛋白均可呈假阳性反应。本法干扰因素较多,当病人应用大剂量青霉素钾盐、庆大霉索、磺胺、含碘造影剂或在高浓度的尿酸、草酸盐及粘蛋白等作用下均可呈假阳性。因此本法适用于蛋白尿的筛查。干化学试带法是利用指示剂的蛋白质误差原理,即膜块中主要含有酸碱指示剂—溴酚蓝、枸橼酸缓冲系统和表面活性剂,在pH3.2时溴酚蓝产生阴离子,与带阳离子的蛋白质结合后发生颜色变化,既可肉眼观察,又可用尿液分析仪自动判断结果。
2.3 尿液糖定性检查
葡萄糖为分子量180的单糖,含有还原性的醛基。由食物中吸收,肝细胞将其大量摄取转化为肝糖原贮存,血浆浓度为3.9~6.1mmol/L,经肾小球全部滤过,在肾近曲小管几乎全部被主动重吸收,正常人尿液中仅有微量葡萄糖,排出量为0.6~1.7mmol(0.1~0.3g)/24h,浓度为0.3~0.8mmol/L(50~150mg/L),定性为阴性。当血浆葡萄糖含量超过肾糖阈,或肾小管重吸收能力下降时,尿糖定性为阳性,称为糖尿。尿糖定性常用班氏法和干化学试带法。葡萄糖的还原性醛基在热碱性条件下,将蓝色硫酸铜还原为氧化亚铜,进而生成红色的氢氧化亚铜沉淀。该法稳定,敏感度为5.5mmol/L,但缺乏特异性,尿中其它糖类和许多还原性物质都可与班氏试剂起反应,出现假阳性[4]。因此逐渐被葡萄糖氧化酶试带法取代。干化学试带法,葡萄糖氧化酶只与尿中葡萄糖产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的H2O2可催化色原邻甲苯胺显色。薄层层析法是鉴别、确证尿糖种类的特异实验,但操作繁琐,不适合临床常规使用。
3.结果
21例患者均为蛋白尿,尿液检查沉渣镜检为多细胞7例,少细胞10例,特殊类型5例,分别确诊为肾小球增殖病变12例,非增殖性肾小球病变6例,肾小管病变3例。
4.讨论
尿液由肾脏生成,通过输尿管、膀胱及尿道排除体外。尿液是人体日生成与排泄量最多的液体,其生成和排泄依赖于泌尿系统正常的结构与完善的功能,受神经、体液、内分泌系统的有机调节,同时还受全身其它系统功能状态的影响。通过尿液的排泄,可排出体内的代谢废物、异物、毒物等,同时调节水、电解质代谢及酸碱平衡,借以维持内环境的相对恒定。此外,肾脏还分泌一些生物活性物质,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
原尿经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分泌与浓缩稀释后即形成了终尿,流经肾盂、输尿管到达膀胱并贮存,通过尿道排出体外[5]。在此过程中,尿中可能混入泌尿、生殖系统各部位的少量分泌物或脱落细胞,男性可能混入精子;女性则易混入阴道分泌物。总之,尿液是由水、电解质、代谢废物及细胞等成分组成的复杂的混合物。通过尿液检查,可发现其中的异常成分,反映泌尿系统及其它器官的病理生理改变,有助于查找病因或进行病变的定位。
【参考文献】
[1]丛玉隆.尿液有形成分检查及镜检筛选标准的制定[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11.6:481-483.
[2]何槐清.临床尿液检查的应用价值[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4.7(11A):13-14.
[3]刘红霞,雷玎,汪喜明.社区65岁以上老年人尿液检查异常结果分析[J].中国老年保健医学.2014.12(2):65-66.
[4]丁艳.镜检法与仪器法应用于孕产妇尿液检查的对比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4.12(25):181-182.
[5]彭萍,谢丽华.选择性尿液检查用于泌尿系统感染诊断及影响因素分析[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4.25(10):1388-1390.
论文作者:黄红艳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5年8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4/25
标签:尿液论文; 蛋白质论文; 肾小管论文; 肾小球论文; 葡萄糖论文; 酸碱论文; 患者论文; 《心理医生》2015年8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