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阆中市人民医院检验科 四川 南充 637400)
【摘要】 目的:研究前质量控制在临床尿液常规检查过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择取2016年1月-2016年7月我院收治的接受尿液常规检查患者84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患者的受检时间先后顺序随机将其等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每组各包含42例患者,参照组患者运用常规方法实施尿液样本采集和尿液常规临床检验,研究组患者在实施前质量控制基础上实施尿液样本采集尿液常规临床检验,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满意度,和不合格尿液检验样本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患者的临床满意度显著高于参照组,组间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不合格尿液检验样本发生率显著低于参照组,组间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尿液常规检查过程中应用前质量控制方法,能够有效提升受检患者的临床满意度,降低不合格尿液检验样本的发生率,提升临床尿液常规检验的准确性和有效性,为临床医师开展相关疾病的诊断工作提供技术支持条件。
【关键词】前质量控制;临床尿液常规检验;应用价值
【中图分类号】R44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04-0377-02
常规尿液样本检查是临床中普遍运用的生理指标检查项目,其本身具备检查过程操作步骤简单,不会导致患者发生显著性身体不适症状、检查结果获取快速且便于在临床医师和患者群体之间相互传达等临床特点,能够实现对人体泌尿系统疾病导致的基础生理指标变化事件准确而清晰的检查显示,为临床医师开展相关疾病的诊断治疗活动提供技术支持条件[1]。根据现有的研究资料,约占总数80.00%的尿常规检查结果错误事件,都与检验样本存在的质量问题具有直接相关性,因此做好尿液检验样本的质量控制,是有效提升临床尿液常规检查准确性的重要手段[2]。2016年1月-2016年7月,我院针对收治的部分接受临床尿液常规检查患者应用了前质量控制方法,取得了较好效果,现报告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择取2016年1月-2016年7月我院收治的接受尿液常规检查患者84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患者的受检时间先后顺序随机将其等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每组各包含42例患者,研究组男性患者23例,女性患者18例,年龄介于33~64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5.2±8.2)岁,参照组男性患者24例,女性患者17例,年龄介于32~62岁之间年平均年龄为(45.1±7.9)岁,研究组患者和参照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经统计学计算P>0.05,具有可比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2 临床控制方法
参照组患者运用常规方法实施尿液样本采集和尿液常规临床检验,研究组患者在实施前质量控制基础上实施尿液样本采集尿液常规临床检验,检验过程中严格遵照临床尿液常规检验的一般操作规程。
1.3 临床评价指标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满意度,和不合格尿液检验样本发生率(涉及尿液样本发生污染、尿液样本采集量不足、尿液样本采集时间失当、尿液样本存放容器选择失当、检验样本未经标签标记区分、检查超时)。
1.4 统计学方法
针对本次研究中涉及的数据选择统计学软件包——SPSS19.0进行处理,对计数资料选择(n,%)来进行表示,采用卡方检验。若P<0.05,证明组间数据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临床满意度95.12%(39/41)显著高于参照组患者75.61%(31/41),组间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卡方=6.248,P<0.05)。研究组患者的不合格尿液检验样本发生率7.32%(3/41)显著低于参照组患者31.71%(13/41),组间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卡方=7.765,P<0.05)。
3.讨论
质量问题,是深刻制约我国临床检验科存在发展状态的重要因素,只有在临床检验工作过程中获取到优质准确的结果,才能为科学准确的临床诊断结果的顺利获取,创造充分的前提条件[3]。早在2000年,世界标准化组织就已经通过官方文件形式明确了强化临床尿液常规检查的质量控制力度的重要意义[4]。根据世界标准化组织发布的官方文件,各级医院在实际开展临床尿液常规检查活动过程中,应当优先针对受检患者的检查申请实施必要的前提性审核,并在此基础上指令符合接受临床尿液常规检查条件的患者患者开展必要的检查前准备环节,确保患者在接受检查过程中采集获取的尿液检验样本具备最佳的质量状态。在具体实施尿液检验样本采集活动过程中,护士应当对患者施加必要的行为方式干预,避免患者采集操作过程失当而给检验样本的实际质量造成不良影响。在检验样本采集结束后,护士应当尽快将其送往本院检验科室,避免因检验样本送检不及时而给最终的检验结果造成不良影响[5]。
2016年1月-2016年7月,我院针对收治的部分接受临床尿液常规检查患者应用了前质量控制方法,取得了较好效果,本次研究中,研究组患者的临床满意度显著高于参照组,组间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不合格尿液检验样本发生率显著低于参照组,组间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上研究结果显示,在临床尿液常规检查过程中应用前质量控制方法,能够有效提升受检患者的临床满意度,降低不合格尿液检验样本的发生率,提升临床尿液常规检验的准确性和有效性,助力我国临床诊断工作的技术水平发生显著提升。
结语:在临床尿液常规检查过程中应用前质量控制方法,能够有效提升受检患者的临床满意度,降低不合格尿液检验样本的发生率,提升临床尿液常规检验的准确性和有效性,为临床医师开展相关疾病的诊断工作提供技术支持条件。
【参考文献】
[1]莫尚鹏.分析前质量控制在临床尿液常规检验中的临床效果评价[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26(22):5158-5159.
[2]罗兴利,李淑琴.分析前质量控制在临床尿液常规检验中的应用[J].中国处方药,2016,14(07):134-135.
[3]张静.临床尿液常规检验分析前质量控制对策与效果观察[J].中外医疗,2015,1(02):178-179.
[4]方芳.分析前质量控制在临床尿液常规检验中的临床效果评价[J].数理医药学杂志,2015,28(04):497-498.
[5]邵桂英.临床尿液常规检验分析前质量控制对策与效果探析[J].中外医疗,2015,1(13):182-183.
论文作者:熊玲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7年2月第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2/21
标签:尿液论文; 患者论文; 样本论文; 质量控制论文; 常规论文; 统计学论文; 发生率论文; 《医药前沿》2017年2月第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