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力翻转课堂,实现少教多学——“认识时间”教学与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借力论文,课堂论文,时间论文,少教多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翻转课堂作为一种“先学后教”的教学形式,在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方面有一定的优势.翻转课堂的主要特点是“先学后教”,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学什么、怎么学、何时学,都由学生自行决定. 2013年和2014年,我成了翻转课堂的真正参与者,执教了翻转课堂“认识时间”,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力求达成以下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借助钟面认识时间单位“分”,知道1时=60分. (2)结合直观演示和操作,知道在钟面上分针走1小格是1分,初步认识几时几分(5分5分地数),会读写几时几分和几时半. (3)借助对时间长短的感受,初步体会时、分的实际意义. 下面是我设计这节课的大致过程. 课前,我先录制了一段大约8分的微视频.(这段微视频和本节课视频请登录www.shuren100.com/xiaoxuejiaoxue/观看) 为了保证课前观看视频的学习效果,我还设计了学习任务单.具体内容如下. “认识时间”学习任务单 班级( )姓名( ) 【钱老师的话】 同学们,钱老师将和大家共同学习一节新课“认识时间”,请大家按照钱老师的建议完成学习任务单.希望大家学习时做到“看、思、记、问”四个字. 看:认真观看钱老师发布的微视频. 思:思考这段视频讲了哪些知识. 记:在学习任务单上或者其他地方记下自己的学习收获. 问:看过这段视频后,有关时间的知识,你还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学习任务一】 观看钱老师录制的微视频,思考下面三个问题: 1.钟面上有什么? 2.通过听小精灵的介绍,你知道钟面上不同刻度表示的意思吗?你认识“分”了吗? 3.你会讲《老鼠的梦想》这个小故事吗?你能准确读出故事中提到的四个时刻吗?

4.你知道1时等于多少分吗?从4时开始,5分5分地数,你能准确地说出分针指向1,2,3,4,5,6,7,8,9时所表示的时间吗?(见人教版教材二年级上册第91页例2) 【学习任务二】 观察自己家里的钟表或电视机上的电子表,看看你喜欢看的动画片是什么时候播出的. 既然学生已经提前看了视频,完成了学习任务单,那么上课时又该怎样组织呢?我上课时的基本流程如下. 一、分享收获 1.教师在课件上显示微视频中的四个画面(如图2),以下面这四个画面为线索,引导学生回顾视频中的内容.

(1)通过图2①,引导学生说一说钟面上有什么. 学生很容易说出:钟面上有12个数;有3根针,分别是时针、分针、秒针;有12个大格,每个大格有5个小格.(学生回答后,教师进行视频回放) (2)通过图2②,引导学生说出:时针走一大格的时间是1时,分针走一小格的时间是1分. 教师提问:分针从12起,走到1走了多少分?按照5分5分地走,从12起走到2、走到3……走到9,各走了多少分? 教师课件演示,学生边看演示,边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3)通过图2③,借助学生喜欢的故事《老鼠的梦想》,进一步认识时间. 教师随着故事出示画面,再放大画面上的钟面.随着画面的不同,钟面上显示的时间分别是4时、5时30分、5时40分、7时25分(见图1).教师启发学生思考:小老鼠偷东西失败觉得是公鸡打鸣的原因,为什么把公鸡的嘴给堵住了,太阳还是会出来呢? 启发学生体会:虽然把公鸡的嘴给堵住了,但太阳还是照样会出来的,因为时间是不会停止的. 【设计意图】《老鼠的梦想》这幅连环画来源于美术教材,为了上数学课,我有意在画面中增加了钟表元素,这样一来,把它和数学联系起来,使学生感到故事中也有数学知识.通过“堵住公鸡嘴”的有趣情境,学生能感受到时间具有“连续性”的特点,感受到时间永远也不会停下来. 2.认识时和分之间的关系. (1)教师课件动态演示,让学生体会时和分之间的关系. 在动态演示中,学生获得结果:1时=60分. 学生获得结果后,教师再次动态演示(如图3),让学生直观地看到,分针顺时针走一圈,时针就走一大格,以便加深学生印象. 从12时到12时30分,再从12时30分到下午1时.分针走一圈,时针走一大格.

【设计意图】课件的动态演示,主要是引导学生观察分针和时针的运动情况,通过对两根针运动的速度和走过格子数的观察,直观感受时和分之间的关系. 二、感受1分有多长 1.教师先播放时长1分的舞蹈《千手观音》,再播放中央电视台1分电视广告,让学生实际感受1分有多长. 【设计意图】学生能够读、数1时等于60分,并不等于学生就真正建立起了时间的量感,通过播放1分视频的方式,让学生对1分有真切的感受. 三、进一步认识时间 1.教师利用课件动态演示,学生从4时开始数,5分5分地数,一直数到4时45分. 2.学生自己在作业纸上(如图4)填出相应的时间.

【设计意图】这个教学环节体现了节奏感,在这里我舍得花时间鼓励学生动手操作.先看课件演示,再自己动手填一填,主要是为了强化学生对钟表结构的认识,为接下来认识几时几分打基础. 3.教师出示下面的截图,引导学生发现认识几时几分的规律.

教师提问:为什么上面8个钟面表示的时间都是4时多? 通过观看钟面上表示的时间,引导学生发现:只要时针走过数4(但还未走过数5),分针从12起不管走了多少个小格,都是4时多. 【设计意图】由动态到静态,使学生清楚地看到时针、分针的运动方向,有利于在比较中发现规律,概括出读出时间的方法.明确要读出一个时间,应由时针、分针的位置共同来确定. 四、形式多样的练习 1.教师课件播放学生小明离家和到校的两个时刻(如图6),让学生读出钟面上表示的时间.

第一个时刻学生读起来没有问题.学生在读到校时刻时可能会出现两种答案:7时45分和8时45分.教师可利用学生的这一错误,进一步指导如何看时间. 为了突破难点,教师出示下面的两个钟面(如图7)进行比较.

比较两个钟面后,引导学生发现:7时45分时,时针都快到8了;8时45分时,时针都快到9了. 【设计意图】错误也是一种宝贵的教育资源,让学生把自己的错误暴露出来,然后再充分利用这一错误资源,借助钟面图把7时45分和8时45分进行比较,有利于突破教学难点. 2.结合《冬天的早晨》连环画,巩固认识时间.

认识最后一个时间7时55分后,教师出示下面的三个钟面,让学生看一看几时55分时指针分别所在的位置.(如图9)

引导学生发现:7时55分时,时针快到8了;8时55分时,时针快到9了;9时55分时,时针快到10了. 【设计意图】通过小动物们堆雪人的故事,将认识时间情景化,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让学生感受到时间是“有先有后”的.最后一个环节聚焦几时55分,再一次在学习难点上发力,通过观察钟面,学生在头脑里形成清晰的表象. 五、生活中的时间 教师用课件播放生活中和时间有关的画面:火车票、机场大屏幕、公交车站牌、天安门广场升旗和降旗时间等.最后教师播放两个视频:一个是早晨7时的新闻,一个是晚上7时的新闻(如图10).

教师提出问题:这就奇怪了,在钟表上都是时针指向7,分针指向12,为什么在电视上,一个显示7时,一个显示19时呢?这个问题,留给同学们课下去思考. 【设计意图】让学生带着问题下课,为后续学习“24时计时法”埋下伏笔. 杜威在《教育兴趣和成就》一文中写道:教育的上升或下降取决于我们是否有能力把学校生活变成一种对孩子们有意义的、有吸引力的经历.尽管这句话是杜威在1913年写的,但是对于今天的教育者仍然具有深刻的启示意义. 近年,我对自己近30年的教学经验进一步梳理、提炼,明确提出了自己的学科教学宣言:找寻儿童数学,打造动感课堂.实践证明,动感课堂作为一种教学理念、一种教学形态、一种教学追求,能够有效地唤醒老师们的教学智慧,激发老师们的工作激情. 在我提出的打造动感课堂的24个策略中,有一个就是“先学后教,少教多学”.怎么才能做到“先学后教”呢?我想到了这两年大家都关注的翻转课堂.技术改变教育的问题,已经不是“能或不能”的问题,而是“如何”和“怎样”的问题. 通过两年多的翻转课堂实践,我有一些感受和大家一起分享. (1)翻转课堂可以让教学过程变得轻松,让师生互动变得高效,让学生思维变得活跃,让教学重点变得突出,使学生透彻理解所学知识. (2)学生在家里自己看视频,学习的进度由自己掌控,懂了的可快进甚至跳过,没懂的可反复观看,做到了“我的学习我做主”. (3)学生看过老师发布的微视频后,对知识点做到心中有数,上课时心里就会感觉比较踏实,能更自如地进行课堂交流.通过这节课的尝试,我逐步认识到,课堂教学要实现突破,信息技术是不能忽视的一个要素. 当然,目前翻转课堂在实施过程中也存在很多挑战.如微视频的选点问题、微视频中教师与学生的互动问题、如何转变教师角色的问题、如何分配课堂时间的问题、课堂教学中的因材施教问题、教学评价问题等.相信在不断地探索中,翻转课堂将会越来越成熟.
标签:翻转课堂论文; 认识时间论文;
努力实现少教多学--“认知时间”的教学与思考_翻转课堂论文
下载Doc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