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市肿瘤医院淮安市淮安医院 223200
【摘要】目的:探析不同部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律失常的护理与监测。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5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4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其中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监测,而观察组则运用全面护理监测,对两组的护理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缓慢型心律失常和快速型心律失常发生率均较低,组间对比差异明显(P<0.05);同时,两组的清醒时间和护理满意度评分对比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给予不同部位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患者全面监测护理,不仅可以使患者的清醒时间缩短,还能使心律失常发生率降低,值得推广。
【关键词】心律失常、急性心肌梗死、监测、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是比较常见的一种内科急症,在老年人群中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往往容易合并心律失常,加重缺血心肌症状,导致心功能衰退,使患者的病死率增加[1]。有报道显示,因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发病部位存在着明显的区别,心律失常也有所不同,所以加强监测与护理尤为重要[2]。因此,本文对不同部位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进行了探讨,如下报道。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1月-2015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4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年龄61-80岁,平均年龄为(70.3±10.5)岁,15例为女性、25例为男性,其中6例为下壁与后壁心肌梗死、4例为下壁合并右室心肌梗死、15例为侧壁与前壁心肌梗死、15例为广泛前壁心肌梗死,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0例。两组的年龄、梗死部位等资料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
1.2方法
1.2.1对照组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即在对患者进行对症治疗的基础上,运用心电监护仪对患者进行心电监护,对心电图情况进行记录,一旦发现患者出现心律失常症状,应该及时对心电波形进行打印,并且告知医生,及时采取有效处理措施。
1.2.2观察组
1.2.2.1监测血压护理
护理人员要密切监测患者的血流动力学、血压、意识情况以及各项护理指标,倾听患者的主诉,对患者的不适感进行记录,一旦发现患者出现心率过快、血压下降以及心房快速颤动时,应该及时告知医生,采取有效措施控制病情发展,预防并发症。
1.2.2.2不同梗死部位监测与护理
通常情况下,因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发病部位不同,所以护理方案也存在着一定的区别:①前壁、侧壁以及广泛前壁护理。护理人员要加强患者的心电监测,对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进行密切观察,一旦出现异常,及时告知医生,使发生快速型心律失常、心室颤动以及休克的几率降低。同时,因为前壁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容易出现房室传导阻滞,具有死亡率高、预后差、病情凶险等特点,所以护理人员要加强病房巡视,随时记录患者的病情变化,避免出现诸多并发症如休克、低血压以及左室心衰等[3];②下壁、后壁护理。护理人员在加强患者病情护理的基础上,还应该主动与患者进行交流和沟通,倾听患者的主诉,了解患者是否存在眩晕、黑蒙以及乏力等症状,仔细观察患者有无丧失意识、面色苍白以及呼吸困难等症状,如果出现上述症状,则应该及时告知医生,并准备好起搏器、异丙肾上腺素以及阿托品,做好充分的急救准备,使死亡率降低;③右室合并下壁梗死护理。护理人员在对患者进行心电监护的基础上,还需要密切关注患者的尿量和血压,尤其是尿液的量、性状以及颜色等,查看患者是否存在憋喘、呼吸急促、咳粉红色泡沫痰等症状,如果出现上述症状,应该及时调慢输液速度,并且告知医生,及时处理。
1.3观察指标
分别观察两组发生心律失常的情况,包括缓慢型心律失常和快速型心律失常,并且记录两组的护理满意度和清醒时间。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4.0统计学软件对本次研究数据进行分析,分别运用t和X2检验组间计量与计数资料对比,以P<0.05表示差异明显。
2.结果
2.1两组心律失常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2例缓慢型心律失常、3例快速型心律失常,发生率为25%;而对照组6例缓慢型心律失常、8例快速型心律失常,发生率为70%,组间对比差异明显(P<0.05)。
2.2两组临床指标对比
两组的清醒时间和护理满意度评分比较差异明显(P<0.05),见表1。
表1 两组各项指标比较(x±s)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3.讨论
护理作为临床上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一个组成部分,与治疗效果的提高密切相关,因为患者的梗死部位存在着一定的区别,所以护理和监测也有所不同[4]。在全面监测护理中,包括不同梗死部位监测护理、血压监测护理以及心电监测护理,可以及时准确的掌握不同梗死部位患者的病情和生命体征变化,深入了解患者的临床特点,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制定监测和护理措施,对心律失常症状进行有效控制,早发现、早治疗,及时控制病情,使患者的清醒时间缩短[5]。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的心律失常发生率为2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70%,并且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清醒时间短、护理满意度评分高,护理效果显著。
综上所述,临床上在治疗不同部位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时,采取全面监测和护理措施,不仅可以预防心律失常,还能缩短清醒时间,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田杰. 不同部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律失常的监测与护理[J].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5,25(9):99-100.
[2]杜俊芝. 不同部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律失常的监测和护理对策分析[J].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5,25(3):105-106.
[3]杨树文. 不同部位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的临床监测与护理[J].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5,18(7):175-176.
[4]刘晓霞. 不同部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律失常的监测与护理要点分析[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59(5):242.
[5]王爱琳,张丽. 15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律失常的监测及护理[J]. 内蒙古中医药,2010,21(4):158-159.
论文作者:陈静,徐乃宁,贾红萍,刘兰艳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6年5月第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7/6
标签:心律失常论文; 心肌梗死论文; 患者论文; 部位论文; 两组论文; 对照组论文; 病情论文; 《医师在线》2016年5月第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