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联合国把中外之间的对错联系起来时,就会导致中外之间的对错一体化_墨子论文

当联合国把中外之间的对错联系起来时,就会导致中外之间的对错一体化_墨子论文

聯接中外明是非,創轉創發相融通,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是非论文,中外论文,創轉創發相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聯接中外,溝通世界

      世界經濟一體化和全球化,人類科學文化深度交融互鑒的大趨勢,銳不可擋。形勢比人强,人人不可免。全世界全人類積澱數千年的先進科學理論,有一元性,唯一性,同質性,共同性,共有性,共用性。本質統一,資源分享。墨學中符合新時代需要的科學人文精神,是建設新文化的思想資源和啓示借鑒。公元前5世紀戰國初墨子創墨學,提出兼愛非攻等十大人文科學綱領,到公元前3世紀戰國末墨子後學發展墨學,編制濃縮概括的微型百科全書《墨經》,全面總結古代邏輯、哲學、科學和人文學知識,用先秦墨家獨特使用的古漢語表達,佶屈聱牙,難以索解。

      黄紹箕《墨子間詁跋》說:“有專家慣用之詞,有雅馴簡質之語,有名家奥衍之旨。”孫詒讓《墨子間詁序》、《總目》和《與梁卓如論墨子書》說,《墨子》在先秦諸子中最難讀,《墨經》在《墨子》中最難讀,學者“罕能盡逮”,“幾於九譯乃通”。

      現代墨學研究者的社會職責和神聖使命,是聯接中外,溝通世界,古爲今用,中外融通,從廣大人民群衆迫切的現實需要出發,用現代科學方法,創造性解釋墨學精華,用讀者喜聞樂見,易於理解的現代語言表達,把墨家用獨特古漢語表達的墨學,“創轉創發”,質變轉型,改造爲今人易懂能用的新墨學、元墨學。①

      哲學是時代精神的概括、總結和升華。墨學跟時代同行,與世界相聯,隨時代的發展而不可避免地改變型態。順應中國深度現代化的進程,墨學研究進入跟古代本質不同的嶄新發展階段。戰國到清末的墨學型態,隨現時代的發展而終結,而由順應新時代需要的新墨學、元墨學所取代。毛澤東《矛盾論》說:“我們常常說‘新陳代謝’這句話。新陳代謝是宇宙間普遍的永遠不可抵抗的規律。依事物本身的性質和條件,經過不同的飛躍形式,一事物轉化爲他事物,就是新陳代謝的過程。”這對墨學研究同樣適用。

      墨學研究在新時代經歷新陳代謝,除舊布新,推陳出新,革故鼎新的前進發展過程,是不以人的主觀意志爲轉移的客觀規律。墨學跟新時代需求的對立統一,碰撞調適,是墨學持續發展,“創轉創發”,質變飛躍,創新轉型的强大動力、生命張力與不竭源泉。新墨學、元墨學是現代新文化的必要成分,重要部份,認識和改造世界的工具,是推動歷史發展和社會進步的積極因素,是振興中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銳利思想武器和强大精神動力。這是現代墨學科學研究的指導原則,宗旨目標,康莊大道,必由之路,必然趨勢和恰當歸宿。

      墨學研究健康發展,必須端正研究方法,運用現代科學世界觀、認識論和方法論。在當前新時代,墨學迎來跟世界先進科學文化聯繫接軌,比較研究,融會貫通的新機遇。站在現代世界科學文化的最高峰,用世界一體化和全球化的眼光,以全人類本質和科學本質同一爲前提,用現代世界先進科學方法論研究墨學,促進墨學的“創轉創發”,質變創新,改造轉型。墨學研究方法論,綜合運用現代世界先進科學方法,是傳統墨學研究方法的系統繼承和全面創新。包含傳統墨學研究方法的科學因素,如校勘訓詁考據,歸納演繹,歷史發展觀等。包含現代世界新興的先進科學方法,如電子數位化考據等。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現代方法研究墨學。旅美華裔學者傅偉勳創造性詮釋學分層論:實謂:確定語言,原典怎麽說,校勘考證。意謂:確定意義,解釋,訓詁,語義、邏輯、脉絡、層面分析。蘊謂:深層義理,多層蘊涵。當謂:應當說出,說出當說,創造性詮釋。當:應當,應該,理想期待。當代研究者認爲應當怎麽說,完整明確說出。創謂:創造創新,超越開拓。借鑒傅偉勳創造性詮釋學的解釋分層論,可知當今墨學研究,全面實現“實謂、意謂、蘊謂、當謂和創謂”的多層詮釋,纔真正是墨學創新轉型的理想化與完善化研究。

      借鑒美國科學哲學家庫恩的科學研究範式轉换論、希爾伯特的元數學綱領、塔爾斯基的語言分層論,對墨學從事嶄新的元研究。庫恩說科學革命是范式更新,方法論變革。科學共同體研究體現一定範式,科學共同體共有信念、世界觀、思路、道路、工作方式和範例。希爾伯特元數學綱領。對象理論是所研究的理論,元理論是研究的工具性理論。美籍波蘭裔學者塔爾斯基語言分層論。對象語言是所討論語言,元語言是工具性語言。

      墨學從《墨子》元典內的觀點說,是墨學第一層次的對象研究,它是業已終結,相對封閉的學術思想體系,不再自行增殖變化。《墨子》元典之外、之後、之上的非墨家人士,對《墨子》元典內觀點的研究,是第二層次的元研究,是充滿生命活力張力,可永續研發的開放性進程。相對於現代墨學研究,《墨子》元典內的墨學是對象墨學。現代墨學研究的目的,是推陳出新,除舊布新,革故鼎新,新陳代謝,推出新墨學、元墨學。在學術發展層次上,後者超越高於前者,是前者的改造製作,現代轉型。

      墨學研究所藉助的現代科學研究方法,相對於《墨子》元典來說,具有在外,在後和在上的性質。現代科學研究方法,從範圍說,位於《墨子》外面。從時代說,位於《墨子》後面。從層次說,位於《墨子》上面。今人用現代科學研究方法剖析《墨子》,立足視角,是在《墨子》外面,後面和上面。這種在外,在後和在上性質的研究,用科學方法論專門術語說是元研究。

      “元”對應英文meta-,意爲在對象之外,之後,之上,有超越總體性質。港臺學者譯爲“後設”,即在對象之外,之後,之上設定。“元”指高一層次,含本原、根本、支配、主導、統率、靈魂之意。元研究運用分析綜合,抽象概括,演繹歸納等理性認識方法,對墨學資料去粗取精,去僞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裏,構成新墨學、元墨學的理論系統。科學理論的抽象,看似遠離對象,實際是更深入對象,把握真相,概括對象本質的科學研究進程。

      馬克思《〈政治經學批判〉導言》說:“人體解剖對於猴體解剖是一把鑰匙。低等動物身上表露的高等動物的徵兆,反而只有在高等動物本身已被認識之後纔能理解。”②墨學表露的現代科學徵兆,只有在現代科學本身已被認識之後纔能理解。現代科學研究方法是現代墨學研究的鑰匙和利器。

      中華文化軸心時代產生的《墨經》,有數百個各門科學的範疇命題,是影響今日的重要元典。《墨經》包含常用的普遍真理,有施諸四海而皆准,行諸百世而不悖的科學觀念,蘊藏後代創造性詮釋和改造轉型的全息性基元。戰國時期是需要而且產生巨人的時代。巨人的智慧之光輝耀當世,影響現代和未來。墨學有恆久不衰的價值,蘊藏適用於過去、現代和未來世界的合理思想萌芽,稟賦永續研究發展的潜質。在《墨子》中,可以找到現代邏輯、哲學、科學和人文學的因數。現代墨學研究揭示由《墨子》開端,到現代科學發展的契機,展現墨學由古到今,中外融通的思維進程。

      二、澄清謬誤,明辨是非

      “學問以辨而明,思潮以摩而起”。③“真理是由争論確立的”。④“最好是把真理比做燧石——它受到的敲打越厲害,發射出的光輝就越燦爛”。⑤沈有鼎說:“(有人)說中國人的思維遵循著一種從人類學術康莊大道游離出來的特殊邏輯,於是《墨經》漸漸變成了供神秘主義者穿鑿附會的天書,烏烟瘴氣籠罩了《墨經》。”“撥云霧而見青天。”⑥

      《荀子·正名》說:“凡同類同情者,其天官之意物也同,故比方之疑似而通。”同是人類,有同樣性質,面對同一世界,天生器官相同,對物質世界的意識相同,經過比較推論,排除假像,把握真相,形成全世界全人類共同的科學。

      世界人類邏輯學和數理化天地生基礎科學、技術科學、人文科學,有一元性,唯一性,同質性,共同性,共有性,共用性。本質相同(一般性,普遍性,共性),語表不同(現象,特殊性,個性)。一元多表:科學唯一,語表不同。毛澤東說:“‘學’是指基本理論,這是中外一致的,不應該分中西。”“自然科學、社會科學的一般道理都要學。水是怎麽構成的,人是猿變的,世界各國都是相同的。”⑦

      賀麟說:“我們不但可以以中釋西,以西釋中,互相比較而增瞭解,而且於使西方哲學中國化以收融會貫通之效,亦不無小補。”⑧中西互釋,比較研究,融會貫通。“以西釋中”(據西釋中,以西解中,以西框中):根據西方,解釋中國;用西方邏輯方法,解釋中國邏輯。比較研究、據西釋中和比附是不同概念。比較和據西釋中,是科學研究方法,不等於比附。比附是牽强附會,不能相比硬相比,失之毫厘謬千里。

      譚戒甫《墨辯發微》說:“自來不少學者利用西方邏輯三段論法的形式,把來一模一樣地支配,因說東方也有邏輯了。及仔細查考,只是擺著西方邏輯的架子,再把我們東方的文句拼湊上去做一個面子。這不是我們自己的東西,雖有些出於自然比附,但總没有獨立性。其實,我國本有獨立性的辯學。”⑨

      譚氏“把我們東方的”和“我們自己的”(民族情結)“辯學”,曲解爲“從人類學術康莊大道游離出來的特殊邏輯”(沈有鼎語)。“偏要給全人類的、世界性的邏輯學扣上‘西方’的帽子,視爲异己、异端,這是自外於人類文明,自外於世界學術,是‘義和團’心態在學術上的表現”。⑩

      譚氏追求“從人類學術康莊大道游離出來的特殊邏輯”,“獨立”於西方的,跟西方本質不同的“我國本有獨立性的辯學”,不能成立。譚氏反對“利用西方邏輯三段論法的形式”,“西方邏輯的架子”(框子,結構,架構,組織),比較分析“我們東方的(墨辯)文句”,違反科學史的基本事實和基本的科學原理。譚氏把中外邏輯比較研究和融會貫通的正確方法,錯誤地攻擊爲“比附”。

      譚氏《墨辯發微》攻擊別人的話,他恰可用來自我批評。吊詭(悖論paradox):“摒弃據西釋中”的主張,遭到主張者的摒弃。一方面高調主張“應徹底摒弃據西釋中”,另一方面又不折不扣地按照“據西釋中”的方法行事。反對別人正確地“據西釋中”(以西釋中,以西解中,以西框中),自己卻極其荒謬、牽强附會地“據西釋中”(以西釋中,以西解中,以西框中),充滿自相矛盾,邏輯混亂。(11)

      譚氏從《大取》抽出“辭以故生”(意爲:論題憑藉論據產生)中“辭、故”二字,從《小取》抽出“譬、侔、援、推”(意爲:譬喻、比詞、援引、歸謬)四字,把“辭、故”二字和“譬、侔、援、推”四字,重新排序爲“辭、故、譬、推、侔、援”六字,違背墨家經典原意,生造“墨辯六物式”,把《小取》本有明確定義的“推、侔、援”,荒謬地等同於邏輯三段論的大前提、小前提和結論。

      《小取》對“侔、援、推”的明確定義:“侔也者,比辭而俱行也。援也者,曰:‘子然,我奚獨不可以然也?’推也者,以其所不取之,同於其所取者,予之也。”據此,“侔”是比詞類推,“援”是援例類推,“推”是歸謬類推。《小取》“侔、援、推”的論辯方式,既有明確定義,又有大量用例,含義確定,跟邏輯三段論“大前提、小前提、結論”了不相干,不能相比,譚氏卻硬把它們荒謬地等同。

      譚氏勾畫“墨辯六物式”跟邏輯三段論法的所謂對應圖,說《小取》的“推”,相當於邏輯三段論的大前提(例)。“侔”相當於小前提(案)。“援”相當於結論(判)。(12)這是“風馬牛不相及”。譚氏這種極其荒謬的“據西釋中”(以西釋中,以西解中,以西框中),是牽强比附的典型。

      臺灣學者史墨卿《墨學探微》批評譚氏《墨辯發微》“不乏傅會之處”。(13)以上所說是譚氏《墨辯發微》牽强附會的事例之一。譚氏牽强附會的事例,在《墨辯發微》中比比皆是,不勝枚舉。這正是沈有鼎所批評的“《墨經》漸漸變成了供神秘主義者穿鑿附會的天書,烏烟瘴氣籠罩了《墨經》”,亟需現代墨學科學研究者“撥云霧而見青天”:澄清謬誤,明辨是非。不破不立,不塞不流,不止不行。

      詩詠現代墨學科學研究的本質和規律:“對象墨學成過去,新元墨學勢所必。蘊當創謂有深意,墨學真理爆發力。”(14)新陳代謝是宇宙間普遍的永遠不可抵抗的規律。新元墨學稟賦的內在生命活力,張力動力和爆發力,在新時代揮灑正能量,體現“創轉創發”新元墨學的科學價值、功能、作用和意義。

      ①“創轉創發”:“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的合併簡稱。“元墨學”:借鑒希爾伯特“元數學”和塔爾斯基“元語言”等語。

      ②《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第108頁。

      ③梁啓超:《論中國學術思想變遷之大勢》,《飲冰室合集》文集七,北京:中華書局,1989年,第14頁。

      ④《馬克思恩格斯通訊集》第一卷,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1958年,第567頁。

      ⑤《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年,第69~70頁。

      ⑥《沈有鼎文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第377~378頁。

      ⑦毛澤東:《同音樂工作者的談話》,1956年8月24日,《人民日報》1979年9月9日。

      ⑧賀麟:《哲學與哲學史論文集》,北京:商務印書館,1990年,第269頁。

      ⑨譚戒甫:《墨辯發微序》,《墨子大全》60册,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4年。

      ⑩程仲棠:《“中國古典邏輯學”解構》,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9年,第171~173頁。

      (11)參見《“中國古典邏輯學”解構》,第171~173頁。

      (12)譚戒甫:《墨經易解》,《墨子大全》38册,第150頁。

      (13)史墨卿:《墨學探微》,臺北:學生書局,1976、1978年;《墨子大全》第58册。

      (14)“新元墨學”:“新墨學”和“元墨學”的合併簡稱。“蘊當創謂”:借鑒傅偉勳“創造性詮釋學”用語。

标签:;  ;  ;  ;  

当联合国把中外之间的对错联系起来时,就会导致中外之间的对错一体化_墨子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