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对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实施腹腔镜与开腹胆囊切除术两种方案治疗,对比两种方法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月间我院收治的急性结石性胆囊炎住院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收治时间不同,平均将其分为观察与对照两组,各43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开腹胆囊切除术治疗,观察组给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并比较两组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排气时间及下床活动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33%,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9.30%,差异显著。数据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传统的开腹胆囊切除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更有助于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的术后康复,缩短各项功能的恢复时间,并且并发症的发生较少,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关键词:开腹胆囊切除术;腹腔镜微创术;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疗效
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是一种发病较急、危害性较大的急腹症疾病,在普外科临床中较为常见,往往伴有多次发病的潜在风险,需要引起人们对此病的高度重视。传统治疗急性结石性胆囊炎多以开腹式胆囊切除术为主,也能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但是这种治疗方式创伤较大,术后患者需要较长时间卧床恢复,且术后并发症较多。因此寻求一种更为先进,副作用更小的治疗方式成为临床近几年的研究重点。有研究显示,腹腔镜手术治疗能够加快患者的康复速度,而且创伤小,并发症低[1]。为进一步研究腹腔镜手术治疗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的临床治疗效果,本文选取了86例相关病例进行了临床对比试验,现将过程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月间我院收治的急性结石性胆囊炎住院患者86例作为此次实验的研究对象。所有入选患者均经过B超检查确诊为胆囊结石,B超提示胆囊壁厚在3mm及以上。患者临床表现均为畏寒、发热、上腹部疼痛。将2017年1月~2018年1月间收治的43例设置为对照组,将2018年2月~2019年1月间收治的另43例设置为观察组。对照组中有男23例、女20例,年龄介于20~75岁间,平均年龄(42.5±3.5)岁;观察组中有男24例、女19例,年龄介于21~77岁间,平均年龄(43.6±3.7)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一般性资料方面差异不明显(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均知悉此次研究,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本次实验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同意。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开腹胆囊切除术进行治疗。术前全身麻醉、气管插管,并给予抗感染治疗。开口方式为右上腹直切口及右肋缘下斜切口,胆囊显现后,对胆囊进行剥离,之后对胆囊床进行缝合。
观察组患者给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进行治疗。同对照组,术前全身麻醉、气管插管,并给予抗感染治疗。术中患者取平卧位,以12~15 mmHg(1 mmHg = 0. 133 kPa)的腹压建立CO2服气。腹腔镜探入,对胆道及胆囊三角区进行仔细观察,清除腹腔积液,对右上腹粘连进行分离,三角区解剖,分离胆囊三角区浆膜,对十二指肠及胃实行钝性分离。采用顺逆结合的方式应用对电凝刀对胆囊进行切除,切除成功后作电凝棒止血处理。手术视野仔细检查确认,之后放出CO2气体,穿刺管拔除,缝合切口,放置引流管。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术后恢复情况:比较两组患者肠鸣音恢复时间、术后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
切口感染、腹腔感染、急性胆管炎、十二指肠瘘是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对比两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数据均采用 SPSS 23.0 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x±s) 表示,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x2检验,P<0.05则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比较
手术后,观察组患者肠鸣音恢复时间、排气时间及下床活动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1。
2.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43例患者中,发生切口感染0例、腹腔感染0例、急性胆管炎0例、十二指肠瘘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2.33%;对照组43例患者中,发生切口感染1例、腹腔感染1例、急性胆管炎1例、十二指肠瘘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9.30%;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显著,x2=5.615,P<0.05。
3、讨论
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临床表现为上腹部持续性疼痛,伴有恶心、呕吐、发热等症状。有研究对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疾病患者进行了病理活检诊断,发现其胆囊壁存在严重的炎性细胞浸润。急性结石性胆囊炎传统以开腹手术为主,剥离胆囊周围的粘连组织,从而有效降低过高的胆囊张力,从而达到治愈的目的。但是这种治疗方式,创伤大、并发症多是其主要的缺点,也因此临床正在加大力度对此类方式就行改良,在获得较好疗效饿同时,又能减小对患者的附加伤害。腹腔镜微创胆囊切除的方式改变了临床多年来对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治疗的苦恼,同传统开腹手术相比,既能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又能减小术中创伤,缩短患者的卧床时间,加速患者的康复进度[2]。而且腹腔镜微创治疗的并发症也较小,由于不需要将手深入到患者身体内部,这就大大降低了并发十二指肠瘘以及术后感染的几率。也因此,此种治疗方式成为了近几年来临床对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的首选治疗方式。
本次研究中实施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的观察组,患者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均显著低于使用传统开腹治疗的对照组,并发症方面,观察组并发症的发生率仅为2.33%,也显著低于对照组的9.30%。因此,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更有助于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的治疗,临床应该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吴志强, 王卫东, 刘清波. 腹腔镜与开腹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的临床疗效对比[J]. 实用医学杂志, 2017, 33(13):2173-2175.
[2]李拉杰, 连小艳.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在急性结石性胆囊炎中的疗效分析[J].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7, 2(15):52-53.
论文作者:艾雄文,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学术版)》2019年第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4
标签:胆囊论文; 患者论文; 胆囊炎论文; 并发症论文; 结石论文; 术后论文; 腹腔镜论文; 《医师在线(学术版)》2019年第1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