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时间副词的性质与分类_副词论文

试论现代汉语时间副词的性质及分类,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副词论文,现代汉语论文,试论论文,性质论文,时间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时间副词是现代汉语中一个十分重要的词类系统,但是时间副词的研究中还有很多问题没有解决。对时间副词的范围问题,目前还存在很大的分歧。对一些词到底应不应该归到时间副词里面来,还存在不同看法,各家所划定的范围差别较大。如陆俭明、马真(1985)列举了127个时间副词,张谊生(2000)列举了85个时间副词,马庆株(2000)列举了54个时间副词。对时间副词所表示的时间意义也有不同意见。陆俭明、马真(1985)把时间副词分为定时和不定时两大类,定时类重在表时(tense),不定时类重在表态(aspect)。张亚军(2002)认为时间副词既表时制,又表时体。马庆株(2000)认为时间副词主要表示时制(tense)。

本文对前人的研究进行了认真细致的梳理,就时间副词的性质及分类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以期为今后深入系统的研究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

1.时间副词的性质

汉语时间副词的句法功能是在动词前作状语,但时间副词内部的差异较大,仅仅根据句法功能往往不能发现时间副词间深层次的语义差别。已有的研究主要是根据语感来辨别时间副词,因此所得到的类差别较大。我们认为其中的原因在于对时间副词所表示的“时间”的性质没有形成较为一致的认识。要想厘清现代汉语时间副词的范围,首先需要深入探讨时间副词所表达的“时间”的本质属性,时间副词的意义要与谓词性成分结合后才能体现出来,因此,应该在句子层面来考察时间副词与其他相关成分(如时间词语、时体助词、动词等)的组合或共现规律,以探求其时间意义的本质。

通过考察,我们认为时间副词应该具有两个基本属性:表示时间参照关系、与特定时间相联系。

1.1 表示时间参照关系

康姆利(Comrie)(1976)明确提出了“相对时制”的概念,Comrie(1985)在进一步考察了相对时制和绝对时制后,认为仅仅用绝对时间来指示事件的时间关系是不可能的。因为一些句子只有和另一个时点联系起来,才可能使某一状态在时轴上的位置得以确定。可见,Comrie明确了时间参照点在时制关系中的重要地位。在Comrie所建立的时制系统中,绝对时制有过去时/非过去时的对立,相对时制有先事/非先事的对立。

吕叔湘(1942)全面讨论了汉语的时制,在《表达论·范畴》里探讨了跟时间表达有关的一些问题,“我们不一定老是拿说话的此刻作基点,有时候我们把基点放在过去,例如说‘唐代’……因此我们要把‘三时’的观念改造过,把‘基点时’、‘基点前时’、‘基点后时’称为‘三时’。”李临定(1990)认为汉语既存在“绝对三时系统”,又存在“相对三时系统”,并进一步划分出了11种时制类型。马庆株(2000)从形式的角度出发,在李文的基础上划分出8类时制类型,这一分类兼顾了主客观时间参照点的不同,强调分类过程中的对立原则。

绝大多数学者都认为汉语没有“时制”这一语法范畴。如龚千炎(1995)就指出,汉语不具备表达时制的语法成分系统,尚未形成时制的语法范畴,汉语采用词汇手段表达时制。我们认为,汉语虽然没有表达时制的屈折形式,但很多语法意义是可以通过“广义形态”,包括虚词和语序等手段来体现的,因此,可以说汉语的时间副词是表达时制的一种手段。这主要体现在时间副词是能够与时间参照点形成一种相对时间关系的副词,这种相对时间关系包括先时、后时和同时。①

由于时间参照点既可以是说话时间或写作时间(现在),也可以是上下文中的一个确指时间,因此汉语的时间副词既可以表示绝对时制关系,又可以表示相对时制关系。当句子中不出现具体的时间词语,而以说话或写作时间为参照点,这时时间副词表达的是绝对时制。例如:

(1)那个调皮的被母亲宠惯的男孩已经长大,人们都叫他小柯。(苏童《灰呢绒鸭舌帽》)

(2)我刚开始还不介意,想他讲不出什么好的故事。(毕淑敏《翻浆》)

(3)他们聚集在一起将要讨论些什么,无可非议他们的讨论将与他有关。(余华《四月三日事件》)

(4)它像当年政治化思潮渗透在每个角落一样,正在席卷着社会的各个方面。(丹晨《学苑》)

以上例子中,句中未出现具体的时间词语或起时间参照点作用的动词结构时,时间副词“已经”、“刚”、“将要”和“正在”就以说话(写作时间)为参照点,表达动作行为或事件在绝对时轴上的位置。

当句中出现具体的时间参照点(时间词语或动词结构)时,时间副词就以这一具体时间为参照点,从而形成一种相对时制关系。例如:

(5)这时候山下的枪声越来越紧,叫喊声已经很响地在山涧里回荡。(孙方友《匪婆》)

(6)翌日早晨刚起床,从窗口便看到全副武装的郝师傅在铁丝网外面招手,比划着拉弓的姿态。(中杰英《猎杀天鹅》)

(7)众人很难不将他这几次惊人之举同暑假后将要进行的职称评定联系起来,因为当时校方刚宣布了一项设“开发教授”的新政策。(唐刃《学苑》)

(8)第二天早晨,我担惊受怕地睁开眼睛,罗浩正冲我笑呢。(谢友鄞《艺术狂人》)

以上例句中的时间词语“这时候”、“翌日早晨”、“暑假后”和小句“我担惊受怕地睁开眼睛”都是句中的客观时间参照点,“已经”、“刚”、“将要”和“正”与之形成先时、后时和同时关系,即相对时制关系。

时间副词和体助词“了、着、过”在与动词结合时所处的层次是不同的,时间副词出现在谓语动词前,而体助词出现在谓语动词后,这种语序上的不同体现了二者语法意义上的差别。时间副词在谓语动词前表示时制关系,体助词在谓语动词后表示动作行为的一种情状类型。王松茂(1981)也提出了类似的观点,将汉语时间副词与体助词分别看作是表达时制与时体的成分,但王文没有注意到汉语时间参照点的复杂性,所得到的时制类型过于简单。陆俭明、马真(1985)根据是否只能用于表示说话时间前、说话时间后或说话时间的当时,把时间副词分为两大类、二十一个小类,认为时间副词中有大部分是表示时体的“时态副词”,即“不定时时间副词”。例如:

(9)我偷偷地走了,等他知道了,我已经走了;就是痛苦,也是一会;……(丁西林《等太太回来的时候》)

(10)下星期他恐怕已经不在北京了。

例(9)和例(10)中的“已经”都表示事件在将来的某一时间发生。可见,“已经”既可以用在过去时的句子中,也可以用在将来时的句子中,因此陆俭明、马真两位先生认为它是表达时体的副词。其实这两句所表达的情状类型是由时体助词“了”体现出来的,如果去掉“了”句子是不成立的。例如:

(11)*我偷偷地走了,等他知道了,我已经走;就是痛苦,也是一会;……

(12)*下星期他恐怕已经不在北京。

也就是说相对于现在(说话时间),“已经”可以用在表示过去或将来的句子中,但相对于其中的时间参照点——“等他知道了”、“下星期”,“已经”都表示“先时关系”,不表示动作行为的具体状况,因而后面的动词仍然需要体助词的帮助才能成为一个“有界”单位,使句子获得一个实际的终止点。

可见,陆俭明、马真两位先生也把时间副词看作是表示与某一时间参照点发生先后或同时关系的副词,其中所谓“定时”与“不定时”只是时间参照点的确定与不确定,并不是时制与时态的差别,也可以说陆俭明、马真(1985)是在绝对时制关系的基础上得出时间副词的分类系统的。马庆株(2000)认为,“所谓不定时,实际上是可以有客观的时间参照点,这时间参照点是可变的,既可以用时间词来表示,也可以用另一个动词性结构来表示,相对于说话的时间来说是不固定的。在上下文不出现客观时间参照点情况下,就只能以说话时间为参照点,这参照点就是主观了。”

据此,我们认为时间副词是表示动作行为或事件与某一时间参照点的先时、后时或同时关系的一种副词,不应该把所有与时间有关的副词都看作时间副词。也就是说时间副词要能够与某一时间参照点产生先后或同时关系。马庆株(2000)认为“还有一些不表示先时、后时和同时,因而也似乎不宜归入时间副词,如:‘不时/常/常常/顿时/还/还是/忽然/淅/渐淅/老/猛然/偶尔/仍/仍旧/仍然/时常/时刻/时时/先后/相继/一下子/一直/依旧/依然/有时/逐渐/总’。”可见,陆俭明、马真(1985)和马庆株(2000)都把是否与某一时间参照点发生关联作为判定时间副词的一个重要标准,但由于对时间参照点的看法不同,造成他们所得出的分类不尽相同。

在动作行为发生或实现的过程中,其中的时间位置表达是最重要的要素之一。但正如马庆株(2000)所指出的,“汉语的时间表示与西方印欧语不同:汉语的时间参照点是相对的,既可以用说话时间,也可以用时间词所表示的时间来作参照点,或者这个动词所表示的动作用另一个动词性结构所表示的动作或变化的时间来作参照点,因此汉语动词所表示的时间参照点不是固定的。而西方语言的时间参照点是绝对的,主要是说话时间。”时间副词主要是表达动作行为或事件相对某一时间参照点的先后或同时关系的,因此可以把表示时间参照关系看作是时间副词本质属性之一。

时间副词是汉语时间表达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与时间名词和体助词所表达的时间意义有本质的区别。时间名词指示一种时间位置,表达事件或动作行为的时间位置,是汉语以词汇形式表达时制的一种手段;体助词所表达的时间意义在于指示动作行为的完成、进行或经历等状况,是一种形态化的“体”(aspect)标记。从语义上来看,时间副词不指示某一具体的时点或时段,其时间意义只能在与谓词性成分结合后才能体现出来。这是时间副词与时间名词的主要区别,因而在句法上,它不能充当主语、宾语或定语,一般只能作状语。

1.2 与特定时间相联系

上节指出时间副词是与某一时间参照点发生先后或同时关系的副词,这种时间参照点是说话人和听话人共知的。而且这一时间参照点一般情况下是一个具体的所指,它可以是说话时间,也可以是句中某一具体时间词语,这个具体的时间词语包括时间名词、介词结构、“动词结构+的时候”以及动词结构或另一小句。就是说时间副词所表达的时间一定是以某一具体时间为参照点,因此,可以说时间副词表示一种具体的时间关系。例如:

(13)太阳从东方升起。

(14)二楼的主人是个老汉,常常不回家,或者很晚回家很早就离开了。(陈村《琴声黄昏》)

(15)此刻落日已经西沉,但天色尚未灰暗。(余华《河边的错误》)

(16)在我旁边的沙发上,两个年轻人正在交谈。(阿成《戒台寺》)

例(13)是对某个自然规律的叙述,不涉及具体的时间。例(14)中“常常”表示一种惯常行为,整个事件不与现实中的某一具体时间发生联系,句中“不回家”所涉及的时间是泛指的,可看作是“老汉”的一种生活规律或习惯。周小兵(1999)和史金生(2002)等都不把“常常”类副词看作时间副词,而称作“频率副词”或“动量副词”。例(15)则表示在某一时间参照点之前的一个事件,“已经”表示在具体时间(此刻)之前“落日西沉”这一现象已经发生,“已经”与时间词语“此刻”形成相对先时的参照关系。例(16)的“正在”表示“两个年轻人交谈”这一事件发生在写作(说话)时间的同时,也同样是与具体的时间形成参照关系。

从分布来看,时间副词主要出现在叙述句中。“因为没有一件事情可以在时间和空间之外发生,所以它总是包含着一个时点或时间跨度”(李英哲1990)。一叙述句是对客观事件或动作行为的陈述,因此需要与客观世界中的某一具体时间发生联系,这就需要时间词语的介入。时间副词很少出现在疑问句、祈使句和感叹句中,疑问句、祈使句和感叹句表达的多是“非过程情状”,②一般不需要时间成分的介入就可以实现交际功能。

表示后时时间关系的时间副词,如“将要、即将、早日、及早、趁早、就要、立刻、立即、即刻、马上”等,虽然不表示现实世界中已经或正在发生的事件,但表达了说话人对未来事件的叙述,也可以看作是与某一具体时间发生联系。例如:

(17)住在老邮政弄的么四婆婆,在这一天下午将要过去、傍晚就要来临的时候发现自己养的一群鹅不知去向。(余华《河边的错误》)

(18)它没有深思熟虑,没有思想斗争,只顾向前,马上就要从空隙处掉下去了。(宗璞《“甲鱼”的正剧》)

以上两个例句中的时间副词“将要”和“马上”都表示说话人主观上认为某个事件在某一个具体的时间点之后必定会发生,整个句子可以看作是对某个可能发生的事实的一种客观报道。

这类时间副词也可以用来表达过去已经发生或完成的事件,它与某一具体时间形成参照关系的属性就更明显了。例如:

(19)开始时,我还笨笨地问过他,你找什么哪,他的表情立即古怪起来,嘿嘿了两声,不作回答。(陈村《琴声黄昏》)

(20)十九年前,当她将要临世的时候,玉面老太是满怀希望并十分关心的。(李芳苓《喜丧》)

(21)那天,当它准备穿过乌苏里江,以最快的速度远离这块生活了许久的土地时,当它已经望得见不远处的神秘的原始森林,将要穿过那片无遮无掩的雪原时,被一位猎人发现了。(王凤麟《野狼出没的山谷》)

至此,我们可以把时间副词确定为:既表示时间参照关系,又与某一特定的具体时间相联系的副词,时间副词是表示时制(绝对时制和相对时制)关系的一种副词。

2.时间副词的范围及分类

陆俭明、马真(1985)提出的“定时时间副词”和“不定时时间副词”,实际上也就是参照点的确定与不确定。“定时时间副词”的时间参照点是确定的,只能以过去、现在或将来的某一时间为参照点;而“不定时时间副词”的时间参照点是不确定,它以过去、现在或将来的任意一时间为参照点。如“已经”的时间参照点可以是过去、现在或将来的某一时间点,因而被看作是“不定时时间副词”;“曾经”的时间参照点只能是过去的某一时间,因而被看作是“定时时间副词”。但我们认为该文没有将表示时间参照关系的指导思想贯彻到底,把一些不表示时间参照关系的副词也看作时间副词了。如“忽然(间)、骤然、猛然(间)、猛地、蓦地、一下(子)、顿时、登时、霎时、立时”,这些副词只是单纯地描写动作行为进行或发生的状态,不宜看作是时间副词。马庆株(2000)也把这类副词排除在时间副词之外。

时间副词的时间参照关系要与现实中的某一具体时间发生联系,因此,一些不与某一特定的具体时间发生联系的副词也不应看作时间副词,如“常常、从来、向来、一向、素来、素、历来”等。它们表达一种泛指时间,所在的句子不表示某个具体的动作行为,如“他常常去图书馆看书”,不是“他”的某一次具体行为,而是一种惯常行为。这些副词虽然也与时间相关,但只表示一种泛时关系,它们与时间副词在句法上也呈现出一系列差别(夏群2008)。

根据这两条标准我们对陆俭明、马真(1985)提出的127个时间副词重新进行界定和分类。根据第一条标准——是否表示时间参照关系,将下列副词排除:

终于、毕竟、到底、终将、终久、终归、总归、必将、迟早、早晚、终究、忽然(间)、骤然、猛然(间)、猛地、蓦地、顿时、登时、霎时、立时、一下(子)、渐、渐渐、渐次、逐渐、日渐、日见、逐步、同时、一齐、一同、先后、相继、然后、而后、随时、按时、按期、还、还是、仍、仍然、仍旧、依然、依旧、照旧、照样、照常、暂、暂且、姑且、权且、且、现、临(55个)。

剩下“曾经、曾、业已、业经、一度、至今、早日、及早、趁早、先行、已经、已、早已、早就、都、即将、将要、快、、行将、正、正在、在;刚、刚刚、、立刻、立即、即刻、马上、赶紧、赶快、当即、、先、预先、事先、随后、随即、从此、赶忙、连忙、急忙、一直、始终、直、从来、从、向来、一向、素来、素、历来、老、总、偶尔(偶而)、间或、有时、永远、永、常常、常、时常、往往、时时、时刻、不时、每每”(71个)。③

再根据第二条标准——是否与某一特定时间相联系,将不与某一具体时间发生联系的副词排除:从来、从、向来、一向、素来、素、历来、老、总、偶尔(偶而)、间或、有时、永远、永、常常、常、时常、往往、时时、时刻、不时、每每、始终、直(24个)。

排除这两部分后,时间副词共有47个:曾经、曾、业已、业经、一度、先行、已经、已、早已、早就、都、刚、刚刚、、一直、先、预先、事先、至今、正、正在、在、立刻、立即、即刻、马上、赶紧、赶快、即将、将要、快、行将、、当即、、随后、随即、从此、早日、及早、趁早、赶忙、连忙、急忙。

根据这47个时间副词与时间参照点的先后或同时关系,可以分为:

先时时间副词:曾经、曾、业已、业经、一度、先行、已经、已、早已、早就、都、刚、刚刚、、一直、至今、先、预先、事先、(21个)。

同时时间副词:正、正在、在(3个)。

后时时间副词:立刻、立即、即刻、马上、即将、将要、快、行将、、当即、、随后、随即、从此、早日、及早、趁早、赶忙、连忙、急忙、赶紧、赶快(23个)。

3.结论

本文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缩小了时间副词的范围,这样做便于系统地考察时间副词的语义和句法表现。同时,我们把现代汉语时间副词看作是表示时制关系的副词,包括绝对时制关系和相对时制关系。一般认为现代汉语没有表示时制的形态手段,但正如马庆株(2000)指出的“由于汉语狭义形态成分很少,就很难根据狭义形态来讨论时制的问题。可行的办法是把对形态的理解扩大一些,即不仅重叠算形态,助词、语气词、副词,总之虚词(广义虚词)都可以算是形态。不妨从这样的广义形态的角度来观察一下汉语到底有多少时体表现”。

时间副词可以看作是表达现代汉语时制关系的一种“广义形态”手段,它既可以表示绝对时制关系,也可以表示相对时制关系。如“已经”,陆俭明、马真(1985)把它看作是表示时体的副词,因为“已经”既可以用于过去时,也可以用于将来时。但从时间参照点来看,不管是出现在过去时的句子中,还是出现在将来时的句子中,“已经”都表示相对句中时间参照点之前的先时状况。可见汉语在绝对三时(过去、现在、将来)的基础上,可以通过时间副词表达相对时制关系,即“先时”、“后时”和“同时”,这种相对时制关系是比较灵活的。当句中有客观时间参照点时,时间副词就可以表达相对时制关系,而当句中没有明确的时间参照点时,时间副词可以以主观时间(说话时间或写作时间)为参照点,表达绝对时制关系。

时间副词除了表示时间参照关系外,还具有“与特定时间相联系”的属性。没有一件事情可以在时间和空间之外发生,所以它总是包含着一个时点或时间跨度,这种特性决定了时间副词表达一种“过程情状”。而惯常义副词往往是对客观事实的一种主观认定或规律的总结,主观性强,表达一种“非过程情状”。

注释:

①先时时间副词、后时时间副词和同时时间副词是根据时间副词所表达的时间与时间参照点的相对位置,在时间参照点之前的为先时,在后的为后时,与时间参照点同步的为同时。参看马庆株(2000)。

②关于“过程情状”和“非过程情状”参看郭锐(1997)。

③陆俭明、马真(1985)把“就要”也看作时间副词,《现代汉语词典》和《现代汉语八百词》都没有作为词条收录,一般是把它看作是时间副词“就”+助动词“要”,我们也不作考察。

标签:;  ;  ;  ;  

现代汉语时间副词的性质与分类_副词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