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明确要求,“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从青少年抓起,在中小学设立法治知识课程”。《中央宣传部、司法部关于在公民中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的第七个五年规划(2016-2020年)》,将青少年作为法治宣传教育的重点对象,提出坚持从青少年抓起,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由此可见,《道德与法治》教学极其重要。我们要通过教师列举贴近生活或者来源于生活情景的实例进行教学活动,引导学生来思考和学习,让学生发散自己的思维,自主学习,将课堂交给学生。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上运用情境教学法,使学生融入到课堂氛围当中,不仅能扩充学生的视野,也有利于学生分析、思考,从课堂中学习到更多的知识。
一、情境教学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优势
1.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道德与法治》课程是学生进入初中学习的第一门思想政治类课程。思想政治类课程通常会有些枯燥,所以学生往往认为学习《道德与法治》只需要将知识点背熟就可以了,对《道德与法治》课堂提不起兴趣,更有甚者在听到了“法治”这两个字时就对这门科目产生偏见,觉得这一定是一门无聊的课程。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因此,情境教学法的开展十分有必要,教师或是用社会和学生身边的例子导入课堂,或是要求学生模仿生活情境进行表演活动,这些趣味的情境都贴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从而放下对《道德与法治》的课程偏见,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初中《道德与法治》的学习当中。
2.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新课标中提出要培养与提升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特别是《道德与法治》课程,不仅要让学生学习理论知识,更要培养学生获取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对于中学生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通过模仿、表演、观察等形式,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使中学生能够在不同的情境下学以致用,将课堂学习延伸到生活情境当中去,能够在生活中实际运用课堂中学习到的知识来解决问题。
二、情境教学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实践研究
1.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课堂参与。生活是我们的大课堂,然而在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充斥着书本、作业与试卷,这使得初中生很少会停下脚步去观察我们的生活,难以发现生活与学科之间的联系。因此,教师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可以为学生创设生活情境,带领学生走出教室,走进生活,引导学生去生活中感受学科知识,体会到生活与学科之间的联系。这种真实生活情境中的教学比教师单一地在课堂中为学生讲授效果更好,有力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课程参与度。例如:在教学“可持续发展”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走出教室,到当地的污水处理厂进行参观。学生实地参观污水处理厂,比教师利用口头描述、多媒体展示更能够体会到水资源多么珍贵,感受到人类浪费水资源或是污染水源地的行为会带来多大的危害。在学生参观完污水处理厂后,教师再让学生来讲述我们要如何保护水资源,学生的感触会更深,因为他们实地感受到了水资源的珍贵,看到了工作人员在污水处理厂不断的努力和辛勤的工作,从而对在我们生活中浪费水资源的行为进行反思。在教学“造福人民的经济制度”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去参观当地的一些企业,引导学生去发现国有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的具体区别,在此基础上再为学生讲述知识点,就能将枯燥的学科知识变得动态、有趣、直观,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也就更加深刻了。通过这样的设计,学生能够感悟生活,能够发现《道德与法治》书本的知识点很多都来源于生活,于是自己也会在课余时间自发地观察生活,找到生活与学科的联系。
2.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生活情景教学实践和有效途径。《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其例子都与生活息息相关。在讲授“学会自救和求救”,作为教师,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让学生自主搜集初中生所遇到的相似案例,并找到能帮助解决此问题的方法、技能,当面对天灾人祸时应保持的态度和应对措施。例如:面对地震、火灾应该怎么办?怎样可以逃生?如果遇到有人溺水,如何在不伤害自己的前提下进行施救?而教师则需要在此之前先搜集自救、他救和求救的方法。上述例子都是我们身边极容易接触的例子,互联网包括身边无时无刻不发生着这样的事情,列举这些例子才会让学生身临其境,让学生明白危险就存在身边,学生才会提高自主保护意识,才会深刻意识到保护和珍爱生命的重要性。教师结合课本,将社会上的实例摆在课堂上,增强师生互动,学生对这些例子会有很强的求知欲,只有调动了学生的热情和积极性,课堂才能活跃和生动,《道德与法治》和生活的联系不由自主的就更加的密切了。如何有效地进行《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首先要求增强教师的专业素质,只有教师的软实力提高,才能更好的与生活化教学相适应,课堂上多将时间交给学生,将学生作为课堂主体。教师在教学中不断提高,不断感悟,不断增加自身的阅历,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联系生活,丰富阅历,为进行生活化教学奠定坚实基础。
总之,情景教学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不仅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程度,还能提升课堂教学的效果和教师教学的质量。因此,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应用情境教学法,依据教学目标与学生的学习特点,创设趣味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掌握学科专业知识,树立正确的三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情境教学法是新课程中的一种创新教学方法,使学生在教学伊始便走进教师创设的情境当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对于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来说,《道德与法治》选取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教师通过多元化的情境展开教学能够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让学生在情境中主动互动,提升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论文作者:周丽妍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37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0/3
标签:法治论文; 学生论文; 情境论文; 道德论文; 课堂论文; 教师论文; 教学法论文; 《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37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