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马铃薯产业化发展研究:如何将“主业”转变为“主粮”_马铃薯全粉论文

宁夏马铃薯产业化发展研究:如何将“主业”转变为“主粮”_马铃薯全粉论文

宁夏马铃薯产业化发展调查——“主菜”如何变“主粮”,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主粮论文,主菜论文,宁夏论文,马铃薯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宁夏一直是我国马铃薯的重要产地。国家提出马铃薯主粮化战略以来,宁夏积极响应,依托原有产业基础和自身优势,提出了实现马铃薯产品特色化、多样化发展,以市场化和产业化推动马铃薯主粮化的发展思路。宁夏马铃薯产业发展状况如何,实现主粮化发展具备怎样的优势条件?面临哪些问题和困难?4月以来,记者从“马铃薯之乡”——宁夏西吉县开始了调研。

      “金蛋蛋”富了西海固,解决了农民的“肚子”和“口袋”问题

      “丰年当菜,灾年当粮,土豆就是咱的金蛋蛋。”正是播种马铃薯的季节,宁夏固原市西吉县西滩乡黑虎沟村腰庄组,45岁的回族农户田虎良熟练地操作着播种机,在承包地里播种马铃薯。歇脚喝水的当口,田虎良打开了话匣子。

      “以前靠人工点播,两头牛犁地,连耕带种加施肥,4人1天最多种1亩多,现在机械化种植,4人1天可以种植10亩以上。”田虎良说,自己的40亩地,三四天就能播种完。

      西吉县,地处“苦甲天下”的西海固地区。耐旱、耐贫瘠、适应性强的马铃薯,很早就成为这里的主要作物。

      “这里只能靠天吃饭,过去以小麦秋粮和胡麻、荞麦、油麦等杂粮为主,年份好的时候,一亩地收入三五百元,如果降水不好,一毛钱都收不到。”田虎良心中有个账本:“如今种土豆,一亩地能收将近4000公斤,刨去各项种植成本,最少收入1000元。”

      2014年以来,西吉县推广连片种植,打造马铃薯产业带,建立了以西滩乡、将台乡、王民乡、吉强镇等4个乡镇为核心种植区的10万亩马铃薯产业带。西滩乡乡长袁荣富介绍,全乡共种植马铃薯59399亩,其中核心区种植21870亩,涉及黑虎沟、张村堡等6个村、22个组、876户。

      在整个宁夏中南部山区,解决农民的“肚子”和“口袋”问题,同样要仰仗于“金蛋蛋”。作为典型的旱作农业区,这一地区每年降雨主要集中在7月、8月、9月三个月,往往造成夏粮作物无法下种,即使勉强种植,产量和经济效益也非常有限,在干旱严重的年份甚至会颗粒无收。

      “马铃薯能够规避干旱的影响,宁夏中南部山区的降水期与马铃薯需水期恰好一致。平水年份马铃薯平均亩产1500公斤左右,即使是干旱比较严重的年份,亩产仍能达到800公斤左右。特别是推广秋季覆膜和黑色膜垄侧抗旱种植等旱作节水技术后,与露地种植相比,平均亩增产一倍以上。从种植效益看,是小麦的好几倍。”固原市农牧局局长杨生智说,加快马铃薯主粮化,可以充分发挥马铃薯抗旱增产潜力,经济收益稳定,最得实惠的是老百姓。

      2014年,宁夏全区马铃薯种植面积达266万亩,平均亩产鲜薯830.5公斤,折主粮166.1公斤,总产44.2万吨,占中南部山区粮食总产的25.7%,实现总产值21.7亿元,主产区西吉县马铃薯人均纯收入达到1000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1/5。

      已建立三级繁育体系,仍缺乏适合主粮化的优质种薯

      4月28日,宁夏马铃薯主粮化综合展览展示宣传月活动在银川启动。展示现场,市民们品尝着薯饼、薯片等数十种马铃薯制品,赞不绝口。本次活动共推出马铃薯主粮化加工产品及主食化菜品37大类、适宜栽培品种21个。

      “让马铃薯成为主粮,不管是变成餐桌上的馒头、面条,还是变成国家粮库里的储备粮、战备粮,都需要马铃薯先‘变身’成为全粉。只有将适合加工的品种加工成马铃薯全粉,才是主粮化的核心。”宁夏农牧厅马铃薯产业专家组首席专家亢建斌介绍:“并不是所有的马铃薯品种都能用于全粉加工。宁夏近年来在马铃薯品种推广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应用了庄薯3号、陇薯3号、青薯168、青薯9号等近20个品种,马铃薯品种结构得到了一定调整。”

      通过项目扶持,目前宁夏已建成较完备的马铃薯三级繁育体系,有6家马铃薯脱毒快繁中心,原种产能达到1.5亿粒,实际生产量在8000万粒左右。

      然而,由于多年的投资大多集中在原种繁育环节,而对原种、一级种繁育环节的基地建设、标准化生产和质量控制缺乏必要的重视,导致用于商品薯生产的脱毒种薯质次价高,如今在生产种植环节上优质种薯的覆盖率只有55%左右。

      “生产上大面积应用的仍主要是鲜食菜用型和淀粉加工型品种,缺乏加工专用型品种和早熟菜用型品种,难以满足生产和主粮化加工要求。”专家透露。

      亢建斌建议,“要按照市场引导产品、以产品倒逼育种目标的理念,因地制宜筛选适应不同生态区域种植的马铃薯主导品种,特别要加大抗旱高淀粉、高干物质含量的品种引进示范,推进马铃薯脱毒化生产,巩固建设种薯生产基地,大力发展商品薯标准种植基地。”

      另一方面,马铃薯全粉的深加工企业,同样需要升级提速。“当前,马铃薯精加工、深加工技术与工艺缺乏,特色主食产品开发和快餐食品开发研究相对滞后,这使得马铃薯产业从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的转变也受到极大限制。”自治区农牧厅种植业管理局局长康波说。

      深加工——

      淀粉加工中的高污染困局待破解,应加大科研投入,推动企业转型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受困于马铃薯产业深加工等方面的技术瓶颈,马铃薯规模种植开始出现面积缩小等问题。

      “加工全粉,在淀粉加工过程中会产生大量废水,生产1吨淀粉要消耗7吨水,再加上马铃薯自身含的水分,每年生产15万吨淀粉的固原市就要排出几百万吨废水,这当中的COD(化学需氧量)含量超过1万毫克/升,对河流、地下水的污染不容忽视。”业内人士坦言。近年来,经常有关于小型马铃薯三粉加工厂造成水质污染的报道见诸报端。为了加大治理力度,截至目前,宁夏已经关停了3000多家污染严重的马铃薯“三粉”加工小作坊。

      “淀粉厂关闭,在我们看来对固原市马铃薯产业的影响很大。”固原市国联马铃薯淀粉公司总经理黄志福表示,因淀粉厂关闭,农民种植的马铃薯缺了销路,2014年收购价降到了4毛5分钱,在马铃薯播种季节时,很多农民都在观望。

      “土豆到底还种不?”播种季节里,不断地有种植大户和农民来公司问。“今年的马铃薯种植面积和2014年相比减少了1/3,马铃薯淀粉加工企业也将面临很严峻的局面。”黄志福颇为忧心。

      在业内人士看来,这是马铃薯主粮化过程中必然经历的阵痛,“马铃薯生产企业应有的资源和加工的能力不匹配,生产能力过剩,企业分布呈现出点多、面薄、量小的特点。同时,由于马铃薯加工企业长期以来以高污染、低附加值淀粉加工为主,对于低污染高附加值产品市场前景预期不够,再加上科研投入不足,企业转型升级比较困难。”

      如今,在马铃薯主要产地固原市,正在通过整合重组淀粉加工企业,加大企业技改力度,推动企业精深加工能力的提升。目前,固原市共有淀粉加工企业273家,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1家、自治区级龙头企业14家。精淀粉生产能力达到15万吨,年加工转化马铃薯能力100多万吨,马铃薯加工转化度已达35%。而在整个宁夏回族自治区,已经有兴唐米业、法福来等13家企业进行研发,推出马铃薯主粮化产品7个、初加工产品4类120份、主粮化产品13类360份、主食化菜品20种类。

      联系电话:0351-4048890转809

标签:;  ;  ;  ;  ;  ;  ;  

宁夏马铃薯产业化发展研究:如何将“主业”转变为“主粮”_马铃薯全粉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