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政绩观念的逆转与绩效评价的提升_政府绩效评估论文

政治政绩观念的逆转与绩效评价的提升_政府绩效评估论文

政绩观的扭转与绩效评估的推进,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绩效评估论文,政绩观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D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7621(2006)06-0013-0005

政绩结构,通常包括五个基本因素,即政绩实在、政绩标识、政绩标准、政绩优化、政绩结果。①政绩实在是政绩标识的基础,政绩标识是政绩实在的能动抽象,政绩标准是政绩优化评价的依据,政绩优化是一个曲折攀升的过程,而政绩结果则是政绩的使用价值。然而,政绩的确认和考核标准,不仅始终伴随国家体制、路线、政策等变量的变化而变化,而且,人们对政绩实在采取片面认识还是整体认识,对政绩标识作真还是作假,对政绩优化采取投机性过渡还是战略性过渡,对政绩结果的影响是决定性的。鉴于政绩观与绩效评估具有密切联系,故有必要以其为题展开论述。

一、价值观:政绩价值的历史性蜕变

《现代中国社会文明的进程及趋势》,[1]一文指出,自1949年至今的我党执政历史,大约经历了以下四个阶段:

创业——泛精神时期。起于1949年的建国日,终于1966年“文化革命”的前奏。在这17年中,“崇尚精神”始终是时代的主旋律,而这与以往战争年代崇尚革命精神,后来“文化革命”崇尚造反精神,具有明显的脉承关系。对这17年还可再进一步划分为:(1)1949年至1956年,革命精神作用发挥正常,由于能够将民族精神与革命精神相结合,革命价值观与建设行动相一致,巩固政权和奠定国民经济基础的工作如愿以偿,各业人士做出的奉献感天动地。(2)成功之余的1957年,被胜利激动的热血,使人减少了些容人的雅量,1958年得意的精神忘形而出,“精神决定论”加“老天爷”导致了灾难。为此,不仅付出了巨大的经济代价,而且伴随着“跃进”的破产和“狂热”的落空,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也遭到了极大的打击。(3)1960年起连续三年的苦难,使人们意识到盲目发挥革命精神所必然招致的后果。1962年底起,中国再次步入精神作用正常发挥的轨道,建设的丰硕成果和举国日上的大好局势,使人们对革命精神的理解有着正面的加深,但远未变得成熟。

在“创业——泛精神”的这17年中,由于极度崇尚精神,无论庆祝事业的成功,还是分析事业的挫折,“政绩”一词鲜为使用,人们更多思考的是“我们到底应该怎么办”?或者说,这一时期的胜、败之绩虽然分明,并到处真实可见,却几乎没有多少官员对政绩作刻意标榜,因为国家信奉集体主义,崇尚“无名英雄”、保密英雄(如核专家等)和精神偶像(如雷锋等)。

封闭——泛政治时期。专指“文化大革命”1966年至1977年。这10余年,因其以阶级斗争、路线斗争为国家中心任务,在国内外史无前例而独立成期。当时,我国因“以意识形态划界”进行国际交往,使自己陷于孤立状态,因“以阶级斗争为纲”导致国民经济(除航天、军火几个少数行业获得发展外)几近崩溃,历史性地丧失了一次国家发展的良机(新加坡、韩国、我国的台湾和香港正是于此一时期内成长为亚洲“四小龙”的)。但是,正是这场“革命”,以物极必反的形式促成了“革命”时期的终结,后革命执政时期的开启,使国家管理完成了一次历史性的转折。其显著特征是:扭曲的革命精神在政治领域恶性发作。这次发作归根结底它是中国经济贫穷,国内政治封闭,国外反华封锁,封建文化影响根深蒂固等因素复合作用的产物。因为,贫穷经济是宗教式狂热诞生的温床,封建文化给狂热加温,内搞封闭和外遇封锁,必然会选择“天马行空”。此外,国民政治素质不高也未必不是原因。

在“封闭——泛政治”的这10余年间,除了“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之外,国家建设的实在成果可寻之处甚少。因此,“文化革命”结束后不久,“政绩”一词便偶然展露于学术文章和官方公文中,以至后来被使用的频率越来越高。这说明,“政绩”的展露和被重视,表达了人们对空喊政治口号的反感和反抗,回复和满足了人们要求党的工作、国家工作求真务实的渴望。应该说,无论对政绩含义及其价值的确认,还是对政绩考核的重视,无论政绩的提出,还是政绩的宣扬,这一时期“政绩”的提法,主流是正面积极的倾向。

开放——泛利益时期。起始于1977年,终止于2001年。②在这20余年中,中国结束了泛精神、泛政治的历史,开国以来第一次把经济建设作为国家活动的中心内容。其显著特征是:国民利益觉醒,利益矛盾突出,发展经济的任务加重,国家各领域的改革持续深入。中国人因在泛精神、泛政治王国里生活太久而得到的适应,被经济建设引发的利益思考弄得有些茫然。确切地说,利益觉醒相对于利益沉睡应该是一种进步。但是,在实现利益觉醒、利益追求的转变过程中,却蕴涵着政治观、法律观、价值观等多方面变形的危险。所以,当人们还没有足够的时间来体验一下何谓利益觉醒时,利益泛滥便饱含着邪恶、肮脏,与利益觉醒一道来到了人间。人们甚至完全搞不清楚,是“泛精神”“泛政治”造成的畸形心理的发作?还是制度、法律、政策的栅栏不够坚固?抑或道德的防线过于脆弱?竟让利益泛滥在改革开放创造的伟大业绩上,深深画上了一道腐败之痕。

在“开放——泛利益”的这20余年间,正是利益觉醒与利益泛滥相混杂的利益观,借助饱含弊端的管理体制,把本为反对空洞口号、追求事业发展的政绩认知引向了邪路,把本为激励官员事业责任心的政绩,转变为片面累计个人晋升的资本。政绩认知由积极价值向消极价值的这一转变,既暴露了我国管理理论的不成熟,也暴露了官员政绩考核体制和人才录用制度的致命伤,还暴露了官员素质的低下及培训的失误。应该说,政绩认知的这一次扭曲,从各方面都给国家发展造成了难以统计的巨大危害。

发展——泛理性时期。是一个宣告泛利益时期终结,开创依靠文化理性整合国家的新时期。这一时期起子2001年,大约需要经历50余年,然后于本世纪中叶(2050年)、建国100周年(2049年)或者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建立100周年(2056年)完成。这一时期需要理性思考的主要命题包括:(1)确立理性思维,以倡导科学发展观,取代形而上学的政绩观;(2)建设法治国家,提高执政能力,结束人治、权治的历史;(3)建设民主国家,以民本路线和亲民政策,改造旧式的官本位体制;(4)改革行政体制,建立现代行政机制,创造崭新行政方式;(5)建设富强国家,以健康、平稳的经济发展,高速、自主的科技开发,建设“足食、足兵、民信之矣”[2]的理想国家;(6)构建和谐社会,扫荡“富躁”、“穷躁”、“洋躁”的沉闷之气,缓解阶层、族群之间的矛盾和冲突,为国家持续发展,国民分享发展成果,奠定稳定的基础;(7)树立成熟国家形象,承诺和平崛起,推行睦邻外交,平衡大国关系,为建设统一的中国创造良好机会和国际环境。

自进入“发展——泛理性时期”以来,以科学发展观为基础的政绩涵义确认及追求,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形而上学的政绩认知,初步确认了科学的政绩认知,而“提高执政能力”、“构建和谐社会”、“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改革行政管理体制”等目标和任务的提出,则是这种转变的明显标志。应该说,理性的科学的政绩认知,不仅为绩效评估工作的正常开展奠定了基础,而且为绩效评估工作的规模展开打开了市场。

二、理论框架:科学政绩观与形而上学政绩观特征的比较

形而上学政绩观与科学政绩观的界分,只存在于主观认知或者理论表述方面,而现实存在并不是截然分开的。

1、科学政绩观的基本特征

(1)政绩实在。科学政绩观对“政绩实在”的认知,是从具体实在出发的,其中包括关注整体与局部、物质成果与精神成果、长远目标与近期目标、硬实力与软实力、现实实力与发展潜力的内在联系等,考察战略选择、治理承诺、效率实现、社会存量增减、发展潜力蕴涵、正义伸张、行政公平、清正廉洁等方面的贡献,其描述是全面、整体性的。

(2)政绩标识。科学政绩观对“政绩标识”的认知,以真实、整体的“政绩实在”为基础,重视“政绩实在”对“政绩标识”的决定作用,“政绩标识”对“政绩实在”的表达具有充足的客观依据,口号是基于工作实际的能动提炼,既语言生动,引人瞩目,更以诚信为灵魂,取得较高的社会可信度。

(3)政绩标准。科学政绩观确认“政绩标准”,要求建立独立的、科学的考核指标体系,维护考核指标的科学性和严肃性;秉承考核指标的刚性原则,不随意照顾“例外”;秉承考核指标的可复制性原则,探索体系的适用性、广泛性和稳定性,不轻易修改指标或变更体系;在情况明确度、职责清晰度、数据准确度、标准公信度等未获得客观确认之前,不对政绩实在的表达作任何或褒或贬的评价。

(4)政绩优化。科学政绩观理解“政绩优化”,采用立体思维和连续思维,前者坚持名实相符,远近结合,上下一致,虚实兼顾,追求结构配置的合理,后者承认政绩优化的阶段性和阶段连接的过程性,对发展具有战略眼光,对曲折具有多种准备,重视细节成败并全力追求作业的成功。

(5)政绩结果。科学政绩观对待“政绩结果”,采取利国利民的做事态度,明知为官一任,政绩一时,但对所做之事,有着明确的实在追求:或有助于先富、共富,或有助于解困、济贫;确定的规划目标,既适合本地客观条件,又合于全局,有助国家发展;创造的环境,利在当代,恩泽子孙;进行的改革,方便后任,奠定将来。此种政绩结果的客观影响是:人走,民心不忘;离职,后任感恩;事过,宏图续展;业绩,历史永存。

2、形而上学政绩观的基本特征

(1)政绩实在。对“政绩实在”的认知,通常割裂整体与局部、物质成果与精神成果、长远目标与近期目标、硬实力与软实力等的内在联系,胸中无整体,经常注重一点而忽视其余。如,地方政府政绩考核搞GDP崇拜等。

(2)政绩标识。对“政绩标识”的认知,通常不以“政绩实在”为基础,乃至完全忽视了“政绩实在”对“政绩标识”的决定性作用,他们倾心于语言的新颖、独特,口号的惊人,最大限度地博得上司的赏识和舆论的宠爱。如,制造虚假数据、虚张声势等。

(3)政绩标准。对“政绩标准”的确认,没有科学的考核指标体系,在情况明确度、职责清晰度、数据准确度、标准公信度等未获得客观确认之前,就敢于对“政绩实在”评头品足。当发现“政绩标准”不符合领导者的意图时,甚至会对本来就简单的、不成熟的“政绩标准”做随意的更改。如,政绩考核标准搞“家法”大于国法,评估搞只看败绩的“一票否决”等。

(4)政绩优化。对“政绩优化”的认知,或者采取直接的思维方式,或者采取简单思维方式。前者,指只有一时的功利打算,没有明确的战略规划和追求;后者,指在名与利、远与近、上与下、明与暗、虚与实的矛盾中,忽视多因素的兼顾,只搞绝对的二选择其一。意识不到“政绩优化”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复合过程,对政绩优化过程的曲折性缺乏足够的思想准备,以为政绩优化仅仅是大、小胜绩不间断的叠加。如,连年报喜不报优等。

(5)政绩结果。对“政绩结果”采取名公实私的做官态度。具体表现有两种:第一种,不仅深知为官一任,政绩一时的道理,而且能够做到升官发财,一走了之,永远不会自我谴责;第二种,既做官也做事,公私兼顾,有时得意,自诩才智非凡,有时忏悔,自觉品位不高,良知时常浮上心头。此种政绩结果的最终效果是:急功近利地、迅速地累积了个人晋升资本;“政绩工程”给当地财政造成深层次亏损,给纳税人造成沉重负担,迫使从政地的未来发展实际减速;使多种国家资源深度破坏,党风、政风败坏,民风、社会风气因之日下。

以上的描述和分析,其一有助于准确界分两种政绩观的性质,其二能够引发对它们生存条件的思考,从而为削弱形而上学政绩观,强化科学政绩观,寻找到由前者向后者转化的路径创造方便。我们知道,导致形而上学政绩观兴盛的原因很复杂,有认识方面的原因,如没有透彻理解“发展是硬道理”(实践证实“硬发展没道理”)的忠告等;社会背景方面的,如小农“急于脱贫”和缺乏“战略眼光”弱点的潜在影响等;国际影响方面的,如师学西方却有食洋不化之虞等;经验方面的,如“摸石头过河”走了弯路等。但最根本的原因是选人体制陈旧,用人缺乏科学的指标体系。因为,在目前官本位依然严重、法治规则尚不健全的背景下,激励官员工作动力的惟一有效杠杆,就是对干部官职升降任免的决定。有了这样的前提,国家用正,官不敢邪;国家用实,官不敢虚;国家重全,官不敢偏。或者说,官员万人不正、不实、不全,责任主要在官员本身;官员十万人不正、不实、不全,责任主要在政策;官员百万人不正、不实、不全,责任则必在体制和机制。所以,形而上学政绩观的兴盛及危害,过错主要出自国家,一为理论教育有不正、不实、不全之处,使官员产生了行邪、行虚、行偏的念头;二为选用人的机制有不正、不实、不全之处,使官员抓住了有效行邪、行虚、行偏的机会;三为选用人的方法有不正、不实、不全之处,使官员找到了成功行邪、行虚、行偏的路径。所以,削弱形而上学政绩观,强化科学政绩观,实现政绩观扭误为正的对策,一要全面,二要重点突出。所谓“全面”,是指对理论灌输、典范宣传、罪错惩戒、经验总结等传统手段,依然都要使用。所谓“重点突出”,是指坚持全方位考核、构建选用人标准体系、用体制斩断裙带关系、用机制阻遏不当干预等是根本,而改革选用人体制和机制的重中之重,是实现选用人的法制化、公开化。也就是说,政绩观的正、误是表现,不同的选用人体制和机制是支撑,旧体制、旧机制的弊端不克服,形而上学政绩观的孽种不会绝灭,科学政绩观的兴盛时代不会到来。

三、逻辑关系:政绩观与绩效评估的互动制约

“绩效评估”本是舶来品,引入我国行政管理的直接意义,是将一向原则性的职能规定,转化为定量的分解和表述;将一向粗糙的数据统计,转化为细致的统计和精确的计算;将运动式的指导习惯,转化为技术性的操作;将习惯性的“跟风”统计,转化为科学的指标体系;将许多虚而可变的事项,规范为相对稳定的内容。既然如此,绩效评估自有其独特的理论框架,完整的可行方法和操作技术。然而,绩效评估的正确、有效实施,却又有赖于对政绩观的正确把握。

二者的共同依存关系主要表现在如下两个方面:

1、它们都需要以科学的国家假设和官员假设为前提。绩效评估生自发达国家,是基于其法治国家的建设相对成熟,行政机制较为完善,公务员制度基本健全,国民素质水平较高,社会有契约文化作基础。我国则不然,即使1978年以来,我国在诸多方面都取得了明显的进步,现今仍然缺乏发达国家实施绩效评估的那种条件。如,在试行公共服务的公众评估遭遇滞障时,某省委书记不无感慨地指出,“现在是情况不明,职能不清,数据不真,信息不灵,连起码的绩效评估基础都没有”。事后他竟亲自要求对其经常需要的100余项信息,必须给予及时、真实、全面的满足和保证。至于官员,他们正处在积极上升的转化时期。这一转化过程,既表现为由自然人、法制人,上升至伦理人、自由人的转化,也表现在人以自然存在物、经济存在物、社会存在物、阶级存在物、精神存在物出现,而将其社会因素和精神因素存在比例的不断调高。显然,以上述的政府状况和官员状况为评估对象,简单套用西方的绩效评估做法,必然会因遭遇无数的、花样繁多的无形抵抗而难于奏效。因此,努力探索适合目前中国国情的绩效评估做法,实属行政管理学界的当务之急。同样,政绩观的确立,也必须基于上述国家及官员的实际状况,而不能以发达国家的国家及官员的实际状况来确定。

2、它们都需要依据客观的指标体系及评估技术为手段。绩效评估作为一种方法和技术传入我国以后,获得了越来越广泛的认可。然而,有的人在虚心学习,掌握其理论,通晓其方法,熟练其技能,在试行中做认真的探索,有的人却浅尝辄止,食洋不化,到处生搬硬套地赚钱,以至中途被政府终止合同者已大有人在。李敖讲他感受到,只会批判、否定,而不善建议、不会建设的大陆学者的人数,比他想象的要多。北京某区委书记直接指示部下,“对那些只会讲概念、知识,一到该怎么办就推脱来不及讲了(其实没有研究)的教授,以后不要请”。由此可见,有志于绩效评估事业的学者,应该分出一些时间、精力,建设一支队伍,摸索出一套方法,取得一番业绩,把绩效评估事业推向一个高潮,打出一片市场。目前,依托北京地区高校的三元慧中公司,正在努力尝试绩效评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零点公司、美兰德公司等已经取得了一定的经验。我们认为,理论型的绩效评估与经验型的绩效评估的结合,可能是迅速提升我国绩效评估水平的有效途径。同样,贯彻政绩观,准确地考核政绩,也必须摸索出一套切合我国国情的政绩评估指标体系和技术。

二者的互动关系则表现为如下两点:

1、绩效评估的有效开展,必须以科学的政绩观作为指导。绩效评估作为一种理论、方法和技术,它的实施总要依靠一定的现实基础,接受某种价值观的指导。如果政绩观是形而上学的,绩效评估就会或者无用武之地,或者沦为形而上学政绩观的奴婢。因为,如果“政绩实在”被片面肢解,缺乏完整的描述;“政绩标识”弄虚作假,名不副实;“政绩标准”主观随意,唯上之命是尊;“政绩优化”过程偏移,逆向运作,正、负抵消;“政绩结果”激化矛盾,破坏资源,那么,绩效评估工作就会被实践否定,被民心抛弃,被市场排除。相反,指导绩效评估政绩观是科学的,它就会选择以完整的现实为依据,全面、正确地运用其方法,从而有效地发挥绩效评估的功能。

2、科学政绩观的深入贯彻,有赖于绩效评估的有力推行。绩效评估的有力开展,通常并不单方面依靠政绩观的正确指导。反过来,如果绩效评估能够广泛、深入地展开,势必会对形而上学政绩观的存在构成打击,对其猖獗的发展势头造成遏制,对科学政绩观的树立、固守形成巨大的、持久的支撑。这是因为,绩效评估首先会对工作的宗旨提出要求,这就必然否定政府及其官员的权力本位,确立公民权利本位,增强他们公共服务的理念和责任意识;其二,绩效评估会对政府职能、权力、责任的明确划分提出要求,这就必然对政府结构的不合理、职能的不明确、用权的不规范造成冲击,从而推动行政体制改革,促进政府内部工作的协调;其三,绩效评估会明确鉴定政府部门及其官员工作的优劣,这就必然对浮报虚夸、以偏概全、GDP崇拜等不良行为构成挑战,从而加速人事选用制度,包括官员任免升降机制的改革;其四,绩效评估会要求职责的细化,考评指标的明确、具体,这就必然要求以“项目考核”取代“部门考核”,以“结果导向”取代“过程导向”,从而逐步革除政府及其官员说套话和喜欢做原则性规定的恶习。果真如此,绩效评估工作的每一步实际展开,都必然为从根本上铲除形而上学政绩观而建树功勋,为科学政绩观的生长、开花、结果培植沃土。总之,没有绩效评估工作的开展和深入,我国由形而上学政绩观向科学政绩观的转变是不可能彻底实现的。

收稿日期:2006-05-12

注释:

①“政绩实在”具有客观性,主要指从政者用工作创造的全部真实业绩;“政绩标识”具有主观性,主要指从政者为招商引资,宣传优势,对所创造业绩的能动表达;“政绩标准”具有科学性、约束性,主要指考核部门为公正评价从政者的贡献,依据真实业绩、专家建议、舆情民意而制定的,具有一定政治、法律约束力的评价指标及其体系;“政绩优化”具有动态性、操作性,主要指伴随从政者连任或者从政者更迭,不断将业绩提升的过程;“政绩结果”具有价值性、实用性,主要指政绩实在和政绩标识对从政者所在地方、组织和个人实际发生的影响。

②虽然一般以1976年抓捕“四人帮”作为“文化革命”终结的标志,但它的真正结束则持续到了1977年的上半年。虽然邓小平正确领导改革开放的开始,一般以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于1978年的召开为标志,但大会报告的起草却是在1977年的下半年。至于终点选在2001年,是因为这前后中国先后修改宪法和加入若干国际公约,如1999年将“法治国家”概念正式写入宪法,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2002年加入国际人权公约等。

标签:;  ;  ;  ;  

政治政绩观念的逆转与绩效评价的提升_政府绩效评估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