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绿洲经济发展的区域差异与协调对策_绿洲论文

新疆绿洲经济发展地域差异及协调方略,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新疆论文,方略论文,绿洲论文,地域论文,经济发展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绿洲是干旱区荒漠环境下依赖稳定水源补给(非天然降水)而形成的可供中生植物繁茂生长或人类聚集繁衍的非地带性生态景观。绿洲可划分为人工绿洲与天然绿洲两大类。人工绿洲(人们通常所称的“绿洲”)是干旱区人类生存发展的根据地。绿洲经济是人类长期营造的一种颇具特色的地域经济。新疆是中国典型干旱区,绿洲经济也最具典型。研究绿洲经济地域差异与协调应成为干旱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命题。

一、新疆绿洲的区域环境背景

新疆绿洲所处的环境背景对绿洲经济的形成,发展有深远影响。

1.干旱区三大系统之一的绿洲被荒漠所分割和包围

新疆是中国典型干旱区,地貌类型复杂多样,境内有高原、山地、丘陵、盆地、平原、戈壁、沙漠等,但从干旱区地理系统来看,主要可分为山地、荒漠与绿洲三大系统。三者所占面积大约为4∶5∶1, 即由高山和低山丘陵组成的山地系统占40.3%;荒漠与绿洲的面积是动态变化,荒漠系统(沙漠、砾质戈壁与平原荒漠草场及裸土、盐壳、盐泥等)约占50%;绿洲(含天然绿洲与人工绿洲)约占10%。平原绿洲几乎都被广大的荒漠所分割或包围。

2.干旱、缺水,生态环境脆弱

新疆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夏季短暂炎热,冬季漫长寒冷,春秋季节变化剧烈。由于深居内陆,远离海洋,平原降水稀少,绿洲主要靠山地冰雪消融和降水。新疆水资源总量居全国第12位,人均水资源居第4 位,但地域广袤,总体还是缺水,且时空分布严重不均。全疆平均年降水量只有150mm,北疆平原区一般不足200mm,南疆少于100mm, 而蒸发量一般达2 000~2 500mm。故仍属于缺水,特别是春旱现象普遍。塔里木盆地南缘、塔里木河下游、东疆及天山北麓等地存在水量、水质型缺水。干旱、洪涝、大风、干热风、沙尘暴、霜冻、寒潮等灾害频发。但水量比较稳定。新疆森林覆盖率只有1.14%,荒漠植被面积却占到42%。植被区系贫乏,群落单调,生物生产能力和生态系统稳定性低,环境自我调节功能差,人为的不合理干预极易造成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3.盐渍化、沙漠化、贫瘠化等土地退化问题突出

新疆绿洲地处内陆盆地,从山区携带到平原并在灌溉过程中的积盐总是难以排泄,而造成绿洲农区的次生盐渍化普遍发生,全疆有1/3绿洲耕地遭受不同程度盐渍化危害,成为中低产田的主要制约因素。绿洲和荒漠过渡带是“生态裂谷”,在风力作用下,加之过度樵采、放牧,使植被衰败,极易造成沙漠化,反过来侵害绿洲,造成“沙进入退”。此外,平原土壤的有机质积累过程弱,有的土层薄,土壤普遍贫瘠,加上用养失调,耕地贫瘠化也十分普遍,南疆土壤有机质大多在1 %以下。

4.多民族聚居,处在向西开放前沿,又远离祖国经济发达区

新疆聚居着47个民族,主要有13个。新疆区位具有双重性,一是有沿边开放的地缘优势,是我国拥有邻国最多(8个)、边界线最长(5 600余km)的一个省区。 特别是随着改革开放的扩大和第二亚欧大陆桥的贯通及18个口岸的开放,新疆向西开放的门户与桥头堡作用日益显著。新疆自古以来同中亚、西亚、南亚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渊源流长。同时在民族、语言、宗教、文化等多方面有姻亲相通之处。

另一方面,新疆又远离祖国东部沿海较发达地区,联系较为不便。首府乌鲁木齐到全国各省市区省会城市的平均距离达3760km,距东部最近的连云港的铁路里程3651km,距北京3774km,距上海4079km。同时境内的运距也较长。乌鲁木齐与全疆13 个地州中心城市平均运距为742km,相当于全国铁路运输的平均运距。各地州到所属县(市)平均公路里程为155.3km,是全国公路里程平均运距的2.9倍。地处偏远,对外联系不便,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不利因素。

二、绿洲经济特点

干旱区经济的基本特色就是绿洲经济。绿洲经济在干旱区经济中占主导地位,同时本身还具有以下特点。

1.干旱地域性——带有深刻的干旱地域特色

上述干旱环境对绿洲经济的产生和发展都有深刻影响。如绿洲农业靠人工灌溉,“地尽水耕”、“非灌不殖”;气温的年较差、日较差大,光照热量丰富,适宜于喜光与长日照作物生长,并有利于作物营养物质特别是糖分的积累;除适宜于粮棉作物生长外,还适宜于甜菜、啤酒花、哈密瓜、葡萄、薰衣草等多种经济、园艺作物,仅瓜果品种就有500个,其中甜瓜品种101个、西瓜品种36个;绿洲农业还受干旱、风沙、盐碱、沙暴等危害。此外,还有农林牧结合的优良传统,具有浓郁民族经济色彩,民族工艺品颇具特色。

2.资源导向性——依赖本地资源为基础的绿洲经济

绿洲系统的光热水土资源组合较好。从资源利用看,绿洲农业是绿洲经济的主体,其规模取决于引灌水量。从水土利用看,农业用地是主类,可占绿洲用地80%以上;农业用水占全部用水的85~90%甚至更多。农业总产值在工农业总产值中的主体地位一直延续到70年代中期,至今,伊犁、吐鲁番和南疆五地州的农业产值仍占到工农业总产值的50%以上。从人口构成看,新疆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70%,农业劳动力占社会劳动力60%以上。此外工业产值中以农牧产品为原料的加工业占工业总产值的40%以上,以农畜产品为原料的轻工业产值占全部轻工业产值的90%。新疆矿产资源丰富,是我国矿产品大省,矿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20%,且全疆工业产值中80%来自于矿物资源。

3.散小半闭性——分散、规模小,长期处于封闭、半封闭状态

新疆绿洲主要分布在塔里木、准噶尔两大盆地周缘和其它盆地、谷地内,以分散为多见,集中连片不多,互相被荒漠隔离,近者相距几公里、几十公里,远者上百或数百公里。如南疆民丰县由4片绿洲构成; 皮山县由10片稍大绿洲组成,如加上小绿洲,多达50多片。据调查,新疆面积在2万亩以上的人工绿洲就有200多片。这种分散性,造成绿洲经济分散,且不利于生产联系与合作,加之经营方式粗放、投入不足、技术含量低、管理水平差,致使绿洲经济规模偏小、效益不高。如新疆工业虽有一定基础,但大型企业只有45家,中小型企业却占企业总数99%多,工业总产值(乡及乡以上)只占全国1%, 乡镇企业产值仅占全国乡办企业总产值的0.16%。按产值密度计(即单位土地面积的GDP)。 全国平均为60.69万元/km[2],新疆仅为5.03万元/km[2], 与沿海省市比差距更大。且绿洲产品向外运输线长,传统自给性强,虽然开放程度不断加大,但封闭、半封闭性难以在短期内彻底改变。

4.结构三元性——绿洲农业、绿洲城市、绿洲工矿三足鼎立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产业经济的升级,绿洲经济正从原来较单一的绿洲农业经济发展演变为绿洲城市经济和绿洲工矿经济三分天下的局面,这正好与人工绿洲的三大类型(农业绿洲、城市绿洲、工矿绿洲)相对应,且绿洲城市与绿洲工矿经济比重不断攀升。

三、绿洲经济的地域差异

1.评判依据和分析方法

我们以县(市)为评判对象,正是由于新疆绿洲的分布与联系在县域的空间尺度内表现最为明显。县市又是我国国民经济运行基本单元,统计信息容易获得。主要运用层次分析法,以1995年统计资料为准,按经济规模、发展水平和效益速度建立县市经济总体实力的评判层次,并建立了矩阵模型。其中发展规模选5个经济指标,发展水平选11个, 速度效益选5个(见图1)。本来还应有开放度、 外贸进出口总值及占GDP比重、每方水的产值水平及交通、教育和环保等方面指标,限于资料难取,只好舍弃。但所列21个(其中13个为主)指标已基本可反映绿洲县市的经济发展总体实力和水平。

图1 绿洲经济发展总体实力水平的评判层次图

关于经济发展类型的划分是依据新疆区情设置,只有在新疆范围内有相对比较的意义,并无与外省区对比的价值。据此划分为发达、较发达、中度发展、较落后和落后等5种类型。此外, 新疆是我国一个独立经济区,但区内经济小区的形成尚不成熟,只有按大地貌单元,划分成北疆、南疆和东疆3大片加以对比分析。个别涉及到地州、 陆桥和沿边地带或流域灌区。

2.评判结果与地域差异分析

运用以上方法,对全疆87个县市(其中乌鲁木齐县包含在乌鲁木齐市内)的最后评判分值进行排序,再参照实际评价指标值, 作了如下5类划分:A,发达型(分值≥25);B,较发达型(10<分值<20); C,中度发展型(7<分值<10);D,较落后型(7>分值>5);E, 落后型(分值<5)。最后可得出全疆86 个县市的经济发展总体实力的不同类型排序。

通过进一步分析,可发现新疆绿洲经济发展存在着明显的地域差异,主要表现在:

(1)从宏观大尺度看, 绿洲经济区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经济差距继续扩大

新疆产业结构层次低,目前处于工业化初期阶段。1997年,新疆第一产业比重26.6%,比全国平均水平高7.9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39.4%,比全国低9.8个百分点; 新疆国内生产总值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已由1990年的338亿元扩大到1997年的1 362亿元。与此同时,居民收入与全国的绝对差距进一步扩大。农村人均纯收入由1980年比全国平均水平高9.5元,到1997年反而低了588元。如果与东部沿海省区相比差距更明显(表1)。

表1 新疆与沿海省市有关经济指标的对比

人均国

GDP

省市 土面积 密度人均GDP元/人

km[2]/万人 万元/km[2]

全国 79.2660.69 4 835

北京 13.43

830.29 11 741

上海

4.52 3 847.77 17 774

江苏 14.52

502.46 7 319

浙江 23.57

346.25 8 185

福建 37.50

177.97 6 731

广东 29.90

302.51 7 939

山东 18.00

319.23 5 758

河北 29.14

151.89 4 444

辽宁 36.05

189.38 6 847

新疆 999.64 5.03 5 069

固定资产 开发度 经济可持续

省市 原值万元/(总得分)强度发展总

km[2]指数体能力

全国32.22

36.08

北京

634.96

80.13 22.23 64.8

上海 2 465.06 100.00100.00 69.9

江苏

160.53

60.49 5.18 53.3

浙江81.84

56.55 3.39 52.5

福建39.72

50.28 1.81 48.4

广东73.93

58.68 4.40 53.7

山东

155.18

53.89 4.50 47.9

河北82.74

46.25 2.56 43.9

辽宁

187.54

52.82 5.06 49.0

新疆 4.51

20.42 0.14 39.2

资料来源: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研究组,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科学出版社(北京),1999

(2)从中区域尺度看,南疆区明显落后于北疆、东疆区

北疆地区包括乌鲁木齐、克拉玛依、石河子和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的伊犁、塔城、阿勒泰3地区,以及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 昌吉回族自治州,共5地州39个县市;东疆包括吐鲁番、哈密2地区共6个县市; 南疆包括巴音郭楞、阿克苏、克孜勒苏、喀什、和田5个地州42个县市。 从GDP、财政收入和人均GDP等重要指标看,北疆经济发展总体实力水平要明显高于南疆,东疆也高于南疆。如A类县市共4个,北疆2个,东疆1个,南疆1个。B类县市共15个,其中北疆10个,占66.7%;东疆2个, 占13.3%;南疆3个,占20%。E类县共22个,其中北疆7个,占31.8%; 南疆13个,占59.1%;东疆2个,占9.1%(表2、表3)。人均GDP, 南疆比全疆平均水平低37.3%,不及北疆和东疆的1/2。

表2 新疆不同经济类型县市的地区分布与比重

片区 北疆南疆东疆

全疆

类型 个数 %

个数

%个数%

合计(个数)

发达型(A)

2 50125 1 25

4

较发达型(B)1066.7320 2

13.3 15

中度发展型(C) 11 44

1352 1 4 25

较落后型(D) 8 40

1260

20

落后型(E)

731.8

13 59.1 29.1 22

县市合计

3844.2

42 48.8 67.0 86

表3 新疆三大区重要经济指标所占份额比较

总人口

国土 GDP 财政收入 人均AB类市DE类市

占全疆%占% 占%占% GDP 县占%县占%

北疆46.123.3 62.3

73.86 519.4

63.2 38.6

东疆 6.012.6

7.66.66 149.7

15.8 6.6

南疆47.964.1 30.1

19.63 026.9

21.0 54.8

全疆 100 100

1001004 823.5100 100

(3)“一轴一带”的两极分化明显

“一轴”是指新亚欧大陆桥沿线,共有16个县市,其中13个属发达(A)和较发达(B)型,占81.3%,其余3个为中度发展(C)型,占18.7%。“一带”是指新疆呈弓形的沿边地带,共有33个沿边县市, 其中落后(E)和较落后型(D)就有22个,占66.7%,除有1 个为较发达型县市外,其余10个为中度发展型。可见铁路干线地带与偏远沿边地带形成鲜明的两极分化。特别偏僻并远离铁路干线的南疆和田地区共8 个县市,均为D、E型,E型就有6个;北疆的阿勒泰地区也远离铁路干线, 7个县中3个C型,4个为D、E型。 而乌鲁木齐—克拉玛依的天山北麓经济带的11个县市全为A、B型,这一带已成为新疆最大的综合产业区,集中了全疆83%的重工业和62%的轻纺工业。

3.绿洲经济发展地域差异的原因简析

导致绿洲县市经济发展水平地域差异的原因很多,从落后县市来看,一般都是由综合因素所致。如历史基础差,发展缓慢;地处偏远,交通不便;自然环境条件相对较差;产业结构层次低,资源转换差;工业基础薄弱,乡镇企业规模小;财力匮乏,资源严重不足;此外还有深层次的社会人文方面因素,包括人口结构、人口素质及体制、观念、政策和稳定度等问题。如排名倒数第一的乌恰县自然条件欠佳,且是地震多发区;倒数第二的塔什库尔干县地处高海拔的帕米尔高原,条件差,经济结构单一。

四、绿洲经济协调发展的对策

1.基本思路

绿洲经济的地域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差别是绝对的,而均衡却是相对的、暂时的。但差异有待缩小,要通过不断的协调和人为努力,促使均衡发展,以求得更好的整体发展。今后协调发展的基本方略是:以南、北疆和东疆为基本协调片区,以地州或大流域为主要调控局域,以县市为基本操作单元,以增强经济实力和发展后劲为动力,以提高人均占有水平和经济效益为主要目标,因地制宜,扬长避短,积极发展产业化经济、融合经济、品牌经济、知识经济和绿洲生态经济,实现绿洲经济的健康、高效、持续发展。

2.协调对策

(1)实施造血式扶贫救济工程

一些十分落后贫困的地区(如DE类集中的地州)原来基础十分薄弱,单靠自身努力在短期内难以打好翻身仗,必须内外结合,借助外动力,积极实施扶贫救济工程,给予政策倾斜,加大上级政府的支持投资力度。实行造血与输血相结合,以造血为主;治本治标相结合,以治本为主。扶贫工程主要包括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安排农业开发中的龙头项目、工业企业的技术改造与设备更新、科技扶贫与素质教育等。

(2)因县(市)制宜,确定一整套适合自身的经济发展方略

要在可持续发展、“科技兴新”和“一黑一白”(即石油、棉花)为主的优势资源转换等总体战略引导下,以县(市)为基本单元,确立自己的辅助发展战略和方针。如共同性的策略应包括:发展多元化产业,特别是选育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选定外向型经济发展方向,营造优质品牌等。要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资源,引进先进适用技术,推进集团化作业,孵化出新型特色产业(如特色农业产业),加工出优质名牌产品,并使产品不断上档升级,提高市场的竞争力和占有率,打入国际国内市场。每个县市都应主攻1~2种品牌产品,或棉花,或优质瓜果系列产品、医药保健产品及“西域—丝路”特色旅游产品、宝玉石产品、各种矿产及建筑材料等。同时还应进一步明确扩大开放、开拓外贸的具体方略。努力改变“一等原料,三等产品”、“资源大省,经济穷区”的被动局面。

(3)改善投资建设环境,大力吸引国内外资金、技术和人才

资金、技术、人才、管理都是发展现代经济的必备要素。经济落后地区的投资环境一般较差,要改善就要集中人力、物力和财力,在软硬环境的治理改善上下功夫。在硬环境方面,主要是交通、通讯、能源、供水和绿洲防护林体系等建设。如南疆铁路已贯通到喀什,这使塔里木盆地北缘的交通条件有所改善,而南缘依然比较闭塞,应考虑修建“喀什—和田”或“和田—民丰”的高等级公路。此外,南疆铁路应西延伸至安集延,与乌兹别克、土库曼斯坦连通,打开新亚欧大陆桥的另一支线;北疆奎屯—克拉玛依—北屯铁路也应尽早考虑。软环境主要是加强宏观调控,制定优惠政策,转变观念,优化管理,处理好中央、兵团和地方的融合经济及民族经济等各种关系。

(4)加快绿洲城市建设,发展更多绿洲城市, 发挥好辐射带动作用

绿洲城市是绿洲经济的核心,绿洲经济要靠绿洲城市来带动。目前新疆已有19座城市,非农化水平为39.2%,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过于集中于铁路沿线区域(共14座)。今后城镇体系空间布局仍应以乌鲁木齐为一级中心,以库尔勒、大乌苏(乌苏—奎屯—独山子)和喀什为二级中心。还要重点培育铁路干线以外的公路干线、沿边地带经济实力和活力相对较强的所在县,有重点地分期撤县设市。南疆现只有5 个市(均为地州所在地),下一步要加快叶尔羌河、渭干河大型绿洲区的撤县设市进程。 此外北疆铁路沿线和伊犁谷地也有增设新市的良好条件。 2010年前拟选“撤县设市”的对象有:鄯善、霍城、库车、莎车、沙湾、轮台、玛纳斯、呼图壁、奇台等。

(5)实施“双沿”,内联外合,开拓中亚,扩大外贸

新疆要借助沿桥、沿边的“双沿”开放的地缘优势和资源大省的优势,扬长避短,通过内联外合,重点“西出”,积极开拓周边国家特别是中亚市场,尽早加入国际经济大循环。新疆要实行全方位对外开放,拓展外贸,但重点和突破口要放在中亚五国。中亚次区域经济集团化正在形成,新疆处在东亚、中亚、南亚3个经济圈的交结部位, 本身应是中亚经济圈的重要组成部分,应通过政府的有力推动积极参与进去。无口岸依托的地州、县市要与有口岸依托的地、县(市)联手。外贸系统要提倡联手,外向型企业与经济开发公司也要联手,组成集团化经营,统一外贸战略,加强市场调研,明确竞争策略,不断扩大对外经济技术合作,加快资源转换。

标签:;  ;  ;  ;  ;  ;  ;  ;  

新疆绿洲经济发展的区域差异与协调对策_绿洲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