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挫折教育之我见论文_李琪琳

幼儿挫折教育之我见论文_李琪琳

(重庆市云阳县盘石小学,404500)

如今的孩子都是父母的“心肝宝贝”,由于家庭的过分保护、生活条件的优越、成人的行为对幼儿的影响,导致幼儿的抗挫能力越来越差。今天的孩子需要挫折教育已成为一个社会关注的问题。孩子平时一帆风顺惯了,一旦遇到小小的不如意就手足无措、心慌意乱,不知该怎么办好。生活中,挫折无处不在,可以说挫折伴随着孩子成长的每一步。有意识地让幼儿受点“苦和累”“受点挫折”,尝试一点点生活的磨难,使幼儿明白人人可能遇到困难和挫折,而困难和挫折是可以克服的,教育幼儿敢于面对困难、挫折,正视挫折并提高克服困难的能力。幼儿应付挫折能力强,在今后的教育过程中,就容易调动其主动性、积极性,使其自觉性、生动性得以发挥,而这种内在动机是推动幼儿全面发展的有效能力。因此,对幼儿进行挫折教育,培养其不怕困难、坚忍不拔的意志是十分必要的。

幼儿挫折教育,是指在科学的教育思想指导下,根据幼儿身心发展和教育的需要。利用和创设某种情境条件,提出某种难题,从而引导幼儿逐步摆脱依赖,形成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和对挫折的承受能力。因此.在进行幼儿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为幼儿提出难题,使他们养成勇于克服困难、敢于经受挫折的习惯。

让孩子品尝一点生活的磨难,懂得人生道路的坎坷,学会从小小挫折中不断地汲取有益的教训,是十分必要的。这样可以培养他们吃苦耐劳的精神,培养他们应对困难的勇气。但幼儿良好心理品质的形成需要一个漫长和复杂的过程,它需要幼儿园、家庭和社会三方面通力合作,依据幼儿年龄特点,结合幼儿日常生活,循循善诱、持之以恒,来达到对幼儿进行挫折教育的目的。

那么如何培养幼儿的挫折教育呢?

一、引导幼儿正确认识挫折。

幼儿面临困难时,让他们直观的了解事物发展的过程,逐步反思的体验中认识到挫折的普遍性和客观性,从而真切地感受到做好任何事情都会遇到困难,成功的喜悦恰恰来自于问题的解决。比如说,孩子走路摔了一跤,有的家长往往赶紧跑过去把孩子扶起来,还哄孩子说:“这路真不好走,让宝宝绊一跤,来,让我们打它。” 这样做的结果是使孩子把摔跤归于外因,不敢正确地面对“摔跤”这一小小挫折。如孩子生病时,有的家长总是哄孩子说,打针一点儿都不疼,好像是蚊子咬了一口似的,过后孩子觉得受了骗,下次就会拒绝打针了。我们认为,正确的方法是向孩子解释产生挫折的原因,并帮助他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让他“吃一堑,长一智”。同时,也要把未经历之事的真实情况告诉他,让他在心理上有所准备。每遇到上述情况,作为家长要告诉孩子:“走路眼睛要看着路面,才不会被绊倒。”摔倒了爬起来。““打针有一点儿疼,吃药有一点儿苦,但打了针、吃了药,病就会好了。”我想孩子在思想上有了这种准备后,就不会因为摔跤而大哭不起,也不会因为吃药、打针而犯难。

只有让幼儿在克服困难中受挫折、认识挫折,才能培养出他们不怕挫折、勇于克服困难的能力,产生一种积极主动接受新事物、承认并敢于面对挫折的自信心。

二、增强幼儿抗挫折的自信心。

在孩子的眼中,父母是无所不能的,父母的一言一行时时刻刻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幼儿。所以,老师和大人们要时刻注意给幼儿一个榜样的作用,让成人的言行、态度、反应等对幼儿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和影响。当家长面对困难和挫折时,要冷静勇敢,不要在孩子面前表现出恐慌、惧怕和退缩。孩子正用他那明亮却缺乏辨别能力的眼睛盯着你。如:当家里有什么棘手的问题时,家长不要慌张、急躁,要镇定自若,并且告诉孩子:“我们遇到了一些困难,但相信一定会有办法解决。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其次,同伴的榜样力量也是一个好方法;同伴也是幼儿的"老师",教师要抓住同伴的良好行为树立榜样,增强幼儿抗挫折能力。例如:有些幼儿不敢走平衡木,老师在旁边鼓励说?别怕,你行!"或者说:"你和某某小朋友一样勇敢,老师相信你!" 在榜样的影响下,幼儿会树立信心,努力去克服困难。当战胜困难后,老师的"你真行"就会变成幼儿心理上的"我真行"。

三、改变幼儿的受挫意识。

幼儿只有不断得到鼓励,才能在困难面前淡化和改变受挫意识,获得安全感和自信心。成人要多鼓励幼儿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如独立行走,自主进餐,自己盥洗,独立上厕所,自己穿脱衣服,自己穿脱鞋袜,收拾玩具,整理图书,能帮助成人做事。一旦进步,要立即予以表扬,强化其行为,并随时表现出肯定和相信的神态。成人的鼓励和肯定既能使幼儿的受挫意识得以改变,又能提高他们继续尝试的勇气和信心。

教师必须在幼儿个体的成长过程中,有的放矢,循序渐进,不断地调整幼儿成长目标,帮助幼儿设置“跳一跳,摘一桃”的具体目标。如果幼儿经常遭受挫折,极不利幼儿心理的健康发展。也就是说,幼儿的发展过程中,没有挫折不行,挫折过多、过大也不行,教师的作用在于引导幼儿正视挫折,在遭受挫折时不仅能保持心理平衡,而且能够战胜挫折,使心理得到健康的发展。

四、提高幼儿的挫折承受力。

具备一定的挫折承受力是个体良好社会适应能力发展的先决条件,也是个体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学前阶段是个体身心快速发展的时期,具有较强的可塑性。因此,我们有必要从学前阶段开始培养幼儿的挫折承受力,促进幼儿更好地适应社会环境,健全个性,为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奠定基础。

要提高孩子的挫折承受力,作为家长、教育工作者要有意识、有目的地设置一些难度不等的情境委托孩子去承担一些有困难的任务,让孩子逐步经受磨练。如:在日常生活中,去给邻居传话、送物等;让孩子到暗房里去取东西;把孩子喜欢的东西藏起来,鼓励孩子自己去寻找;在野外活动时,鼓励孩子去走“勇敢者”的道路;在日常生活中接受适当的批评,有些家长总是怕孩子受委屈,不许说孩子的不是,造成孩子受不得一点批评。其实,孩子错了,受一点点批评也很正常。虽然当时孩子的心里会不好受,但这种心理承受能力是必要的。要让孩子明白,大人的批评是为了有更大的进步。当然,设置的情境应适合孩子心理承受水平和理解能力,把握好难度、强度,避免超越孩子的承受力,使孩子产生畏难情绪,挫伤他们的自尊和自信。当孩子遇到困难出现情绪时,大人不必急于包办代替,正确的方法是留在小孩身边,给他们一种安全感,并给与适当的鼓励,作适当的指导、帮助。

孩子从依赖走向独立,从幼稚走向成熟的过程中,教师和家长所扮演的角色应是“引导者”。教给孩子生活的常识及做人的道理,就是交给孩子“钥匙”,让孩子用它去开启生活的大门,辨别生活中的是非,认识生活的真谛。家长要善于发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及时给予激励,增强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在孩子遇到挫折时,帮助他们分析问题的症结所在,及时勉励他们正视现实,勇于进取。这样将使孩子更加茁牡成长,从而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一个人面对挫折所持的心态往往决定他一生的命运。哲学家叔本华说过:“逆来顺受是人生的必修课”。诗人惠特曼也说过:“让我们学着象树木一样顺其自然,面对黑暗、风暴、饥饿、意外与挫折”。

既然挫折是一生必经的一道坎,就必须让孩子明白挫折是人生最好的老师,让孩子在接受挫折中成长。抗挫力可以通过教育和合理的锻炼得到培养、提高。作为家长和教育工作者,我们都应该用科学正确的方法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帮助和引导孩子们度过一些挫折所带来的“难关”,为孩子们今后健康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开辟光明的道路。

论文作者:李琪琳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6月下

论文发表时间:2019/4/4

标签:;  ;  ;  ;  ;  ;  ;  ;  

幼儿挫折教育之我见论文_李琪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