锁定钢板治疗骨折患者42例临床效果评价论文_陈天瑞

锁定钢板治疗骨折患者42例临床效果评价论文_陈天瑞

(广元市苍溪县第二人民医院 四川 广元 628400)

【摘要】 目的:观察锁定钢板治疗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纳入我院2015年8月-2016年10月期间收治的84例股骨骨折患者作为治疗对象,采用随机数字分组法将84例患者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2组,对照组42例患者均采用逆行交锁髓内钉治疗术式,观察组42例患者均采用锁定钢板内固定术式治疗,对比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差异。结果:经不同术式治疗后,观察组42例患者治疗优良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对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锁定钢板术式治疗股骨骨折患者,具有着较好的治疗效果,利于强化患者的治疗体验,值得临床综合应用推广。

【关键词】股骨骨折;锁定钢板;髓内钉;对比

【中图分类号】R683.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25-0062-02

现实中,锁定钢板内固定手术及逆行交锁髓内钉手术,均为股骨下段骨折患者治疗常用术式,但不同术式疗效水平却存在着相应差异,本研究为科学评价2项术式的骨折治疗效果,系统纳入了我院2015年8月以来收治的84例股骨下段骨折患者作为治疗对象,以随机分组方式将84例患者均分为了观察组与对照组2组,分别给予了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术及逆行交锁髓内钉治疗术式,并就不同治疗术式下2组患者康复效果实施了综合对比分析,现将研究结果具体报告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我院2015年8月-2016年10月期间收治的84例股骨骨折患者作为治疗对象,84例患者术前均经X线诊断确诊为股骨下段骨折。以随机数字分组法将84例患者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2组,观察组42例患者中,女性19例,男性23例,年龄19~65岁,平均(42.7±11.8)岁,右侧骨折22例,左侧骨折20例。对照组42例患者中,女性21例,男性21例,年龄17~64岁,平均(44.5±12.3)岁,右侧骨折23例,左侧骨折19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情等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存在可比性。

1.2 方法

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术:引导患者取平卧位,硬膜外麻醉后,由股骨髁外侧切口,经由股外侧肌间隔显露股外侧髁。于股骨中立位牵引之下,将锁定加压接骨板经股外侧肌下骨膜外插入,而后作近端切口显露接骨板,以手法推压、撬拨方式实施骨块的初步复位[1] 。进而采用长松骨螺钉固定股骨外髁、接骨板,保持紧密贴附状态,便于骨折处进一步牵引复位,其后测量患肢力线,确认正常并同健肢等长之后,以皮质骨螺钉将接骨板紧贴于骨折近端。术后2h,以被动运动仪实施患侧膝关节功能锻炼,患肢骨痂形成前,禁完全负重。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逆行交锁髓内钉治疗术:引导患者取平卧位,硬膜外麻醉后,将患者患侧膝关节屈曲45°~55°,实施髌韧带内侧6cm切口,至胫骨上1cm处以牵引器将髌骨与髌韧带牵开,暴露髁间窝,以骨锥进入髁间窝,X线机监视下作骨折复位,置放导针扩髓,每次增加1毫米。而后逆行打入交锁髓内钉,使钉尾端深入关节面下1~2毫米,定位器指引下从远端、近端各锁入2枚髓内钉[2]。术后观察患者有无骨折分离及畸形情况,进而去除定位器,冲洗膝关节、切口后,放置引流管,逐层缝合切口。术后2~4d,进行患肢被动功能锻炼。术后功能锻炼时,需根据患者恢复情况分阶段进行,锻炼强度视患者骨折愈合情况确定。

1.3 观察指标

本研究所纳入84例股骨下段骨折患者临床疗效评估,共分为优秀、良好、较差3级。优秀:手术治疗后,患者骨折愈合,骨折部位外形、功能均恢复正常;良好:患者骨折愈合,但复位情况欠佳,关节功能基本恢复;较差:患者骨折处不愈合或畸形愈合,骨折处呈功能障碍,且局部疼痛明显。治疗优良率=优秀+良好。

1.4 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数据均纳入SPSS17.0软件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表示,行t检验,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代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经不同术式治疗后,观察组42例患者中,优秀33例(78.57%),良好7例(16.67%),较差2例(4.76%),治疗优良率达95.24%;对照组42例患者中,优秀28例(66.67%),良好8例(19.04%),较差6例(14.28%),治疗优良率为85.72%;组间疗效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股骨下段骨折是临床较常见的骨折类型,主要致病因多为暴力伤害。从临床解剖学层面来讲,股骨下段骨折患者病情较复杂,手术治疗阶段,患者往往存在合并伤,为临床治疗造成相应的困难,选择科学合理的治疗方法,促进患者预后康复尤为重要。

从逆行髓内钉术式来讲,髓内钉收缩性较强、且处理操作方便,因此应用也较广泛。但客观来讲,此固定方式易导致患者术后髓内静脉破裂及异位骨化,使脂肪粒进入静脉而引起栓塞,所以应合理抉择应用[3]。而锁定钢板是一类具备内固定支架功能的固定装置,应用在股骨下段骨折患者治疗中,能够克服髓内钉的缺点,且可提高骨折部位复位程度,确保骨膜完整性,从而强化骨折部愈合[4]。

本研究结果显示,采用锁定钢板术式治疗的观察组42例患者,膝关节功能评分及治疗总有效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42例患者,由此提示股骨下段骨折患者行锁定钢板固定治疗,可显著强化患者预后康复效果,确保骨折处良好愈合,值得临床综合应用推广。

【参考文献】

[1]孙莅伦,张世民.拉力螺钉联合锁定钢板治疗简单骨干骨折[J].国际骨科学杂志,2016,37(4):224-227.

[2]孟位明.股骨近端锁定钢板与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治疗股骨转子下骨折的疗效[J].临床骨科杂志,2014,(2):165-167.

[3]李江伟,谢齐林,杨辉等.86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内固定治疗效果分析[J].重庆医学,2014,(29):3962-3964.

[4]湛梅圣,王万垠.股骨远端亚髁锁定钢板治疗股骨中下段骨折[J].中医正骨,2014,(9):49-50.

论文作者:陈天瑞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7年9月第2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9/7

标签:;  ;  ;  ;  ;  ;  ;  ;  

锁定钢板治疗骨折患者42例临床效果评价论文_陈天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