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小学语文教学也是如此。要想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应从课前预习入手。在预习中,教师应教会学生有目的地朗读课文、有针对性地搜集资料、有选择的勾画批注、有深入的质疑探究等几件事。
关键词:小学语文 抓好 课前 预习
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对于学生学习来说这个道理更是至关重要,只有预习的好,才能在课堂上做到“知彼知己,百战不殆”。因此,作为小学语文教师,要想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无疑应从课前预习入手。然而,目前有不少学生课前预习只是流于形式、纯属应付。大部分学生认为回家把课文读一遍、给生字标个音组个词就是预习。其实这种想法是不正确的,也是消极的。课前预习不仅仅是把课文读一遍,更重要的是把课文读通读顺、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找出自己的阅读困惑等等。
具体来说,在预习中,教师应教会学生做好以下几件事:
一、有目的地朗读课文
预习的最基本要求就是让学生去朗读课文。不是随便读了几遍就可以,而是要真真正正地用心去读。我让学生预习时每篇课文至少读“三遍”(注:“三遍”不是具体的数目,更确切地说是“三个层次”)。“第一遍”是读通课文,遇到不会读的字词圈出来,然后在文中画出带生字的词语,自学生字词时要读准字音、看清字形、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了解字义。在没有生字词障碍是情况下读“第二遍”,争取做到正确、比较流利,读完后思考课文的大概内容。接着读“第三遍”,进而从读中悟情、悟理、悟法,并发现疑难,在自己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
二、有针对地搜集资料
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语文,强调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因此在教学中让学生去搜集与课文有关的资料,通过阅读资料,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积累更丰富的知识。
关于搜集资料的方法有:
1.上网查询。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随着网络资源和信息技术的普及,为资料的搜集提供了极为广阔的空间。教师要因势利导,合理利用校本资源和课程资源,还要在方法上予以帮助,如告诉学生搜集资料常用到的“学科王”、“中国知网”等网站网址及登陆方法等。
2.利用学校图书室校本资源和国家图书馆社会资源查询。
3.利用合作学习小组成员之间的讨论、交流,形成信息互补互助,也不失为一种搜集资料的方法。
4.如果在家中,在预习时遇到问题可询问家长或利用家庭网络、图书资源等。总之,搜集资料的方法有多种,要引导学习因人而异、因境而异;还要引导学生对于搜集的资料要以读书笔记、读书卡等的形式记载下来,逐渐积累成一笔“财富”。
三、有选择的勾画批注
让学生在预习过程中养成动口、动手和动脑的好习惯。对预习文本进行反复阅读,在阅读过程中,指导学生用不同的符号有选择的勾画。
比如:文中的生字生词可以用“——”标出;容易写错的字用“O”标记;需要着重理解的词语用“△”标明,并认真思考,结合上下文或借助字词典理解词意;遇到描写优美的句子用“……”画出,并反复朗读;遇到不懂的地方打上“?”,凡此种种。
另外,学生自己认为描写优美、含义深刻的句段以及对自己有所触动、有所启发的片段,都可以选用自己喜爱的符号勾画出来,还可以鼓励学生在旁边批注自己的感受、养成做批注的习惯。
四、有深入的质疑探究
有疑才有思,让学生学会质疑。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所谓学问就是学与问的融合,学而不问就难以长进。因此,在预习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勤于思考,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引导学生质疑:
1.从课题入手质疑。课题常常是文章的“眼睛”,引导学生对文章的题目进行质疑,反复推敲,转换角度。这无疑对帮助学生把握课文内容、理解课题的含义以及提高阅读能力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2.从某些关键词句入手。在预习中,要求学生抓住一些关键词句进行质疑问难,会成为理解课文内容的突破口,会帮助学生比较准确地感知课文描述的情景。
3.在矛盾处质疑。教师在课前创设认知冲突的情景,让学生在预习中学会主动提问,这样的质疑能够使学生更加深刻地领会课文的思想感情,达到事半功倍的效率。
总之,课前教师正确的引导,加上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是搞好小学语文预习的正确之路。有了课前的预习,学生课堂上的思考会更深入,会提出更多有价值的问题,在课堂上形成更多的“生成性”内容,让课堂教学与学习更深入、更有效。
论文作者:李兰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9年第36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29
标签:课文论文; 学生论文; 课前论文; 资料论文; 小学语文论文; 生字论文; 引导学生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9年第36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