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党和国家对邓小平历史地位的确认_邓小平理论论文

新时期党和国家对邓小平历史地位的确认_邓小平理论论文

新时期党和国家对邓小平历史地位的确认,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新时期论文,党和国家论文,地位论文,历史论文,邓小平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A8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138(2007)01-0016-04

敬爱的邓小平同志离开我们已经10年了。邓小平波澜壮阔的一生,在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的部分最为伟大和辉煌。在新时期,随着实践的不断发展,邓小平在党和国家的关键性作用得到了越来越充分的发挥。党和国家逐步确认了邓小平在党和国家乃至世界上的崇高历史地位。

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党的十二大以前:在拨乱反正中,为邓小平彻底平反,确立中国的发展路线和建设道路,从而确认邓小平在党和国家的领导核心地位

邓小平曾指出,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主要做了两件事,一是拨乱反正,二是全面改革”。[1]拨乱反正,主要集中于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十二大以前的几年时间。在这几年的拨乱反正中,邓小平作为党和国家领导核心的地位得到确认。

拨乱反正,需要对历史上的冤、假、错案进行平反。对邓小平本人,也有一个平反的问题。1977年,党的十届三中全会虽然恢复了邓小平的工作,但是他在“文化大革命”中的两次蒙冤还没有平反。1978年12月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在这个问题上迈出了重要步伐。全会认为:“一九七五年,邓小平同志受毛泽东同志委托主持中央工作期间,各方面工作取得很大成绩,全党全军和全国人民是满意的。”[2]应该说,这在客观上就是对“文化大革命”的否定,不但为“文化大革命”晚期邓小平的冤案做了正式平反,而且在事实上也为“文化大革命”初期邓小平的冤案平反了。虽然如此,但对“文化大革命”初期邓小平的冤案问题毕竟没有正式决定和宣布,因为时机还不成熟。这件事情是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逐步进行的。 1979年9月,党的十一届四中全会讨论通过的叶剑英《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三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指出:“发动文化大革命的时候,对党内和国内的形势作了违反实际的估计,对什么是修正主义没有作出正确的解释,并且离开了民主集中制的原则,采取了错误的斗争方针和方法。”[3]这就委婉但又清晰地指明“文化大革命”初期对刘少奇、邓小平的处理是错误的。1980年2月,党的十一届五中全会进一步指出,“党在文化大革命期间犯了令人痛心的严重错误”,[4]并且专门通过关于为刘少奇平反的决议。决议指出,新中国成立以后,“不存在一个以刘少奇同志为首的‘资产阶级司令部’,不存在一批以刘少奇同志为‘最大’的‘党内走资本主义道路当权派’”。[5]这就更明确地宣告“文化大革命”初期对邓小平的处理是错误的。1981年6月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最终全盘否定了“文化大革命”。决议指出:“党内根本不存在所谓以刘少奇、邓小平为首的‘资产阶级司令部’。”[6]这就正式而明确地平反了“文化大革命”初期邓小平的冤案。决议再次肯定了1975年邓小平领导的全面整顿,以及1976年4月间以天安门事件为代表的群众运动,并且指出“这个运动实质上是拥护以邓小平同志为代表的党的正确领导”。[7]与为邓小平彻底平反相联系,决议还肯定了邓小平作为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期间为党和人民所做出的重要贡献,同时在事实上再次肯定了邓小平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重要贡献。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元勋,到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再到党的正确领导的代表,所有这些是邓小平成为党和国家领导核心的历史根据。

拨乱反正的内容很多,而“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则是“最根本的拨乱反正”。[8]1978年12月13日,邓小平在中央工作会议闭幕会上作了题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这个讲话实际上是随后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题报告。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作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这就说明,邓小平代表的正确路线已经在中央居于指导地位。1981年6月,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确认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我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9]认为“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已经逐步确立了一条适合我国情况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正确道路”,[10]并列举和阐述了十个主要点。在这条道路的确立和主要点的形成过程中,邓小平做出了最重要的贡献。1981年6月,十一届六中全会选举了胡耀邦为中央主席、邓小平为中央军委主席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在这个集体中,邓小平是领导核心。1982年8月,时任中共中央主席的胡耀邦在党的十一届七中全会上说:“几年来我们所以能够取得重大成就,是因为党的一系列重大决策是正确的,这些决策的绝大多数,首先是由我们党的几位老革命家作出的,这就是剑英、小平、先念、陈云同志,特别是小平同志。”“他们的高瞻远瞩,深谋远虑,对我们这个领导集体确实起了卓越的带领作用。”[11]这就明确地说明了邓小平在第二代中央集体中的领导核心地位,以及这种地位形成的现实根据。

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的拨乱反正中,党和国家为邓小平彻底平反,肯定了他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的重要功绩,肯定了他在作为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期间的卓越贡献,尤其是肯定了他在1975年全面整顿中已经是党的正确领导的代表,这些构成邓小平成为党和国家领导核心的历史根据。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的拨乱反正中,党和国家逐步确立了中国的发展路线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正确道路,这些构成邓小平成为党和国家领导核心的现实根据,而且是最重要的根据。党和国家确认了这些历史根据和现实根据,从而确认了邓小平在党和国家的领导核心地位。

从党的十二大到邓小平逝世以前:在全面改革中,逐步确立和加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地位,从而确认邓小平作为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总设计师的地位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除了拨乱反正,我们做的另一件主要事情是全面改革。改革的全面展开是在1982年党的十二大以后。从十二大到1997年邓小平逝世以前,在全面改革的进程中,随着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系统总结和多方面展开,党和国家逐步确立和加强这一理论的指导地位,从而确认了邓小平作为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总设计师的地位。

在十二大上,邓小平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12]这个指明新时期党和国家前进方向的基本口号。十二大以后,改革全面展开,在一定的范围内发生了某种程度的革命性变革,表明我们已经开始找到了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路子。1987年,党的十三大报告指出,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在对社会主义再认识的过程中,在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等方面,发展了一系列科学理论观点。报告列举了十二个观点,认为这些观点构成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轮廓,初步回答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阶段、任务、动力、条件、布局和国际环境等基本问题,规划了我们前进的科学轨道。大会还制定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的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十三大明确指出:在这条路线的形成和发展中,在一系列关键问题的决策中,在建设、改革、开放新局面的开拓中,邓小平以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勇气、求实精神、丰富经验和远见卓识,做出了重大贡献。

1989年6月,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选举江泽民为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在全会上指出:“我们党已经制定和形成了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路线和一系列基本政策。概括地说,就是小平同志多次指出、最近再次强调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这是我们有信心做好工作的根本的、坚实的基础。”[13]江泽民还明确指出:“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和指导者是邓小平同志。”[14]同年9月,江泽民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40周年大会上进一步强调:“邓小平同志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是经过十年实践检验而为亿万人民所认识和接受的科学理论,是指引我们继续前进的旗帜。”[15]同年11月,在党的十三届五中全会上,邓小平辞去中共中央军委主席职务,江泽民接任。11月9日,十三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同意邓小平同志辞去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职务的决定》指出,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邓小平“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引导我们国家“在十年中冲过激流,绕过暗礁,稳步走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正确轨道,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在社会主义新中国的历史上开创了一个新的时期。十年来,在我们党和军队工作的各个方面,在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方面,在努力实现和平统一祖国和外交活动方面,邓小平同志是当之无愧的总设计师”。[16]这样,邓小平的总设计师地位得到了以江泽民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的确认。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国际国内发生严重政治风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面临严峻考验。在这种背景下,邓小平于1992年初视察南方并发表重要谈话,坚持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理论和路线不动摇,深刻回答了长期束缚人们思想的许多重大认识问题。这篇谈话,成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集大成之作,标志着这一理论形成体系趋于成熟。同年3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全体会议认为,邓小平南方谈话不仅对当前的改革和建设,对开好党的十四大,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而且对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同年10月,党的十四大确认邓小平南方谈话使“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17]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十四大明确提出了“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18]这个名称。这个名称既有这个理论主要创立者的名字,又有这个理论的主题。十四大从九个方面阐述了这一理论的主要内容,并指出:这个理论,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这样的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用新的思想、观点,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这个理论,是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历史条件下,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过程中,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胜利和挫折的历史经验并借鉴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兴衰成败历史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它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全党全国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最可宝贵的精神财富。所以,十四大强调:“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心内容是学习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19]1993年3月,八届人大一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明确规定:“国家的根本任务是,根据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这一理论的指导地位,也得到了国家的根本大法的确认。

既然党和国家确立起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地位,就需要深入学习和运用这个理论。为此目的,《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于1993年11月出版。1993年11月2日,在中共中央举行的《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学习报告会上,江泽民指出:三卷《邓小平文选》是个整体。第三卷同十年前出版的第二卷汇集了邓小平在形成和发展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过程中的最重要最富有独创性的著作。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最新成果,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中央号召全党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形势下,努力学习《邓小平文选》第三卷,把十四大提出的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党的任务认真落到实处。1993年12月,在毛泽东诞辰100周年纪念大会上,江泽民强调,毛泽东逝世和“文化大革命”结束以后,历史把这样两个相互联系的重大问题摆在中国共产党人面前:如何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如何根据国际国内条件的变化和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确立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正确道路。江泽民指出:“在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领导下,我们党对这两个历史课题作出了科学的回答。”[20]这就是否定“文化大革命”,纠正毛泽东晚年的错误,又维护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同时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开辟符合我国情况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正确道路。江泽民强调:改革开放,是邓小平创造性地发展毛泽东思想、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建设社会主义理论的最突出贡献;有了改革开放,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就进入了蓬勃发展的新时期。江泽民进一步强调:“邓小平同志是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21]1995年5月10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印发〈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学习纲要〉的通知》,要求各级党委组织干部认真深入研读邓小平著作,把《纲要》的学习纳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学习计划。

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同毛泽东思想一道,成为中国共产党的两大科学理论成果。作为这个理论的主要创立者,邓小平当之无愧地被党和国家称为“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但是,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并没有被正式而明确地同毛泽东思想并提。1989年11月十三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同意邓小平同志辞去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职务的决定》,认为邓小平提出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1992年,十四大报告确立起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但是党章总纲表述党的指导思想的自然段强调“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而没有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并列进来。1991年7月,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强调邓小平“提出的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一个最重大的贡献,标志着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有了一个新的飞跃”;指出“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毛泽东同志是实践这种结合的光辉典范”,“邓小平同志是捍卫、坚持和发展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杰出代表”。确认毛泽东是“光辉典范”,邓小平是“杰出代表”,这在规格和程度上也是有重大区别的。在党和国家的重要文献中将毛泽东、邓小平两个名字正式而明确地相提并论,是邓小平逝世以后的事情了。

从邓小平逝世到现在:在继承邓小平遗志,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继续推向前进中,坚持和发展邓小平理论,从而确认邓小平在党和国家乃至世界历史上的伟人地位

1997年2月19日,邓小平逝世。2月25日,江泽民在邓小平追悼大会上致悼词。江泽民指出:“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了一场把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变成社会主义新中国的伟大革命,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又领导人民开始了一场新的革命,要把中国由不发达的社会主义国家变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在这两次伟大革命的进程中,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两次历史性飞跃,形成了两大理论成果,这就是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两次伟大革命,两次历史性飞跃,造就了两个伟大人物,这就是毛泽东同志和作为毛泽东同志的战友、事业继承者的邓小平同志。”[22]在这里,江泽民代表党和国家正式而明确地将邓小平同毛泽东一起作为党和国家的两个伟大人物相提并论了。江泽民在强调“中国失去了邓小平这样一位伟大人物”的同时,还指出“世界失去了邓小平这样一位伟大人物”。[23]这就指明,邓小平不但是中国党和国家的一位伟人,而且是世界的一位伟人。

1997年9月,党的十五大回顾了20世纪中国人民的奋斗历程,认为在前进道路上经历了三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产生了三位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人物: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十五大正式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称为“邓小平理论”,并在党章总纲表述党的指导思想的自然段中明确指出:“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十五大对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作了阐述。十五大指出,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24]这是因为:邓小平理论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在新的基础上继承前人又突破陈规,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邓小平理论抓住“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深刻地揭示社会主义的本质,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邓小平理论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宽广眼界观察世界,对当今时代特征和总体国际形势,对世界上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成败,发展中国家谋求发展的得失,发达国家发展的态势和矛盾,进行正确分析,作出了新的科学判断;邓小平理论是贯通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领域,涵盖经济、政治、科技、教育、文化、民族、军事、外交、统一战线、党的建设等方面比较完备的新的科学体系,又是需要从各方面进一步丰富发展的科学体系。江泽民在十五大报告中再次强调“邓小平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25]并郑重指出:“在当代中国,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的邓小平理论,而没有别的理论能够解决社会主义的前途和命运问题。”[26]“坚持邓小平理论,在实践中继续丰富和创造性地发展这个理论,这是党中央领导集体和全党同志的庄严历史责任。”[27]1998年12月,江泽民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2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再次将毛泽东、邓小平两位伟人相提并论,指出:“没有毛泽东同志的领导,就没有新中国的建立;没有邓小平同志的领导,就没有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创。”江泽民进一步强调:“全党同志必须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不动摇,坚持把邓小平理论作为我们观察世界、发展自己的强大思想武器,在实践中不断学习和运用这一理论,丰富和创造性地发展这一理论。这是我们在前进道路上战胜一切困难、排除一切干扰、经受住一切风险考验的最可靠的保证。”[28]1999年3月,九届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明确规定,“中国人民将继续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指引下”,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至此,邓小平理论的指导地位,邓小平的历史伟人地位,无论在党章中还是宪法中,都得到了正式确认。

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向世界宣告新中国诞生。1984年10月1日,邓小平在天安门城楼向世界宣告中国人民正沿着改革开放的道路阔步前进。1999年10月1日,江泽民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将这两个事件并列为代表中国党和国家波澜壮阔发展进程的两个伟大的标志性事件。2001年7月1日,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 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我们深切怀念为中国的革命、建设和改革,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巩固和发展作出重大贡献的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邓小平、陈云等已故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29]列举出这六个人的姓名,就成为在特定场合的一个特定提法。江泽民在讲话中指出,中国共产党“形成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这两大理论成果,是中国化了的马克思主义,既体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又包含了中华民族的优秀思想和中国共产党人的实践经验”。[30]强调邓小平理论“包含了中华民族的优秀思想”,这是一个很重要的提法。江泽民指出:“在新的历史时期,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关键要坚持用邓小平理论去观察当今世界、观察当代中国,不断总结实践经验,不断作出新的理论概括,不断开拓前进。”[31]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江泽民在讲话中明确强调:“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和毛泽东同志、邓小平同志,都为我们作出了理论联系实际和理论创新的光辉典范。”[32]这样,江泽民继1991年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70周年大会上称邓小平是捍卫、坚持和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杰出代表”,1993年在毛泽东诞辰100周年纪念大会上称邓小平是毛泽东思想“最杰出的继承者和发展者”、“光辉的榜样”之后, 2001年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大会上正式将毛泽东、邓小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创始人并称为“光辉典范”。

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继续坚持和发展邓小平理论,进一步确认了邓小平在党、国家和世界的历史伟人地位。2003年12月,胡锦涛在纪念毛泽东诞辰11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明确强调:“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是开创和引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前进的旗帜。”[33] 2004年8月,在纪念邓小平诞辰100周年大会上,胡锦涛在以往党和国家对邓小平历史地位确认的基础上,再次称赞邓小平为我们树立了“光辉典范”,[34]再次强调邓小平是“一位世界伟人”。[35]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胡锦涛在讲话中明确称邓小平是“伟大领袖”。[36]在这以前,只有对毛泽东才使用这个称呼,在邓小平诞辰100周年的时候也这样称呼邓小平了。2006年6月,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5周年暨总结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大会上的讲话中,认为我们党在85年时间里干了三件大事:第一件是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建立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第二件是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使古老的中国以崭新的姿态屹立在世界的东方;第三件是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大幅度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开辟了广阔的前景。这三件事,都有邓小平的卓越功勋,越到后来功绩越大,而在第三件事中则发挥了关键性的作用。胡锦涛说:“这三件大事,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的前途命运,决定了中国历史的发展方向,在世界上产生了深刻而广泛的影响。”[37]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元勋,到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从党的正确领导的代表,到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到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从光辉的典范,到伟大的领袖;从党和国家的伟人,到世界伟人,所有这些清晰地反映了邓小平为党、国家和人民而不懈奋斗的艰辛、漫长、光辉的历程。新时期党和国家对邓小平历史地位逐步确认的过程,折射出新时期党和人民艰辛的探索历程。现在,我们就是要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伟大旗帜,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努力奋斗。

标签:;  ;  ;  ;  ;  ;  ;  ;  ;  ;  ;  ;  ;  ;  ;  ;  ;  ;  ;  ;  

新时期党和国家对邓小平历史地位的确认_邓小平理论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