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创新性思维,指发明或发现一种新方式用以处理某种事物的思维过程。创新性思维具有五个明显的特征,即积极的求异性,敏锐的观察力、创造性的想象、独特知识结构以及活跃的灵感。可以说,创新性思维是整个创新活动的智能结构的关,是创新能力的核心,创新教育与教学必须着力培养这种可贵的思维品质。
下面,结合小学数学教学,谈谈自己在培养学生创新性思维方面的一些尝试。所谓创新性思维,指发明或发现一种新方式用以处理某种事物的思维过程。创新性思维具有五个明显的特征,即积极的求异性,敏锐的观察力、创造性的想象、独特知识结构以及活跃的灵感。
一、创设气氛,激发创新兴趣
兴趣是一切创新思维培养和发展的基础。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教师必须在课堂上创设一种轻松和谐的气氛,激发学生创新的兴趣。因为只有在这种环境中,小学生的思维才能异常活跃和丰富。正所谓“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那么教师如何给学生创造一个天高地阔的空间,让学生充分施展“拳脚”呢?
实践证明,开课时,教师运用儿歌、猜谜、故事、音响、录像等这些激趣手段引入新课,能使学生快速进入课堂学习的状态之中,使学生想说敢说能说,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给学生提供展示创新思维的机会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知识的设置讨论式争辩,引发思维的矛盾冲突,激发学生在思维活动中逐步学会科学的思考方法。
例如,在教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时,我先出示图形(略),后提问:“怎样计算平行四边形面积呢?”有的列式8×5,接着我让学生说出思考过程,并且对学生用“长×宽”的思路没有发表意见,而是让学生分组讨论,判断对错,结果一部分同学认为对,一部分认为错,引起激烈争辩。这时,我抓住时机,让各组同学动手想办法验证,很快一些同学把平行四边形剪拼成长方形后得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长×宽(即底×高)让学生自己发现8×5即长×宽是错误的,正确的面积计算公式是底×高,也就是8×4。”这样,在讨论争辩中,学生积极主动投入学习,去验证是对是错。这种敢为人先的精神充分展示了学生思维的潜能。
三、鼓励学生大胆猜测,发挥学习的主动参与性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鼓励学生大胆猜测,发现规律,因为大胆的猜想本身就是一种创新意识的体现。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教师还要相信学生,不怕学生失败,并及时根据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具体情况,给予不同的指导方略,使学生不仅获得数学知识,而且学会探究知识的方法,以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例如在教学圆环的面积计算时,我出示圆环平面图后提问:“想想怎样计算阴影部分的面积?”鼓励学生大胆猜测尝试,结果有的同学列式:πR2-πr2,有的同学列式π(R-r)2。第二种方法显然不对,但我没有直接给予否定,而是对学生用外圆面积减去内圆面积的猜想思路给予充分肯定,接着我问:“能不能去证明自己的猜想结果是否正确呢?”学生在用具体的数代入计算后自己发现第二种列式错了。这样学生不但学得主动,而且问题研究得很深入,知识也学得扎实了。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参与性,使学生在实实在在的学习活动中先由直接思维去猜测答案,再由分析思维加以检验、证明,进而培养了创新思维。
四、提供实践操作的材料,实行探索式学习活动
小学生的认识规律是感知——表象——概念。我们在教学中,尽量提供学生解决问题所需的材料,让学生通过动手、动口、动脑,积极探索,利用材料想出办法来解决问题,进行知识的再创造,使学生的创新思维得到培养。
例如在教学数学长方体面积的特征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哪些面是完全相同的?”我给各组学生提供了长方体模型,尺子、毛线、纸片等材料,同时留足思考的时间,让各组学生自己想办法去动手操作,去探索解决问题。同学们果然提出了多种不同的方法:①用毛线量出相对的面的长和宽分别相等,得出长方体相对的面完全相同。②用尺子分别量上、下面的长和宽,发现两个面的长和宽分别相等,说明这两个面是完全相同的。同样解出前、后面,左右面也是分别相同的。即长方体相对的面完全相同。③用准备好的纸片分别和上、下面比较。发现它们是完全重合的,说明上、下面是完全相同的。即长方体相对的面完全相同。
学生通过实际动手操作,把知识的获得与思维的发展有机地结合起来,并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想出不同的方法,多方位地去思考问题,去解决问题,由浅入深,真正把学生推到学习的主体位置,探索到知识的形成过程。这样进行教学体现了再创造的过程,使学生的创新思维在探索式的学习活动中得到了培养。
五、及时鼓励,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成功是幸福的、快乐的、也是难忘的,更是催人奋进的。心理学家盖兹说过:“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能增加满足的感觉,也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能唤起进一步求成功的努力。”我在教学中,当学生经过自己努力得出的正确结论时,都是立即给予充分肯定、表扬,并让学生充当教师的角色,把结论讲给大家听。这时学生充满自豪,喜悦和继续探求新知识的信心,从而带着一种高涨激动的情绪再从事下一段学习实践活动,形成良性循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感觉到自己的智慧和力量,不断体验到创造性学习的快乐,这就潜移默化地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论文作者:朱晓会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2015年11月总第88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1/17
标签:学生论文; 思维论文; 长方体论文; 完全相同论文; 面积论文; 发现论文; 解决问题论文; 《教育学》2015年11月总第88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