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老年心脏病患者心率和心肌的预防措施论文_王潞潞,王会艳,王桂珍

探讨老年心脏病患者心率和心肌的预防措施论文_王潞潞,王会艳,王桂珍

王潞潞 王会艳 王桂珍

黑龙江省康复医院 150070

摘要:目的:探讨心率、心肌与老年心脏病的关系,为老年心脏病的早期预防、家庭护理、入院治疗提供方案。方法:运用HRV测量法分析240例老年心脏病患者,得出心率异常对老年人的危害;结合入住笔者所在医院的100例老年心脏病患者的实例分析,经过测量将患者分成SMI和SyMI两组,分别对人数、ST段阵次、心率变化、昼间规律、夜间规律进行测量、对比。结果:SMI昼夜规律差异明显,同时SMI心率变化也非常明显,因此SMI的心律失常发生率和严重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均比较高,其危害性比较大。结论:老年人心率异常、心肌缺血症状,应积极治疗原发病,防止心脏重构,改善心功能,而非仅针对心律失常本身给予抗心律失常治疗。

关键词:老年心脏病;HRV;SMI;SyMI

2000年11月底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65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8811万,占总人口6.96%,60岁以上人口达1.3亿,占总人口10.2%,以上比例按国际标准衡量,均已进入了老年型社会。所以老年人的身体健康日益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

人体的心血管系统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对应不同的特殊性病理和生理学机制的变化。年龄增加对β-肾上腺素和血管弹性均会造成一定影响,而β-肾上腺素和血管弹性的变化又会引发心血管系统的病变,因此心血管系统病变(如心脏病),是老年人健康的最大杀手。一直以来心室晚电位、电交替、R-on-T(室性早搏的一种)、QT离散度、左室射血分数等方法在预测老年心脏病猝死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心率变异性(heart rate varibility,HRV)通过测定正常心搏间期变化、大小和快慢来反映窦房结自律性受自主神经系统调节的作用,得出的数据作为心血管自主神经活动性及其平衡的非侵入性指标。因其数据的高度准确性和精确的分析价值,被临床广泛应用[1]。同时HRV因其时域指标和频域指标之间良好的相关性,也是反映自主神经功能的指标。本文对入住笔者所在医院的心脏病患者通过HRV测量和心肌缺血的分析,探讨老年心脏病患者心率和心肌的临床表现,现报告如下。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以来入住笔者所在医院的240例有心血管病史的患者,其中男140例,女100例,平均年龄63岁,对每位患者进行HRV测量。按照世界卫生组织(WHO)心脏病的诊断标准,选择2011年1月-2012年12月入住笔者所在医院心脏病确诊患者100例,男50例,女50例,年龄60~90岁,分为无症状心肌缺血(SMI)和有症状心肌缺血(SyMI)两组,进行心肌缺血分析。

1.2 方法

1.2.1 HRV测量 2010年以来入住笔者所在医院240例有心血管病史的患者,对每位患者进行一次24 h动态心电图记录。

1.2.2 心肌缺血测定 2011年1月-2012年12月入住笔者所在医院心脏病确诊患者100例,分别对其ST段阵次、心率变化、昼间规律、夜间规律进行测定[2],分析测定结果。

1.3 观察指标

SDNN:24 h内全部正常心动周期的标准差;SDANNN:24 h内5 min节段平均心动周期之间的标准差,异常分界点为40 ms;RMSSD:相邻正常心动周期差值的均方的平均根,异常分界点为15 ms;PNN50:在一定时间内相邻两正常心动周期差值大于50 ms的个数所占的百分比。ST段阵次是指心电图QRS波群J点至T波开始之间是心室复极的初始阶段的改变;心率变化指发作前后平均心率的变化;昼间规律指上午6∶00-12∶00发作高峰期的阵次;夜间规律指零点到凌晨6点发作高峰期的阵次。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SMI昼夜规律差异明显,同时SMI心率变化也非常明显,因此SMI的心律失常发生率和严重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均比较高,其危害性比较大。

3 讨论

3.1 心肌缺血分析

心肌大部分由普通心肌纤维组成,小部分为特殊分化的心肌纤维,这些特殊分化的心肌纤维组成心脏的起搏传导系统。心肌随着年龄增加会发生相应病变,如心肌胶原纤维增生、脂肪浸润、心肌硬化及窦房结起搏细胞和传到细胞书目减少。这些变化导致窦房结自律功能降低,心肌细胞内钾含量降低,神经对心脏作用减弱一系列的传导系统障碍从而引发心律失常[3]。

3.2 心律失常分析

心律失常(cardiacarrhythmia)指心律起源部位、心搏频率与节律以及冲动传导等任一项异常正常心律起源于窦房结,频率60~100次/min(成人),比较规律。心律失常时通常带有心肌缺血,严重时极易引发心脏病患者猝死。

健康人心率变异规律为白天LF高于AF、LF与AF的比率白天高于夜间、SDNN白天降低。由表1可知,笔者所在医院240例有心血管病史的患者经检测发现,LF增高明显(1307.2±367.3,P<0.01),而HF成分明显减少(217.6±219.8,P<0.01)。由表2可知,SMI昼间规律为180,夜间规律为5,昼夜规律差异明显。SyMI昼间规律为80,夜间规律为70,昼夜规律差异不大。昼间交感神经张力增高、儿茶酚胺及皮质激素分泌量增加、血小板凝聚力最强、纤溶能力最低,因此SMI昼间规律值高。夜间迷走神经张力增高,SMI夜间规律值低[4]。SMI昼夜差值明显对心律失常发生率和严重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均对较大影响,应引起重视。

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加,心血管系统会发生相应的病变如血管顺应性减低、大动脉变硬、心肌血管收缩性减低、心脏代偿功能及自主调节能力减低等,这些病变大大升高心律失常发生率[5]。因此针对老年人的心律失常,正确测量的同时,注重SMI和SyMI分析,以便及时做出相应救治。

参考文献:

[1]席焕久.新编老年医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53.

[2]杨钧国,李治安.现代心电图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7:956-979.

[3]Pepine C J,Hill F A.Management of the total ischemic burden in angina pectoris[J].Am J Cardiol J,1987,59(7):7C-12C.

[4]张姝兰,李敬涛,王斌,等.脑力工作者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分析[J].实用心电学杂志,2004,6(13):189-192.

[5]祝家庆,王建新,王育本,等.容量负荷试验对老年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评价及预后判断的意义[J].临床心血管病杂志,1994,10(2):89-90.

论文作者:王潞潞,王会艳,王桂珍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5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0/23

标签:;  ;  ;  ;  ;  ;  ;  ;  

探讨老年心脏病患者心率和心肌的预防措施论文_王潞潞,王会艳,王桂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