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信息产品进入强制环保时代,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电子信息产品论文,时代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目前,中国已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消费电子市场,并拥有世界上最大的消费电子生产制造基地。仅以手机为例,据诺盛咨询公司数据显示,2006年中国手机市场规模首次突破1亿部,占全球销量的1/10。但是,蓬勃发展的中国电子信息产业,也带来了巨大的环境隐患。有关专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电子产品中通常携带铅、汞、六价铬等有毒有害金属。比如,一台普通的电脑就可能含有300多种对人类有害的化学物质,其中铅的危害最严重。仅显示器中铅含量平均就达1公斤多,而主板的PCB板、其他各部件之间的焊接、CPU等芯片的封装也需要大量的铅。这些重金属如果不能妥善处理,不仅会对土壤、水质和大气造成严重污染,还会严重影响儿童智力发展。科学研究发现,儿童的血铅浓度每上升100微克/升,其智商就会下降5分左右。
然而,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我国一直没有针对控制电子信息产品中有毒有害物质的法令。也就是说,进口到国内或在国内销售的电子信息产品,是否含过量的有毒有害物质,并不受到法规的约束。直到今年3月份,由信产部、环保总局等七部委联合颁布的《电子信息产品污染控制管理办法》(下简称《管理办法》才正式实施,有关专家表示,这标志着我国对电子信息产业的污染控制进入强制管理阶段,“螺丝刀工厂”有望被淘汰出局。
然而,即使《管理办法》正式实施,我国对电子信息产品在节能环保方面的监管体系仍在逐步完善过程中。目前,只要求企业对电子信息产品中的6种有毒有害物质进行“明示”,尚没有详细的检查惩罚规定。该办法要求在3月1日以后生产的电子产品,如果其中不含有毒有害物质,就加贴绿色e标志;如果包含有毒有害物质,就必须贴加橙色警示标志,注明有毒有害物质元素的名称、含量、环保使用期限和废弃时可否回收利用等内容。也就是说,《管理办法》实施的第一阶段不禁止有害物质使用。
此外,还有很多企业对《管理办法》中“电子信息产品”的范围界定还不清楚。“类似我们生产的集成电路,不属于最终消费品的电子产品,需不需要贴标签呢?贴在哪里?”北京某电子企业负责人王先生对此表示疑惑。中国北方微电子产业基地领导小组的有关人士在接受采访时也表示,“这个《管理办法》还刚刚实施,配套标准还没有出台,各家企业的执行情况现在还不明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