氟伐他汀对糖尿病大鼠肾皮质胞外调节蛋白激酶活性水平的研究

氟伐他汀对糖尿病大鼠肾皮质胞外调节蛋白激酶活性水平的研究

靳瑞丽[1]2003年在《氟伐他汀对糖尿病大鼠肾皮质胞外调节蛋白激酶活性水平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社会人口老龄化,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发病率逐年上升,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也随之增加,已成为我国终末期肾功能衰竭(ESRF)的主要病因之一,因此探究糖尿病肾病的发病机制及防治是当前国内外肾病学者热切关注的重大课题。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s)是脊柱类动物体内广泛存在的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是将细胞外有关信号传导到细胞核内部而引起多种细胞反应的主要传递者,由Ras依赖的酪氨酸蛋白激酶受体(介导细胞间信号传导)激活。多种细胞生理过程,如生长、发育、分裂、死亡以及细胞间的功能同步化都涉及到MAPKs信号传导通路的调节。现已证实,真核细胞中有4条MAPK通路,即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RK1/ERK2,即p44/p42)通路,c-JUN氨基末端激酶(JNK/SAPK)通路,p38MAPK通路及ERK5通路。MAPKs是引起细胞增殖、蛋白合成的重要激酶,每一条可单独或与其它途径一起调节各种反应,其中对ERK1/ERK2研究最广泛,丝裂素生长因子刺激酪氨酸蛋白激酶受体可激活该激酶。有研究表明高糖刺激肾系膜细胞可通过激活蛋白激酶C(PKC)信号途径进一步激活ERK1/ERK2。活性MAPKs可激活胞浆内磷酯酶A2(cPLA2),促使花生四烯酸转变为前列腺素E2,使<WP=4>肾小球入球小动脉扩张,引起肾小球内高灌住、高滤过,造成肾脏损伤。现众多研究证实DN的发生实际上是多种细胞因子、生长因子及对高血糖的种种异常反应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转化生长因子-(1(TGF-(1)在高血糖刺激下可促进细胞肥大和细胞外基质(ECM)积聚,其中有胶原、纤维连接蛋白(FN)、层粘连蛋白(LN)和韧粘素,可因上调系膜细胞ECM蛋白(如胶原、纤维连接蛋白)的基因表达而在肾小球硬化过程中发挥主要作用。近来研究发现于人系膜细胞培养中TGF-(1可激活ERK1/2、JNK这两条MAPKs通路,即观察到磷酸化ERK1/2、JNK表达升高,而非磷酸化的ERK1/2、JNK水平无变化,其中ERK1/2在胶原基因调节中发挥作用,促进细胞外基质合成。本文应用动物实验观察糖尿病大鼠肾皮质磷酸化ERK1/2(phospho-ERK1/2,pERK1/2)、TGF-β1、肾功能、肾组织结构与糖尿病肾病进展程度之间的关系变化,并通过3-羟-3-甲基戊二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抑制剂氟伐他汀对实验性糖尿病大鼠的干预实验,探讨ERK1/2途径作为信号转导通路在 DN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以及氟伐他汀除调脂作用以外保护肾脏的机理,为人类糖尿病肾病的防治提供实验性理论依据。方法:选择健康雄性Sprague-Dawley(SD)大鼠36只,体重(170±20)g,用柠檬酸钠缓冲液(pH值=4.5,浓度为0.1mmol/L)制成2%链脲佐菌素(STZ)溶液,按60mg/kg单剂量行腹腔注射制备糖尿病模型(48小时后血糖≥16.7mmol/L视为制模成功),随机分为糖尿病对照组(DC组)、氟伐他汀治疗组(DF组,2mg·kg-1·d-1)和<WP=5>正常对照组(NC组)各12只,实验期间所有大鼠均自由进食水。第2、6周末各组随机选择6只宰杀,称量体重、肾重、24小时尿量,留取血、尿及肾组织标本分别测定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叁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血糖(BG)、血肌酐(Scr)、尿肌酐(Ucr)、血(2-microglobulin((2-MG)、尿(2- microglobulin((2-MG) 及24小时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进一步计算肾脏肥大指数(肾重/体重比值)和肌酐清除率(体重校正);用免疫组化方法测定肾皮质IV型胶原、层粘连蛋白(Laminin)、转化生长因子-β1的表达,结果通过图像分析系统进行半定量分析;Western Blot测定肾皮质ERK1/2、TGF-(1水平及phospho-ERK1/2水平,光镜行PAS染色并对第6周大鼠肾皮质标本进行透射电镜观察。所有实验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在SPSS10.0统计分析软件上进行。结果:实验期间DF组和DC组大鼠血糖水平无差异,始终明显高于NC组,无动态改变;第2、6周NC、DC、DF各组大鼠肾皮质ERK1、ERK2表达无显着差异;第2周时糖尿病大鼠DC组肾皮质ERK1/2活性、TGF-(1表达升高,应用氟伐他汀治疗后降低,DF组p-ERK1(27.56±2.14 IOD)、p-ERK2(17.95±2.61IOD)、TGF-(1(29.27±2.84IOD)分别低于DC组pERK1 (45.27±3.64IOD)、pERK2 (26.93±1.70IOD,P<0.05)、TGF-(1(42.03±3.98IOD,P<0.05), 而高于NC组pERK1(8.85±1.52IOD)、pERK2 (6.94±2.48IOD,P<0.01)、TGF-(1(16.75±0.93IOD,P<0.01),第6周时DF组与DC组比较,活性降低更明显<WP=6>DF组pERK1(55.75±6.10 vs.88.70±2.56IOD,P<0.01), pERK 2 (23.29±1.08IOD vs.32.54±1.58IOD, P<0.05) 、TGF-(1 (36.74±1.62vs68.99±6.32IOD, P<0.05),但仍高于NC组pERK1(13.64±1.24IOD,P<0.01)、pERK2(6.94±2.48 IOD, P<0.01)、TGF-(1(16.44±1.31 IOD,P<0.01);第2、6周糖尿病大鼠肾脏肥大指数、肌酐清除率(Ccr)、尿白蛋白排泄率、血(2-MG、尿(2-MG以及肾皮质IV型胶原、Laminin和TGF-(1的表达进行性升高,各组同期相比,DC组>DF组>NC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形态学观察:第2周时光镜下DC组大鼠系膜基质轻度增多;第6周时增多明显,可见肾小球肥大,电镜下基底膜不均匀增厚、足突部分融合、

李英, 段惠军, 靳瑞丽, 刘茂东[2]2005年在《氟伐他汀对糖尿病大鼠肾皮质胞外调节蛋白激酶活性水平的影响》文中认为目的 :探讨HMG -CoA还原酶抑制剂氟伐他汀对实验性糖尿病大鼠肾皮质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RK1/ 2 )活性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实验动物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 (NC组 )、糖尿病对照组 (DC组 )和氟伐他汀治疗组 (DF组 ) ,于第 2、6周末常规检测各组大鼠血清总胆固醇 (TC)、甘油叁酯 (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血糖(BG)、尿白蛋白排泄率 (UAER)及肾脏肥大指数 ;WesternBlot测定肾皮质磷酸化ERK1/ 2 (pERK1/ 2 )、TGF - β1表达 ,免疫组化方法测定肾皮质Ⅳ型胶原 ;光镜PAS染色及透射电镜观察第 6周各组大鼠肾皮质组织学改变。结果 :第 2、6周末DF组TC、TG、LDL、肾脏肥大指数、UAER、肾皮质Ⅳ型胶原、pERK1/ 2及TGF - β1表达水平均低于DC组(P <0 .0 5 ) ,但高于NC组 (P <0 .0 1) ;第 6周末光镜、电镜观察DF组较DC组肾组织病变明显减轻。结论 :氟伐他汀能下调糖尿病大鼠肾皮质ERK1/ 2活性、抑制TGF - β1过多生成 ,降低肾皮质Ⅳ型胶原表达 ,减轻肾脏病理学改变 ,抑制和延缓肾小球硬化。

罗萍[3]2008年在《氟伐他汀对糖尿病大鼠肾脏p27~(kip1)及CTGF表达的调控机制研究》文中指出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严重微血管并发症,是导致终末期肾病的主要原因。深入研究DN发病机制,寻找有效的防治药物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肾小球肥大是DN早期特征性病理改变,与肾小球硬化进展密切相关,但其机制尚未完全阐明。p27~(kip1)是重要细胞周期素激酶抑制剂,在DN肾小球肥大中发挥起作用。CTGF是TGF-β发挥生物学效应的下游因子,参与DN发生发展的多个环节。近年研究发现,他汀类药物对DN具有一定肾脏保护作用,但其确切机制尚不清楚,能否通过抑制p27~(kip1)、CTGF而防止DN肾损伤,目前尚未见报道。本研究利用DM大鼠模型和体外培养肾小球系膜细胞(MC),应用形态学、免疫组织化学、Western blot、RT-PCR、ELISA等技术,重点研究了DM大鼠模型肾皮质及高糖培养肾小球系膜细胞ERK1/2活性和p27~(kip1)、CTGF、FN和ColⅣ的表达以及氟伐他汀的干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糖尿病大鼠肾皮质ERK1/2活性及p27~(kip1)、CTGF mRNA及蛋白表达明显增加,ERK1/2及p27~(kip1)、CTGF参与DN肾小球肥大及ECM积聚。高糖培养大鼠系膜细胞ERK1/2活性及p27~(kip1)、CTGF表达明显增高,系膜细胞内总蛋白及FN含量明显增高。氟伐他汀可延缓并减轻DM大鼠尿白蛋白排泄,减轻肾小球肥大、抑制糖尿病大鼠肾皮质及系膜细胞ERK1/2活性及p27~(kip1)、CTGF、FN和ColⅣ的异常表达,并降低系膜细胞总蛋白及FN含量。氟伐他汀可能通过抑制ERK1/2活性下调p27~(kip1)、CTGF转录和蛋白表达,而减轻肾小球肥大和细胞外基质积聚,从而延缓DN进展。这些研究结果为临床上合理应用他汀类药物保护肾脏、防治DN提供实验依据。

李英[4]2005年在《糖尿病大鼠肾皮质GLUT1表达、ERK活性变化及AngⅡ受体拮抗剂和HMG-CoA还原酶抑制剂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改善和人口的老龄化,我国糖尿病的发病率逐年升高,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患者也随之增加。DN是糖尿病常见而严重的慢性微血管并发症,已成为终末期肾衰竭的主要原因之一,死亡率逐渐上升。因而,探索DN 的发病机制及有效的防治措施是当今倍受肾病学者关注的课题。近年研究发现DN 的发病机制与高血糖相关的生化代谢异常、肾小球血流动力学改变、细胞因子、生长因子及遗传因素等综合作用有关。高血糖作为糖尿病的最基本生化特性,在糖尿病及其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组织细胞对葡萄糖的过度摄入诱导了细胞内糖代谢异常,进而导致组织细胞损伤。葡萄糖转运蛋白作为细胞膜上介导葡萄糖摄取的主要转运体,其表达及活性的调节对于细胞糖摄入具有重要影响。目前已知的葡萄糖转运蛋白家族有7 种同形异构体,分布于不同的组织器官。葡萄糖转运蛋白-1(GLUT_1)是肾脏系膜细胞上的主要葡萄糖转运体,与葡萄糖具有高亲和性,且不受胰岛素的调控。GLUT_1 作为介导细胞内糖代谢紊乱过程中独立于血糖浓度的重要因素,在DN 调控机制中的作用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另外研究指出,在糖尿病状态下,糖代谢异常、肾脏血流动力学改变以及各种因子的作用均可引起肾脏细胞内信号转导通路发生改变,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和加速了DN 的发生、发展。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RK)通路就是一条将细胞外有关信号转导到细胞核内部而引起多种细胞反应的主要传递途径。国外研究发现糖尿病时肾脏局部转化生长因子-β表达增多与ERK 通路激活关系密切。动物实验表明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在DN 发生、发展中起致纤维化的重要作用,认为它是各种肾脏损伤因素导致最终肾纤维化的共同中介物。晚近一些基础与临床研究表明,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T_1Ra)和HMG-CoA 还原酶抑制剂(HRI)对糖尿病大鼠及糖尿病患者均具有一定的肾脏保护作用,但其作用机制未完全阐明。本课题应用糖尿病大鼠模型和高糖培养的大鼠系膜细胞,从整体、细胞、分子等不同水平系统观察

吴凡[5]2010年在《甲基查尔斯多酮对糖尿病肾病的影响及机制》文中研究表明第一部分甲基查尔斯多酮对糖尿病肾病大鼠的影响及机制目的:为探讨肉桂提出物甲基查尔斯多酮(methylhydroxy chalcone polymer, MHCP)对糖尿病肾病的作用。方法:给予单侧肾切除SD大鼠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建立糖尿病肾病(DKD)动物模型,然后将动物随机分为叁组,单侧肾切除组与糖尿病肾病组给予0.5%羧甲基纤维素钠溶液灌胃,MHCP治疗组给予用0.5%羧甲基纤维素钠溶液配成的MHCP混悬液灌胃12周。实验结束,测定VEGF、collagenⅣ、IRS-1表达;MDA、GSH-PX、SOD、FBS含量并观察肾脏的组织形态学变化。结果:MHCP能够部分降低VEGFmRNA(相对光密度为25.3%)、VEGF、IRS-1(相对光密度为189.5%)、collagenⅣ(平均光密度为0.395λ)的表达,增强大鼠肾脏皮质抗氧化物质的活性。结论:MHCP能够通过提高IRS-1活性增加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减轻胰岛素抵抗,控制血糖、减少氧化应激和改善内皮细胞功能来减轻糖尿病肾病的肾损害。第二部分甲基查尔斯多酮对系膜细胞增殖的影响目的:观察甲基查尔斯多酮对体外培养的高糖诱导的大鼠系膜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采用30mmol/L浓度高糖和不同浓度的甲基查尔斯多酮(10mg/L、20 mg/L、50 mg/L、100 mg/L、200 mg/L)分别处理体外培养的大鼠系膜细胞12h、24h、36h,与未用甲基查尔斯多酮处理的高糖下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同步培养,用MTT法测定570nm吸光度;将各组系膜细胞与高糖和甲基查尔斯多酮共同培养24小时,使用流式细胞仪测定系膜细胞细胞周期,并对其细胞增殖指数(proliferation index, PI)进行计算,研究MHCP对系膜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与单独使用高糖的对照组比较,当甲基查尔斯多酮浓度为10mg/L时,系膜细胞的增殖未受到抑制(P>O.05):当甲基查尔斯多酮浓度在20mg/L、200mg/L时PI值分别为27.6%、18.6%,说明其对系膜细胞增殖有明显抑制作用,且呈剂量依赖性(P<0.05)。结论:甲基查尔斯多酮能抑制高糖诱导的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增殖。第叁部分甲基查尔斯多酮抑制系膜细胞增殖的作用机制目的:探讨MHCP对系膜细胞生成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Ⅳ型胶元、一氧化氮、一氧化氮活酶的影响。方法:分别用不同浓度的MHCP(0mg/L、10mg/L、20mg/L、50mg/L、100mg/L、200 mg/L)与高糖共同刺激大鼠系膜细胞24小时;用RT-PCR法观察系膜细胞VEGFmRNA的变化;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系膜细胞培养上清液中VEGF;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系膜细胞培养上清液中的CollagenⅣ;测定系膜细胞培养上清液中一氧化氮、一氧化氮活酶的活性。以单独给予高糖处理系膜细胞24小时作为对照组,观察高糖与MHCP共同孵育肾小球系膜细胞Oh、4h、8h、16h、24h时系膜细胞VEGFmRNA变化和系膜细胞培养上清液VEGF、NO、NOS、CollagenⅣ变化。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MHCP浓度为Omg/L组系膜细胞中VEGFmRNA表达、上清中VEGF、CollagenⅣ、NO、NOS水平分别提高到正常对照组的3.05倍、2.27倍、6.57倍、2.39倍、1.88倍。随着MHCP浓度的增高,系膜细胞中的VEGFmRNA表达、细胞培养上清液中的VEGF水平、CollagenⅣ水平、NO和NOS表达呈明显的下降趋势。在MHCP浓度200mg/L时VEGFmRNA、VEGF、CollagenⅣ表达和NO分别下调至正常对照组的1.11倍、1.09倍、1.14倍、1.4倍、1.05倍。在MHCP作用于系膜细胞4h以后,VEGFmRNA、VEGF、CollagenⅣ表达明显下调,与高糖单独作用24小时组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MHCP通过降低NO水平,使VEGF与受体结合,下调VEGFmRNA表达,降低系膜细胞分泌的VEGF、CollagenⅣ和NOS水平,减少对肾小球内皮细胞的影响,避免系膜细胞的过度增殖,从而减轻肾脏硬化,起到减轻糖尿病肾病的作用。

王学彬[6]2006年在《血清和糖皮质激素诱导蛋白激酶1在糖尿病大鼠肾脏的表达及氟伐他汀的调节作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第一部分糖尿病大鼠肾脏SGK1与CTGF的表达及其相关性研究【目的】检测血清和糖皮质激素诱导蛋白激酶1(SGK1)及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等指标在糖尿病大鼠肾脏中的表达,探讨SGK1介导的信号传导通路在糖尿病大鼠肾脏纤维化中的作用。【方法】雄性Wistar大鼠64只随机分为糖尿病模型组(DN)与正常对照组(NC),链脲佐菌素制作成糖尿病大鼠模型,于0、2、4、8周末分别检测各组血糖、体重、肾重/体重、24小时尿蛋白、内生肌酐清除率,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纤维连接蛋白(FN)、CTGF及SGK1的表达,RT-PCR方法检测SGK1 mRNA及CTGF mRNA的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检测SGK1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糖尿病大鼠内生肌酐清除率、24小时尿蛋白分别在4周、8周时明显增加(P<0.01);TGF-β1、FN、CTGF、SGK1均在0、2、4、8周时表达量呈逐渐上升趋势(P<0.01);SGK1的表达与CTGF、TGF-β1、FN呈显着正相关关系(P<0.01)。【结论】SGK1在糖尿病大鼠肾脏中的表达明显上调,可能通过其介导的信号传导通路在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第二部分氟伐他汀降低糖尿病大鼠肾脏SGK1的表达【目的】观察氟伐他汀对SGK1及CTGF表达的调节作用,探讨氟伐他汀对糖尿病肾病早期SGK1介导的信号传导通路的作用机制。【方法】雄性Wistar大鼠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NC)、糖尿病肾病组(DN)、氟伐他汀治疗组(F)各8只,链脲佐菌素制作成糖尿病大鼠模型,氟伐他汀剂量15mg·kg-1·d-1。8周末分别检测各组血糖、体重、肾重/体重、24小时尿蛋白、内生肌酐清除率,免疫组化方法检测TGF-β1及FN,RT-PCR方法检测SGK1mRNA及CTGFmRNA的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检测SGK1的蛋白表达变化。【结果】与糖尿病组比较,氟伐他汀组肾重/体重、24小时尿蛋白、内生肌酐清除率明显下降,而体重明显上升(P<0.01),病理检查发现氟伐他汀组较糖尿病组系膜细胞及基质增生明显减轻(P<0.01),肾皮质SGK1及CTGF mRNA的表达水平较糖尿病组明显下调,免疫组化结果显示TGF-β1及FN均有不同程度下调(P<0.01)。【结论】氟伐他汀对SGK1的表达有抑制作用,并可能通过抑制其表达而减轻和延缓糖尿病肾病的发展。

邵晋康[7]2003年在《氯沙坦和辛伐他汀对糖尿病大鼠肾脏NF-κB、PDGF-B及PKCα表达的影响》文中指出目的 近来有文献报道糖尿病时肾脏的细胞因子表达、局部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及蛋白激酶C(PKC)系统明显异常。而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1(AT1)拮抗剂甚至用他汀类调脂药均可使糖尿病肾脏的不同指标获得改善。为进一步研究肾脏局部RAS过度活化、细胞因子异常及PKC系统在糖尿病肾病发生中的作用及相互之间的联系,以及氯沙坦、辛伐他汀对糖尿病肾脏保护作用的机制,本研究观察了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的糖尿病Wistar大鼠在糖尿病对照、糖尿病分别用氯沙坦、辛伐他汀以及用辛伐他汀和氯沙坦联合治疗的四种条件下肾脏NF-κB、PKCα及PDGF-B表达的情况,通过与正常对照的比较以阐明NF-κB、PKCα及PDGF-B在糖尿病大鼠肾脏中的变化和药物作用的可能机制。相同的研究尚未见报道。 方法 健康成年Wistar大鼠60只,雌雄各半,随机分为五组:正常对照组8只,糖尿病各组均13只。实验前及实验后每周监测空腹血糖(FBG)及尿常规尿酮体至少一次。所有糖尿病组大鼠在空腹10小时后按60mg·kg~(-1),一次性腹腔注射STZ溶液,正常对照组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72小时后尾静脉采血,用血糖仪测FBG。当FBG≥16.65mmol/L并持续3天以上者确认为制模成功进入实验。实验期间所有大鼠自由饮水进食,糖尿病各组山西医科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不使用胰岛素及其他抗糖尿病药物治疗。氯沙坦治疗组按20mg·kg一‘·d一,灌胃,辛伐他汀治疗组按2 mg·kg一‘·d一,灌胃,辛伐他汀和氯沙坦联合治疗组分别按以上剂量各自灌胃。于成模后第8周末用代谢笼收集12小时尿液,用放射免疫法测尿白蛋白并计算12小时尿蛋白排泄率(以ER),同时测FBG、血胆固醇、血甘油叁酷、血肌配。之后取肾、组织常规固定、脱水、石蜡包埋。切片HE染色镜下观察糖尿病肾脏常规病理变化。用SABC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各组肾小球、肾小管NF一KB、PKCQ及PDGF一B叁种蛋白的表达情况。用北航图象采集分析软件对免疫组化染色情况进行定量分析,以阳性染色面积/统计场面积(阳性面密度)、平均吸光度(阳性单位)及二者乘积为参数通过SAS6·12软件对各组均值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l)糖尿病8周末,NF一KB、PDGF一B及PKCQ在肾组织的表达显着增高(与正常对照比P<0 .05),肾小管的胞浆染色最强,肾小球系膜区的染色也有明显增强。HE染色未见糖尿病肾病特有的结节型或弥漫型肾小球硬化表现,但糖尿病对照组可见明显的肾小管上皮细胞的空泡样变性,而正常或药物治疗组未见相应改变。UAER高达90ug/min以上达到Mogensenl愉床糖尿病肾病分期的m期,即糖尿病肾病早期,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P<0 .0001)。 (2)辛伐他汀和氯沙坦各自单独治疗均可使以上指标的表达显着抑制(与糖尿病对照比P<0 .05),而且辛伐他汀的治疗作用独立于其降脂作用,但均达不到正常对照水平,两药联合使用可使表达水平进一步下降和改善。 ③辛伐他汀和氯沙坦各自治疗的参数比较发现,氯沙坦山西医科大学硕士学位论文PDGF一B、PKCa在肾小管阳性面密度x阳性单位乘积及PDGF一B肾小管阳性单位的抑制程度上优于辛伐他汀(P<0 .05),其余各组的抑制程度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1.STZ诱导的wistar大鼠8周末时,其12小时尿白蛋白排泄率明显增高。PKCQ、PDGF一B及NF一KB均参与了糖尿病大鼠肾损害的过程。肾小管免疫组化着色最强及HE染色结果提示对肾小管间质的损伤不容忽视。 2.氯沙坦(20mg/kg·d)的治疗结果提示PKCQ、PDGF一B及NF一KB与肾脏局部RAS过度活化在糖尿病肾病中的密切关系。通过ATI阻断作用减缓RAS的过度活化,引起PDGF一B及NF一KB局部表达的减少。PKCQ的下降是由于ATI阻断后G蛋白/酪氨酸蛋白激酶一磷脂酶C(PLC)/PLD过程中二酞甘油(DAG)生成减少所致。 3.辛伐他汀可以通过抑制NF一KB、PDGF一及PKCQ在肾脏的表达起到肾脏保护作用。其中对PKCQ活化的抑制可明显减弱对肾脏局部RAS的激活强度,从而引起NF一KB、及PDGF一B表达的减弱。而且这些作用不依赖其降血脂作用。 4.氯沙坦和辛伐他汀合用的明显优势提示,两种药物可能从不同的环节共同作用于细胞因子网络从而起到协同作用,在临床上有潜在的治疗前景。如果配合血糖的严格控制,疗效更佳。对糖尿病肾病的治疗策略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但确切细节还需进一步探讨。

朱凌波[8]2006年在《大黄素及氟伐他汀对糖尿病大鼠肾脏TGF-β1表达影响的相关性研究》文中指出研究目的:随着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发病率逐年上升,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已成为我国终末期肾功能衰竭的主要病因之一,患者最终只能依靠透析或肾移植来维持生命,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和精神压力,如何防治糖尿病肾病已成为肾病工作者热切关注的课题。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是最近几年备受关注的多功能细胞因子,具有广泛的生物学作用,其中最主要的、最具特征性的功能是调节细胞的增生和分化以及细胞外基质(ECM)的生成,因而它在糖尿病肾病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实验通过HMG-CoA还原酶抑制剂氟伐他汀、大黄素对实验性糖尿病大鼠的干预试验,观察糖尿病大鼠肾脏TGF-β1表达的变化,探讨TGF-β1在糖尿病肾病进展中的作用,以及氟伐他汀、大黄素保护肾脏的机理,为人类糖尿病肾病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研究方法:由江苏省中医院动物房提供SD二级雄性大鼠120只,体重160-200g。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组)、糖尿病模型对照组(D组)、糖尿病模型组+大黄素治疗组(E组)、糖尿病模型组+氟伐他汀治疗组(F组)、糖尿病模型组+氟伐他汀、大黄素联合治疗组(FE组)。由尾静脉单次注射链脲佐菌素(STZ),造成糖尿病大鼠模型。用生化方法测定血糖、血胆固醇、血尿素氮、血肌酐及24小时尿蛋白定量;用RT-PCR和免疫组化方法测定肾组织TGF-β1基因和蛋白水平的表达。 结果:(1)体重之间比较:糖尿病大鼠经成功造模后,从第2周开始,各周组的糖尿病大鼠体重即较同周正常组相比体重减轻,并且糖尿病成模大鼠出现进食量、饮水量及尿量显着增加,符合糖尿病的“叁多一少”的典型症状;(2)血糖、血胆固醇、血尿素氮及肌酐之间比较:所有糖尿病大鼠经尾静脉注射STZ60mg/kg后,血糖迅速上升,≥16.7mmol/L,说明糖尿病模型是成功的。且用药8周后血糖仍一直保持在高水平,各治疗组(E、F、FE)之间的血糖检测指标两两对比,都未见明显差异(P>0.05),提示氟伐他汀和大黄素不影响糖代谢。第4周始,各糖尿病大鼠血胆固醇水平开始升高。

费洪华[9]2008年在《虎杖免煎冲剂对糖尿病大鼠肾脏RAGE及VEGF表达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观察虎杖免煎冲剂对糖尿病Wistar大鼠血糖、血脂、肌酐清除率、24h尿蛋白定量,以及肾脏病理结构和肾皮质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RAGE)、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探讨其对糖尿病大鼠肾脏的保护作用及RAGE、VEGF在糖尿病肾病中的作用。方法:将36只雄性Wistar大鼠,按体重随机选取8只作为正常组(n=8),给予普通饲料喂养;其余28只给予高糖高脂饲料喂养4周后,禁食12h,按35mg/kg(体重)链脲佐菌素(STZ)尾静脉注射,72h后尾静脉取血,血糖≥16.7mmol/L,尿糖+++~++++确定为糖尿病大鼠。成模的26只大鼠按血糖值随机分为模型组(n=9)、虎杖组(n=9)和他汀组(n=8),成模后即开始灌胃,虎杖组给予虎杖免煎冲剂1.5g/(kg·d),他汀组给予氟伐他汀7mg/(kg·d),模型组和正常组给予等量蒸馏水,给药4周。8周末留取大鼠24h尿液并检测其尿肌酐、24h尿蛋白定量;麻醉条件下上腔静脉取血,离心,-20℃保存,测量血生化指标;取肾组织,剥离被膜,称重,固定、包埋、切片、HE染色及电镜下观察肾脏病理改变;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肾小球RAGE、VEGF的表达水平。结果:(1)一般生化指标的变化与正常组大鼠相比,模型组、虎杖组和他汀组大鼠血糖、胆固醇、甘油叁脂、肌酐清除率、24h尿蛋白定量、肾重/体重均显着升高(P<0.01,P<0.05);虎杖组、他汀组大鼠较模型组大鼠肌酐清除率、24h尿蛋白定量、肾重/体重均明显降低(P<0.01,P<0.05),血糖也有所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他汀组大鼠大鼠胆固醇、甘油叁脂较模型组明显降低(P<0.05)。(2)肾组织病理观察结果光镜下观察结果:与正常组大鼠相比,模型组、虎杖组、他汀组大鼠系膜区基质增生,系膜区扩大,肾小球体积(GV)明显增大(P<0.01);虎杖组、他汀组较模型组基质增生减轻,GV明显减小(P<0.01)。电镜下观察结果:正常组大鼠足细胞体积较大,胞质内有丰富的粗面内质网和线粒体。足突细长,排列整齐,基底膜厚度(BMT)正常,均匀一致。模型组大鼠肾小球足突融合明显,足细胞内细胞器部分消失,系膜基质增多,部分BMT明显厚于正常组(P<0.01),屏障结构破坏明显。而虎杖组、他汀组大鼠肾小球足突排列较整齐,仅有少量足突融合,BMT薄于模型组(P<0.01),厚于正常组(P<0.01),屏障结构较完整。(3)肾组织RAGE、VEGF免疫组化染色结果免疫组化染色后,大鼠肾小球出现棕黄色物质为阳性。正常组大鼠肾小球脏层上皮细胞有少量RAGE、VEGF表达,为弱阳性;模型组大鼠肾小球中有明显的RAGE、VEGF表达,肾小球脏层上皮细胞和系膜细胞有大量棕黄色染色,其阳性染色范围及染色深度明显增强,为强阳性;他汀组、虎杖组为阳性表达,其阳性染色范围及染色深度明显低于模型组。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虎杖组和他汀组大鼠肾小球RAGE、VEGF的表达增强(P<0.01);虎杖组、他汀组大鼠肾小球RAGE、VEVF的表达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P<0.05)。(4)相关分析及回归分析模型组大鼠24hUP与RAGE、VEGF、BMT厚度成正相关(r=0.776,P<0.05;r=0.799,P<0.01;r=0.800,P<0.01),线性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方程:24hUP=0.572 RAGE+0.281 VEGF+1.496 BMT,方程的检验有显着性水平(P<0.05);VEGF与RAGE的表达成正相关(r=0.743,P<0.05),回归方程为VEGF=4.998+0.907 RAGE结论:(1)糖尿病大鼠肾皮质RAGE、VEGF表达特点及相关分析提示RAGE、VEGF增高是DN早期的病理机制之一,两者相互影响,加速了DN的进程。(2)虎杖免煎冲剂可抑制基底膜增厚,下调肾组织中RAGE、VEGF的表达,减少DN早期的肌酐清除率及蛋白尿的排泄,有助于延缓肾小球硬化进程,对糖尿病大鼠肾脏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下调RAGE、VEGF有关。(3)虎杖免煎冲剂对糖尿病大鼠可能有降血糖的作用,尚需进一步实验证实。其对血脂的影响不大。(4)氟伐他汀可下调糖尿病大鼠肾组织中RAGE、VEGF的表达水平,减少蛋白尿的排泄,此肾脏保护作用一方面通过调脂实现,另一方面可能与下调RAGE、VEGF有关,需实验进一步证实。总之,氟伐他汀对延缓DN是有作用的。

刘佳[10]2010年在《他汀类药物的肾保护研究》文中指出随着慢性肾脏疾病(CKD)发病率的逐年上升,ESRD的发生率上升成必然趋势。导致CKD发生原因可以多种多样,但进展至ESRD的共同途径是肾脏纤维化。近几年来有关肾脏纤维化的发病机理及防治进展研究很多,虽然对已认识到的高血压,糖尿病,蛋白尿等危险因素制定了相应的治疗指南,但依然不能阻止的CKD上升趋势,说明许多研究还未能应用于临床,目前尚缺乏对CKD有效的防治措施。目的:1.探讨氟伐他汀对血管紧张素II诱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增殖作用及其分泌纤维连接蛋白的影响。2.研究氟伐他汀对糖尿病肾病小鼠保护作用。3.探讨Rho激酶信号通路在糖尿病肾病间质纤维化中的作用及氟伐他汀保护机制4.探讨氟伐他汀对高糖环境下HK2 klotho蛋白表达及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1①不同浓度(10~(-9)-10~(-5) mol/L) AngII刺激体外培养的肾小管上皮细胞。②固定浓度AngII(10-6mol/L)刺激,不同浓度(10~(-9)-10~(-5) mol/L)氟伐他汀干预。③在不同的时间点(24h、48h、72h)用苯唑氮蓝法(MTT)检测细胞增殖。④固定浓度AngII(10~(-6)mol/L)刺激肾小管上皮细胞6、12、24、48、72、96小时,不同浓度(10_(-9)-10~(-5) mol/L)氟伐他汀干预48h,免疫印迹及细胞免疫荧光法检测纤维连接蛋白(FN)的表达。2建立糖尿病小鼠模型,观察不同剂量氟伐他汀对肾重/体重比值、肾功能、蛋白尿、IL-6、FN、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足细胞相关蛋白WT-1作用及影响。研究方法有生物化学法检查血尿素氮、肌酐、血糖、胆固醇、甘油叁酯等,ELISA法检测尿白蛋白/肌酐比、IL-6,Western blot检测FN、α-SMA、WT-1,肾脏病理(光镜、免疫组化)观察肾脏病理改变及FN、α-SMA在肾组织分布及量的改变。3①体外培养HK-2细胞,高糖刺激不同时间(6h、12h、24h),western blot检测p-MYPT1(磷酸化的Rho激酶)、FN表达。②.选择高糖12h作用点,观察不同剂量氟伐他汀干预后HK-2细胞p-MYPT1、FN表达。③.高糖培养HK2细胞12h,分别观察Rho激酶激动剂LPA、甲羟戊酸及其下游异戊二烯类化合物GGPP、FPP对中剂量氟伐他汀上述作用的影响。4体外培养HK-2,观察高糖及不同浓度氟伐他汀、不同作用时间点对HK-2细胞增殖、凋亡及klotho、RhoA蛋白表达的影响,并观察分别合并MVA、FPP、GGPP对氟伐他汀作用klotho蛋白表达的影响。研究方法有苯唑氮蓝法(MTT)检测细胞增殖,Hoechst33258、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检测caspase-3、caspase-8、klotho、RhoA蛋白。结果1.①AngII促进肾小管上皮细胞增殖(P<0.05),48小时作用最明显,且10~(-5)mol/L效果显着,随着浓度下降,促增殖作用下降。②氟伐他汀能够显着抑制AngⅡ的促增殖作用(P<0.05),同样48小时抑制作用最明显,10~(-5)mol/L效果显着,随着浓度下降,抑制作用下降。③AngⅡ刺激肾小管上皮细胞12h后FN开始增加P<0.01),72h到达高峰。氟伐他汀干预组与AngⅡ刺激(未干预)组比较,FN表达明显下降(P<0.05),浓度10~(-5)mol/L下降最明显,10~(-6)mol/L次之,10~(-7)-10~(-9)mol/L抑制作用没有明显的差别。2.①模型组血糖、尿白蛋白/肌酐、血尿素氮、肾重/体重比值、肾小球面积及系膜基质/肾小体面积比值,肾组织IL-6、FN、α-SMA检测均高于正常对照(P分别<0.05、0.01),WT-1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0.01)。各剂量氟伐他汀干预1月时,尿白蛋白/肌酐、血尿素氮、肾重/体重比值、肾小球面积及系膜基质/肾小体面积比值、IL-6水平与非干预组相比有所下降,但无显着性差异(P>0.05);FN、α-SMA较非干预组下降有显着差异(P<0.01),WT-1较对照组比上升有显着性(P<0.01)。中剂量连续干预2月和3月时,尿白蛋白/肌酐、血尿素氮、肾重/体重比值、肾小球面积及系膜基质/肾小体面积比值、IL-6、FN、α-SMA水平均明显低于非干预组(P分别﹤0.05、0.01); WT-1明显高于非干预组(P<0.01)。②肾组织病理PAS显示糖尿病模型组小鼠肾小球面积和肾小体面积增大,随时间延长,系膜明显增生,细胞外基质显着增多。氟伐他汀干预后,与同期模型组小鼠相比,系膜增生及细胞外基质增多减轻。免疫组化病理显示模型组FN、α-SMA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不同剂量氟伐他汀干预后FN、α-SMA表达较非干预组比均有明显下降(P<0.05、0.01)。③整个实验期间,血胆固醇及甘油叁酯水平各组间均无显着差异(P>0.05)。3.高糖刺激HK2细胞后各时间点均可引起p-MYPT1、FN表达显着增加,与0h相比(P分别<0.05),p-MYPT1表达12h最高、FN 24h达高峰,呈时间依赖(P分别<0.01)。不同剂量氟伐他汀(10~(-7), 10~(-6)和10~(-5) mol/L)干预后p-MYPT1和FN的表达均较未干预组降低,并呈浓度依赖性(P<0.05)。甲羟戊酸和GGPP可以逆转氟伐他汀的上述作用,使p-MYPT1和FN上升(P<0.05),而FPP则不能(P>0.05)。LPA激动后可部分抵消氟伐他汀的上述作用,p-MYPT1、FN表达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4 HG培养HK-2至24~48h细胞增殖明显增加,与对照组比较P<0.05,而培养至72h时细胞增殖开始降低,并低于对照组P<0.05。高糖培养24~48h,细胞凋亡率及caspase3及caspase-8裂解片段增加(P分别<0.05);高糖培养12h Klotho蛋白表达减少(P<0.05)、RhoA蛋白表达增加(P<0.05),均呈时间依赖性。不同浓度氟伐他汀(0.1、1、10μmol/L)不同时间(12、24、48、72h)均明显抑制细胞增殖(P<0.05),细胞增殖抑制率具有时间-浓度依赖性。各浓度氟伐他汀(0.1、1、10μmol/L)均增加Klotho蛋白表达(P<0.05)、减少RhoA蛋白表达(P<0.05),呈浓度依赖性。减少细胞凋亡率及降低caspase-3、caspase-8的作用以浓度0.1、1、μmol/L明显(P<0.05)。氟伐他汀对HK2klotho蛋白的表达上调作用可被MVA或GGPP逆转(P<0.05),而FPP则不能(P>0.05)。结论1氟伐他汀能抑制AngⅡ对肾小管上皮细胞的促增殖作用及促FN分泌作用,在一定范围内呈浓度依赖性。2氟伐他汀可以降低糖尿病小鼠蛋白尿和血尿素氮,抑制糖尿病小鼠肾脏IL-6 FN、α-SMA的表达,促进足细胞WT-1的表达,减少系膜细胞和细胞外基质的增多,改善糖尿病早期肾损害,减少肾脏纤维化,其肾保护作用独立于降血脂。3 Rho激酶可能是糖尿病肾病间质纤维化发生的起始信号之一,他汀类药物减少糖尿病肾病间质纤维化的作用机理与其抑制Rho激酶信号通路有关。4高糖可减少HK2 klotho蛋白表达,并同时促进细胞增殖及凋亡。他汀可部分纠正高糖对HK-2的上述作用,其机理可能与通过抑制Rho信号通路,上调HK-2 klotho蛋白有关。此结果为他汀类药物在糖尿病肾病的治疗中提供新靶点有积极作用。小结糖尿病肾病肾病发病机制复杂,炎性介质、细胞因子、各种信号通路等网络效应形成对糖尿病肾病治疗的挑战。他汀类药物独立于抗Ras、抗炎、抗氧化、抗纤维化、上调klotho的多效性作用,有望成为糖尿病肾病治疗的有力措施之一。

参考文献:

[1]. 氟伐他汀对糖尿病大鼠肾皮质胞外调节蛋白激酶活性水平的研究[D]. 靳瑞丽. 河北医科大学. 2003

[2]. 氟伐他汀对糖尿病大鼠肾皮质胞外调节蛋白激酶活性水平的影响[J]. 李英, 段惠军, 靳瑞丽, 刘茂东.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05

[3]. 氟伐他汀对糖尿病大鼠肾脏p27~(kip1)及CTGF表达的调控机制研究[D]. 罗萍. 吉林大学. 2008

[4]. 糖尿病大鼠肾皮质GLUT1表达、ERK活性变化及AngⅡ受体拮抗剂和HMG-CoA还原酶抑制剂的影响[D]. 李英. 河北医科大学. 2005

[5]. 甲基查尔斯多酮对糖尿病肾病的影响及机制[D]. 吴凡. 武汉大学. 2010

[6]. 血清和糖皮质激素诱导蛋白激酶1在糖尿病大鼠肾脏的表达及氟伐他汀的调节作用[D]. 王学彬. 华中科技大学. 2006

[7]. 氯沙坦和辛伐他汀对糖尿病大鼠肾脏NF-κB、PDGF-B及PKCα表达的影响[D]. 邵晋康. 山西医科大学. 2003

[8]. 大黄素及氟伐他汀对糖尿病大鼠肾脏TGF-β1表达影响的相关性研究[D]. 朱凌波.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06

[9]. 虎杖免煎冲剂对糖尿病大鼠肾脏RAGE及VEGF表达的影响[D]. 费洪华. 山东大学. 2008

[10]. 他汀类药物的肾保护研究[D]. 刘佳. 南京医科大学. 2010

标签:;  ;  ;  ;  ;  ;  ;  ;  

氟伐他汀对糖尿病大鼠肾皮质胞外调节蛋白激酶活性水平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