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公用工程道路路基施工技术探讨论文_朱建克

市政公用工程道路路基施工技术探讨论文_朱建克

浙江信博城市建设有限公司 浙江省温州 325000

摘要:路基工程施工是整个道路工程的基础,因此,在道路工程建设中对路基的设计和施工中都有许多严格的要求,为了保证市政道路工程的实用性,必须要对路基的施工进行质量控制,结合不同的实际条件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强化市政道路路基的施工质量。

关键词:市政道路;路基施工;质量控制

1道路路基施工的特点

市政道路路基施工过程中有很多不确定性因素,比如受环境气候的影响、施工设计和施工工艺等的变化,其质量控制比较有难度。路基施工的工作量通常占公路施工总工作量的一半以上,工程周期也比较长。另外,其工程实施比较复杂。相对于道路施工的其他内容,路基施工虽然技术比较单一,但由于其各种地质条件、气候环境的制约,环境复杂多变,施工难度就明显加大。由于路基工程施工作业面大,需要大量的人员和机械设备,机械设备的种类也非常多,对于施工管理来说也很不便捷。此外,路基的施工质量一旦出现问题,修复起来也十分麻烦,耗时耗力,会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

2市政公用工程道路路基施工的质量标准与技术要点

2.1质量要求。

目前市政公用工程道路在路基施工方面有两点基本质量要求,其一就是路基水温稳定性,每座城市都存在地下水系与地面水系,二者在相互影响下有可能导致道路路基的强度下降,尤其对北方城市来说,寒冷冬季所带来的季节性冰冻区域还会造成水温的大幅度变化,导致道路路基出现周期性冻融现象,使道路路基处于冻胀或翻浆等异常状态,在这些异常状态下的道路路基是极其脆弱的。因此可以说如果城市地下水系或地面水系的水温状态不良,道路路基本身的强度是难以趋于安全稳定标准的,这也说明在路基施工中一定要确保工程从头至尾的水温温度保持稳定。其二是道路路基的结构稳定性问题。一般来说路基结构会深受自然因素与人为因素影响。自然因素就包括大雨、地震、冰雪等等自然气象状况变化影响,而人为因素则主要是行车荷载。自然因素与人为因素二者共同作用力会导致原本平衡的道路路基结构发生变形现象,整体结构稳定性被逐渐破坏。所以就要对路基强度进行强化,确保其在不变形的基础上,也能适应当前的自然与人为使用强度。

2.2技术要点。

在市政道路路基施工技术中,它的基本原则就是强化路基的抵抗能力,确保路基具有一定的坚固性、耐久性与安全稳定性,以求道路长期健康运营。为此,本文提出了市政道路路基施工过程中所要注意的技术要点。

2.2.1施工测量的技术要点。

施工测量属于道路路基施工的初始阶段工艺,它主要依据图纸设计来对现场进行道路中线恢复,确立道路中所有构造物的具体位置。对施工测量而言,它也要根据现场建筑物的具体形状、位置与高程来指导即将开始的施工工作,严格保证工程设计是绝对按照图纸设计所展开的。在施工测量过程中,路基施工段的一切需求都要被得以满足,例如在复测中线过程中对所增设临时水准基点高程以及加装地面标高的测量,另外像道路路基横断面的定位问题都要得到严谨审查,完全符合设计要求后才能开始施工。另外,道路路基下方的各种管网网线也是施工测量过程中所必须关注的技术要点问题,要确保对它们的安全保护,严禁由施工原因所造成的管线损坏现象出现。

2.2.2填方路基的技术要点。

在填筑路基之前要首先选择良好的填方路段进行试验,试验的内容就是测量地段中土质的松铺系数,确保其达到工程标准压实需求。在施工之前还要进行验路铺筑,具体分析在设计中路基填筑的平均高差,并同时翻松路基表层(约30~40cm为最佳),确保路基土层的凭证压实度超过95%,然后才能实施填筑施工。如果在填筑之前选择碾压路基基底,则要求压实度要至少>85%左右才能进行后续填筑施工。

2.2.3压实路基的技术要点。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市政公用工程道路路基要求路基压实操作要从道路边缘到中间逐一实施,确保道路形成路拱形态,路基压实也要求由轻到重,这样做的目的也是为了强化路基强度,避免松土时机械设备推动损坏路基。在碾压过程中,要首先整平道路土地,然后在路中线位置向路堤两侧碾压并形成3%一5%左右范围的横坡结构。如果是弯道碾压则要注意要从道路的低缘向高缘位置逐一进行碾压,确保道路路基形成单向超高横坡结构。上述两种碾压的轮迹重叠一般要求在12~25cm范围为合理工艺范围。这里需要注意的技术要点是在路基压实过程中一定要确保碾压均匀,避免后期沉陷现象的出现,所以一般施工方都会选择分层压实的方法来进行路基施工,它的压实厚度每层都确保在25cm以内。

2.2.4井路基防护的技术要点。

路基防护是施工接近尾声时的重点施工阶段,这一阶段的施工工艺主要以提高路基强度与稳定性为核心。通常情况下会采取浆砌片石挡土墙或者浆砌片石护坡等等施工工艺。一般来说,该施工要选择那些结构密实度高、质地优良且抗风化性强的硬质石料作为路基防护原料基础。当路基的抗压强度要求达到40MPa以上时,就必须考虑选择正方形、厚度大于位sm,且宽度与长度是厚度3倍左右的大型石料砌筑。首先对其进行镶面修凿处理,然后利用厚度在住Zm且宽度、长度在位sm以上的片石配合砂浆进行路基防护的设计制作。

2.3路基养护的质量控制

路及养护的基本要求。在路基的养护过程中必须要保持路基土的密实度,并保证其排水性能良好,各部分尺寸和坡度符合规定并及时消除路基不稳定的因素。路基应无车辙、坑洼、隆起、沉陷、缺口,横坡适度,边缘顺适,表面平整坚实、整洁,并与路面的接茬平顺。路基的边坡必须稳定、坚固、平顺,无冲沟、松散、坡度符合国家的标准。路基的排水沟、边沟、截水沟、泄水槽、跌水井等排水设施都应该清洁完好,纵坡要符合国家相关标准,排水畅通,井出口维护完好,保证路基、路面及边沟内不积水。路基的挡土墙、护坡及防雪、防沙等设施保持完好无损坏,泄水孔无堵塞。必须做好翻浆、坍方、山体滑坡、泥石流等病害的预防、治理和抢修等工作,尽量缩短阻车的时间。为适应运输发展的需要,应对养护的路线逐步进行改善和加固,如若改善路线的急弯和陡坡,应考虑加添挡土墙、护坡等结构物

2.4施工工艺的质量控制

在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控制路基填充骨料的配比,混合料的换水量也要调整至最佳状态,否则路基在施工完成后可能会出现裂缝、下沉等不良现象。为确保路基后期的强度提升,应在骨料配制中加入掺加粉煤灰。这是因为只加砂土的混合料对水的需求量比较大,干缩性也比较强,在夏天高温炎热的条件下容易因缺水而出现裂缝,另外在振动式压路机碾压过程中也十分容易出现翻浆的问题,不利于压路机作业。而掺加了粉煤灰混合料则很好的改善了上述缺点,有效的降低水化热温升产生的不良影响。

结束语

本文简要从技术角度总结了目前市政公用工程道路路基建设方面的各个关键环节,这些施工工艺操作都有效的提升了市政道路路基的工艺水平与承载运营能力,使城市道路路基结构功能区域稳定性方向发展,更有利于城市交通建设与未来发展。

参考文献

[1]唐隆兴.市政公路路基施工质量控制[J].房地产导刊,2015(17):78-79.

[2]管付生.城市道路路基施工工艺及质量控制分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5(29):46-47

[3]吴长飞浅谈市政道路路基工程的施工及常见问题的分析田城市建设理沦研究,2014(12)66-72

[4]慕全松,姜岚市政道路路基工程施工技术要点探析田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35):234.

[5]杨宝生,唐小淦市政道路路基工程施工工艺控制措施分析田城市建设理沦研究(电子版),2023(11)10-19.

论文作者:朱建克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6/27

标签:;  ;  ;  ;  ;  ;  ;  ;  

市政公用工程道路路基施工技术探讨论文_朱建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