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小组合作式的协同高效课堂活动中,教师想方设法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激活学生学习积极性,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抽象的知识讲授中,让学生参与角色扮演,往往能起到化抽象为具体的作用,作为其它教学方式的有效补充,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角色扮演 参与度 模拟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随着教育和社会发展,教师早已不是传统式的说教,现在主流是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小组合作式的协同高效课堂。小组合作课堂活动中,教师认真备课更加重要,在课堂设计上应更加花心思。就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来说,有不少抽象的知识点,老师单凭口头讲述,会显得枯燥乏味,学生听完后还是丈二摸不着头脑。老师认为简单的知识怎么学生还不理解,造成老师心里焦急;学生觉得物理怎么那么难学,学习物理的心理压力大。
如何避免以上的情况,让学生积极参与、愉快学习呢?我认为学生角色扮演是一种增强学生参与度、激活课堂活力、化抽象为具体的有效方法。
一、在九年级物理《电流和电路》教学中的妙用
在人教版(2013年6月第1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五章《电流和电路》中第1节《两种电荷》课例中,在讲解摩擦起电的原因时,不同物质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不同,束缚电子本领弱的一些电子会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失去电子的物体因为缺少电子而带正电,得到电子的物体因为有了多余的电子而带负电。学生在理解上存在两个困难,一是不理解原子的结构;二是学生错误地认为带正电是正电荷发生转移,带负电是负电荷的转移。
课堂上,我让二组学生参与扮演。其中一组由2男生2女生组成,另一组由3男3女组成。男生代表正电荷,女生代表负电荷,学生在活动中将扮演模拟带2个单位正电荷的物体与带3个单位正电荷的物体相互摩擦。当两种物体在摩擦起电过程中,它们的原子相互摩擦时,我预先假设带3个单位正电荷的原子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能力比另一个原子核强,那么代表原子核束缚本身电子能力弱的那组学生中的一个女生移步到对方一组中去。然后,教师问学生,摩擦之后哪个物体带正电,哪个物体带负电?学生异口同声地大声说出了正确答案。见到此情景,教师顺势再进一步问带正电的物体为什么不是得到正电荷呢?学生都能说出原子核位于原子的中心,不容易转移。为什么让学生背诵课本知识点,或者用示意图来讲解,教学的效果不够好呢?因为初中阶段的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还是比较弱。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课堂教学中,以学生角色扮演的活动形式能提高学生的参与度,让学生身临其境,将抽象知识具体化。
二、在《电压》教学中的妙用
在人教版(2013年6月第1版)九年级物理第十六章《电压 电阻》中第1节《电压》课例的电压表使用的教学中,电压表与被测部分并联使用。知识点很简单,但通过练习或实验操作来检测时,教师会发现,学生掌握得却不好。
为了加深学生印象,提高学生学习趣味性,我课前制作了一个印有电压表符号的帽子,教师可让一名学生戴上帽子扮演电压表,左手贴一张印有“+”号的纸,右手贴一张印有“-”的纸。另外,还让学生推举2名学生出来戴上印有电灯符号的帽子,手上贴上的纸印有箭头表示电流方向,他们扮演电灯,扮演电灯的学生先依次手拉手,代表两灯泡组成串联电路,让电压表扮演者用拥抱的方式去分别“测量”灯泡1、灯泡2的两端电压和两灯泡的总电压,然后让其余学生判断对错。然后,再让扮演灯泡的学生组成并联电路,重复以上操作。教师通过这种角色扮演的活动,尤其针对农村中学的学生,起到辅助课堂教学的作用,增强了学习物理的趣味性,激活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收到了较好的课堂效果。
三、在《运动的描述》教学中的妙用
在人教版(2012年6月第1版)八年级物理第一章《机械运动》第2节《运动的描述》课例中,运动和静止对学生来说,既熟悉又生疏的。为什么这样说?熟悉是因为生活中,我们描述物体运动时,已经默认选地面作为参照物,相对于地面位置改变的物体就是运动的,反之是静止的。如果因为这样,就认为《运动的描述》这节课内容简单,那就大错特错了。这种生活经验影响了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理解。例如,路旁的树木相对于行驶的汽车来说是运动的,学生理解不好这一知识点,上课时学生还提出疑问,树木明显生长在地里不动,怎么能说树是运动的呢?这说明了关键是学生难于转变思维。于是,教师选三名学生参与角色扮演。一名学生站着不动,另有二名学生并列行走。在常规提问后,教师进一步问以走动的二名学生为参照物,站在原地的学生的运动情况?绝大多数学生都说是静止的。教师指出错误后,学生很愕然,激起强烈的求知欲,都想知道原因。于是,教师进一步分析,站着的学生原来离另2名学生的距离有多远,后来的距离变为多远,有没有变化呢?学生思考后都说变远了。我再引导,那么他们的相对位置改变了吗?学生回答改变了。我再引导学生参照机械运动的概念,学生才惊喜地接受了新知识。这个活动设计创设的情景让学生引疑,构成对原来认知的强烈冲击,再析疑,改变原认知结构,学生获得知识后心中有喜悦。这种强烈的对比,使学生印象深刻,因此这个方法获得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
总而言之,针对初中阶段的学生,初学物理这门抽象的学科,教师应围绕某一重点或难点,采用多种方式和方法,降低难度,以达易于接受的作用,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论文作者:梁硕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9年第36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29
标签:学生论文; 物体论文; 正电荷论文; 教师论文; 角色扮演论文; 物理论文; 原子核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9年第36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