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实现新的经济增长模式_经济增长方式论文

如何实现新的经济增长模式_经济增长方式论文

怎样实现新的经济增长方式,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经济增长方式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纵观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历程,由于各国国情和经济发展所处阶段等的不同,其经济增长方式也存在较明显的差异,有的国家长期处于高通胀阴影的笼罩之下,经济低缓徘徊,人们生活改善不大;有的国家经济增长速度不低,但主要是依靠高投入、高消耗来支撑,经济增长质量不高,经济实力没有得到相应的增强;有的国家通过产业结构不断升级换代和科学技术的大力开发应用等途径,实现了高增长与高效益的结合,成功地实现了经济的腾飞;有的国家主要是发达的工业化国家,进入70年代以来受经济危机、需求不足、成本提高以及基数增大等的影响,相继结束高增长转入中低速增长阶段,但经济增长的质量依然很高,等等。但从成功的工业化国家看,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即经济增长方式首先建立在市场经济基础上,经历由资本、劳动多投入到资本多投入、劳动少投入,再到资本、技术多投入,直到技术多投入,实现经济增长的不同发展阶段。

“九五”期间和下世纪前10年,我国经济增长应选择一个什么样的模式呢?为此,我们应先确定一下选择的基本原则和我们所面临的基本条件。

一、选择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基本原则

选择我国“九五”期间及下个世纪前10年的经济增长方式,既要借鉴世界各国的成功经验,又必须考虑我国国情、资源条件、技术水平、经济基础、经济发展所处特定阶段等多方面因素,趋利避害。总的看,要在立足现实环境和对未来趋势正确分析的基础上,按照小平同志提出的有利于增强综合国力、促进生产力发展和改善人民生活水平的总要求,不断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和国民经济整体素质的提高,使之成为顺利实现第二步、第三步战略目标的成功之路。具体而言,主要应遵循如下几个原则:

1、实事求是,立足现实经济基础, 注意经济增长的渐进性和区域发展的差异性,保持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和社会的基本稳定。

2、有利于充分发挥我国生产要素的比较优势, 使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和引导生产者行为方面发挥基础和主导作用。与此同时,要继续大力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

3、有利于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科技含量, 实现经济增长逐步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增强我国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4、充分考虑资源对经济发展的制约。

5、因势利导, 将巨大的人口就业压力转化为现实可利用的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优势。

二、未来15年我国经济增长面临的环境

从现在起到2010年,是我国经济发展十分重要的阶段,是关系到能否实现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第二步战略设想和为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打好基础的关键15年。从未来15年经济增长环境的各种要素分析,既存在许多有利的因素,也面临许多难点。

从有利方面看,主要有“增长阶段、市场、资金和制度”四大优势:

1、明显的增长阶段优势。根据发展经济学理论, 当一个国家的人均国民收入超过300美元时, 意味着开始进入经济起飞和结构发生迅速变化的阶段,这一经济的起飞过程可以持续20—30年,直到基本完成工业化进程。处于这一发展阶段的国家,可以有更广阔的产业选择空间,可以借鉴国外成熟的先进技术、先进设备和先进的管理经验,加快本国经济的发展步伐。更重要的是,伴随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必然相应要求产业结构发生剧烈变动以满足投资、消费等最终需求,这正是经济得以持续、快速增长的动力。进入80年代以来,随着居民温饱的解决和短缺现象的基本消除,我国已开始步入这一起飞阶段,在今后的15年内,我国仍将处于这一阶段。

2、规模更大、层次更高、内容更丰富的广阔市场前景。 改革开放16年来,由于摒弃了以重工业自我循环为中心、产品和要素价格扭曲、缺乏竞争和劳动激励的传统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逐步转向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新的增长轨道,形成了以家电耐用消费品为中心的集中消费浪潮。下阶段城镇居民新的消费热点将逐步向住宅、电话、汽车、高档家电产品以及生活服务性消费等方面;农村居民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和消费环境的改善,也将逐步扩大对千元级耐用消费品的需求。投资需求方面,为支持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缓解短线制约矛盾以及满足产业结构和居民消费结构升级换代的要求,也必然要求保持一个较高的投资率水平。这些都为今后15年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

3、较高的储蓄率为支持经济的高增长提供了重要的资金来源。 受居民收入持续增长较快以及中华民族传统节俭美德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自70年代以来我国国民储蓄一直保持在高水平上。1978—1994年我国国民储蓄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高达35%以上,居世界前列。估计这种高储蓄倾向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将继续得到保持。

4、更具效率和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正在逐步完善过程中,制度性因素作用将更为明显。经过10多年的努力,特别是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总体目标,以及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以后,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在逐步建立财政体制、税收体制、金融体制、外汇管理体制、进出口贸易管理体制、价格管理体制、计划管理体制等,迈出了一系列重大步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正在逐步完成。

此外,较为稳定的国际国内环境、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发展的梯度推进模式、丰富的劳动力资源都将成为保持和促进整体国民经济在未来15年及更长一段时期内持续、快速增长的重要因素。

从不利方面看,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制约:

1、巨大的人口和就业压力。 尽管我国一直在采取控制人口增长的政策,并采取了大量措施降低失业率,但人口基数庞大(已达12亿),就业水平不高仍困扰着经济的高速发展。目前,我国的城市化率仅为28.6%,远低于处于同一发展阶段的其它国家水平(详见下表)。 可以预见,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以及资本、技术有机构成提高后就业弹性的下降,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问题将进一步趋向突出。此外,国有工业企业约三分之一的富余人员,随着企业改革的深化也将需要寻找新的出路。

不同收入(GNP)水平上城市化预测值

人均国民生产

总值(美元)100

200

300

400

500

800 1000

比重(%)

22.0 36.2 43.9 49.0 52.7 60.1 63.4

钱纳里等著《发展的形式(1950-1970)》

2、资源约束趋于强化。我国是一个资源大国, 但人均资源却十分贫乏。而且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和人口的进一步增加,这一问题会变得越来越突出。耕地面积将继续减少,水资源也会越来越难以满足人们的需要。石油、天然气、黄金、铜、铁矿石等十多种矿产探明储量明显不足,而且正面临开采成本上升、规模收益递减的困难。

3、出口难度将进一步加大。随着国际竞争的加剧, 人民币币值的上升以及劳动力成本的提高,我国以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为主导的传统贸易方式将遇到严峻的挑战,价格竞争优势将明显削弱,加上以区域化、集团化为特征的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将给我国对外贸易增加难度。

此外,农业、能源、交通等基础产业的掣肘,教育、科技发展滞后以及规模狭小等,都将影响和阻滞国民经济的增长进程。

三、今后15年的经济增长方式

根据上述选择原则和我国未来15年经济增长环境有利、不利因素的综合分析,结合吸取世界其它国家经济增长的经验教训,我们认为,未来15年我国的经济增长方式应该是在逐步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础上,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以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和技术进步为动力,充分发挥我国资金、市场和增长阶段优势,努力提高规模经济效益和外向型经济的质量,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保护和优化生态环境,走出一条“高增长、低通胀、高效益”的经济增长道路。

这一增长方式的具体内容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高储蓄,高投资,中消耗,高增长;二是以结构优化为重点,增量上大力加强农业、能源、交通等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改善薄弱环节,增强经济发展后劲;存量上加快调整进程,形成规模经济和高技术含量经济;三是对外经济要从单纯量的扩张转为巩固数量,提高质量;四是继续进行体制改革,进一步激发经济的活力,规范经济行为,消除造成通货膨胀、经济不稳定的体制性因素。

但我们也必须看到,即使是这样一个增长模式,要真正实现也是相当困难的。在转变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渐进性,需分两个阶段完成,先从数量增长型向数量、质量并重型转变,最后转到质量增长型;由粗放增长型向粗放、集约并重型转变,最后转入集约增长型。

与此同时,还要选择好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现实途径:

首先,应实现指导思想由只求快到快与好兼顾、在好中求快的转变。以往由于国民经济基础薄弱,发展水平过低,国际环境恶劣,因而在指导思想上偏重于追求速度的加快和数量的扩张,以满足并不算高但却是日益增长的社会需求,难以同时兼顾效益和质量。如今,经过四十六年的建设发展,特别是经过十六年的改革开放,经济总量有了很大提高,综合国力有了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大幅度提高,表明经济已有相当基础。加上通过卓有成效的外交努力,争取到了一个相对有利的国际环境,已为我们指导思想上实现经济发展只求快到快与好兼顾、在好中求快创造了必要的条件。求好,就是实现经济结构的全面优化,提高各种资源的利用效率,增强国际竞争能力,减少直至杜绝各种浪费和无效劳动。求快,就是实现整个国民经济在协调、稳定、高效基础上的快速增长。只有这样的增长,才是健康的增长,才是符合客观经济规律和宏观调控目标的增长,才能真正增强国力,立于世界发达国家行列。

其次,应以深化体制改革作为突破口。根据我们分析,继续全面深入地推进经济体制改革是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关键所在。前十六年,我们之所以能够使改革前三十年的经济增长方式有所改变,实现了经济的高速增长,靠的就是改革开放。今后十五年,要消除经济增长过程中高消耗、低效益的痼疾,也只能靠进一步地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我们应当统筹考虑,抓住重点,积极推进,取得改革攻坚阶段的突破,使市场经济新体制尽快到位,以便使经济运行和市场竞争有序化、规范化,从体制上保证新经济增长方式的实现,促进经济增长质量的提高。其中特别关键的是国有企业改革、社会保障体系改革、金融体制的进一步改革和政府(特别是地方政府)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等等。

第三,要特别加强法制建设。从某种意义上讲,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而新的经济增长方式的确立是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基础的,加强法制建设势所必然。现实生活中,垄断、欺诈等不公平竞争现象,浪费、失职、权钱交易等腐败现象,偷盗、抢劫等犯罪现象,暴富、贫困等分配不公现象,都反映了法制不健全,也必然影响经济增长的高效高质。法制建设不仅要规范各种经济竞争行为,明确政府部门宏观管理过程中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而且要加强执法力度,严厉打击违法乱纪现象,要坚决制止执法部门采取地方保护主义的做法,切实依法办案,将宏观行为与微观行为全部纳入有序轨道,保证经济的健康发展。

从具体操作角度看,除了体制改革这一关键因素外,应当注意把握好如下几方面:

1、努力实现经济结构的优化。只有实现了结构的优化, 才能有又好又快的经济增长方式。而实现结构的优化,关键是抓好两个方面,一是在投资增量上要切实加强农业、交通、能源等薄弱环节,加快改善“瓶颈”制约的矛盾,加强教育、科技方面的投入,提高技术水平;二是在存量上要切实改变企业只生不死的状态,实现社会资源的优化组合,提升支柱产业、传统产业的规模和层次。而实现结构优化的根本保证要靠改革,靠新的利益调节机制,靠市场充分的竞争。

2、兼顾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的开发,加强对外经济的管理。 努力开拓国际市场是我国经济工作的一个重要目标,也是中国经济融入世界经济一体化潮流的必经之路,但是,中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大国,有着12亿人口的庞大的国内市场。因而,经济增长方式应有别于一些外向型的小国,要把眼光放在国内市场,以内销为主,兼顾外销。我们凭借国内市场完全能够实现规模经济效益。外商们尚且纷纷看好中国的这块市场,我们绝不能只顾花血本向外挤,却对近在眼前的国内市场视而不见,以至于“肥水尽流外人田”。象美国如此发达的国家,进出口贸易相当于GDP的比重仅15%左右,而我国却达到了45%。我们在大量利用外资、适当增加外汇储备的同时,却没能很好地注意有效地使用国内资金,充分利用国内市场。 对外依存度过高, 于一个发展中国家是不利的。1995年初墨西哥金融危机已充分说明了这一点。因而,今后要加强对外贸易和引进外资的管理,凡不符合我国产业政策的项目一律不得入境;同时要改变以往为了招来外资而提供过于优惠条件的做法,让外资与内资公平竞争,让出口商品与内销商品享受同等待遇,真正将对外开放从量的扩张转变到质的提高方面来。对“以市场换技术”的政策要加强配套,防止出现市场让出去,而高档技术没进来的不利局面。

3、继续鼓励居民保持高储蓄率。纵观世界各发达国家和地区, 大多数在经济起飞时均实行高储蓄政策。象亚洲“四小龙”与日本一样,高储蓄率是我国经济得以持续稳定发展的原动力之一。在今后15年内,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要想继续实现高速增长,保持高储蓄率是十分必要的。因此,在今后一个时期内,应当继续采取适当的政策,如调整利率使之至少不为负数,逐步降低通货膨胀率,严格控制公款消费,加强个人所得税的征管等,继续鼓励国民的高储蓄率倾向,规范政府的消费行为等,使全国的储蓄率维持在35%以上,以保证经济增长的原动力。

4、重视和加强科技转化工作。经济增长方式的转换, 经济增长中科技含量的提高,最终要看科学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广度和深度。应当建立相应的制度和法律,强制实现这种转化(包括老企业的技术改造和老产品的更新换代、淘汰技术水平落后低下的企业和产品等),应采取相应的政策,引导和鼓励科学技术研究,以及科研成果的运用推广;进一步完善科技市场;推进科工贸一体化和科技产业化的发展。

5、加快人才培养。任何形式的竞争,最终都是人才的竞争。 经济增长方式的转换、经济增长质量的提高,归根结蒂要靠人才素质的提高去实现。因此,应当采取多种方式,通过多种渠道加快对人才的培养,在提高全民族科学文化素质的基础上,重点造就一支规模宏大的、掌握最新理论和最先进科技、适应时代发展要求、能够承担民族振兴重任的企业家队伍和行政管理队伍。

标签:;  ;  ;  ;  ;  

如何实现新的经济增长模式_经济增长方式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