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课程改革的中心是实现“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根本转变。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构建以开放性教学为主体,在教师的引导下,切实有效地调动学生自身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探索、主动获取知识,主动发展自己的能力和良好的个性品质。
【关键词】小学数学;实施;开放性;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526.40 【文章标识码】B 【文章编号】1326-3587(2014)04-0123-01
新课程强调数学课堂教学应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出发,开放教学,让学生全面地、主动地去探索,让每个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让课堂教学焕发生命的活力。可是,在我们的课堂,经常看到这样的情景:在本应舒展身心、放飞想象的课堂,看见的孩子都是腰杆挺直、双手背后,标准统一的军人姿势,让人感到巨大的压抑和束缚。有时看到的快乐教学是“身动心不动”,自主、合作和探索的学习方式很少见且往往流于形式。反思我们的课堂教学,仍然与农业经济和工业经济时代的课堂一样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还是保留了那种“封闭式”的教育模式。所以,笔者提出了小学数学中应该实施“开放性”课堂教学。开放教学要求教师在课堂中从尊重学生的学习个性出发,抛弃抑制学生情感、认知与能力发展的条条框框,善于放手,机智应变,巧妙引导,让学生在开放的课堂教学中,自觉能动地提出问题,多途径地解决问题,科学求实地总结规律、愉悦生动地提高能力,进而培养学生敢想、敢问、敢说、敢做的学习个性和求异、求新、求奇的创新意识。那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有效地实施开放策略呢?笔者结合教学实际谈几点认识。
一、创设问题情境,明确所学问题
1、让数学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数学回归生活,回归本位。在解决新问题时,先创设问题情境。在一个问题情境中,让学生明确要解决的数学问题是什么,一个好的问题情境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把数学学习与生活实际结合,回归生活本位,把数学知识生活化,尽可能使学生感到数学问题来自现实。如讲加减混合试题时,教师先向学生介绍本校五年级学生情况,我校五年级共有144人,期末转走了14人,但又转入7人,我校五年级现有多少人?谁能帮助老师算出,现在我校五年级有多少学生?学生会列出:144-14+7,怎样计算呢?教师此时出示课题。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这个与实际生活相结合的问题,使学生有一种解决问题的渴望,学习就有了动力,学习主动性也被调动起来。
2、把纯数学问题扩展开,让学生易于接受。在讲解稍复杂分数应用题时,出示一道开放题,“用去了3/5”让学生展开联想:生答:“剩下了2/5;用去的与剩下的比是3:2”;“用去的占剩下的3/2倍”;剩下的占用去的2/3等。在学生的多种联想过程中,学生已解决了稍复杂分数应用题的关键。在出示例题:一个发电厂原有煤2500吨,用去3/5,还剩多少吨?学生会迎刃而解。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创设情境中,教师提出的问题学生有能力、有兴趣解决,学生认识的积极性被较好的调动起来。
二、创设开放性的思维空间,让学生独立思考,尝试解题
学生明确了学习的问题,开始会不很清楚如何解决问题。教师就点拨式引导学生。然后让学生独立思考,可让学生尝试各种可能的方法,尝试解题。可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数学问题的喜悦或失败的情感,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如讲按比例分配应用题,一个农场计划在100公顷的地里播种大豆和玉米,播种面积的比是3:2,两种农作物各播种多少公顷?我便引导学生先用所学过的方法解答,让学生放开思路,独立思考,尝试解题。生1:用算数法:大豆:100÷(3+2)×3=60(公顷),玉米:100÷(3+2)×2=40(公顷);生2:用分数法:大豆:100÷(1+2/3)=60(公顷)玉米:60×2/3=40( 公顷);生3:用倍比法:玉米:100÷(1+5/3)=40(公顷)大豆:40×3/2=60(公顷);鼓励学生继续尝试解题,大豆:100×3/5=60(公顷)生4 :3+2=5玉米:100×2/5=40(公顷)。我指出第四种方法就是我们所学的一种新的解题方法叫做按比例分配法,学生已尝试解答出。在学生尝试过程中,不管学生是否成功,只要学生主动参与动脑筋思考,老师都给以肯定和鼓励。长期如此可逐渐养成学生独立思考、独立解题的能力。
三、与小组交流讨论共同解题
教师在教学中,可把所解决问题转化成开放性的,组织学生四人一组,交流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在小组交流中,要每一个学生都讲,把自己的想法尽可能表达清楚,一个学生讲其他学生可以插话补充或提问,让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越说越完整。通过这个过程,培养学生数学语言的交流能力和语言的组织能力,并通过交流使学生学会倾听,相互补充共同解决问题。
如讲分数的基本性质时,四人一组,动手操作分工协作,分别把三张相同的纸片折成2份、4份、6份,并涂出它的1/2、2/4、3/6,然后观察涂色部分,学生齐答:涂色部分相等,就是三个分数大小相等。我问:它们通过怎样的变化相等呢?学生一时答不出,再组织观察,探究变化规律,四人一组进行交流,学生在讨论中互相补充,学生说:1/2=2/4=3/6,三个分数的分子、分母都扩大相同的倍数2,而分数大小不变,让学生继续发表不同意见,通过多个小组发言,把分数基本性质补充完整: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使教学的重点与难点通过学生讨论交流而突破。此过程,可使学生的讨论交流逐渐建立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从而使数学语言更加准确、严谨。
四、在课堂教学中多进行开放性习题训练
教师在课堂中多设计一些开放性习题,可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对知识的熟练运用的技能。如讲完分数基本性质后,我提出谁能根据分数基本性质,说出一组分子分母不同而大小不变的分数来,学生勇跃举手。可让学生个别说,然后同桌互相说,这样的分数有无数个,学生通过练习可熟练运用分数基本性质。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尽可能通过多种方法,把课堂以教师讲解为主转化为以学生思考讨论为主,把问题尽可能转变为开放性,答案多样化的教学。让每位学生都有参与的可能与兴趣,在课堂学习活动中,提高每一位学生的独立解题能力。
【参考文献】
1、覃梅清,论数学课堂开放性教学创新原则与策略[J].科技信息.2011年19期
2、董晨毅,小学数学开放性教学初探[J].教育教学论坛.2011年28期
论文作者:韩,华
论文发表刊物:《科教新时代》2014年4月总第238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4-30
标签:学生论文; 开放性论文; 分数论文; 数学论文; 解决问题论文; 教师论文; 课堂教学论文; 《科教新时代》2014年4月总第238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