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建筑工程土建施工中,岩土应力可能会发生一定变化,这是不可避免的情况。而且在建筑载荷的影响作用下,基底下部也有可能会出现较为严重的变形情况。如今桩基础技术在我国的建筑工程中应用较为广泛,会明显优化建筑物的平衡力,也会强化建筑物的承受力,能有效抑制建筑物体深陷。适应性强是桩基础技术的一大优势,即使地质和工程环境条件恶劣,桩基础技术仍然会发挥良好的稳定作用。
关键词:桩基础施工;建筑土建工程;应用
1桩基础施工的简介
桩基础是工程建筑基础中的一种,是由基础和连接于桩顶的承台共同组成,桩基主要的作用就是将负荷承载力转给持力层。桩基础施工是建筑工程土建施工中一种常用的基础形式,当天然地基无法满足建筑物对地基变形和强度要求时,也就是天然地基的负荷承载力比较低时,就可以利用下部坚硬土层或者岩层作为基础的持力层而设计成深基础,比较常用的就是桩基础。桩基础作为一种深基础,不仅具有比较高的负荷承载力、稳定性,沉降量也比较均匀,而且具有高强的抗震性能,因此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2桩基础施工的要求和原则
2.1要求
①桩基础施工的施工特点适用于在设计方案中不能出现地基有大沉降或者不均匀沉降的等问题的建筑物,主要分以下几种情况:a.针对工作运行环境的要求,在设计要求上需要减小基础振动的建筑,如使用精密仪器的实验室和重型设备的车间厂房。b.对于荷载过大的建筑物和高结构建筑,高层建筑的地基基础需要承载几十米甚至几百米的建筑整体的荷载,如高塔、烟囱、高层住宅等建筑,采用桩基可以承受建筑物自身重量荷载带来的拔力和水平力。c.对于软弱地基或者特殊地质的区域施工,桩基是加固地基的有效方法,也是在市政道路建设中软土地基路段常用的方法。②如果遇到地基上部软弱而下部土层深度过深的情况,如果处理不当,桩端位置没有落在土质良好的土层,而是在软土土层,造成地基承载能力差和稳定性差的情况,就需要考虑桩基的沉降问题。必须选择土质较好土层将负荷传到下卧软土层,应当采用桩基基础施工,并且增加桩基沉降。③桩基设计时应当充分考虑地基承载力和变形两项要求。在实际施工过程中,经常会出现由于桩基的设计不符合实际要求,从而导致经济财产损失。因此在桩基础施工中,就要做好勘察规划工作,制定可靠切实的施工方案,确保桩基础的质量安全。
2.2原则
桩基础施工前应对地基的土层性质全面了解,明确施工目的,并且制定施工方案;在施工中应当满足经济合理、安全可靠的原则;在施工后应当对桩孔进行及时检查,并且及时分析解决。
3建筑工程土建施工中桩基础技术的应用
3.1钻孔灌注桩技术
钻孔灌注桩主要指的是在作业现场采机械钻孔的方式在地基土中形成桩孔,同时将钢筋笼放置其内部,最后实施混凝土灌注而成的桩。有别于打入桩方式,钻孔灌注桩是先成孔后成桩,通过对桩体方向相对的移动的土体会对桩产生一个动态压力,合理控制桩基能够避免出现塌孔或是缩径的问题出现。一般情况下,成孔垂直精准程度能够有效验证灌注桩是否顺利实施,能够采取加大桩基支撑面积的方式来确保桩机的稳固,同时还需要对钻杆以及钻架的垂直度假进行定期检验,保证其精准程度。成孔完毕后需要及时将井斜超声波的测试设备拆掉。在实际开展钻孔灌注桩施工时,需要严格控制桩位线和护筒中线偏差在50mm以内,同时,要对回填土进行仔细检查,确保其严实程度达标避免有漏浆的情况出现。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不仅如此,还需要对钻孔的深度进行准确把控,固定完桩架后需要对底梁与桩具间的长度进行实时记录,能够利用钻杆在钻机上的长度来将成孔的实际深度确定下来。一旦钻孔钻至特定深度时,需要采用钻杆在原位实时清空,如此一来便能够切实确保整体桩基施工质量,而且务必要在管桩混凝土前开展全面的清理工作。
3.2挖孔桩技术
挖孔桩主要是采取人工挖掘的方式来进行,其具有操作简便、设备简单、施工质量良好、工期不长、承载能力大、成本低廉等优点,所以在建筑土建施工中获得了广泛的运用。在具体施工过程中,人工挖孔桩其占地面积较小,一般设置其桩直径不低于800mm,通常适合用在地下水含量较少的土层当中。对于含水量较大,且较为松散或是地下水位较高的土层则敏感度较高。在正式开始挖空前,务必要全面清理掉地表松软土层和其他杂质,保证地面平整。随后采取十字交叉的方式来将各个孔桩坐标确定下来,同时将龙门桩的位置固定在桩外,随后结合桩径大小来完成开挖线的放置,随后往下开挖1m便可以了。对于超出地面约20cm的井圈需要实施混凝土浇筑,其厚度在10cm左右。与此同时还需要对井圈实施钢筋混凝土加固,以切实确保护壁衔接的混凝土的浇筑质量。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需要控制上下护臂的连接距离在5cm以上,且在每次施工完成与养护后的24h方可拆除护壁的模块。在开挖第二个井孔土方过程中,需要先采用垂吊线来确定井孔中线,随后将一个小木桩固定于其底部,同时需要保证桩的垂直投影位于木桩的顶部。在具体开挖过程中需要对土层结构的变化进行密切监控,确保整体施工的稳定性与安全性。
3.3静力压桩
静力压桩这一技术的优势是原理简单、便于操作。在土建工程中应用该技术,是在重力和压桩机的作用下,把预制桩打入指定位置。但是该技术在实际应用中,也表现出一定不足。对于岩土层来说,当打桩的深度不断增加,所承受的压力也会不断增加。此时地质损害的问题就会随之出现,正是因为如此,应用该技术可能会出现地质灾害问题。为此,要切实保证打桩连续性,有效避免出现施工问题。静力沉桩与挤土桩类似,但是对于饱和的黏性土来说,已经没有空间可挤。因此在进行桩基础施工时,有可能会发生挤土效应。表层现象就是土层向桩挤压,造成桩上浮,这就意味着桩基础的稳定性明显降低。在施工时加大桩的中心距会减缓桩之间的影响,进而避免出现桩上浮的情况。一般情况下,挤土桩在成桩过程中,只有部分桩会发生挤土效应,此时桩周围的土体也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干扰,所以在考虑是否扩大桩与桩之间的距离时,还要注意紧密结合实际情况。
3.4桩基础预制桩技术
在预制桩施工的过程中,桩尖指向的位置应满足打桩施工的基本要求,且根据施工图纸精准定位。在桩基基础浇筑施工中,要自桩顶向桩底浇筑,同时其桩基钢筋笼保护层需在2.5cm上下。在承重桩施工的过程中,因其施工的方式较多,且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挤土的问题,因此在工程施工中,施工人员需要根据前期地质勘探结果科学规划桩基基础的形式和数量,从而有效减少预制桩对桩基础周围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
4结束语
综上所述,由于桩基础技术与建筑物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息息相关,所以人们的居住感受也会受到桩基础技术施工效果的影响。建筑工程土建施工中桩基础技术应明确桩基础施工的具体步骤,严格控制每步施工的关键点,并保证做好前期准备工作。对于技术施工人员来说,应有效结合施工现场的状况和特点,合理应用桩基础技术。
参考文献:
[1]严晓春.建筑工程土建施工中桩基础技术的应用研究[J].建材与装饰,2018(02):5-6.
[2]程学辉.建筑工程土建施工中桩基础技术研究[J].工程技术研究,2018(01):68-69.
[3]姜泽先.建筑工程土建施工中桩基础技术的应用分析[J].山东工业技术,2015(24):100-101.
[4]马勇锋,蒋文斌.建筑工程土建施工中桩基础施工技术[J].建材与装饰,2016(08):37-38.
[5]沈艳扬.浅谈建筑工程土建施工中桩基础技术的应用[J].江西建材,2017(09):101+104.
论文作者:孙素中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细部》2018年第2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19
标签:桩基础论文; 桩基论文; 土层论文; 土建论文; 技术论文; 地基论文; 钻孔论文; 《建筑细部》2018年第2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