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林
(成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感染科 四川 成都 610072)
【中图分类号】R4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11-0263-02
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是卒中后最常见的神经精神性并发症,其发病率高达30%~60%[1],是目前阻碍卒中病人生活质量和神经功能恢复的重要因素,严重影响患者认知功能、身体恢复、人际交往和治疗的依从性。由于脑卒中所带来的本身的疾病症状,患者的心理障碍常常被掩盖,因而得不到医护人员的关注和重视。因此,临床上识别出脑卒中后抑郁的表现并对此进行护理具有意义。
1.卒中后抑郁的临床表现
卒中后抑郁是脑卒中后最常见的并发症,是以持续性情感低落、兴趣减退为主要特征的心境障碍。大约有四分之一患者发生在脑卒中的急性期,即发生在一个月之内,以焦虑、无望、负罪感为主要表现;约有一半患者在脑卒中后半年左右发病,这段时间是合并抑郁的高峰期和高危期,以昼夜节律改变和社会隔绝为主要表现[2]。根据DSM-II[3]标准,PSD 临床特征可分为轻重两型,重型包括悲伤、焦虑、绝望、早醒、食欲减退、厌世或自杀等;轻型包括能力减退、社会功能退缩、兴趣丧失、睡眠障碍、流泪等。临床上对抑郁的评判多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4],该量表是临床上评定抑郁状态时最常用的量表,被认为是发展其他抑郁量表的“金标准”。目前常用的是HAMD十七项版本,采用0~4分5级评分,得分越高,抑郁程度越重,总分≤7分为正常;总分>7分,≤17分为轻度抑郁;总分>17分,≤24分为中度抑郁;>24分为重度抑郁。
2.护理对策
2.1 药物治疗护理
早发现脑卒中患者的抑郁症状并及时给予抗抑郁药物治疗对脑卒中后抑郁康复具有深远意义。临床药物治疗中主要有5-HT再摄取抑制剂(SSR1),该类药物具有起效快、副作用少、过量无严重不良反应以及使用方便等特点,目前临床广泛应用于临床。根据医嘱,护士做好患者的脑卒中应和抗抑郁治疗。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了解患者的抑郁表现,严格监督服药剂量,严密观察药物的副作用,做到心中有数。药物治疗的成功应遵循以下原则:①使用最小有效剂量,通常是指达到治疗血药浓度剂量的1/3~1/2;②尽量单一用药,安眠药物或抗焦虑药物不宜常规应用;③药物的治疗效应出现较迟,耐心观察;④抗胆碱能与心血管副作用与痴呆或抑郁症状的恶化相似,尤应严密监护病情变化;⑤每日的剂量需分次服用,以免一次性给药产生峰值效应;⑥肠道外给药发挥作用过快,不适用于老年人,故应尽量避免老人的肠道外给药[5]。总之,护士应该掌握用药的禁忌症、注意事项,严格遵医嘱给药,监督患者按时服药,增加患者用药的依从性,并严密观察用药后反应,如有异常情况及时上报医生并配合处理。
2.2 心理护理
护士语言应和蔼热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以积极愉悦方式与患者进行交谈,缓解患者恐惧、紧张、悲观的情绪;要多与患者交流沟通,鼓励其说出心中真实感受,耐心倾听他们的问题并给予解决,满足患者的合理心理需求,使病人产生安全感和树立一定信心,能依从药物治疗。严重者可邀请专业心理医师给予开导,找出心理障碍的病因。对于有自杀倾向的患者,医护人员应特别留意观察并适时给予开导,以防意外发生。此外,可给予患者特殊心理治疗如认知行为疗法,通过帮助病人识别自动性思想和错误认知,检验并结束错误信念,重建新的正确认知,重新自我评价,以达到治疗目的。目前该理论和治疗技术正逐步被临床心理工作者和医师所了解和接受,可在临床得到进一步的推广。
2.3 同伴教育
加强同伴教育,可介绍以往的康复良好的案例并指导患者积极进行功能锻炼,鼓励患者多与已经战胜抑郁的患者进行沟通和交流,增强他们战胜疾病的信心与毅力,指导患者自我调整心态,培养兴趣和爱好,转移对疾病的注意力;卒中后抑郁患者多为老人,家属多忙于工作而无暇顾及老人,应充分调动家庭和社会的支持,使家属了解老人的身体状况以及存在的心理需求以及家庭支持对疾病恢复的重要性,督促家属多探视患者,从心理、生活上给予患者鼓励、支持与帮助,减轻或消除此时的心理压力,满足其爱与归属的需要,让患者感受到家庭的温暖,从而能够敞开心扉,促进疾病的康复。
2.4 营造温馨的就医环境
努力创造温暖、整洁、舒适的病室环境,尽量让同类患者安排在一个病室以便于交流和观察。病情许可情况下可鼓励其下象棋、听音乐、做体操等活动,帮助舒畅情志,增加谁会归属感,减少生病后的心理落差,有利于患者积极配合治疗,早日康复。
2.5 中医治疗护理
可配合中医针刺、穴位按摩、芳香药枕、耳穴贴压等中医特色治疗护理,做好相应的健康教育工作,使患者积极配合,增强药物治疗的疗效。
3.小结
卒中后抑郁是一种多因素、多方面的有关心理及行为的心理障碍,常因瘫痪、失语、日常生活能力下降等因素产生焦虑、情感脆弱、易怒等情感障碍。该病临床进展较为缓慢,但易引起一系列的健康问题,甚至增加患者死亡率。近几年来,由于各种原因,卒中后抑郁的患者也日益增多。因而,医护人员应增强对高危人群的识别,及早做出相应的治疗和护理对策,抑制病情的进一步发展,这对于促进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提高他们存活率和保证他们的生活质量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1] Melissa A, Matthew DE. Recognizing poststroke depression [J]. Nursing, 2012,42(12):60-63.
[2] 叶全德.卒中后抑郁[J].实用医技杂志,2007, 14(20):2781-2783.
[3] Starkstein SE,Robinson RG.Br J Psychiatry,1989,154:170.
[4] 赵靖平,郑延平.抑郁量表的信度和效度[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2,6(5):214-216.
[5] 许律西.老年期抑郁症的临床与治疗学现状.临床精神医学杂志,1995,5(4): 242.
论文作者:胡林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6年4月第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5/19
标签:患者论文; 抑郁论文; 脑卒中论文; 卒中论文; 心理论文; 药物治疗论文; 剂量论文; 《医药前沿》2016年4月第1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