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水利设计理念在河道规划管理中的应用论文_姚亚波

生态水利设计理念在河道规划管理中的应用论文_姚亚波

茂名市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 广东省茂名市 525000

摘要:在建设的过程中不仅仅需要考虑社会的发展需求,也应该充分考虑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水利工程作为支撑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使大众越来越重视水利工程的发展,国家也加大了水利工程建设的力度。水利建设工程在我国大幅度的发展,在水利建设过程时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尤其是水利建设过程中对自然环境造成的污染问题,使其严重地影响了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政策。

关键词:生态水利设计;河道规划管理;应用;

在人与水等现代水和谐理念的指导下,我国积极引进国外先进的生态保护理念和技术,并在各地河流管理中得到广泛应用。但目前我国生态银行保护建设仍处于起步阶段。生态保护材料、植保植被配置等技术体系尚未建立,有待推进的科学规范工作尚待开展。

一、基于生态水利工程的河道规划设计原则

1. 开发和治理并重。无论是开发还是治理都是河道规划设计的重要目的,应该秉持开发和治理并重的原则,将地区开发和景观建设联系起来,形成新的融合点。要立足于河道整治,使整个河道及其周边环境更加适合人类居住,将现代城市和河道生态景观融合起来,使城市具有更好的生活质量和环境质量,使城市居民有更多的接触自然的机会。

2. 可持续发展原则。可持续发展原则指的是基于生态水利工程的河道规划设计不仅要对当前的,河道规划和治理需求进行考虑,而且还要充分的考量和研究河道规划设计会对自然生态造成的影响,以及二者的和谐程度。在保护原生态的前提下,尽量保持生态环境的稳定,保障其可持续发展,特别是保护河道及周边环境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多样性,处理好人类开发建设和自然资源之间的平衡关系。在河道规划设计时要更多地考虑规范性和科学性,在发展和布局上保留一些拓展的空间,为后续的设计规划和建设留出余地。

3. 以人为本原则。在河道规划设计的过程中,无论是工程规划建设还是景观安排都应该秉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将其作为为人类服务的载体。在规划设计时应该考虑到水利,工程应该具备生态保护、娱乐、生态等功能,并且在工程建设中发挥水利资源的作用,尽量减少使用人为建筑,加强对生态用地控制,使设计出的河道景观与原本的生态环境更加接近。

二、生态水利设计理念在河道规划管理中的应用

1.固土植物护坡。它是使用那些具有发达根系的植被来进行护坡活动,如果水流经过的时候,速度必然会降低,进而带来的影响力也降低,使得水土流失现象不会很严重,同时还可以符合环保的规定,最主要的是可以通过植被开展造景活动,不断使得我们居住的环境变得更加的美丽,同时还将大气净化。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自然型护岸是指在利用植被的同时还采用天然的石材及木材等材料,以此来提升抵御冲刷的水平。比如在日常的水位线以下采用石材及木材对堤岸进行加固处理,在它上部种上作物,此时不仅仅能够使得河道稳定,同时还有很显著地美观色彩,特别是用天然的石材和木材,由于在砌筑的时候中间有空隙,这为水下的水生植物和水生动物提供了生存的环境,而且也有利于河水与堤岸形成一个可持续发展的一个生态系统,它们相互补充,共同发展。

2.复合型堤岸是指在自然型堤岸的基础上采用混凝土等材料增强河岸抵抗冲刷能力的一种新型的护岸技术,其主要有如下几种:一是利用纤维织物袋装土护岸,这种护岸是由岩石坡脚、砾石反滤排水、装土的可降解生物纤维编织物及种在编织物上的植物组成,当编织物降解的时候,其上的植物的根系基本上能保证原来编织袋内的土形成一个整体。二是面坡箱状石笼护岸法,这种方法是利用钢筋混凝土柱制作成梯形的箱装围栏,并在其内部投入较大粒径的石块,这样可以形成很深的鱼巢,然后在箱状围栏中种植一些水生植物,使其缝隙中能长出茂密的水生植物。三是骨架内植草法,这种方法是利用混凝土材料制作成一个一个的小框架结构,并用这些框架对土质进行防护,在防护工程结束后,即将边坡分割成若干块状的结构,这样可以在每一个块状的结构内布置不同的植物种类。四是植被型生态混凝土护坡,亦称绿化混凝土,其是由多孔混凝土、保水材料、缓释肥料和表层土组成的,这种护坡形式最大的好处是生态混凝土预制块可以直接作为护坡结构,可以加固河道。五是土壤固化剂法,这种方法是由于固化剂中的水分子能与土壤中的水分子形成化学键,产生很大的吸引力,进而确保水能够依存于它的附近,而且还可以促使植被等获取生存空间,同时还会出现孔隙,进而确保土具有合理的防御渗漏的能力。六是水泥生态种植基,其是由固体、液体和气体组成的具有一定强度的多孔性材料。其中固体是指土壤、有机质及低碱水泥、河砂组成的胶结材料,研究此类植基础时,用稻草等成孔材料形成孔隙,可以为植物生长提供必要的水及氧气。

3.以提高河道护岸的防洪排涝、调节水资源能力为前提。河道护岸的治理首要目标是提高河道的防洪、排涝能力,护岸的生态植物不仅有利于保持地面水与地下水的平衡,而且有利于防止河道水土流失,涵蓄水源,保护生态环境。在对河道的生态护岸进行综合治理时,要以提高护岸的防洪排涝、调节水资源能力为前提。在满足此前提的基础上,要尽量降低河道生态护岸的工程成本,争取以最小的成本创造最大的经济效益。促进河道生态护岸的生态环境与自然环境的统一。河道生态护岸的综合治理要注意河道生态环境与自然环境、人类生存环境的统一。首先,河道生态护岸的材料尽量避免使用人工合成材料,以免与水发生化学反应,在使用自然材料进行河道治理时,要注意避免材料使用过程中及使用后因外在条件的影响而产生的二次污染。第二,河道生态护岸的综合治理要更加注重河道生态环境与自然环境的统一。河道护岸的生态植物要与周围的森林、绿地等协调,促进河道生态环境与周围自然环境的统一。

4.注重河道生态护岸的美观性。在进行河道生态护岸的综合治理时,要尽量避免使用刚性结构的构造,在进行河道护岸设计时要注重护岸的风格多样性,以形式多样的“软效果”提高河道生态护岸的视角效果,在发挥河道护岸的防洪排涝作用的基础上增加人们的美感,在造福人类生活的同时,愉悦人们的身心,增加人们生活的乐趣。除此之外,具有较强美观性的河道生态护岸还可以发展成为旅游景点,可以创造经济价值,这不仅节约了河岸生态护岸的治理成本,而且可以有效运用资源提高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设计亲水空间,促进人水协调。河道生态护岸的治理要更加考虑人们的亲水情感,可以设立专门的亲水空间拉近人们与自然水的距离,例如在河道护岸治理时可以设计台阶、水中亭台、河中小岛等,供人们在水中赏景。河道生态护岸的治理的目的不仅仅在于提高河道护岸的蓄水、调节水资源能力,更重要的在于拉近人们与大自然的距离,促进河道生态环境与自然环境、人类生存环境的统一,促进人水和谐,促进人类与自然的统一。

结束语:

河道本身就是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对于河道流域内的居民的生活,有着非常大的影响。要以生态水利工程为基础来进行河道的规划设计,将经济、生态、技术、文化等指标充分地结合起来,使河道规划设计方案具有更高的可操作性、科学性、生态性和人文性。

参考文献:

[1]朱哲仁,孙亚.生态水利工程原理与技术[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7.

[2]徐丽荣.生态水利工程设计在水利建设中的运用[J].黑龙江水利科技,2018(11):198-199.

[3]迟梦法.浅谈河流生态与水利工程设计[J].广西水利水电,2017(02):42-43.

论文作者:姚亚波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9年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29

标签:;  ;  ;  ;  ;  ;  ;  ;  

生态水利设计理念在河道规划管理中的应用论文_姚亚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