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非语言性沟通;儿科护理;应用
所谓的非语言交流是指在不使用文字和话术,而使用手势和眼睛的情感交流的重要方式。根据临床实践经验,非语言交际在儿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可以有效促进护理人员与儿童之间的沟通,对提高护理工作水平,消除心理障碍起到重要作用。在此基础上,笔者主要考虑非言语交际的应用。
1非语言性沟通的主要形式
对于不同年龄的儿童,他们的语言理解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有限,因此在儿科护理工作中,语言交际方法并不完全适用。非语言交流可以弥补语言交流的不足,它旨在通过肢体语言促进儿科护理工作者与儿童之间的交流,并在改善儿童的治疗方面发挥积极作用。非言语交际有许多常见的形式,主要表现在:第一,面部表情是护士行为的集中表现,对儿童心理的影响更大;第二,护士的眼睛,眼神接触是非言语交际的重要表现也是情感交流的基础;第三,身体的姿势;第四,感动,可以增加孩子的安慰,也促进护理人员和孩子之间的深层沟通,有利于增强孩子的信任。
2非语言性沟通在儿科护理工作中的有效应用
2.1护理人员表情的应用
表情是非言语交际的重要形式。如果你能有效地使用表情,可以缩短护士人员和患儿之间的距离感,并对孩子的康复有一定的辅助作用。在这个过程中,护理人员应掌握表达的技巧:一方面,表达自然友好,倡导微笑服务,增强亲和力,使孩子感到快乐和舒适,并能有效调整自己的情绪和心理; 当表达发生变化时,护理人员应充分考虑孩子所处的环境,并使用移情方法自然地揭示表达。另一方面,如果护理人员总是保持严肃的表情,可能会导致孩子感到不舒服,增加内心恐惧,甚至拒绝治疗,这不利于孩子的康复。
2.2护理人员身体姿态的应用
在儿科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保持良好的身体姿势,可以给孩子良好的感觉,有利于孩子调整自我情绪,保持健康状态。首先,在日常收集儿童病史数据时,护理人员应注意与父母的相互沟通,灵活运用手势,点头等身体姿势,这样可以促进沟通的顺利进行,同时也要保持高度集中自己,有利于提高护理工作水平。 其次,面对突发事件,儿科护理人员要保持冷静,有序开展各项工作。这时,如果护理人员发出慌乱的身体姿势,就不可避免地给孩子和家人带来不必要的紧张,恐慌等负面情绪,这不利于治疗。
2.3护理人员抚触的应用
当儿科护理人员使用非语言交流时,他们可以应用触觉,一方面可以促进家庭交流,另一方面可以帮助儿童健康成长。以新生儿为例,护理人员可以触摸他们并与新生儿沟通,使新生儿感到温和,提高他们的安全感和信任感。此外,触摸在提高新生儿身体的免疫力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如果护理人员可以触摸新生儿的腹部,它可以刺激新生儿的消化系统,提高其吸收能力和排泄能力。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4护理人员眼神的应用
在非语言交流中,儿科护理人员应该灵活地应用他们的眼睛并给予孩子关怀和坚定的眼睛。首先,对于有表达能力的孩子,照顾者应该听取孩子的叙述并与他们进行目光接触,并表达对孩子痛苦的同情。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增强儿童对护理工作者的信任和亲密度,为儿童创造良好情绪创造有利条件。其次,如果孩子的情绪非常不稳定,护理人员可以用眼睛来稳定孩子的情绪,增强孩子的信任。例如,许多儿童害怕注射,但在治疗期间,静脉注射是一种重要的治疗方法。因此,护理人员可以通过凝视等非语言交流来鼓励和肯定孩子,并让他们放松 完成治疗。
2.5营造良好的病房环境
环境对人们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在儿科护理工作中,当护理人员进行非言语交际时,还应注意营造良好的病房环境,这有利于儿童的康复。如果病房环境不好,孩子容易烦躁并影响身体恢复。据相关调查显示,良好的病房环境应包括以下几个条件:一是温度适宜,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增加孩子的不良情绪;二是适当的湿度,保持室内空气流通;三是设置柔和的灯光使房间保持安静和整洁。四是在儿童病房中,可以设置儿童最喜欢的卡通动物、壁画等,有利于消除对病房的恐惧,稳定儿童的情绪。可以看出,创建良好的病房环境也是儿科护理人员非语言交流的重要途径之一,有效利用这一点可以提高儿科护理工作的水平。
3结论
对于儿科护理人员,在护理工作中,应与孩子进行必要的非语言交流,这有利于增强孩子对护理人员的信任,从而更好地与护理人员合作。但是,在应用非语言交流时,护理人员应注意技能应用,以正确应用非语言交流。对此,笔者建议儿科护理人员要努力学习,提高综合素质,努力学习相关学科,开阔视野,实现自我完善的目标,并全身心投入儿科护理工作。
参考文献:
[1]佟智莹.对非语言性沟通在儿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思考[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4(06):1174.
[2]余继英.非语言性沟通在儿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17,21(15):1930-1931.
[3]李毛英.非语言性沟通在儿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7,5(13):84-85.
[4]邱巧梅,陈雪.非语言性沟通在儿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探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80):290.
[5]张春日.非语言性沟通应用于儿科患儿护理中的临床效果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4,7(33):174-175.
[6]孟霄颖.非语言性沟通在儿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J].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2018,2(18):101-102.
[7]崔艾冰.浅析非语言性沟通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价值[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5,9(19):173-174.
[8]米敏.非语言性沟通在儿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研究[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5,9(18):178.
论文作者:万昭君
论文发表刊物:《大众医学》2018年11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1
标签:儿科论文; 语言论文; 护理人员论文; 孩子论文; 护理工作论文; 儿童论文; 病房论文; 《大众医学》2018年11月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