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建筑管理;工程质量监管;措施
引言
当前,建筑工程建设行业不断的发展和壮大,人们对建筑工程的质量也越来越重视,当前的施工技术在复杂性上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所以在施工的技术上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最近几年,我国工程管理工作方面取得的成绩是有目共睹的,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建筑工程的管理上还存在着一些不足,所以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对其进行改进和完善。
1.建筑管理和工程质量监督的重要作用
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检查属于工程竣工验收中的中心环节,它与建筑工程的施工安全直接联系。目前我国的建筑工程的监督和管理的力度在不断加大,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对投资效益产生巨大影响。为了最终实现建筑工程的施工监督和管理目标,工程投资的企业与施工企业和监理单位等相关部门应从各个角度出发,加强在施工过程中质量的监督和管理。从而保障工程施工质量和工程投资效益。通过对建筑工程进行质量监督和管理,避免在施工过程中出现质量问题,影响建筑的使用安全和使用寿命。科学合理的质量监督和管理能提高我国建筑工程的施工水平、监督水平和质量管理效益,从而对建筑工程的市场起到促进作用,保持建筑工程这个行业能够健康、稳定地发展。
2 当前建筑质量监督管理存在的问题
2.1 建筑质量监督的法律制度有缺陷
我国当前已经颁布了很多的与建筑质量监督相关的法律制度,政府监督与管理的体系初步形成。但是,并没有专门的机构进行险关的法律法规的制定,只是分散的文件进行联结从而产生了一些法律法规。这些法规有的操作性不强,有的前后矛盾,使的建筑质量监督的职责难以落实到实处。
2.2有关的政府部门在工程监督体系方面还有待完善
就当前的社会形势和市场经济背景下,我们国家的建筑工程市场主要是依赖宏观监督,没有明确规定各方的监督范围以及监督职责。在双方出现矛盾纠纷的时候,政府部门仅仅充当的是调节与控制的角色,并没有从本质上来减少纠纷事件出现的概率。政府部门在实际的操作过程当中,会过分干预建筑管理中质量监督的工作,压缩了投资方与施工方的主观能动性,导致工程质量监督质量较差,影响了建筑的安全性和经济效益。这就充分的证明了,当前政府部门制定的建筑工程监督体系无法满足当前的市场发展需要。
2.3在建筑工程质量监督方面的法律、规定不完善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建筑行业的发展速度也相对较快,建筑工程的市场竞争也愈发的激烈。然而在建筑工程质量监督方面的法律以及法规不完善,使得建筑工程的质量与市场发展需要不相符,致使相关的法律规定不能够较好的控制建筑工程质量。当建筑工程发生质量问题,造成纠纷的时候,相关的法律法规由于自身的限制,难以提供必要的法律依据,为建筑管理中的工程质量监督工作带来了很大的不确定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4监督单位自身存在一定的问题
目前来说,在对工程进行监督管理的过程中,监督机构自身有很多的问题存在。作为一个委托执法部门,监督机构虽然有义务去发现问题,但是却没有权利对违规行为进行处罚。再加上一些职能还不够完善,工作人员缺乏归属感,在发现问题时,也仅仅只是签发整改通知单,对于一些不合法的程序或流程,并不能进行行政处罚。发现问题后只能使用停工整改这一措施,监督检查过程中的执法力度不能顺利实行,影响了监督机构的检查威慑力。此外,监督管理单位还存在施工人员数量不够、监督设备老化、工程量不断增加、监督人员业务水平不高等问题。
3.提高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措施
3.1改变监督机构的执法地位
在我国目前的执法环境下,质量监督机构只是一个行政执法单位,是对政府执法职能的行使。而受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委托的性质并没有发生变化,监督管理人员的非公性质也不曾改变,在这种情况下,想要使监督管理工作得到更好的实行,需要借助事业单位改革的机会,将监督机构的性质明确,提升监督机构的地位。实行参公管理,使监督执法过程中的后续处罚措施得以完善,使质量监督机构成为一个具有执法权力的单位机构,增强工作人员的执法身份,保证后续监督人员的整体素质。根据国外的相关经验来看,政府的监督中介机构影响着监督机构的法律定位,在国外也存在着考验直接执法的政府监督机构。而从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来看,还需要进一步加强我国监督单位的地位,并对监督处罚措施和手段进行完善。
3.2完善企业自身的管理机制
现在的建筑管理管理机制跟不上发展迅速的建筑业的脚步。因此,建筑业也需要完善自身的管理机制。企业要加强成本管理和建筑的质量管理,使成本更加全面化,除了生产成本还应该将非生产成本也加入当中,以减少出现成本的浪费的事情发生。还有就是质量问题的管理,要想在建筑的质量上他有明显的提高,企业自身就应该加强监督管理。实行建筑管理责任制,虽然不同的分工的工作重心不同,但是在管理方面的核心其实是一样的。建筑企业要明确建筑管理责任人与各施工生产单位的管理责任,规范建筑管理行为,制定建筑管理考核办法及奖惩制度,因此来加强责任制的可实行性。
除此之外,要建立一个完善的管理制度,在建筑企业内部形成一个有良好的竞争与合作的工作氛围,从而加快建筑企业的发展和完善建筑的内部管理。当然在建筑企业内部一定的规章制度管理是必不可少的,但是也应该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在严厉的管理中有不乏人性化的一面,要增强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
3.3提高监督队伍素质,增强质量意识
建筑工程质量监督属于行政和技术监督执法,是一项集技术、经济、法律和行政于一体的综合工作。因此,监督队伍素质的高低,执法能力的强弱是搞好工程质量监督的基础。近几年,我国的工程质量虽然有了大幅提高,但是依然存在着不少使人担忧问题。工程质量问题的发生,常常与监督队伍的质量意识淡薄有关。因此,在新的形势下,花大气力打造一支精干的高素质监督队伍是非常必要的。要建立监督机构的内部考核机制,充分发挥监督站的地位和作用,是我们提高整个建筑业质量意识,解决处理质量问题的关键所在。
4.结束语
建筑工程的质量监督及其管理是一个整体,需要综合当前建筑工程的各个环节,在各个环节之中应该进行很好的质量监督及安全管理。尤其是当前与今后的一段时期,有关的建筑部门应该秉持着绿色、开放、共享并且提升的发展理念,不断开发出新的机制,并且合理创新相关的理念,提升建筑工程质量并且提升建筑施工的总和效益,推动建筑行业健康且快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郑洪胜.优化建筑施工管理以提高建筑工程质量探析[J].建材与装饰,2012(33):71-72.
[2]田元.建筑工程质量司法鉴定概说[J].安徽建筑,2012,19(5):193-194.
[3]张协奎,彭奕晖,杨观帝,等.我国建筑工程质量保险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建筑经济,2016,37(1):16-20.
论文作者:伍美华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3
标签:建筑论文; 建筑工程论文; 质量监督论文; 机构论文; 质量论文; 质量问题论文; 我国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1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