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执政意识与执政能力的互动关系,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互动关系论文,执政能力论文,意识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执政意识和执政能力是党的执政实践活动中的两个重要范畴。执政意识是执政能力的思想基础,执政能力是执政意识的实现形式。在执政过程中,必须把增强执政意识和提高执政能力有机结合起来,以执政意识去指导执政能力建设,在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实践中不断增强全党的执政意识。
一、执政意识与执政能力是双向互动关系
在执政主体的活动中,虽然执政意识和执政能力是两个不同的范畴,但却是有机联系的整体,统一于党的执政实践中。两者相互依存、相互作用,表现出一种双向互动关系。
执政意识是执政能力的思想基础,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内在动力。执政党区别于一般的政治社团和社会组织的一个根本标志,就是执政并具有执政意识。江泽民同志曾经深刻指出:“党的意识,其核心是执政意识,是执政党带有根本性的问题。”执政意识对执政能力的基础性作用主要表现在:其一,执政意识是执政能力的先导。意识是能力之魂,能力是意识的外化形式。执政意识决定执政能力的内容,有什么样的执政意识,就有什么样的执政行为,同时表现出什么样的执政能力。其二,执政意识是执政能力建设的内在动力。意识到位了,才能有自觉性、紧迫性,才能有目标、有追求,有增强执政能力的精神动力。20世纪末,世界上一些长期执政的大党老党相继丧失政权的历史教训已经充分证明:在长期执政条件下,执政意识淡薄,执政思想僵化,执政宗旨蜕变,其结果必然是导致执政队伍涣散,执政基础削弱,执政能力衰退,最终丧失执政地位。从这个意义上讲,正确的执政意识,对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具有基础性和根本性的作用。
执政能力是执政意识的实现形式,对于强化执政意识具有能动作用。执政能力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实践能力,是把执政意识转化为执政实践的桥梁和纽带。因此,执政能力建设是党执政以后的根本性建设。一方面,执政意识必须通过执政能力来体现,在执政能力建设的实践中去实现,并通过执政能力建设的实际成效来检验。执政意识只有转化为执政能力,才能在执政实践中发挥作用。另一方面,加强执政能力建设,对于强化执政意识具有能动作用。执政意识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夺取政权和巩固政权的实践中逐步生成,在执政活动和执政能力建设的实践中锻炼和培养的。为此,必须有效发挥执政能力对执政意识的能动作用,在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过程中不断强化党的执政意识。
二、增强执政意识,发挥思想意识在执政能力建设中的基础作用
作为执政主体对执政地位这一客观现实的主观反映,执政意识具有非常丰富的理论内涵,是一个包括党的执政思维、执政宗旨、执政理念、忧患意识等在内的整体概念。
正确认识党的历史方位的转变,用执政党思维来指导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我们党历经革命、建设和改革,已经由一个领导人民为夺取全国政权而奋斗的党转变为一个掌握着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由一个在外部封锁和实行计划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转变为在对外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这要求我们党必须有执政党思维,在和平与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以领导人民群众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为主要任务。按照这一要求,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必须牢固树立执政兴国的发展意识,把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机结合起来,不断探索党的执政规律,增强党的执政能力。
按照执政宗旨的要求,把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作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根本目标。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首先要解决好为谁执政、靠谁执政的问题,即党的执政宗旨问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是党的先进性的本质体现,在任何时期都必须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作为执政党,伴随党的历史方位的变化,必须深化对党的宗旨的认识,把为人民服务同执政为民有机地结合起来。这要求我们党牢固树立执政为民的公仆意识,执政固本的基础意识,坚持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始终做到执政为民。只有牢固树立执政为民的执政宗旨,解决好为了人民、代表人民、造福人民这个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的问题,才能为执政能力建设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不断巩固长期执政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
不断更新执政理念,按照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要求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还必须解决怎样执政,即党的执政方式问题。任何政党都是在一定的理念指导下执政或参政的,执政方式受执政理念的支配与制约。站在新的历史方位完善党的执政方式,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就是以理念为先导,牢固树立治国理政的科学理念、为民执政的民主理念、依法执政的法治理念,执政求进的创新理念,真正使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变为各级党组织的自觉行动。
居安思危,增强长期执政的忧患意识。历史与现实反复证明,执政党要接受所面临的形势任务的考验,就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当前,我们党正面临着种种严峻的挑战,然而,从目前党内状况看,在党员队伍和干部队伍中正在逐渐滋长着一种麻痹懈怠、贪图安逸的心理,缺乏忧患意识,对党内存在问题的危害性和执政党的自身改革缺乏应有的认识。对此,胡锦涛同志强调指出:“我们必须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坚持用发展的眼光审视和评估自己,以改革的精神加强和完善自己,永不自满,永不懈怠,不断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推向前进,不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这是我们党始终保持先进性的根本要求。”
三、加强执政能力建设,在执政实践中不断增强执政意识
执政意识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范畴,历来同党所担负的历史任务紧密联系在一起,同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进程紧密结合在一起。时代和实践的发展,总是不断对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出新的要求,并赋予党的执政意识新的时代内涵。为此,必须把加强执政能力建设和增强执政意识有机结合起来,有效发挥执政能力建设对执政意识的能动作用,在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过程中不断强化党的执政意识。
以科学的理论为指导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不断提高全党的科学发展意识。坚持指导思想的与时俱进,在实践基础上不断推进理论创新,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思想理论基础,也是增强党的执政意识的客观要求。有效发挥执政能力建设对执政意识的能动作用,就是要把执政能力建设同深入开展学习和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坚持用马克
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全党。全党同志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要把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到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高度来认识。在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实践中,认真学习和领会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与基本要求,着力把握其科学态度和精神实质,彻底摒弃不合时宜的发展观念和发展模式,不断提高科学发展意识。
以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核心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不断提高全党的执政宗旨意识。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把以人为本的要求具体、深入地落实到各项工作中,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核心所在,也是增强党的执政宗旨意识的必然要求。有效发挥执政能力对执政意识的能动作用,就是要把执政能力建设同提高全党的执政宗旨意识有机结合起来。要在全体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中深入开展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使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观点、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的观点、竭诚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的观点、干部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观点、对党负责与对人民负责相一致的观点在广大党员干部头脑中牢牢扎根。
以建设高素质的干部队伍为关键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不断提高党员领导干部的责任意识。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党员干部的领导水平和能力素质如何,直接决定整个党的执政能力的高低。因此,建设高素质的干部队伍,提高干部队伍的能力素质,是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中之重。有效发挥执政能力建设对执政意识的能动作用,就是要在执政能力建设中,始终使党员干部懂得,为人民掌好权、执好政,是领导干部的重要责任。要加强干部队伍建设,以牢记宗旨、执政为民、关注民生为基本要求,使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牢固树立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责任意识,牢固树立“为人民创造政绩”的观念。
以改革完善党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为重点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不断强化党员意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保持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不仅要立足当前,更要着眼于根本和长远,高度重视制度建设和长效机制建设。同样,增强执政意识要靠教育,也要靠制度。制度建设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因为党的制度是在党的长期执政实践中形成并被全党所认同的,是党的行动准则和依据,是全党共同意志和共同利益的体现。为此,要在认真总结我们党坚持执政为民、密切联系群众基本经验的基础上,把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在实践中逐步探索形成的党员联系困难群众、下访沟通民情、农村党群联户、领导干部联系点,以及党员先进性教育中党员受教育、群众得实惠等实践证明管用的做法加以理论化、系统化,用制度的形式固定下来;要深入研究新形势下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特点和规律,注重从体制和机制上查找存在问题的原因和漏洞,进一步完善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为核心的利益协调、诉求表达、矛盾调处、权益保障的工作机制,以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为龙头的领导责任机制,以制约权力为重点的监督检查机制,以人民群众满意为标准的干部考核评估机制,逐步形成系统化的制度体系,以建立密切党群联系的长效机制来推动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进一步强化党员和领导干部的执政宗旨意识和责任意识。
以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为基础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不断提高党员服务群众的意识。党的基层组织是党执政的基础,是密切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必须以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为基础,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并在服务群众的实践中增强服务意识。有效发挥执政能力建设对执政意识的能动作用,就是要优化组织设置,扩大组织覆盖,创新活动方式,使各级领导干部和广大党员不断提高联系群众、服务群众、宣传群众、组织群众的能力,在扎扎实实的工作中,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多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真正成为牢记宗旨、心系群众的先进分子,从而不断提升服务群众的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