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心理学在提高患儿雾化吸入依从性中的应用论文_俞锋萍,闵芳,冯卫雅

嘉兴市第二医院 浙江 嘉兴314000

摘 要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提高患儿雾化吸入依从性的效果观察。方法:将2014年1月至12月进行雾化吸入治疗的6岁以下患儿按时间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486例,观察组503例,两组患儿及家属均接受常规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针对儿童的心理特点实行心理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患儿雾化吸入依从性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心理护理干预对提高患儿雾化吸入依从性的有显著效果。

关键词 心理护理干预;雾化吸入;依从性

雾化吸入是指用雾化装置将水分或药液形成气雾状,随呼吸经口或鼻吸入,以达到湿化呼吸道粘膜、祛痰、解痉、抗炎等目的的一种给药方法[1]。具有奏效快,直接达到局部,药物用量少,不良反应小,无痛等优点 [2],是治疗儿童呼吸道疾病的重要措施之一。但由于儿童认知水平低,自控能力差,有害怕甚至拒绝雾化吸入的行为[3],对雾化吸入的依从性差,从而导致不能正确而顺利地完成治疗,而吸入方法的正确直接关系到临床疗效[4]。2014年6月,我院门诊对护士进行了发展心理学知识的培训,门诊雾化吸入室护士将发展心理学的知识应用于雾化吸入治疗的患儿中,提高了患儿依从性,取得了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2014年7月~12月,本院门诊雾化吸入室对进行雾化吸入治疗的患儿进行心理护理干预,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将2014年7~12月进行雾化吸入治疗的6岁以下患儿为观察组,以同年1月`~6月的患儿为对照组。其中对照组486例,男240例,女246例,平均年龄3.5岁,哮喘144例,支气管炎342例;观察组503例,男248例,女255例,平均年龄3.4岁,哮喘163例,支气管炎340例。两组患儿年龄、性别、病情、认知能力等基本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儿均采用压缩泵雾化吸入,使用德国百瑞雾化面罩,药量3~5ml,每次吸入5~15min,疗程2~6d。

1.2 护理方法

两组患儿及家属均接受常规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治疗前由护士介绍雾化吸人的目的、面罩使用方法、治疗过程中和治疗后的注意事项。治疗时由护士在旁协助、指导,安慰患儿。同时做好家长的心理支持,讲解雾化吸入治疗的优点,消除家长对雾化吸人治疗的顾虑,使他们能主动配合治疗,以积极的态度影响患儿。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针对儿童的心理特点实行以下心理护理干预。

1.2.1 环境准备 将雾化吸入室进行适当布置,墙上挂上颜色鲜亮的图片和卡通人物图画,减轻患儿对环境的害怕、恐惧。

1.2.2 分散注意力 对1岁以内的患儿采取分散注意力的方法。1岁以内的儿童主要通过视听感知获取周围的信息并以此适应周围环境,同时这个年龄段的儿童注意稳定性差,因此在进行雾化吸入时,可用色彩鲜艳的图画、悦耳的音乐或手机视频分散注意力。对1岁以上的患儿应通过交流让其慢慢接受雾化面罩。如“宝宝,看看这个是什么?”待患儿注意力转移到面罩上时,可假装把面罩放在自己脸上,问:“宝宝,看阿姨在做什么?宝宝要不要试试看?”然后把面罩套在患儿口鼻部进行雾化吸入治疗。这样通过交流,诱导患儿认为这是一个游戏,减轻对面罩的陌生感和恐惧感。在治疗进行的过程中,仍需通过图片、音乐、家长的引逗等方法转移患儿注意力,在玩耍、游戏中完成治疗。

1.2.3阳性强化法 阳性强化法是指及时奖励好的行为,漠视或淡化异常行为,以增加好的行为出现的频率。行为主义理论认为:“行为是后天习得,一个习得行为如果得以持续,一定是在被它的结果所强化,如果想建立或保持某种行为,必须对其施加奖励”[5]。当患儿配合治疗的时候,及时给予口头表扬,在顺利结束治疗时,可奖励五角星或小红花粘纸,使患儿感到愉快和满足,从而形成良好的习惯。阳性强化物要及时兑现,并要说明是因为“完成了雾化吸入”得到的奖励。应根据不同年龄以及不同特点来提供阳性强化物。3岁以下的患儿应以实物强化为主,3岁以上的患儿应以肯定、赞扬等精神鼓励为主。阳性强化物数量不宜多,应经常更换,以免形成习惯化,失去了激励作用。

1.2.4 模仿学习 模仿是向患儿呈现某种行为榜样,让其关注示范者如何行为以及他们的行为得到了什么样的后果,以引起他从事相似行为的方法[5]。适用于1岁以上的患儿。当有几个患儿需做雾化吸入时,应先给雾化吸入做得好的患儿做,告诉他要给其他小朋友做榜样,然后让其他患儿在一旁观察。同时引导患儿思考:“那位小朋友在做什么?怎么会有雾气出来?”或者“那位小朋友戴着面罩像不像奥特曼?” 增加患儿对雾化吸入的兴趣。由于儿童对新鲜事物非常好奇,并具有模仿性强的特点,在观察的过程中不自觉地模仿榜样的行为。这个阶段,护士对做榜样的患儿加以表扬,从而也使其他患儿有了想要表扬的动机,动机是患儿从观察向行为的转变动因。此时,护士及时指导其他患儿正确进行雾化吸入治疗,同时经常给鼓励、赞赏,促进这种行为的延续,顺利完成雾化吸入治疗。

1.3 效果评价及统计学方法

观察患儿在治疗过程中有无哭闹、拒绝行为。如无哭闹、拒绝行为,在 15min内顺利完成者为依从性好;在治疗过程中大哭大闹,强烈拒绝,导致雾化吸入中断,雾化时间超过 15min者为依从性差[6]。在患儿雾化吸人时指定专人评价。所测数据用SPSS11.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X2检验。

2 结果

两组患儿雾化吸入依从性比较见表。

以上数据显示,两组患儿雾化吸人依从性差异有显著性意义,观察组患儿依从性好于对照组。

3 讨论

3.1 患儿雾化吸入依从性差的原因 婴幼儿正处于生理心理发育的特殊时期,自控能力差,认知水平较低,其心理活动和行为具有稳定性差、发展性变化的特点[7]。儿童患病期间生理、心理和行为都会出现相应的反应,表现为情感易变,环境适应能力差,对家长依赖性强,容易产生孤独、恐惧、不安全的感觉。患儿来到医院,进入陌生的“白色世界”,使患儿产生陌生、紧张感。压缩泵雾化器产生的声音、气雾以及面罩罩住口鼻以及较长时间的固定姿势都会让患儿感到烦躁甚至恐惧,从而大哭大闹,无法完成雾化吸入,影响雾化吸入的依从性。

3.2 发展心理学概念 发展心理学研究不同年龄阶段个体心理与行为的特点、发展的连续性与稳定性、发展的相关因素等问题。

针对不同年龄段儿童的心理发展特点采取干预措施提高雾化吸入依从性

3.2.1 感知觉是个体认知发展中最早发生,也是最早成熟的心理过程,是婴儿认识的开端[5]。刺激偏爱程序研究[5]表明婴儿早期就能够觉察刺激源,能够区分不同的刺激物,且对某种图形产生偏爱,如鲜艳的色彩、运动的物体、物体轮廓线密集的地方或者黑白对比鲜明处、曲线或者同心圆图案等,表明他们对所接触的外部事件具有选择性。根据这一特点,对于1岁以内的患儿,可用婴儿喜欢的外部事物来分散其注意力,使其在不知不觉中完成雾化吸入。

3.2.2 1~3岁的儿童开始出现一些比较复杂的情感体验,有了简单的思维,同时自我意识逐渐形成,初步学会了最简单的自我评价如“乖”、“听话”等[8] 。对外界事物非常好奇,活泼好动,游戏是这一时期儿童的主导活动,幼儿可通过游戏模仿性、创造性地参与社会生活。采取阳性强化法让患儿以游戏的方式参与到雾化吸入治疗中去,患儿不断地得到被奖励后的情绪体验,大大提高了患儿对治疗的兴趣,从而提高了对雾化吸入的依从性。

3.2.3 3~6岁的儿童在表达、语言和自我概念上迅速发展,促进了自我意识情感,如羞怯、尴尬、罪过、嫉妒和骄傲等的发展。对事物有了一定的理解和识别能力,完全能用语言表达其要求,已有尊重别人和要求别人尊重自己的心理反应。在这些患儿做雾化吸入前,应与患儿做好解释和交流,采用模仿学习法通过让患儿观察榜样行为,同时护士对榜样的表扬、赞赏,激发患儿出现相同的行为,充分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使其积极地完成雾化吸人治疗。

参考文献:

[1] 尤黎明,吴瑛,等.内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

[2] 岳秋俊,于萍.患儿雾化吸入配合情况的分析及对策.[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0,26(10C):48.

[3] 徐雪影,张银英,梁燕嫦,等.心理诱导在喘息性疾病患儿雾化吸人中的应用.[J].现代临床护理,2007,6(3):43.

[4] 楼素.雾化吸入治疗儿童哮喘病的护理.[J].护理研究,2005,19(9):1927.

[5] 郭念锋.心理咨询师.[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

[6] 任小芳.护理干预对患儿雾化吸入依从性的影响.[J].护理学报,2009,16(8A):40-41.

[7] 马小花,姚云娟.婴儿奶嘴在小儿超声雾化吸入中的应用.[J].护理学报,2010,17(7B):41-42.

[8] 刘莉.心理护理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J].现代保健.医学创新研究,2008,5(11):130-131.

论文作者:俞锋萍,闵芳,冯卫雅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7年5月上第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7/5

标签:;  ;  ;  ;  ;  ;  ;  ;  

发展心理学在提高患儿雾化吸入依从性中的应用论文_俞锋萍,闵芳,冯卫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