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益峰
身份证号码:32022319800928xxxx 江苏省无锡市 214000
摘要:结合实际,对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要点进行研究。首先对大体积混凝土技术应用特点进行分析。其次在分析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常见难点问题的同时,总结了大体积混凝土技术在应用时需要把握的内容。希望分析后,可以给相关工作人员提供参考。
关键词: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要点
前言
土建工程的施工范围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日积月累的逐渐增大。技术人员每天都在不断学习新的施工技术,以免使得建筑工程质量大幅度降低。目前我国当下的施工技术中,混凝土已经成为普遍建筑工程中不可缺少的主要材料成分之一。在建筑施工过程中,能合理的应用符合建筑施工质量标准的浇筑技术,才能保证大体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的容错率。
1 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技术特点
大体积混凝土与普通的混凝土浇筑区别在于,其结构超过1立方米混凝土构成,并且对施工制作技术有着较高的要求,在施工过程中由于大体积混凝土本身体积过大的原因,散热效果不太理想,一般在室内外温差超过25摄氏度以后内部的结构就会有所变化,再一个加上它本身的厚度问题,水分蒸发出的热量难以得到释放并且长时间存于内部,导致自身内部与其表面的温差过大产生涨缩或者裂缝。为了确保在施工过程中大体积混凝土不会出现开裂或者涨缩,一定要选择合适的技术才能更好的保证施工的顺利进行与建筑的质量。
2 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常见问题
2.1 水泥的水化热现象
水泥的水化热现象具有水花作用、水解作用以及水结晶化作用,并且其在水泥凝固的过程中与水构成某种系列作用。水化热这一现象通常出现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在水化的整个过程会将混凝土内部的温度飞速提高,加上大体积混凝土自身扇热比较困难的因素,更使得大体积混凝土温度的应力直线下降。随着施工的实践推进,大体积混凝土内部的水化热慢慢向外扩散,使得混凝土的强度和弹性大幅度上升,混凝土对温度的收缩、降低作用渐渐增强,温度应力也随着大幅度提升,当温度应力远远高于混凝土自身的抗拉应力时,其表面就会出现裂缝。
2.2 混凝土的收缩现象
混凝土中所需的原材料通常有砂石、水泥以及多种添加剂等,每种原材料都有着不同的化学性质,一般表现在收缩性能上的差异非常明显。举例说明,在制作混凝土过程中加入石膏的比例较高的水泥或者添加适当的氧化镁水泥,那么发生开裂问题的几率就会得到恰当的控制,混凝土的收缩性也就会呈现出相当明显的效果。混凝土的配比模式也跟后期混凝土会不会发生开裂问题有着紧密相连的关系,通常调配过程中使用到的水泥比例略高的话,就会使得混凝土收缩问题更为明显体现出来。
2.3 环境温度变化问题
在制作混凝土的实践操作工程中,温度的改变会使得混凝土出现种种不同的形变。因为环境的温度会直接影响浇筑效果。尤其是混凝土内部与外部的温差有着相当大的反差时,会造成混凝土自身非常严重的负面影响。对此,在施工制作混凝土的浇筑前,要先对其周围环境的温度进行一些预测工作,并且应用相对应的保护措施手段来保证混凝土在合适的温度范围内,便与防止制作出来的混凝土有开裂或涨缩等现象。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要点
3.1 妥善控制原材料的质量
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与实际应用结合,首先保证其中原材料的质量,同时,将混凝土的温控控制在一定的适应范围内。具体从材料自身质量的数据显示分析,在工程即将施工之前,必定先要确保混凝土搅拌均匀,尽量满足该工程项目施工设计的图纸中提出的合理要求。砂石,通常多处增添在柱型混凝土的调配环节中,因为如果在此环节中添加过多是水泥,就会不符合科学的对外加剂配比,导致混凝土的强度没有保证。在控制混凝土的温度过程的工作中,根据混凝土在实际的情况下,定期给予其适当浇水,保持混凝土在一定控制的范围内,调制好的混凝土也应当放置与通风效果良好的空间区域里,只有在这样的环境背景下才能有效的控制好混凝土出现裂缝的几率。
3.2 科学合理的开展配合比设计
在保证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的质量过程中,同时也保证施工的工作能顺顺利利的开展,混凝土的配合比一定要根据合理的科学方案决定下来。在满足工程项目强度的需求前提下,尽可能使用试验过后符合科学原理的混凝土配合比,适当合理的添加一定数量的减水剂,能够确保混凝土的和易性以及稳定性。
3.3 合理进行温度裂缝的控制
针对整个施工工程的质量,为了能够满足规定的要求,在将要开展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之前,不但要做好混凝土的配比,更需要对其温度裂缝现象进行合理的控制。对此,做出以下几点详细分析。
3.3.1 降低混凝土本身的入模溫度
为了尽可能避免混凝土产生裂缝问题,控制混凝土注入模型时的温度就是相关的操作人员所需要熟悉的技术知识。要想把进行浇筑施工时温度降低在合理的范围内,工作人员应该应用低温水或是砂表面覆盖原理的措施。不单如此,还应当大大减少混凝土在实际运输过程中的时间,使得混凝土首次凝固的时间能够超过约5小时。运输司机或者浇筑人员在浇筑过程中,尽量放慢速度,为了给混凝土提供散发热量的空间与速度,水化热值也能够得以延迟,并且厂房也能够得到缓解,有效避免表面高温现象出现。
3.3.2 合理控制拆模的时间
在即将给混凝土拆模之前,相关工作人员应当提前做好对其温度的测量,并且对模型内外的变化进行监控。确保在拆模以后的混凝土表面温度低于27度方可进行拆除。如果温度控制在超过这个范围,应当采用相对应的保温措施,使得其温度与实际温度的温差尽可能减小。
3.3.3 把握混凝土温度的动态变化
在建筑施工过程中,除了以上几种方法以外,还应合理的安排相关部门人员对混凝土实时的温度进行检查。在此过程中,专业技术员应当提前进行测温点的埋设,并且以该测温点为参照对其他数据进行记录。工作人员在此工作的过程中需采用温度动态检查方式,主要目的是能够把握其表面温度的数值,对此能够采取相关的方案对其加以控制,然而也能够提升混凝土整体的质量。
3.4 大体积混凝土浇筑
混凝土浇筑技术必定是整个建筑工程项目施工中一项非常重要的事情,能够直接影响建筑工程项目整体的性质与质量的优劣。必定按照逐层施工方式进行完成此项工作任务,固然是必须在完成上一层浇筑工作之后才能对后续一层进行开展浇筑,并不是在上一层前一秒浇筑结束后一秒接着对下一层进行施工,一定要等到上一层初步凝结以后,再继续后续工作,才能有保障的对施工效果和施工效率进行开展。有多数笔者认为,施工顺序的清晰思路也是必要的,首先应将插入型振捣器进行施工,其次再运用平板型振捣器。混凝土浇筑在实践过程中的振捣器运用需要遵循先横后纵顺序进行开展,将浇筑时间有利的控制在一定范围内,才能对工作效果以及工作效率做出尽可能的保证,更是能够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进程作出一份贡献。
4结语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的成熟程度大可提升建筑施工项目整体的建设质量。相关部门的所有人员须提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彻底明确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关键技术与其重点信息,应用自身专业合理的操作流程和施工工序对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工作进行严密的质量把关。保证建筑工程整体质量以及使用安全的前提就是提高混凝土施工的质量。
参考文献:
[1]黄福灵.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要点[J]. 河南建材. 2018(04)
[2]邵国钦.对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要点的研究[J]. 建材与装饰. 2019(21)
[3]王玥.关于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要点的探讨[J]. 中国房地产业. 2015(08)
[4]韩蓄.建筑工程中基础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研究[J].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2019(02)
[5]王开鹏. 建筑工程中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分析[J].居舍. 2018(10)
论文作者:峰张益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细部》2019年第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14
标签:混凝土论文; 体积论文; 温度论文; 过程中论文; 施工技术论文; 建筑工程论文; 水化论文; 《建筑细部》2019年第1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