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立体”目标 促进教学有效化,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目标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很多教师在写教案时,都会写教学目标,但很少关注课程标准和单元目标,且说不清教学目标与课程标准的关系,甚至不知道还有单元目标。以致教师只能就教材而教,教学没有全局意识,无法构建学生的科学素养。在教学中应该将课程目标、单元目标和课时目标整合,形成“立体”目标,将学生所学的知识放在整体、全局中去思考,做到既防止教学目标的过度多元,又合理布点,注重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一、以课程标准为指导,分析单元目标,适当调整课时教学内容
1.根据学情,合理调整教学内容
在苏教版七年级的教学中,教师往往感觉第一单元比较难教,因为其中探究内容的设置教师不易理解:第一章内容中安排了让学生设计探究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而第二章第二节才让学生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但是,由于这个探究比较典型,又出现在教材的第一章节,很多教师十分重视,都希望通过这个探究来激发学生对探究活动的兴趣,学会科学探究的方法,加深对探究的理解。在教学中,教师花了大量时间和精力来处理这个探究活动,学生到了初中刚接触新的学科,认知又有限,对探究活动没有前概念,因此学生的探究活动不易成功。面对这个问题,很多教师很困惑,却不知如何处理。其实如果仔细研究课程标准和单元目标,教师们就能从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课程标准中,鼠妇的实验是作为科学探究主题下的一个典型例子,课标并没有规定这个探究活动放在哪个章节。苏教版教材在编写时将科学探究和其他主题融合起来,将探究活动分布在四册书的各个章节,意在逐步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在第一单元“探索生命的奥秘”中,单元目标涵盖了两个主题的部分内容,由于探究的因素为环境因素,与教材第一章的内容相契合,因此将鼠妇的探究放在了第一章。其实编写者意在让学生了解环境对生物的影响,同时也体验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为第二章学习奠定基础。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课程目标和单元目标的指引编制课时目标,可以根据学情帮助学生分析活动的要点,即如何提出可探究的问题,如何设计实验,验证假设等,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引下体验探究实验的过程。
也可以将第二章第二节的内容提前到第一章来上,在学习了第一节“我们周围的生物”之后,已经知道了生物的生命现象,此时学习探索生命的方法也是可行的,学生学习了探究的方法,再来设计鼠妇的探究,就会手到擒来,易如反掌了。
2.对比各版本教材,灵活调整教学内容
在生物的多样性的教学中,学生对于各种生物的特征和与人类关系都能理解,有认知基础,学起来比较容易,但是对于物种和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的认识不够,理解不清。如何才能让学生更好学习这单元的内容呢?对比不同版本的教材对于这个主题的诠释略有不同。
据课程标准中,这部分目标可分为三个板块:尝试分类、各种生物特征和与人类关系、保护生物多样性重要意义。各版本教材对三个板块的顺序安排为:人教版先学习分类,再认识多样性;苏科版先学习各种生物,再学习分类知识;苏教版先学习分类,再学习各种生物,接着学习生物多样性知识。无论教材如何设置,都达到课标中让学生对分类及认识生物多样性的相关知识的目标。参考不同版本的教材,能够更快、更准确的理解课程标准及其所倡导的教学理念。教师可以把教材当做一种资源,教学过程中,将教材的内容根据学情进行调整,实现与教材编写者和课程标准的直接“对话”。
二、以课程标准为依据,对比单元目标,促进对课时内容更深的理解
在初中四册教材中,有些生物学知识由于涉及主题很多,在不同的单元中以不同的形式出现,并配以相似或相同的插图。
例如七年级上册第七章第二节“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物质循环”和八年级下册第二十五章第二节“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都提到了物质循环。前者第二单元第三章第二节“人和动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第四章第一节“细胞的分裂和分化”和后者第五单元第十五章第一节“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都涉及染色体、DNA的知识。
很多教师在备课时会发现这些内容重复出现的现象,在没有仔细研究目标的情况下,会认为这些内容是相似的,所以教学时往往将这些相关的内容一并讲授,影响了教学进度。后面学生再学习到这些相关知识时,由于教师前面已经拓展过,学生就会感到乏味,没有兴趣。其实这些相关内容在不同单元的出现是有不同的作用。如果对照课程标准和单元目标,可以看出教材中针对这些内容的侧重点是不一样的。教师在教学中应当针对这些教学内容在不同单元出现的意图进行分析,从而有针对性地指导教学,而不是盲目地对教材内容进行调整。
例如,“植物的开花与结果”这是七年级上册第五章第五节的知识,而八年级上册第十四章第二节“植物的有性生殖”与其联系密切,都描述了被子植物开花结果的过程。这两节内容也是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这两节课之间的共同点很多,教师如何来把握教材?如何根据学生的特点来引导学习?如何建立这两节之间的联系?要仔细研读、对比课程标准、单元目标和课时目标,就能得到答案。
课程标准对第四个主题要求学生了解绿色开花植物的生命周期包括种子萌发、生长、开花、结果与死亡等阶段。关键词在于阶段,其中开花和结果就是生命周期中的两个重要阶段。根据课程标准以及学生的认知特点,单元目标应将教学目标定位在花和果实的结构和功能上。七年级的学生对于生物学知识了解还甚少,对于植物器官的结构及发育过程缺乏全面的认识,又由于受到日常习惯说法的影响,许多学生会将根、茎认为是果实,或将果实认为是种子,并且也不能正确识别花的结构。因此,教学的重点应是花结构的观察实验,让学生动手,探究花的各部分结构,加深对花结构的认识,并进一步说出花各部分的功能。果实的结构及形成初步了解,侧重点在于甄别常见的果实和种子的类型,激发学生兴趣,为初二学习打下基础。
课程标准对第七个主题要求学生明白生物的生殖、发育和遗传是生命的基本特征。植物也通过生殖和遗传维持种族的延续。因此单元目标强调的是植物的有性生殖和发育过程,学生对抽象的植物有性生殖过程、果实和种子的形成这方面的知识,能形成一个直观的认识,并通过对果实结构与子房结构的关系讨论,进一步弄清花与果实的发育关系。教学过程的重点是让学生明白开花如何才能结果?教师应该将前面学习的知识与新授知识进行并联,唤起学生的前概念,回忆花各部分结构的特点,再思考各自的功能,明确各部分功能之后再将植物有性生殖的全过程梳理一遍,让学生明白花开花谢的真谛,构建一个连贯的、动态的知识体系。认识到结构与功能的统一,以及生殖对生物生存的意义。
三、以课程标准为主线,融合单元目标,有利于专题复习的整体化
复习课与平时的课不同,内容往往涵盖了一个或多个单元的知识,信息量很大。学生对于已学的知识虽已有所遗忘,如果教师还是按照以往的教学内容一节一节的复习,学生会感到乏味,没有兴趣,无法达到巩固知识,进一步理解的目的。因此,复习课的目标编制和教材中的单元目标要有所区别,同时还要以课程标准为主线,专题复习可以重新搭建框架,把单元中原本独立的知识点重新组合,找出不同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让学生把自己的已有知识填充到框架中,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并达成一定的学科思想。
在第七单元“健康的生活”复习中,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要能够明确健康包括人的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以及良好的社会适应状态。学习有关青春期生理和保健、传染病和免疫、医药常识等对健康的生活有重要意义。在这个大方向的指引下,在专题复习时可将单元7个目标分解,将常见疾病、不良生活习惯等作为生活中常见的问题呈现,引导学生来共同归纳总结如何解决问题,最终懂得疾病与免疫的基本知识,并了解一定的急救常识,为以后积极健康地生活,打下基础,养成自我保健的良好习惯,学为所用。
根据课程标准,22个探究活动按内容的需要渗透在四册书教材中,学生循序渐进亲自尝试和实践,对于培养科学探究能力有很大的帮助。可是,教师复习时却会形成误区;认为探究复习就是让学生会做探究题,将科学探究的能力转化为做题的能力,这是与课程标准相悖的。那么如何对科学探究进行专题复习呢?
首先要明确专题复习其实最终目的让学生总结规律,找出共性,掌握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复习的过程就是一个归纳总结的过程,教师要引导学生回忆不同的探究活动,找出这些探究活动的共同特点,理解科学探究的重要概念。
教师在教学中根据科学探究的原则将22个探究根据不同的探究方法进行分类。如空白对照的一组中的探究活动,在进行这样探究时都要设定一个空白对照,即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如探究草履虫对刺激的反应时,可设定清水和盐水,清水组即为空白对照组。探究口腔内化学性消化时,可设定唾液和清水,清水组即为空白对照组。而探究活动“天然草地和人工草坪”则可让学生采用探究的方法研究社会实际问题,充分体现了探究的本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通过这样的专题复习,提升科学探究的能力,达到理解科学探究的目的,为学生今后的探究打下基础。同时,使学生对学过的知识脉络更加清晰,起到复习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