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永科
(甘肃省临洮县中医院 甘肃 临洮 730500)
【摘要】 目的:探讨中医活血化瘀法治疗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8年1月~2015年3月于我院进行治疗的120例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行中医活血化瘀法治疗,对照组行内科基础治疗。将两组入组前与治疗一周后血肿体积进行比较,并观察比较两组治疗一个月后的临床疗效,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经研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一周后血肿体积与入组当天比较,观察组能显著性的降低血肿体积,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血肿体积差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有显著性差异。治疗1个月后,观察组总有效59例(98.3%),无效1例(1.7%);对照组总有效53例88.3%,无效7例(11.7%),经统计学检验,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中医活血化瘀法治疗脑出血疗效优于临床内科基础治疗,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活血化瘀;脑出血;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R2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18-0296-02
脑出血是临床上常见的多发病,致死率与致残率极高,严重影响患者的健康和生活质量。近年来,中医治疗脑出血中方面具有确切的疗效,可以改善脑出血急性期与缓解期的临床症状,降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促进血肿吸收等,大大减低了脑出血的致死率和致残率,临床研究已经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果,现代医学也初步证实了活血化瘀在治疗脑出血方面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借鉴意义[1]。因此,本文中笔者就选取2008年1月~2015年3月于我院进行治疗的120例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现将结果总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08年1月~2015年3月于我院进行治疗的120例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女性45例,男性75例,年龄45~79岁,平均(51.3±7.3)岁。两组患者均有高血压病史。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构成比、病程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等基本资料方面进行比较,P均>0.05,说明两组患者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观察组采用纯中医辩证治疗,以活血化瘀,疏通经脉为治法,自拟活血化瘀处方[2]。处方组成:红花8g,麝香0.1g,黄芪56g,川芎10g,桃仁9g,半夏12g。每日1剂,一天两次,连续服用30d。对照组参照中华医学会颁布的《中国脑血管防治指南》中治疗脑出血的方案进行内科基础治疗。
1.3 评价标准
两组分别计算入组当天和治疗第7天的血肿体积,并比较血肿体积差值。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头颅CT血肿体积=0.5X最大面积长轴X最大面积短轴X层数。
疗效评价指标:以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恢复程度评定。基本痊愈:91%~100%;显效46%~90%;进步18%~45%;无效<17%[3]。
1.4 统计学处理
对文中所得数据进行相关的统计学处理,软件选用SPSS15.0,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采用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
2.结果
2.1 入组当天与治疗一周后血肿体积的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一周后血肿体积与入组当天比较,观察组能显著性的降低血肿体积,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血肿体积差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有显著性差异,见表1。
表1入组当天与治疗一周后血肿体积的比较( x-±s)
组别例数入组当天治疗一周血肿体积差值
观察组6012.34±6.287.01±2.535.33±3.75
对照组6011.97±6.019.38±2.712.59±3.30
2.2 两组患者治疗1月后的临床疗效
治疗1个月后,观察组总有效59例(98.3%),无效1例(1.7%);对照组总有效53例88.3%,无效7例(11.7%),经统计学检验,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有显著性差异,见表2。
3.讨论
现代医学认为脑出血的病理机机主要由于脑血肿、脑水肿,由此造成脑组织的机械性损伤,激活脑血流容积自我调节系统,使得血肿周围脑组织血循环障碍,脑血管痉挛,导致继发性缺血半暗带形成。同时脑出血时产生大量自由基,血肿周围存在明显的炎症反应,血肿成分释放的凝血酶和血红蛋白激活补体系统也对神经细胞有毒性作用,并加重脑水肿。
中医活血化瘀法治疗脑出血主要通过减轻脑水肿。中药的作用机制是多靶点共同作用。中医活血化瘀法治疗脑出血其主要的作用机理是减轻炎症反应,减少细胞凋亡,细胞凋亡参与了脑出血继发性损伤的过程[4],其过程受相关基因的调控而参与神经损伤。抗自由基损伤,脑出血后血肿周围缺血缺氧,自由基生成增多,而自由基清除酶活性降低,是脑出血继发性损伤的重要原因。还有神经保护作用。促进血管新生及血肿半暗带受损神经元可逆性挥发,可减少血肿及水肿的继发性损伤,起到保护神经的作用。抑制凝血酶受体,其中凝血酶可引起脑出血后脑组织水肿。
我们的实验结果也表明,治疗一周后血肿体积与入组当天比较,观察组能显著性的降低血肿体积,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血肿体积差值显著性明显低于对照组。说明中医中医活血化瘀法治疗脑出血主要是通过减轻脑水肿,从而减轻脑部组织损伤的结果。与内科基础治疗相比,观察组总有效59例,总有效率高达98.3%,明显高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中医活血化瘀法治疗脑出血疗效优于临床内科基础治疗,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张根明,周莉,马斌等.脑出血中医活血化瘀法治疗方案及其理论依据[J].中国药物警戒,2013,10(6):352-354.
[2] 徐任翔.活血化瘀法为主治疗脑出血33例报告[J].华夏医学,2013,26(3):573-574.
[3] 陈澈,院立新,李净娅等.活血化瘀方案治疗脑出血30例临床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4,(9):1056-1057.
[4] 李萍,赵建军,赵树明等.活血化瘀法治疗脑出血的实验研究进展[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2,14(10):1117-1118.
表2两组治疗1月后临床疗效的比较(n)
组别例数基本痊愈显效进步无效
观察组60471111
对照组60212397
论文作者:张永科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5年第18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9/16
标签:脑出血论文; 血肿论文; 活血化瘀论文; 体积论文; 对照组论文; 两组论文; 法治论文; 《医药前沿》2015年第18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