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球结膜移植术治疗翼状胬肉临床观察论文_范黎妮

【摘要】目的:探讨翼状胬肉切除、自体球结膜移植术治疗翼状胬肉的效果。方法:将76例翼状胬肉患者分成两组各38例,对照组行翼状胬肉切除治疗,观察组加自体球结膜移植术,分析治愈情况、修复时间及并发症。结果:对照组、观察组治愈率为78.89%、96.97%,术后6个月内复发率23.28%、3.49%,住院时间(13.55±3.29)d、(8.31±1.49)d,角膜上皮修复用时(5.64±1.03)d、(2.89±0.58)d,这些指标组间对比均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球结膜移植术治疗翼状胬肉效果理想。

【关键词】翼状胬肉;翼状胬肉切除;自体球结膜移植;复发

翼状胬肉在眼科中较常见,患者主要有眼红、异物感、眼部刺激、屈光异常、遮盖角膜或瞳孔等表现,可导致严重角膜散光、视力下降及干眼症[1]。该病治疗时比较困难,多需通过手术将胬肉切除,然而部分患者行切除治疗后,疾病仍会复发[2]。一旦疾病复发,患者不仅需要承受再次手术造成的痛苦,同时胬肉复发后,可在不同程度上破坏眼表,易造成各种并发症,如角膜散光、眼球运动不良、睑球粘连或复视等[3]。因此现阶段眼科疾病医学工作者正着力研究采取何种方式才可降低患者切除术后的复发风险。为分析翼状胬肉有效治疗措施,笔者选取68例患者展开随机分组研究,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研究对象为76例翼状胬肉患者,就诊时间为2016年7月至2017年11月,均在我院眼科接受治疗,均为原发疾病,且是单眼单侧胬肉(鼻侧),已知情同意本研究。将之随机分组。观察组人数为38例,男、女15例、23例,年龄48-75岁,平均(55.16±4.92)岁。对照组人数为38例,男、女为14例、24例,年龄46-74岁,平均(55.09±4.86)岁。两组患者基本资料差异不显著(P>0.05),可对比。

1.2 方法

对照组行翼状胬肉切除:表面麻醉,所用药物为0.4%盐酸奥布卡因,之后以0.1%肾上腺素、2%利多卡因结膜下浸润麻醉,在胬肉颈的上方、下方,做结膜切口,切口注意为弧形,以角膜中央为方向牵拉胬肉颈部的角膜缘断端、顿性剥除胬肉组织,沿胬肉颈部的内眦部断端分离胬肉、球结膜及表层巩膜,切除变性的结膜组织,寻找半月皱襞,在其前方将胬肉的根部剪断。将胬肉组织离断之后,对结膜游离缘缝合,缝合方式为间断式,使之和浅层巩膜面固定牢固。使和角膜缘相距3mm至4mm的巩膜裸露部位充分暴露,压迫止血后涂布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膏并行加压包扎处理。

观察组按照对照组患者的操作方式先将翼状胬肉切除。在对球结膜修整后,将巩膜面暴露部位压迫止血,之后对移植床整理,做好准备。在术眼上方角膜缘后采集球结膜瓣植片,注意移植片应比植床面积稍大,术中用角规测量后蘸取龙胆紫进行定位,植片取下后,将植片角膜缘与植床角膜缘对应放置后,铺平。首先四个角分别与植床结膜缝合,并带浅层巩膜固定缝合,除外角膜缘其余植片三条边缘分别与植床边缘对齐,间断缝合,每个边缘间断缝合1-2针,术后以无菌棉签将植片下方液体轻轻挤压出来,术闭涂布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膏于结膜囊内,行四头带加压包扎处理。两组均给予典必殊滴眼液点眼,每日4次,每周递减一次,连续应用1个月。术后10d拆线,拆线之后每月展开1次随访。

1.3 观察指标

(1)统计治愈人数。治愈标准:术后角膜透明、光滑且结膜术区无出血,未见结膜状的组织或是新生血管。术后展开为期6个月的随访来统计疾病复发情况,复发判定标准:术区结膜有充血问题或肥厚,经观察有纤维状血管组织增生,且纤维组织进至角膜内。(2)统计住院时间、角膜上皮修复用时。(3)记录术后有无并发症。

1.4 统计学分析

用SPSS 20.0分析数据,计量资料、计数资料分别展开t检验、检验对比。P<0.05为差异显著。

2 结果

2.1治疗效果与复发状况

术后评价发现,观察组38例中治愈38例,未愈0例,治愈率100%;对照组对应例数为38例,治愈28例,治愈率73.68%;两组治愈率差异显著(=11.515,P=0.000)。经6个月随访,治愈患者复发情况为:对照组28例中复发5例(17.86%);观察组38例中复发1例(2.63%);两组复发率差异显著(=4.522,P=0.033)。

2.2患者康复时间的组间比较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住院时间、角膜上皮修复用时均显著缩短(P<0.05)。见表1。

表1:两组住院时间、角膜上皮修复用时比较(±s,d)

3 讨论

翼状胬肉属于眼表疾病,在临床中比较常见,据统计[4]其发病率为2%至5%。目前该病病因还未完全明确,多数研究人员认为其和紫外线照射、风沙及长时间处于野外工作等因素相关[5]。该病可对患者外观造成影响,同时还会因胬肉长至角膜而造成视力下降,需积极治疗。

单纯切除手术术后复发风险较高[6]。自体球结膜移植治疗能够避免疾病复发的风险。自体球结膜覆盖于原有胬肉切除创面,将裸露巩膜床有效覆盖,植片结膜上皮细胞可再生,与植床球结膜上皮细胞修复,使植片与植床的创缘在较短时间内愈合,形成完整的球结膜上皮屏障,帮助患者重建术区眼表生理环境,使之恢复到发病前的平衡,对角膜上皮的修复加以推动。完整的球结膜上皮细胞屏障可以减少结膜下纤维血管的过度增生,降低了胬肉的复发率。进而本研究结果显示,对照组、观察组治愈率为73.68%、100%,住院时间(13.55±3.29)d、(8.31±1.49)d,角膜上皮修复用时(5.64±1.03)d、(2.89±0.58)d,各指标差异显著。可见,观察组治疗方法效果理想,且可缩短患者角膜上皮的修复时间,减少住院时间,这对于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精神压力有重要意义。同时,这一方法还可预防瘢痕形成,并可阻止新生血管、结膜上皮向角膜侵袭,对疾病复发有良好预防效果。本研究显示,术后6个月对照组、观察组复发率17.86%、2.63%,组间对比有显著差异(P<0.05),证实了上述观点。

总之,在为翼状胬肉患者治疗时,在行胬肉切除之后,实施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可提高疾病治愈可能性,缩短患者病程,且不会导致并发症发生风险增加,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彭凤姣,刘万丽.翼状胬肉的治疗进展[J].贵州医药,2015,8(2):181-183.

[2]靳忠良.复发性翼状胬肉手术治疗的临床观察[J].临床医学,2016,36(7):13-14.

[3]张雅冰,张晓俊.翼状胬肉治疗的现状与进展[J].医学综述,2017,23(6):1183-1186.

[4]张岩,孔令普,王翠,等.不同术式治疗原发性翼状胬肉的临床效果分析[J].国际眼科杂志,2015,15(2):361-363.

[5]徐黎.自体结膜移植用于翼状胬肉手术治疗的临床观察[J].医学信息,2015,28(52):368-369.

[6]赵晓晶.翼状胬肉切除术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对翼状胬肉的治疗价值探讨[J].中国疗养医学,2016,25(9):948-950.

论文作者:范黎妮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2020年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4/23

标签:;  ;  ;  ;  ;  ;  ;  ;  

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球结膜移植术治疗翼状胬肉临床观察论文_范黎妮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