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结构规律与产业政策设计_投资结构论文

产业结构规律与产业政策设计_投资结构论文

产业结构规律与产业政策设计,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产业政策论文,产业结构论文,规律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国际产业结构演变的一般规律

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过程,不仅体现为总量的增长,更为重要的是还必然伴随着结构的演变。世界经济的发展史表明:伴随经济发展而出现的产业结构演变的根本动力在于科学技术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产业结构演变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可以将其简单概括如下:

一、产业结构演变的实质是一个不断趋于高级化的进程,具有较强的阶段性和有序性。综观整个世界经济发展史,尚没有超越发展阶段导致产业结构超前变化而不进行重新调整的先例。

二、从三次产业结构演变的历史进程看,随着一国经济的发展(即人均GNP的逐步提高),对应于不同的发展阶段,产业结构的比重顺序也经过了由“一二三”向“二一三”再向“三二一”的转变。

三、国际产业结构演变的阶段可以分为:农业化、工业化、信息化(后工业化)3个阶段。其中工业化作为经济发展中一个特定的重要阶段,又可以分为以下3个阶段:重工业化阶段、高加工度化阶段和技术集约化阶段。在工业化前期,一般是农业和轻纺工业在经济发展中起主导作用,基础工业和基础设施开始得到迅速的发展;在工业化中期,产业结构明显向重化学工业倾斜,石油化工、钢铁、电力、机器制造业等产业成为主导产业,基础工业和基础设施发展进一步加快;在工业化后期,以汽车、家用电器为代表的耐用消费品和以微电子技术、信息技术、光电子工业、办公自动化设备、信息处理系统、生物工程、新能源和新材料等为代表的新兴产业得到迅猛发展,产业结构趋向高级化。

四、从生产力的角度看,工业化进程中重点产业演变的一般规律是:在生产要素方面,由劳动密集型向资本密集型、资本技术密集型再向知识技术密集型产业转变;在劳动对象的加工深度上,由采掘业向原材料产业再向初加工产业,进而向深加工产业的方向转变;在产业的技术含量方面,由传统产业向新兴产业,再向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相结合的方向发展;在产出的增加值方面,由低附加值向高附加值发展。

五、发达工业国家的“示范效应”和科学技术的转移与扩散,使后发达国家能够利用“后发优势”在较低的经济发展阶段(即人均收入水平)实现产业结构的转换、升级,并且可以缩短工业化进程。

以上关于国际产业结构演变一般规律的概括是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五、六十年代西方发达国家的统计资料为基础。进入70年代以来,随着以微电子技术为核心的世界性新技术革命的蓬勃兴起特别是90年代以来的信息产业革命,世界各国产业结构的变化进入了一个异常活跃的时期,产业结构的转换速率大大提高。这既验证了以前关于产业结构演变规律性的认识,也同时出现了一些引人注目的新趋势。其主要表现形式是:

1.产业结构技术水平不断提高。科学技术进步是世界产业结构演变的第一推动力,在当今世界新技术革命浪潮(信息社会)的推动下,高新技术产业日益发展壮大;产业间技术转移的速度加快,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和技术进步步伐也迅速加快;信息高速公路和以计算机软件、通信等为代表的信息产业异常迅猛发展,标致着世界经济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知识经济时代。

2.第三产业(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导致产业结构的“经济服务化”。用高新技术改造和装备传统产业必然导致劳动力过剩,引起劳动的重新分工并向第三产业倾斜。现在工业发达国家第三产业比重(无论是按GNP还是按就业人数计算)大都超过50%,有的甚至达到70%以上;一些新兴工业化国家第三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也已经超过50%。出现了所谓经济“第三产业化”或“服务化”趋势,而且增长最为迅速的是信息产业(美国信息产业产值占CTP的比重现已超过70%)。

3.国际贸易和技术经济合作促进产业结构的传递和转换,已经成为国际产业结构演变的一个趋势。随着国际分工的不断深化和国际市场一体化进程,世界经济一体化趋势不断加强,使得产业结构的传递与升级成为国际经济发展中的一种必然现象。

4.近年来国际企业兼并风潮迭起,兼并规模日趋扩大,跨国兼并日趋增多,并主要集中在金融服务和信息业。企业兼并风潮是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和信息化步伐不断加快的过程中掀起的,是企业为适应经济全球化竞争以及产业结构和发展战略发生深刻调整而实施的一项战略行为,其目的是要寻求在下个世纪的长远发展。与80年代相比,在这次兼并风潮中,企业一改原来的多元化发展战略,将重点由过去大而全转向注重主体核心业务,发挥企业专业化优势,达到优势互补,不断追求高科技与高效率。值得注意的是,一些通过兼并后组成的大型企业已经形成了对市场某种程度的垄断。

我国产业政策设计的思考

结合我国40多年来产业结构变化的历史,依据国际产业结构演变的一般规律和趋势,我国要着重确立中长期产业发展战略,构造主导产业和产业发展序列。我国产业政策设计要注意考虑以下问题:

一、准确把握产业发展阶段,选择适当的产业发展战略

产业结构的调整与转换不能超越经济发展水平和阶段,同时必须考虑历史沿革所形成的既定格局。在我国40多年的经济建设进程中,产业结构出现了两次人为的超前转换:一是50年代推行“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促使以钢铁工业为中心的重工业超前发展,导致产业间比例关系的严重失调,被迫进行60年代初的经济调整;另一次是60年代末直到改革开放前的1978年,在基础工业和基础设施还没得到充分发展且相对萎缩的情况下,一味强调以机械工业(当然包含军工)为代表的加工工业持续高速增长,引起80年代初期的经济调整。

我国产业结构转换过程中出现的这两次超前转换,使得经济阶段难以简单或机械地进行划分。我国现阶段产业结构的跨度很大:前期起主导作用的农业和轻纺工业的基础仍很脆弱,尚需进一步加强;中期起主导作用的重化工业中,基础工业和基础设施发展滞后,急需扶持;后期起主导作用的高新技术产业要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培育和发展壮大。因此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政策设计的战略选择是:以产业结构合理化、高级化为目标,以经济效益的提高为中心,以市场(市场机制和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技术进步为手段并兼顾地区间产业的合理布局以及协调发展,采用倾斜的投资、财政、税收、信贷、进出口等政策措施和手段,实施倾斜的产业发展战略。

二、动态选择产业发展序列

根据经济发展的现实要求,从我国产业结构的现状和发展变化的实际情况出发,确定重点发展产业的标准如下:(1)瓶颈效应的强度,即对国民经济发展的制约程度;(2)产业关联度,考虑对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促进和辐射作用;(3)出口创汇能力;(4)进口替代能力。考虑资源条件、技术基础以及对进口的依赖程度;(5)市场需求结构;(6)技术吸收能力,考虑对技术进步的作用,对增加产业技术比例、提高资源利用水平的影响;(7)就业效果;(8)经济和社会效益;(9)稀缺资源的节约和有效利用。综合以上标准,我们认为:农业,以电力工业为主的能源工业,以钢铁、关键化工原料为主的重要原材料工业,交通运输业,关键工业交通和设备制造业(如汽车、船舶、电站设备、基础机械制造业),信息产业等应作为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政策设计的战略性产业。

三、以技术进步为手段,实现产业结构的高级化

回顾我国40多年经济建设的实践,我们不难看出,由于没有重视技术进步和技术改造,使得我国产业技术结构存在的突出问题便是:技术陈旧落后,设备老化严重,技术进步缓慢。然而,另一方面却又对科学技术成果的吸收、生产技术的创新缺乏动力和积极性,甚至出现某种程度的轻视和排斥;产业结构长期在低技术水平徘徊和膨胀,使得有限的技术不能很好地得以利用,导致我国产业结构存在技术严重落后与新技术相对过剩的矛盾。

我们应该把投资的重点放在对现有工业的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上,加快技术进步、技术改造、技术创新以及引进技术消化吸收的步伐,围绕节能降耗,提高产品质量,不断开发新产品,搞好技术创新,实现产品的升级换代,调整经济结构,促进产业结构的高级化。特别是要通过技术进步和技术改造,促进主导产业调整结构,改善技术装备水平,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获得优先发展,以此引导和推动整个产业结构水平的提高。

四、以市场为导向,从调整产品结构入手调整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

目前搞好结构调整以及产业政策设计的出发点一定要以市场为导向,用市场经济的思路、观点和方法去解决结构调整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搞好产业政策的设计。要根据市场容量和生产能力,搞好产业发展规划,选准产品结构调整的重点。目前重点支持市场急需的支农产品、消费品、短线产品、部分关键原材料及为国家重点建设配套的产品,以及有一定市场潜力、可能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的产业和产品(如住宅建设、信息产业等),优先发展工艺技术先进、能源原材料消耗低、市场适销对路的产品以及出口创汇产品。

五、适应市场机制的要求,重塑产业结构的微观基础

产业政策设计的着眼点一定要使结构调整与企业改革有机地结合起来。应从解决企业规模不经济、专业化程度低、重复建设以及地区经济结构趋同的问题入手,大力推动存量资产和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与重组,加大企业改组、兼并、联合的力度,在此基础上,抓大放小,扶忧扶强,实施大公司、大集团战略。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立足一个“优”字,即对工业结构进行优化重组,对生产要素进行优化配置,做到企业要优生,集团要优育,项目要优选,市场要优化定位。我们要利用这次国际企业兼并风潮带来的结构调整机会,在抓大放小、扶优扶强的过程中,采取多种形式组建自己的大企业、大集团,以便在未来国际市场上发挥自身优势,参与国际竞争和国际分工,获取相应的市场份额。

六、确立以产业政策为核心,财政、税收、金融(信贷)、投资融资、对外经贸(进出口)政策等协调配合的宏观政策调控体系

1.制定正确的产业政策。产业政策是市场经济中重要的调控手段。当前作为改革与发展的结合点,无疑应成为宏观调控政策的核心,也是经济结构调整的方向性依据。在设计产业政策时,要在搞好产业倾斜的同时,注意促进地区经济的协调发展,特别是要重视技术进步在产业政策中的作用。

2.加快金融体制改革,进一步发挥金融在现代市场经济中的作用,调整信贷结构,使货币政策与产业政策密切配合,以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当前要注意增强企业的投资意愿和商业银行贷款的动力。

3.完善财税体制,规范转移支付制度,强化其在调整地区经济结构中的作用。同时适当增加财政拨款和贴息资金,一方面支持了国有企业进行结构调整,加快改革步伐;另一方面支持重大工业项目以及中西部地区发挥资源和产业优势的项目增加资本金比例,调整和优化工业经济结构和地区经济结构。同时当前要注意引导社会资金向投资转化,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育,支持国家重点建设,发挥财政政策在启动市场、扩大内需方面的积极作用,引导和支持重点产业发展与结构优化。

4.在搞好产业规划的基础上实施正确的投资政策。投资政策是指导投资方向、调控投资结构、规范投资主体行为的手段和措施。投资政策与产业政策的恰当配合,要求处理好产业总体配置与发挥地区优势的关系,是实现重点产业发展和结构调整的根本途径。

5.建立健全配套的保证产业政策实施的一整套宏观政策调控体系和协调机制,使财政税收、金融信贷、投资融资、对外经贸等方面的政策能够与产业政策协调配合、共同作用,成为产业发展与结构调整的导向机制和重要手段。借鉴80年代我国实施产业政策的经验教训,可以设想建立产业政策联席会议制度,在重要产业发展规划、重大项目安排与布局、高新技术发展、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等方面统一协调,形成合力。

标签:;  ;  ;  ;  ;  ;  

产业结构规律与产业政策设计_投资结构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