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品管圈活动降低ICU论文_覃亦雯

覃亦雯湖北省恩施市中心医院重症医学科 445000

【摘 要】目的 探究品管圈活动对降低ICU 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率的效果。方法:科室组建品管圈,共有成员10 名,圈名为“和谐圈”,以“降低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率”为主题,应用品管圈活动的PDCA 循环管理办法,通过鱼骨图分析非计划性拔管发生原因,制定方案解决问题,采取措施解决问题,评价效果等步骤实施品管圈活动,比较活动前后患者的非计划性拔管率有无显著改变。结果:品管圈活动开展后,ICU 患者的非计划性拔管率由8.57%降到3.2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降低了ICU 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率,整个活动过程使护理团队的整体能力得到了提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品管圈;ICU;非计划性拔管率

ICU 病房,也即重症监护室,里面的病人病情较重,管道较多,包括胃管,尿管,气管插管等。由于大多数ICU 病人处于谵妄等头脑不清楚状态,很容易因为躁狂等拔除管道。非计划性拔管(UEX)在ICU 发生率较其他科室更多,是指插管意外脱落或未经医护人员同意,患者将插管拔除,也包括医护人员操作不当所导致的拔管[1]。非计划性拔管会对患者产生不好的影响,包括引起感染,气道损伤,尿道损伤,以及重新置管等导致的不舒适,还会增加患者的住院天数和医疗费用,增加了经济负担。所以,降低患者的非计划性拔管非常重要,是临床护理安全管理的重要问题。品管圈指的是同一个部门的工作人员通过自发组织,自愿参与的形式,组建小组进行品质管理活动,小组成员在自我启发和互相启发的过程中,科学地应用品管圈各种统计手法,以全员参与的方式对自己工作场所的质量管理品项进行分析,解决存在的问题,以达到对自己的工作现场进行维持与改善的活动[2]。我院ICU 病室于2014 年2月开始应用品管圈进行非计划性拔管的管理,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具体如下。

1.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 恩施市中心医院ICU 病房共有床位16 张,护理人员共有25 名,其中护士长1 名,主管护师2 名,护师8 名,护士14 名。选取2013 年4 月-2014 年1 月在我科住院的患者102 名,其中男69 名,女35 名,平均年龄40.2±3.6岁,包括气管插管,中心静脉置管,胃管,引流管,留置导尿管共210 根。另外,选取2014 年4 月-2015 年1 月的开展品管圈活动后的患者共105 名,其中男性62 名,女性43 名,平均年龄39.8±4.1 岁,包括气管插管,中心静脉置管,胃管,引流管,留置导尿管共216 根,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及病情程度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 方法1.2.1 品管圈活动 ICU 科室从2014 年2 月开始实施品管圈活动,计划通过5 个月的时间来降低患者的非计划性拔管率。具体步骤为:(1)科室成立品管圈小组,由10 人组成,其中包括1 名主治医师,1 名护士长,2 名护师,6 名护士,成员投票选择一名圈组长和一名辅导员,圈组长负责组织圈活动,辅导员负责搜集资料并提供建设性意见。确立圈名为“和谐圈”,由成员讨论决定每两周开展一次圈活动,时间为周一下午五点;(2)确定圈主题,每个成员提出一个主题,根据上级政策、重要性、迫切性、圈能力等4 个方面[3]来打分,得分最高的为“降低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率”,即为品管圈活动的主题;(3)利用鱼骨图讨论分析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的主要原因,从患者,医护人员,ICU 的病室环境和管道固定方法四个方面进行了总结。ICU 病房的患者病情较重,长时间处于神志不清的状态,或者因为某些药物的使用影响到神志,致使患者出现谵妄,狂躁的情形而拔管。本身管道引起的不舒适以及急切想离开病床的意愿也会促使患者拔管。另外,从医护人员角度来看,可能会由于评估不到位或者管道固定的不牢固而给了患者拔管的机会,由于病人病情都比较严重,护理人员往往不能每时每刻守候在一个病人床旁,所以忽略了其中拔管的可能性也是常有的情况。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常能够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年轻护士因为经验不足,就有可能不能很好的应对。再者,监护室内各设备的位置摆放也对非计划性拔管有影响,比如管道较长,管道线路较复杂等。置管材料、留存时间以及护理人员对管道的固定方法也会影响到管路的非计划拔出和脱出率[4],有些管道留存时间较长,由于病人分泌的汗液使其敷料固定不牢固,很容易就脱落。而护理人员对管道的维护不当、或者对患者的皮肤清洁度不够,都会导致管道脱落或被拔出;(4)制定方案,采取措施解决问题,为了解决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科室应该加强护理人员管道护理相关知识的培训并让有经验的护士做相关示范,严格多管道病人的交班流程,观察病人各个管道的情况,预防重点烦躁病人管道的拔出。谵妄,狂躁的病人可以使用约束带进行约束,注意约束带的固定方法,防止病人将其扯落。固定胃管等的胶布如果出现卷边潮湿,一定要及时更换,每天记录管道的刻度,防止脱落,护理操作过程中动作要轻柔,防止牵拉到管道。气管插管的管道要每天更换纱布,观察管道情况。对于长期异常躁动的患者,可以遵医嘱正确合理地使用镇静药物,但是在使用镇静药物过程中,要主要观察患者的意识状态[5],及时调整镇静药物的滴速,每班交班时要进行镇静评分。

1.2.2 数据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9.0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用χ2 检验比较品管圈活动前后的非计划性拔管率。

2.结果表1 品管圈活动前后非计划性拔管率的对比

3.讨论通过品管圈活动降低了ICU 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率,从活动前的8.57%降到3.24%,改变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提高了科室患者的安全,防止因为拔管而导致的窒息,气道损伤,重新置管等,为患者减轻了痛苦,减少了风险性事件的发生,解决了潜在医疗纠纷的隐患,提升了护理服务质量,可以提高患者满意度。另外,品管圈活动的开展,提升了整个护理团队的凝聚力,增强了团队协作的能力,每个成员懂得如何发挥自己最大的能力,调动了工作积极性。品管圈活动过程中使用的PDCA 法和鱼骨图法等,也帮助成员培养了品管能力,面对今后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能够更加游刃有余的解决。

参考文献:[1]张小平,许月红.运用品管圈降低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的实践[J].医院管理论坛,2012,29(7):20-21.[2]黎丽芸,谢银均,孙宏慧.ICU 成人气管插管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的研究进展[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2,18(7):864-865.[3]梅伟乐,郑丽亚.品管圈在ICU 降低机械通气意外拔管中的应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1,17(35):4372-4373.[4]朱姝芹,许勤,童孜蓉.神经外科重症监护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的特征分析[J].护理学杂志,2012,27(8):8-10.[5]张小红,许月萍.运用品管圈降低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的实践[J].医院管理论坛,2012,29(7):19-21.

论文作者:覃亦雯

论文发表刊物:《中西医结合护理》2015年2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9/29

标签:;  ;  ;  ;  ;  ;  ;  ;  

应用品管圈活动降低ICU论文_覃亦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