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院前急救及转运的重要性论文_李世孔

急性心肌梗死院前急救及转运的重要性论文_李世孔

云南省牟定县人民医院 675500

摘要:总结我科3年来收治急性心肌梗死72例的经验及教训,并参考最新急性心肌梗死防治指南及全国高等学校教材《内科学(第8版)》等书籍,对急性心肌梗死院前急救及转运的重要性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院前急救及转运;重要性

急性心肌梗死(STEMI)主要是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引起血栓性阻塞所致。急性心肌梗死发病急、变化快,如果得不到及时治疗,病死率较高,是冠心病当中危害最大的一个病症。流行病学调查发现,急性STEMI死亡患者中,约50%在发病后1h内死于院外,多由于可救治的致命性心律失常[如:室颤/无脉搏室速]所致。STEMI发病12h内、持续ST段抬高或新发生左束支传导阻滞者,早期药物或机械性再灌注治疗可以最大程度地降低心肌坏死数量、从而保存左室功能、预防致命性并发症及严重心血管事件,改善预后。而且,应该强调“时间就是心肌,时间就是生命”,尽量缩短发病至入院和再灌注治疗的时间,急救人员应根据患者的病史、体检和心电图结果做出初步诊断和分诊。对有适应证的STEMI患者,院前溶栓效果优于入院后溶栓。对于不能急诊PCI的医院,应将适于行急诊PCI、溶栓后及怀疑溶栓失败的患者,尽快转运至可行PCI的医院,在转运前及转运中,给抗血小板、氧气、止痛等治疗,及时处理各种并发症。应随时准备好除颤、给予高质量的CPR。我科3年来收治急性心肌梗死72例,总结救治的经验及教训,谈谈院前如何急救及转运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1 临床资料

我科72例患者,男61例,女11例;年龄40-78岁,平均59岁;梗死部位:下壁10例、前间壁29例、广泛前壁19例、下壁并正后壁14例。病程1-16小时。

2 院前急救

2.1 在接到电话之后,根据患方呼救信息和症状描述,快速识别患者,电话指导自救,立即嘱患者绝对平卧休息,停止任何主动活动,呼吸困难患者取半卧位,等待救护车而不是驱车到医院,派出符合心血管病急救要求的救护车,医师有资质,接受过心脑血管急症规范处置的培训,急救装备符合救护车配置标准,充足完好(医疗装备:应有心电图、心电监护仪、除颤仪、复苏器材、氧气、药品;通讯装备满足要求),急救人员赶到现场,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以及首次心电图结果,如初步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立即展开抢救。

2.2 经鼻导管给予患者高流量氧气,维持血氧饱和度≥94%,尤其是心功能不全患者,给予经过酒精湿化之后的氧气,这样可以降低肺内泡沫表面的张力,有利于改善肺泡通气功能,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的呼吸。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3 迅速建立1-3条静脉通路,可以在情况出现其他变化时能够有效输液。

2.4 严密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仔细观察心电监护患者有没有发生心律失常。

2.5 立即舌下含服每次0.5mg,可连用3次,每次间隔3-5分钟,直至疼痛缓解或出现低血压;静脉滴注(适用胸痛、高血压、肺水肿);禁忌症:低血压(SBP<90mmHg或比基础血压下降≥30mmHg)、严重心动过缓(<50次/分)、非心衰性心动过速(>100次/分)、右心室梗死。下壁梗死慎用,需做右心ECG评估有无右室梗死,因右室梗死患者需有充足的右心前负荷。只要无禁忌症,均应立即给予肠溶性阿司匹林300mg嚼服,同时加服氯吡格雷300mg。对于室颤患者,立即给予心肺复苏及除颤。对于心源性休克患者,给予多巴胺8-15μg/(kg·min),或者给予多巴酚丁胺3-10μg/(kg·min),进行静脉滴注。对于频发室性期前收缩或室速患者,立即给予利多卡因50-100mg静脉注射,每5-10分钟后重复1次,至期前收缩消失或总量已达300mg,继以1-3mg/min静脉滴注维持,如室性心律失常反复可用胺碘酮。

2.6 对于疼痛难以耐受的患者,吗啡2-4mg静脉注射或杜冷丁50-100mg肌注,必要时50-10分钟后重复,在止痛的同时,还可以改善心肌的血液供应情况,可减轻患者交感神经过度兴奋,注意低血压和呼吸抑制的副作用。

2.7 有条件的医院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塞在院前进行(据AHA指南,当溶栓作为再灌注策略时,多项前瞻性研究证实对STEMI患者院前给予溶栓治疗,可以缩短开始溶栓的时间并降低死亡率。国外Meta分析显示,不管急救人员的培训程度和经验水平如何,院前溶栓可以降低病死率且改善预后。因此指南推荐建立院前溶栓机制。)

3 转运

无条件开展PCI的医院,根据患者的病情作出如下的处理:

3.1 如预计首次医疗接触时间(FMC)至PCI靶血管开通的时间延迟≤120分钟时,应将患者转运至可行急诊PCI的医院;

3.2 如预计FMC至PCI靶血管开通的时间延迟大于120分钟,迅速评估溶栓治疗的适应症和禁忌症:有指征的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在急诊或按照转运预案转运患者至重症医学科溶栓治疗后,将患者转运至可行急诊PCI的医院;有溶栓禁忌的患者应立即转运至可行急诊PCI的医院;

3.3 合并心源性休克或严重心力衰竭的患者、无论时间延误,尽早转运PCI。

3.4 利用车载信息系统、微信、彩信等多种形式传输心电图等院前信息至目标医院;拨打医院专用电话,联系进行确认,转运患者至导管室行急诊PCI治疗,或送至重症监护室溶栓治疗。

参考文献:

[1]葛均波,徐永健.全国高等学校教材内科学.第8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242-255

[2]赵水平,胡大一.心血管病诊疗指南解读.第3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215-238

论文作者:李世孔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26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4/12

标签:;  ;  ;  ;  ;  ;  ;  ;  

急性心肌梗死院前急救及转运的重要性论文_李世孔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