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整合下的企业物资采购管理及对策研究_物资采购论文

供应链整合下的企业物资采购管理及对策研究_物资采购论文

供应链集成下的企业物资采购管理与对策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供应链论文,采购管理论文,物资论文,对策研究论文,企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随着经济时代、信息时代、网络时代的到来,影响企业竞争力的关键因素也在悄然改变,如服务、成本、时间、质量等。若想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必须在市场中提高反应速度,借助外部资源与战略合作手段,加强与上游供应商和下游经销商、客户之间的供应链关系,通过有效合作,提高供应链中各节点企业的工作效率与工作质量,实现共赢发展。供应链作为一种集成管理模式,供应商可以及时获取存货及采购信息,并确保企业生产经营所需物资。

在我国企业中,利润的产生与生产制造过程中物流及信息流的速度成正比,企业为了获得更多利润,就需要不断加快物料与信息的流通,也就对采购力量提出了更多要求。由于大多物料和相关信息都来源于供应商,因此要充分重视供应商的地位,发挥其重要作用。供应商的优化,如提高灵活性、可靠性、减短交货周期、提高送货效率等,对提高企业生产效率至关重要。

一、供应链集成下的企业物资采购管理特点

供应链集成管理模式作为一种现代化管理思想与方法,主要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全面实现供应链中的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管理等,通过合理组织、规划、协调和控制,以系统性方法整合生产制造商、供应商、零售商等业务流程,提高各企业之间的合作效率,提高产品与服务的数量和质量,在正确的时间、正确的地点,以最低成本获得最大生产与销售效益。这种供应链集成管理模式下的物资采购,与传统采购模式相比,发生了较大转变。

(一)库存采购转变为订单采购

在企业传统的物资采购中,只有当库存需要补充时,才会发生采购行为,缺乏采购主动性,采购计划难以满足需求变化;在供应链集成下,采购活动根据用户需求变化而形成订单,既可以满足用户需求,也可降低采购成本。

(二)内部资源管理转变为外部资源管理

传统企业物资采购管理中,大多注重内部资源管理,旨在优化采购流程、完成采购的监控职能,同时加强与供应商的谈判,但在这一系列过程中,缺乏企业和供应商之间的合作。在供应链集成下,更重视外部资源对供应商与市场的管理行为,增加了企业与供应商之间的沟通与分析,不断完成在产品设计、产品成本、产品质量等多方面合作,做到控制的超前性,满足供应双方的双赢发展。

(三)一般合作转变为战略合作

过去,企业与供应商之间仅是短期甚至一次买卖行为,采购行为多在于以压榨供应商的形式降低成本,或者频繁更换供应商,不能实现信息共享;在供应链集成下,企业与供应商之间建立了长期的伙伴关系,甚至战略合作关系,通过共享库存信息与需求信息,共同应对市场风险、降低成本,将合作关系上升到战略性、全局性高度。

二、企业物资采购管理要点分析

(一)物资采购成本

对企业需要的物资,在确定购进价格时,应充分考虑以下几方面因素;1.物资市场的供应情况,如果供大于求,物资价格自然会公开化、透明化,基本接近于成本价,便于企业把握价格;如果供不应求,那么企业就难以把握物资价格情况。2.从物资的使用功能及其寿命来看,品牌物资价格多高于非品牌物资。3.在时间充裕的情况下,谈判价格的空间会有所扩大,提高了降低价格的可能性。4.购买数量的多少也对价格产生直接影响。5.付款方式对价格的影响不容忽视。

(二)战略合作关系

供应商作为影响企业生产活动的外部因素,对确保企业的产品价格、质量、交货期及服务等至关重要。因此,在供应链集成下的企业,应认识到选择供应商的重要作用,并与供应商建立长期战略合作关系。在选择供应商方面,应注重从供应商的信誉、资质、价格水平、质量水平、交货能力、技术能力、服务水平以及人力资源、业绩等方面综合考核,定期或不定期地对供应商实行评价,如果评价不合格,则应解除合作关系。

(三)信息决策作用

信息作为物资采购的基础,是企业发展的财富与生命,已成为企业的第二资源。当前,随着企业物资采购的渠道选择多样化,不同供应商的价格、质量也各有差异。因此,合理采集信息,并做好加工处理,对提高物资采购管理的工作效率与工作质量十分重要。这就对物资采购管理部门提出了全新要求,如掌握企业的物资状况、需求量、需要时间、质量标准等,同时掌控市场资源,了解各供应商的价格与质量。

三、企业物资采购管理与对策

(一)采取集中采购模式

在供应链集成下,集中批量采购已成为企业物资采购管理的必然趋势,也是降低价格空间的重要前提,通过集中物资采购管理方式,已经受到越来越多企业的认同。首先,与传统的分散采购形式相比,集中采购有利于发挥企业的规模效益,降低整体物资价格。在市场竞争体制下,生产企业为了增加市场占有率,针对订货批量的不同,多采取不同的销售价格,例如,对于需求量大、长期需求的用户,适当采取优惠政策。通过大批量采购,更便于企业的合理生产,降低成本,给需求方提供更优惠的价格。其次,通过集中采购管理,提升了企业的整体规模,加快与质优价廉、实力相当的供应商建立长期合作关系,确保物资产品获得的可靠性、稳定性,减少繁琐的中间环节,提升物流速度。再次,过去分级、分散采购管理模式,常常造成企业的重复采购,带来大量人力、财务浪费,再加上企业库存量的增加,占用了流动资金,不利于企业优化发展。通过集中采购模式,有效避免了重复采购,造成的人力与财力浪费,提高流动资金的周转效率,减少库存积压。

可见,集中批量采购已成为企业降低成本的基础,利用规模效益,为企业发展提供物资保障。通过集中物资采购的进货方式,可确保企业在市场中处于有利地位,享受到物资供应商的优惠价格,并实现企业的优先优惠,真正满足物美价廉要求。

(二)建立健全市场调研制度

由于市场物资价格的浮动比率难以掌握,因此在物资采购中,电话咨询、现场询问、供应商洽谈等不同形式将面临不同的价格;选择期货交易还是钱货即时交易,价格也有所不同。企业通过掌握市场行情,构建信息网络,比较分析获得最优价格,也是一种技巧与系统工程。首先,重点加强与个别经销商的长期合作关系,通过经销商途径获得更多信息资源,掌握第一手市场信息,做到统筹兼顾;其次,主动采取营销策略,尤其对于新企业来说,为了开拓市场,同等材料的价格必然低于知名度更高的企业,因此,在确保产品质量的前提下,材料价格的降低十分重要。另外,为了更好地掌握市场物资动态过程,企业内部由专人做好市场分析与总结工作,定期向企业发布指导价格,优化采购模式,如通过电话、信函等询问价格,要求供应商单位报价,从各供应商报价中选择最恰当的价格,再进一步与供应商洽谈具体购买事宜,实现降低材料成本的目标。

(三)完善物资采购的渠道管理

渠道的不断优化,是确保物资采购稳定、降低价格、提高质量的重要手段,同时也给企业在买方市场提供了更多可选择空间,给企业物资采购管理创造良好条件。

1.重点管理主渠道

在诸多采购渠道中,企业应结合实际需要情况,筛选一个或者多个主渠道,作为重点管理对象。形成一个以主渠道管理为主、多种渠道管理共存的方式。首先,以科学方法选择主渠道,客观评价渠道质量。在评价过程中,遵循“低价高效”原则,充分考虑企业需求、物资状况、市场发展等各方面因素的动态分析与评审。在渠道管理过程中,尽量做到渠道的净化,规范物资采购管理市场行为。经过合理的分析、筛选、优化,应及时调整、改善甚至清退不合格的供应商,优化物资采购管理。

2.积极开辟新渠道

除了加强对主渠道的重点管理之外,企业还应不断优化新渠道的探索。当主要物资采购渠道确定后,企业整体物资采购模型基本形成,就可以实现集中采购。通过物资的批量采购管理,可以促进采购价格的降低,这也是当前企业物资采购管理工作发展的必然趋势。在选择多个物资管理渠道时,企业可以根据自身发展状况以及社会与市场竞争情况,合理搭配不同渠道的物资采购,包括采购量与采购价格等。

3.合理选择供应商

首先,结合企业需要的物资状况,将物资根据自然属性、使用用途等不同标准进行分类,再结合不同的分类、企业重要程度以及采购的可靠度等,将物资采购管理划分为重点管理、次重点管理、次要管理等类别,以实际情况为出发点,加强对供应商服务、价格、质量等方面的事前审核与事中监控。其次,针对重点采购物资,应严格规范供应商的准入制度。在企业内部成立调查小组,综合考察供应商的设备程度、生产条件、质量保障、银行信誉、财务指标及企业业绩等内容,通过制定科学的评价体系,综合评价供应商实力,根据供应商质量、价格、服务、信誉等,设置名录,降低采购成本与采购风险。另外,与供应商建立长期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对企业物资采购管理质量十分重要,可建立与供应商的良好合作关系,同时帮助供应商建立良好的质量保障体系。为了从源头把握质量、降低成本,企业还可参加到供应商的产品设计、产品质量管理等每个环节,制定与本企业相符的质量标准,通过与供应商共同研制新技术、新方法、新材料等,提高产品质量、降低采购成本与采购风险,建立双方共赢的战略联盟。

4.物资的运输与仓储管理

对于企业物资采购来说,必然涉及到货物从生产到使用地、再到需用地的运输过程。由于物资的生产与使用均存在不确定性,再加上物资采购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各种情况,因此要确保物资的供应具备一定库存,以解决各种不确定因素及风险缺陷等。在供应链集成下,运输与仓储应合理应用第三方物流的重要性,并采取零库存管理。

(1)第三方物流

第三方物流的应用,可确保企业集中精力做好主业,将原本需自己处理的物流经济活动委托专业物流公司办理,再加上信息系统和物流服务企业之间的密切合作,可实现对物流的全过程管理与控制。企业在物资采购管理中应用第三方物流,主要具有如下优势;一是集中精力大搞主业;二是降低物资采购管理成本,避免出现过多的资本挤压;三是减少库存占有量;四是提高企业的生产经营效率,树立企业形象等。随着物流产业的全面兴起,第三方物流也获得成熟发展,无论是在质量还是数量方面,都有了大幅度提高。但是有些企业由于规模有限,第三方物流的应用仍保留在表面阶段,没有真正实现从原材料供给到商品销售的全过程动态服务,没能发挥网络服务的重要作用。

(2)零库存管理

“零库存”主要指物料在采购、生产、销售及配送过程中,并不以库存的形式而存在,而是处于不断周转状态。这种零库存管理方式,具有较多优势,如挤占资金少、加快资金流动、降低库存管理成本、应对市场变化与产品升级换代、弱化滞销风险。另外,这种零库存管理方式,更有利于实现企业的合作联盟,提高企业对市场的反应能力。这种管理模式的实施,需要一个精准、可及时反映市场需求的系统支撑,同时也对市场信息的优化条件、对物流配送系统提出了更多需求。

5.强化采购监督职能

对企业采购的监督管理,主要分为企业管理者对采购人员的监督以及采购人员之间相互监督两种形式。在企业物资采购管理过程中,必须建立“预防为主、制约到位”的监督管理体制。首先,建立采购的廉洁奖惩制度,明确各岗位的责任范围,严格规范考核,提高采购人员的管理意识与职业道德。也就是说,对采购过程中,严格遵守管理制度,对采购物资成本低、质量高的人员,给予必要的物质与精神奖励;对采购决策失误的工作人员,追究相关责任,鼓励采购成本的降低和质量的提高。实行供应商与采购人员责任挂钩制度,规范采购人员与供应商之间的关系。其次,实行监督部门管理与群众监督相结合的方式,促进物资采购管理的公开化、透明化、制度化,实行企业采购的效能监察,由监督部门全过程参与物资采购活动,加大事前监督与事中管理相结合;通过发挥群众监督作用,使企业物资采购行为公开化、民主化,处理评价不合格的采购人员,及时发现违法乱纪行为,公开查处结果,规范采购行为。

6.促进采购信息化管理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信息共享已成为供应链集成的基础。供应链的协调发展,主要建立在相关企业高品质的信息传递、信息共享前提下。因此,供应链集成下的企业物资采购管理,离不开信息技术系统的支持。在物资采购管理的供应链中,应用信息技术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信息技术自身具有一定的作用功能;二是信息技术功能对供应链发挥重要作用。随着ERP在企业管理中的全面应用,也给企业物资采购带来良好经济效益。ERP主要建立在计算机技术基础上,实行系统性管理思想,给企业决策层及员工提供了良好的决策平台,是一个完整的企业生产经营管理体系,也是实现企业整体效益的重要形式。

ERP管理观念与管理模式,是90年代初由美国加特纳公司优先提出的,已经在我国各种领域、各种行业得到广泛应用与认可。一些企业通过应用ERP系统,已经在其生产计划、物料管理及库存控制等多方面获得显性经济效益,为促进企业现代化、高效率管理发挥重要作用。根据美国生产与库存控制学会的相关数据统计,通过应用ERP系统,加快实现企业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1)降低库存量30%-50%,提高库存周转率与资金流动率;(2)减少延期交货情况,准时交货率高达55%,避免误期损失;(3)缩短采购提前期约50%,同时可降低制造成本,满足企业物资应用要求;(4)提高企业管理效率与管理水平,将管理人员由过去繁琐的步骤中解放出来,提高工作效率与生产能力。

由上可见,企业的一切生产经营活动都离不开物资采购。在供应链集成下,企业与供应商之间建立长期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实现资源与信息共享,有效解决了过去“质次价高、供应效率低”等问题,促进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高,同时奠定供应商的良好形象。可见,供应链集成下的企业物资采购管理已成为今后发展的必然趋势。

标签:;  ;  ;  ;  ;  ;  ;  ;  ;  ;  

供应链整合下的企业物资采购管理及对策研究_物资采购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