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863计划成果产业化基地投入产出效率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投入产出论文,效率论文,成果论文,计划论文,基地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F224.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2995(2004)04-005-0011
1 引言
在党中央、国务院大力推进科教兴国战略,邓小平同志关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科学论断深入人心的形势下,我国863计划即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的实施已经过“七五”入轨,“八五”攻坚、“九五”拼搏、进入“十五”创新阶段。“十五”期间,863计划在管理上进一步规范和完善,其成果的产业化已成为国家的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遵照邓小平同志关于“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指示,科技部根据《关于加强863计划成果产业化工作的若干意见》的精神,制定了《国家863计划成果产业化基地认定办法》,并在“九五”期间认定了84家国家863计划成果产业化基地,为高技术产业化做示范,经过几年的建设与发展,这批基地已成为高技术发展新的增长点,对国家的高技术产业化工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进一步促进和规范基地的发展,科技部于2003年6月对基地进行了考核评价工作,以此为基础,笔者分析了基地的现状并利用DEA(数据包络分析)模型对基地的投入产出效率进行了分析。
2 国家863计划成果产业化基地的现状
自2000年1月以来,科技部分三批共认定国家863计划成果产业化基地84家,这84家基地分布在信息、生物、自动化、材料和海洋5个领域(参见图1)。
图1 基地领域分布情况
从这次考核评价工作中基地上报的数据来看,基地具有以下特征:较强的研发实力;较高的科研能力;较强的成果转化能力和良好的发展前景。
2.1 基地具有较强的研发实力
从研发人员情况来看,80家基地(注:本文所引用的数据不包括此次考核中没有上报资料的两家基地和性质特殊的两家基地的数据。)共有研发人员30882人,平均每家基地达到386人,占基地人员总数比例达到37.27%,这一比例已远远超出美国对高技术企业界定的25%的标准;从研发经费情况来看,80家基地共投入R&D经费246213.57万元,平均每家基地达到3077.67万元,占基地销售总额比例达到9.6%,而就这一比例美国对高技术企业界定的标准为3.5%,(注:资料来源:李成林、陈伟忠 高技术企业产权结构初探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天津 1995年第1期。)在R&D经费占基地销售收入比例上位于前三位的基地分别达到40%、37.23%和31%。以上数据说明基地比较重视研发实力的培养,这毫无疑问会对863计划成果的产业化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2.2 基地具有较高的科研能力
从人员配备情况来看,基地共有高级职称人员4926名,平均每家基地达到62人,中级职称人员为15955名,平均199名;从进行中的科研项目来看,80家基地中正在进行中的各种科研项目达到922项,其中包括863计划项目165项,其他国家科技项目336项,地方项目421项,其比例为1:2.04:2.55,就项目总数而言,平均每个基地达到11.53项。这些数据体现了基地整体上较强的科研实力,且从863计划项目、其他国家科技项目和地方项目三者的比例而言,基地承担的863计划项目等国家级项目占到较大的比例,这说明基地较好地承担了推动高新技术及其产业发展的使命。
2.3 基地具有较强的成果转化能力
从成果转化项目的情况来看,基地共转化863计划成果268项,其他国家科技成果385项,产学研合作项目435项,自主开发项目871项,各类项目总计达到1959项,平均每个基地达到24.5项,其中以自主开发项目较为突出,占整个转化项目数的44.5%;从专利情况来看,基地共申请专利1258项,取得专利授权630项(其中发明专利392项,占专利总授权量的62.2%),建立技术标准300项。这些数据说明基地自身的高新技术研发及成果转化能力较强,较好地实现了促进863计划成果的转化,加快成果产业化的步伐的目标。但是这里应当注意的一个问题是,在国际专利方面,目前基地非常薄弱,80家基地共计取得国际专利23项,平均每家基地只有0.29项,在专利总授权量中只占3.65%,这从一个侧面说明目前基地与国际水平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如何跟踪国际前沿、缩小与国际水平之间的差距是摆在基地及管理部门面前一个急需解决的课题。
2.4 基地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在80家基地中,就建设目标来说,已经实现建设目标的基地有40家,占基地总数的50%,按计划进行的有36家,占基地总数的45%,两者合计所占比例为95%;从基地进入开发区情况看,建在园区和新进入园区的基地合计为69家,占基地总数的比例为86.25%;上市情况相对比较复杂,但从具体数据来看,情况也比较理想,已经上市、完成培训、准备上市和关联企业上市的占大多数,其数量达到52家,比例达到65%,以上数据说明基地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
3 DEA(数据包络分析)方法
DEA(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即数据包络分析方法是在“相对效率评价”概念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系统分析方法,由著名运筹学家A.Charnes和W.W.Cooper在1978年提出。[1]其主要思路在于通过对决策单元(DMU)进行线性组合构造有效前沿面,通过解每一个决策单元相应的线性规划来判断该决策单元是否位于有效前沿面来评价其相对有效性,并判断其是否规模有效,同时可对非DEA有效的决策单元计算出相应的投入冗余和产出不足,从而对其改进提出建议。
与传统的统计计量方法相比,DEA方法具有如下优点:(1)不需要选择生产函数,也不需要进行参数估计;(2)不受输入-输出指标量纲的影响,也不需要事先确定各指标的权重,这保证了评价在内容上的客观性;(3)对多输入-多输出复杂结构系统的适应性,在处理多投入和多产出问题上具有绝对的优势;(4)对于非有效单元,DEA方法不仅能指出指标的调整方向,还能给出具体的调整量。这些优点使得DEA方法自问世以来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我国有不少学者应用此方法对不少领域的问题进行了研究,如马占新,唐焕文利用改进的DEA方法对东北某省的宏观经济发展状况进行了综合评价;[4]叶世绮,莫剑芳利用DEA方法中的模型对四个经济特区宏观经济投入产出效率进行了分析;[5]段福兴等在DEA分析方法中引进简单效率和横切效率的概念对1993-1999年信息产业的生产效率进行了分析。[6]考虑到国家863计划成果产业化基地的投入产出效率无法用单一投入或单一产出来进行衡量,而且目前的考核评价方法中又带有一定的个人主观成分,所以本文选用DEA方法对基地的投入产出效率进行分析评价。
4 DEA分析、结果及建议
国家863计划成果产业化基地所肩负的历史使命是:(1)在国际大环境中跟踪和跨越,加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2)促进863计划成果的转化,加快成果产业化的步伐;(3)培育高技术产业生长点,促进新兴产业的形成和发展;(4)利用863计划成果对传统产业进行升级改造;(5)基地要成为高技术企业家成长的摇篮。基于上述基地的定位,结合这次考核评价中基地上报的材料情况,本文选取了输入、输出指标及分析模型,对基地的投入产出效率进行DEA分析。
4.1 指标及模型的选择
一般,对于高新技术的研发及其产业化而言,研发人员和研发费用的投入是关键的两种资源,同时考虑到863计划是国家级的高新技术发展计划,国家在项目上的扶持对于基地的发展也具有重要的意义,所以在此笔者选用研发人员总数,基地年研发经费投入和进行中的863计划项目作为输入指标。其中,研发人员总数考察的是基地在人员上的投入情况;年研发经费投入考察的是基地在经费上的投入情况;进行中的863计划项目表示经863计划审批,由基地承担的863计划研究项目,考察的是863计划在项目申请上给予基地支持的力度。
对于基地的产出而言,一般来说,可从获得的专利、转化的项目数量,产生的经济效益及培养的人才这四个方面考察基地在高新技术的研发与转化上的产出。因此,结合基地上报材料的具体情况,笔者选用如表1所示的四个指标作为DEA分析的输出指标。其中,已转化的863计划项目表示基地自认定以来对863计划成果已完成产业化实现经济效益的项目数量,考察的是基地在促进863计划成果转化方面的产出;专利授权表示基地已获得授权的专利数,用以考察基地在自主创新能力培养方面的产出;年均利税总额增长率考察的是基地在进行成果转化时取得的经济效益;培养博士数量则考察基地在人才培养方面的产出。
表1 输入、输出指标体系
指标类型 指标名称 单位
指标类型
指标名称
单位
输入1 研发人员总数 人
输出1 已转化的863计划项目 项
输入2
年研发经费投入
万元
输出2 专利授权
项
输入3 进行中的863计划项目 项
输出3 年均利税总额增长率
%
输出4 培养博士数量
人
在具体模型的选择上,考虑到(1)基地对输入指标具有较强的可控性,且一般高新技术企业对研发人员和研发经费在数量上也都有较为具体的规定;(2)模型给出的是同时针对规模有效性和技术有效性而言的“总体”有效性。[7]所以此处笔者选用了DEA分析方法中基本的基于输入指标的模型,利用中国人民大学运筹学与数量经济研究所设计的DEA决策与分析软件DEA4.0对基地的技术有效性和规模有效性进行了分析。
4.2 基地的技术有效性分析
从DEA分析的结果来看,基地的技术有效性不容乐观,在80家基地中,DEA有效(即θ=1)的基地只有7家,占所有基地的比例只有9%,0.5≤θ<1的基地也只有7家,占基地比例为9%(参见图2),基地θ值的平均值只有0.27。这说明基地之间差距较大,投入产出的相对效率并不理想。
图2 基地效率指数分布图
从投入冗余和产出不足进行分析可以看出,造成基地投入产出效率不高的原因集中在研发费用利用效率不高和年均利税增长率差距过大上。就研发经费投入而言,其投入冗余平均值达到399.78万元,投入冗余最大的基地达到21626.72万元,而这家基地的实际研发费用投入为99232万元,也就是说,在DEA有效的意义下,这家基地只需要投入研发费用77605.28万元就可以达到相同的产出。就年均利税增长率而言,基地间的差距非常明显,在各基地的实际增长率中,最大者达到660.56%,而最小者为-90.52%,这一指标的产出不足最大的基地为597.08%,其实际增长率为45.47%,即在相同的投入下,这家基地要达到DEA有效,其年均利税增长率需达到642.48%。在这一指标上的平均产出不足为92.24%,这一点虽然可能与各基地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和不同的领域有关,但也从另一侧面说明在促进成果产业化,取得良好经济效益方面,有部分基地并没有达到应有的水平。相对于这两个指标来说,其余指标各基地间的差距则不是很明显,在研发人员数量方面,除有一个基地的投入冗余达到2249.34人(其实际研发人员投入为5421人)外,绝大多数基地的投入冗余不高,其中投入冗余为0的基地达到59家,投入冗余位于第2为的仅为78.87人(其实际研发人员投入为1323人),而其余四项指标间的产出不足平均值分别为:进行中的863计划项目0.33项;已转化863计划成果0.1项;专利授权0.13项;培养博士0.34人(参见表2)。
表2 各指标投入冗余及产出不足平均值
指标 输入1 输入2 输入3输出1
输出2 输出3输出4
平均值 32.11人 399.78万元 0.33项
0.1项
0.13项
92.24%
0.34人
4.3 基地的规模有效性分析
在DEA规模有效性的意义下,规模收益有效(即为规模收益不变)表明投入的增加只会带来相同幅度的产出增加,此时决策单元不应增加也不应减少投入,规模收益递增表明投入的增加会带来更大幅度的产出增加,此时决策单元应该增加投入,规模效益递减表明投入的增加只会带来更小幅度的产出增加,此时决策单元应该减少投入或改善投入产出关系,以寻求更高的投入产出效率。对基地相关数据的DEA分析结果表明,基地在DEA意义上的规模有效性也不够理想,达到DEA规模有效的基地只有7家,占所有基地的比例为9%,在其余基地中,大部分的基地为规模收益递减(即在增加投入时,其产出的增加幅度比投入增加幅度低),这一部分的基地数量达到65家,占所有基地的比例达到81%,规模收益递增的基地的数量为8家,占基地的比例为10%(参见图3)。
图3 基地规模收益分布图
以上分析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基地的投入产出效果并不理想,大部分基地存在不同程度的资源浪费,究其原因还在于研发经费利用率不高,如何采取有效措施提高研发经费的利用效率,从而提高基地的投入产出效率成为当前基地及管理部门必须解决的课题。
4.4 相关建议
上述DEA分析结果表明,无论从技术有效性还是规模有效性而言,基地的投入产出效率均不够理想,而其中的关键在于基地研发费用利用效率不高,导致投入冗余过高,同时,各基地在面向市场,实现良好经济效益方面的差距较大,导致在年均利税增长率上具有较大的产出不足。但对于这一问题,由于目前我国无论从国家层面还是企业层面都存在着研发费用投入不足的问题,所以如果仅仅依靠降低研发费用投入来解决无疑是削足适履,并不利于863计划成果产业化工作的顺利进行。要解决这一问题,使得基地能在成果转化工作中起到更好的促进作用,决策层和基地更应当从相关的管理措施和强化市场导向,提高基地占领市场、实现经济效益的能力入手,以期达到更高的研发费用利用效率,这样基地所投入的研发费用才能得到应有的价值,基地不断增加其研发费用的投入才能有其实际意义。
5 结论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现阶段国家863计划成果产业化基地具有较强的研发实力、科研和成果转化能力,拥有良好的发展前景,但较低的研发经费使用效率已成为制约基地达到较高的投入产出效率的关键因素,同时在市场能力、实现经济效益方面各基地的差距较大。所以今后基地的努力方向应落实在提高研发经费使用效率及强化市场导向、加快成果向市场转化的速度,提高经济效益方面,同时,也应当着力加强创新能力的培养,提高跟踪、超越国际先进技术的能力,以缩小与国际先进水平间的差距。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DEA方法考察的只是决策单元的相对有效性,所以本文的分析也只能是从基地的相互比较出发在一个侧面分析基地的投入产出情况,其目的在于找出影响基地发展的关键指标,但却无法具体地对某个基地的投入产出效率进行定量的描述,这是以后研究中应该考虑的问题。
收稿日期:200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