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数字图书馆的建设_数字图书馆论文

论我国数字图书馆的建设_数字图书馆论文

论我国数字图书馆的建设,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数字图书馆论文,论我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 数字图书馆的特点和意义

数字图书馆的基本特点是图书馆的文献资源以计算机可读形式,即数字化形式存放,或者是存放在光盘里,或是存放在磁盘里,即信息资源数字化;对外服务时采用联机(在线)调用形式,即信息传递网络化;由于有了数字化与网络化的坚实基础,数字图书馆信息利用的共享化便成为可能。图书馆数字化为图书馆实现网络化和虚拟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它的实质就是文献信息存储的计算机化,也就是信息载体的计算机可识别化[1]。归纳起来说,数字图书馆的特点是:信息存储数字化,信息传递网络化,信息利用共享化。其意义在于:①打破了图书馆的空间限制,联网后,可实行异地或远程查询和借阅,实现资源共享。②不受复本量的限制,在网络环境下,多人可同时借阅某一特定文献,复制也非常方便。③在信息检索和信息查询上更加快捷和便利,可从多角度、多侧面,甚至从内容上查找所需信息。④对文献保护有积极作用,特别是珍本善本。⑤数字化资料节约图书馆空间。可见,数字图书馆解决了传统图书馆中存在的诸如文献资源匮乏、资源共享难、馆舍狭窄等问题。

2 建设数字图书馆的可能性

2.1 信息技术的进步,文献载体的多样化给了图书馆数字化技术上的支撑

计算机性能的提高,对图书馆数字化起了决定性作用。关系最大的莫过于存储器的容量成几何级数的增长,还有存储载体形式的多样化。如普通微机的硬盘容量可达2-4GB,而网络中高性能服务器和中小型计算机的外存容量是微机的几倍或几十倍,在一台机器中还可挂接多个硬盘或硬盘阵列,多台机器在局部网中分布式协同工作等。所有这些,都给文献信息数字化提供了广阔的存储空间,给图书馆全面迈向数字化营造了良好的环境。不仅如此,各种造价低,容量大的存储载体-光盘相继问世,不仅给图书馆收藏带来了新的载体类型,也给出版界的出版品种增添了一支新家族。一方面,图书馆借助可擦或只读光盘制作系统,把馆藏文献经过加工以机读形式,即二进制数字化形式存放到光盘上;另一方面,数字化的光盘出版物成了数字化图书馆文献资源的重要组成。这些数字化的光学制品多数以多媒体出版物形式出现,丰富了馆藏载体类型,更丰富了文献信息的品种。它既可以作为馆藏文献来保存和储藏,也可以将其转换成联机形式,并与其他数据库一起,随时从计算机中调出。

2.2 政府的重视和统一管理,使图书馆数字化有了组织上的保障

信息时代,人们更加重视信息的传播和获取。如何实现社会高度信息化成为当今各国政府都非常关注的问题。1994年美国克林顿政府提出“信息高速公路”计划,同年,美国国会图书馆公布“美利坚记忆”计划,开始数字图书馆的建设;德国1997年提出建设数字图书馆的“书必妥计划”;中国有“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CALlS)”。政府在规划社会信息化的时候就把图书馆作为一个重要的社会信息机构纳入规划,把数字图书馆建设作为国家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政府的重视和参与加快了图书馆数字化建设进程,同时,政府的统筹管理还可避免重复建设、效益低下的弊端。

3 如何建设数字图书馆

3.1 建设图书馆网络化的环境

网络是现代图书馆实现“电子化”、“开放式”服务的必要基础设施,建设数字图书馆首先要对网络进行升级改造。清华大学图书馆在1996年对局域网进行了升级改造,馆内主干网为光纤网,采用高速(100Mbps)交换式以太网技术,配有256个工作站网点,初步形成了开放式、网络化的信息保障环境[2]。高性能的服务器是数字化图书馆提供服务的必要保证,河海大学图书馆于1999年从国外购买了高性能的HP8000系列服务器,保障了网络信息的畅通;选择先进的图书馆集成系统软件,才能更好地做好图书馆之间的网络互联以及与外界的联网工作,打通信息流通的进/出口通道。由于Internet/Intranet技术已成为当今网络主流技术,故图书馆网络系统建设和集成系统的选择应支持TCP/IP协议、采用Client/Server体系结构构。如:由江苏图工委组织开发的新一代图书馆管理软件“汇文信息服务系统”,它以Oracle数据库作为数据库平台,采用TCP/IP协议、NETBUI等多种协议以及Client/Server体系结构,是一个基于开放的、可管理和共享文献信息资源的分布式应用软件系统,系统在全国高校范围内又是一个整体,通过相应的模块与地区书目中心和全国书目中心相连,成为地区图书馆网的一部分,实现网络环境下的联机编目、信息查询、馆际互借等各种应用[3]。目前,已有70多所高校图书馆安装使用了汇文系统,为这些馆数字化建设、资源共享,奠定了基础。一个数字化图书馆必然还要拥有存储和阅读数字化文献的设备:海量存储的光盘塔、光盘库及磁盘陈列、多媒体电子阅览室、视频点播VOD室是建设数字化图书馆必要完善的硬件设施。

3.2 建设数字图书馆馆藏

(1)现实馆藏的建设。数字图书馆馆藏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光盘文献,购买光盘文献是数字图书馆建设现实馆藏的重要途径。如清华大学图书馆购入与学校学科建设紧密结合的光盘文献数据库,如INSPEC(科学文摘)、COMPENDEX PLUS(EI工程索引)、SCI(科学引文索引)等等,通过网络提供查询服务,利用率很高[2]。河海大学图书馆购买了EI、维普、万方、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等国内外数据库,丰富了本馆现实馆藏。

建设数字图书馆馆藏的另一条途径是,对重要图书资料进行数字转换,建设特色数据库。除了增加光盘等形式的电子出版物,各国数字图书馆建设的投入不约而同地集中在现有纸质文献的数字转换上。纸质文献数字化的主导技术包括键盘录入、光学字符识别扫描(OCR)两种,此外还可利用数字照相机、声像转换卡(音频、视频接口)等设备。它们不仅可以完成手写、印刷文献的数字化,还可以完成照片、声音、动态图像的数字化。上海图书馆采用图像形式对其珍藏的善本古籍作全文数据扫描录入,并于1996年12月成功开发出中国古籍善本查阅系统建设[4]。绍兴市图书馆建立了特色文化系列数据库,把绍兴地区的古桥文化、戏曲文化、酒文化等特色文化推上互联网[5]。清华大学图书馆采用自建和合作开发的方式建设了一些数字化信息库,如《科技新刊报道》数据库,《中国高等学校学位论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数据库[2]。河海大学图书馆引进“TRS全文信息发布和检索系统”,将本校研究生学位论文制作成全文数据库。

(2)虚拟馆藏的建设。数字图书馆的建设还体现在建立自己的网站、制作自己的主页,对网上虚拟资源进行收集、选择、评价、导航,在图书馆主页上用链接的方式建立信息导航系统,将网上随机无序、良莠不齐的信息资源转化为分类有序、高速配送的增值信息。在虚拟馆藏的建设中,图书馆还可同国内、国际上的信息服务机构合作,通过网络获取信息资源。如清华大学图书馆与美国OCLC建立合作关系,成立“清华大学OCLC服务中心”,协助全国大学和科研单位的学生、学者及研究人员获取OCLC联机检索服务Firstsearch(OCLC的一个数据库)中的文献信息。该服务中心将OCLC的Firstsearch中的若干个数据库镜像(Mirror)到清华大学,并向国内用户提供服务,用户不必支付国际通讯费用[2]。河海大学图书馆与北京书生科技有限公司合作,2001年3月建立“书生之家数字化图书馆”河海大学镜像站点(Mirror Site),现有图书3.4万种,河海大学校园网内的计算机都可以在网上在线阅读全文数据。

3.3 数字图书馆服务的建设

建设数字化图书馆的意义在于更好地为读者服务。如何使习惯于利用传统图书馆的读者转而更多地利用数字图书馆,是在建设数字图书馆的同时,应考虑的问题。培训读者和宣传数字图书馆应是服务建设的重要内容。河海大学图书馆在数字图书馆硬件、软件建设的同时,推出了各种培训服务:定期面向全校读者开设网络知识免费讲座、给大学生开设因特网信息查询选修课、将图书馆“因特网服务快车”开到泰洲企事业、科研单位,给他们开讲座、接课题,提供信息服务。

3.4 人才的建设

数字图书馆环境下,馆藏范围与概念发生了变化:工作手段由单一手工操作转为电脑处理:网络查询检索。图书馆员必须具备一定计算机知识、网络知识、信息处理自动化技术、外语、图书馆专业知识。可以说数字图书馆的工作人员必须是复合型人才。现有的图书馆工作人员必须接受各种形式的继续教育,以适应数字图书馆工作的需要;各高校的图书馆学教育要围绕数字图书馆的特点进行教学课程的改革,以培养复合型的高素质人才。

标签:;  ;  ;  

论我国数字图书馆的建设_数字图书馆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