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州市人民医院 262500
【摘 要】目的:探讨无创机械通气治疗急性呼吸道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2月青州市人民医院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在综合治疗同时给予无创机械通气治疗,观察比较患者治疗前后呼吸频率、血压、心率、pH及PaCO3等指标。结果:经无创机械通气治疗后患者呼吸困难症状改善,相关治疗明显上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治疗上,无创机械通气的临床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关键词】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无创机械通气;呼吸频率
Abstract:objective:to study the noninvasive mechanical ventilation treatment of 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and application value.Selection methods:from January 2014 to December 2014,I division in 80 patients with 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as the research object,at the same time in the comprehensive treatment for noninvasive mechanical ventilation therapy,observation comparison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in patients with breathing rate,blood pressure,heart rate,pH,PaCO3 indicators,etc.Results:after treatment with noninvasive mechanical ventilation in patients with dyspnea symptom improvement,relevant treatment significantly increased,the clear difference compared with before treatment(P < 0.05),with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Conclusion:in the treatment of 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noninvasive mechanical ventilation,high safety,worthy of further popularization and application in clinic.
Key words: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Noninvasive mechanical ventilation;Breathing rate
由于休克、创伤、急性重症胰腺炎和严重感染等疾病,患者出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危险性较大,其是一种进行性低氧血症、呼吸窘迫为主要特征的综合征。在该疾病的临床治疗上,无创机械通气是有效方法之一,具有并发症少、创伤小的特点,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应用。本研究选取我院收治80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为对象,给予无创机械通气治疗,现报道如下。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我科收治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均给予无创机械通气治疗,男性54例,女性26例,年龄最小30岁,最大78岁,平均年龄(54.6±10.4)岁,包括慢性阻塞性疾病急性加重期44例、支气管哮喘发作36例。患者均符合1994年第一次美欧ARDS专题讨论会制定的诊断标准,排除严重心律失常、严重电解质紊乱、心源性休克,以及上消化道更足、大出血者。
1.2 方法 在综合治疗基础上,患者均使用60无创呼吸机(美国伟康公司生产研发)行连续性机械通气治疗。其中,无创呼吸机采用S/T模式,预备呼吸频率12~16次/min,呼吸压力16~20cmH2O。若病人治疗过程中出现明显不适,则日降低吸气压力2cmH2O,并维持12~16cmH2O。
1.3 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患者治疗前后呼吸频率、血压、心率,以及pH、SAO2、PaO2、PaCO3、PaO2/FiO2等相关指标[3]。
1.4 统计学处理 研究所得数据资料均采用SPSS14.0软件包进行处理,计数数据用百分率(%)表示,用卡方检验,计量数据用均数(±)表示,若P<0.05表示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前后患者呼吸指标比较 治疗前后,患者呼吸频率、心率和血压等均得到明显改善,与治疗前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疾病起病急、病情进展迅速,且患者病死率较高。在过去,传统治疗方法是鼻导管给氧,通过抗感染、营养支持、糖皮质激素及祛痰平喘药物治疗,但是治疗效果差,并且存在较多的并发症和不良反应。对于重症患者,如果给予有创机械通气治疗,对患者会产生较大创伤,易导致呼吸道感染、肺部炎症等并发症。而气管插管会对患者正常呼吸功能产生影响,纤毛运动系统受损,以导致细菌进入气道内诱发肺炎。在确保临床治疗效果的同时,避免对患者产生较严重的损伤是治疗的关键,而无创机械通气则是临床治疗的首选。
在给予患者无创机械通气治疗前,如患者表现为呼吸急促、呼吸频率加快和吸氧浓度增加时,则应及时给予无创机械通气治疗,避免患者病情恶化。面罩或鼻罩连接呼吸机时,保持松紧度适中,确保通气顺畅,且不发生漏气。按照患者的病情合理调整呼吸参数,并根据患者耐受度调节通气压力,并按照由低至高逐渐增加氧流量,维持5~10L/min,潮气量为6~8ml/min。同时,在治疗过程中也需要及时处理各种反应,积极治疗原发病,给予营养支持,保持体液平衡,防止由于水电解质紊乱而对治疗产生影响。
本研究给予患者无创机械通气治疗,结果显示:治疗前后,患者呼吸频率、血压及心率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前后,患者pH、SAO2、PaO2、PaCO3、PaO2/FiO2等相关指标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无创机械通气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疗效显著。
综上所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是临床常见病,病情危急、进展快,对患者生命安全威胁大。本研究认为,无创机械通气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以便造福更多患者。
参考文献:
[1]耿新普.无创机械通气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观察[J].临床肺科杂志,2012,24(05):830-831.
[2]许承荣.无创机械通气治疗成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疗效观察[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2,24(05):892-893.
[3]吕青兰.无创机械通气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67例疗效观察[J].四川医学,2012,12(08):2169-2170.
[4]马静.浅议无创机械通气用于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价值[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6,10(04):86-87.
论文作者:王臻,窦雯,宋义祥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7年2月第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4/11
标签:呼吸论文; 患者论文; 窘迫论文; 综合征论文; 机械论文; 统计学论文; 频率论文; 《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7年2月第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