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会与不会”的角度谈谈运动技能教学的策略构建论文_施雪清

从“会与不会”的角度谈谈运动技能教学的策略构建论文_施雪清

镇海职业教育中心学校 浙江 宁波 315201

摘 要:本文尝试着从“会的标准”、“为什么不会”、“如何会”三个角度进行阐述,构建起运动技能教学的一种策略。文章同时以水平四的远撑前滚翻教学为例,进行具体的表述。

关键词:什么是会 为什么不会 如何会

随着新课程改革地不断深入,运动技能教学越来越显示出其重要的地位,运动技能教学是承载体育文化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也是衡量体育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标志之一。但是,在广大的一线,体育课的技能教学效果却不是很好。为什么呢?这是与我们对“运动技能是怎么会的”、“运动技能是不是都要会”、“什么状态叫教会”、“教会有几种状态”等问题认识不清晰有关。由此可见,理清这几者之间的关系对于运动技能的教学是具有极大地帮助的。那么,笔者选择“会的标准”、“为什么不会”、“怎样会”三个角度进行分析,并尝试建立起运动技能教学的一种策略,供大家参考。

一、对“会的标准”的理解及分析

1.对“会的标准”的理解及限定。对于“会的标准”笔者认为即“会的状态”,现在学术界并没有统一的标准,而且很难界定运动技能的“会的标准”。但也有这么些说法:“会”的标准即教学目标;“会”的标准应界定在“最低标准”的描述上,即达到这个标准方为合格(这里的最低标准就是每个学生都必须达到的国家、地方或学校制定的统一标准)。其实要理解“会的标准”是一件及其复杂的事情,因为各个水平对于同一项目的“会的标准”表述不一;各个项目“会的标准”也不一;各个学段对于项目的“会的标准”也不一样,因此,对于“会的标准”的研究及其困难,需要有庞大的团队支撑,对于广大一线老师来说,无能力也无必要。但是,教师可以根据所教水平段或者年级段,研究设计出单个技术动作或项目技术的“会的标准”,如初中二年级的老师制定出篮球体前变向换手运球的“会的标准”,这个是可以做到的。这样,就把“会的标准”进行了细化,而不是从宏观的理论角度去看“会的标准”,而且从单个技术动作的角度考虑“会的标准”更加具有可操作性和评价性。因此,在对“会的标准”的研究时,广大一线教师可以从单个技术动作的角度去研究,这是本文对“会的标准”进行的限定。

2.对“会的标准”的分析。

(1)基于课程教材的“会的标准”的分析。在教材中,一个技术动作总会有教材分析、动作要点、动作要领、重难点、教学建议和评价标准。虽然在教材中不会直接体现“会的标准”,但是从教材的分析中我们可以提炼出“会的标准”。下面是水平四当中对于《鱼跃前滚翻》的技能评价标准中的对于动作质量优秀的标准:腾空明显,姿态好,滚动圆滑、动作协调、连贯、方向正。从这个评价标准可以看出“会的标准”就是学生能在独立的情况下,完整地连续做完这个动作,表示其“会”了,而且达到了优秀的标准。在这里,“独立”、“连续”、“完整”就是“会”的要素,缺少一个就是“不会”。如,方向不正就代表不完整,表明鱼跃前滚翻处于不会的状态。(2)基于教学目标的“会的标准”的分析。在教师写教案的过程中,一般都会准备技能教学目标,如,通过练习,80%的学生能初步掌握xxx的技术动作。“会的标准”即是教学目标。也就是说教师在上课的过程中,要始终围绕“会的标准”进行教学,完成了技能教学目标就完成了“会的标准”。但是这样做远远不够,再分析下去,似乎还是等于没讲,什么是“初步掌握”?什么是“运用自如”?抛开这些,我们是否可以用定量和定性的方式来评价“会的状态”。

二、对“为什么不会”的分析及指向

1.“为什么不会”的分析。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学生因素:对运动项目的恐惧、对运动项目不感兴趣、从没接触过、练习时间和次数不够、与运动技术相关的身体素质落后。(2)教师因素:指导方法错误、没有组织落实、无关注。(3)动作技术因素:身体姿势错误、与技术相关的身体位移、轨迹、判断移动等错误、运动技术容易发生的错误等。(4)环境因素:天气、教学环境、学校环境对运动技能不会的影响。

2.研究为什么“不会”有什么指向作用。

(1)一般一线体育教师都是经过多年的专业训练,对于运动技能的掌握已经非常熟练了,但是在教学的过程中,往往很难站在学生“不会”的角度去看问题,根据自己的主观判断学生应该“会”的。可事实情况却不径相同。在一次练习篮球传接球练习时,为了指导一个初一女生接的动作(练了好多天了),认为她至少“会”接,当把球传出去(轻轻的),球却飞过她的手砸在了脸上。因此,教师的“会”与学生的“不会”还是有差距的,因此,教师研究学生的“不会”是很有必要的。(2)了解学情的需要。在体育教学中,主体是学生,也就是说学生的学情很重要,也就是要研究学生的为什么“不会”是了解学情的重要一个环节,而且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因为我们的教学都是围绕学生的学而展开的。只有了解了学生的情况,就能针对实际需要展开教学安排与组织,找到合理有效的方法,不然就会变为无的之矢了,不知道该上些什么内容。(3)是为了“会”。研究为什么“不会”是为了更好的“会”。只有教师知道了为什么“不会”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也就是我们经常所说的从问题中找答案,这样才能“对症下药”。如儿童“不会”抛球过一定高度的横杆,为什么“不会”:可能是力量不够大,那就增强手臂力量练习,或者抛出的角度有问题(直上直下),那就给他站在一定的远度,自然解决抛出得角度问题。

三、“怎样会”的研究

1.“怎样会”也可以用“如何会”表示,也就是从“不会”到“会”的演变过程,也是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怎样”就是教师通过讲解、示范或者某些手段、方法使学生“会”。

2.“怎样会”的因素。

(1)“怎样会”与学生的关系很大。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应该主观上要想学,如果对运动技术不感兴趣,那么会对“怎样会”有极大影响;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模仿教师的示范动作,在头脑中建立一定的表象,通过练习成为自己的技能,这需要学生主观上想学、主动接受。(2)“怎样会”与教师的关系也不可小觑。教师在教学中起着主导作用,但这并不表示教师不重要,相反更加重要。教师的语言、示范、组织等对“怎样会”起着直接的作用,一个好的教学方法或手段对于解决“怎样会”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不信?在教学篮球的行进间单手上篮时,如何建立起有效的教学效果,教师一般采用的是讲解示范最多,但教过的教师讲得满头大汗了学生也在云里雾里,效果不是很理想。换种教学手段,使用两块垫子加一些彩带就能很好地解决“一大二小三起跳”的难题,建立起清晰的三步上篮的运动表象。可见教师的“教”对与学生的“怎样会”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四、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

1. 既然“会”与“不会”说到底都是为运动技能教学服务的,那么,这两者之间是否可以联系?如何联系在一起,其中的内在逻辑关系如何?与运动技能教学可否形成长期的联系?

2.三者之间的关系。笔者在前面介绍三者之时,都是独立来讲的,但并不是说三者之间没有联系。三者之间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作为相互的一个整体来看待,三者之间是相互递进的,一层接一层,因为“不会”,所以要分析“为什么不会”。但这不是我们的主要目的,主要目的是分析原因,找到“怎样会”,从而达到“会的标准”。

要掌握一种运动技能总是需要一定的教学策略,从“会与不会”的角度,笔者试图构建起这么一种简单的教学策略:不会→为什么不会→怎样会(手段与方法)→达到会。这种策略看起来应该是简洁明了的,是能够被广大教师所接受的。但其中的内在联系其实仍然是比较复杂的,如为什么“不会”、“怎样会”,其实都需要对教参教材、教学内容和方法、教学评价等要深入了解,因此也是基于对“会与不会”的理解。

论文作者:施雪清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2019年1月总第16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4

标签:;  ;  ;  ;  ;  ;  ;  ;  

从“会与不会”的角度谈谈运动技能教学的策略构建论文_施雪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